前幾天,有家長和我分享了一段育兒經歷:小女兒晶晶的表姐洛洛來到家裡玩,吃飯的時候,晶晶的爸爸就給洛洛夾了她喜歡吃的魚,還細心的給調了魚刺。結果晶晶白了她爸爸一眼,直接就摔筷子走人了。
他說在生活中,類似這樣的情況其實還蠻多的,反正只要是誇了別人,晶晶都會噘嘴不高興。
這位家長試圖與晶晶溝通,晶晶振振有詞的說:就是不喜歡爸爸媽媽誇獎別人!
最後這位家長憂心忡忡的問我:「孩子嫉妒心這麼強,可怎麼辦?」
其實,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就連小動物都會有「醋意」大發的時候。所以,孩子有嫉妒心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屬於自然的情緒反應。但是如果因為嫉妒而產生了行動,那可能就會毀了自己。
今天一則「班幹部嫉妒同學成績好,刪除其專升本志願被拘留十天」的新聞上了熱搜。班幹部李某因為嫉妒同宿舍的女孩劉某學習成績比她好,於是刪了劉某填報的專升本志願,並篡改了密碼。
僅僅因為嫉妒,差點就毀了另外一個女孩的理想。這一次,因為還能補救,所以只判了十天拘留。否則,這個嫉妒她人並付諸負面行動的女孩面臨的可能就是會跟著一生的刑事判決。
所以,對於爸爸媽媽們來講,當意識到孩子的「嫉妒」情緒時,需要引導他們正確的釋放自己的情緒。
正確的認識負面情緒,
嫉妒≠品德不好
嫉妒,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
成年人也會有嫉妒心,只是大多掩飾的很好。孩子則有所不同,孩子的嫉妒情緒非常主觀和明顯。
加拿大約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3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嫉妒心理。
三四歲的孩子,就會開始學著比高低、好壞,建立起參照體系,並在這一體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是孩子認識自我的一種途徑,並成為孩子行動的促進力。
但是,在這種比較過程中,如果孩子不滿足於自己的位置,暫時又沒有學會怎麼努力,那麼就很容易對那些他們認為「比自己好」、「比自己乖」、「比自己擁有更多」的小朋友產生嫉妒心理。
所以,孩子的嫉妒心理大多數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恐懼的一種表現。
正常情況下,孩子的嫉妒是不用過分擔心的,只要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和教育,問題就會得到解決。不過,過度的嫉妒心,會使孩子看待問題較偏激。尤其是看到比自己更優秀的孩子時,會產生敵視、牴觸的心理。
嫉妒情緒,是教養和引導孩子的黃金時刻
孩子藏不住情緒,對家長而言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因為通過各種負面情緒,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孩子的需求和成長中的問題,然後給予針對性的解決。
那麼,對於嫉妒這種負面情緒,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競爭意識,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產生了。
比如孩子之間的比賽,贏的小朋友總是很開心,而輸了的小朋友則是會產生一些別樣的情緒,這就是在遊戲中產生的競爭意識。
這種競爭意識在孩子進入校園後會進一步得到發展。同齡人之間比學習成績、比才藝表演、比老師更喜歡誰等等,這些比較都會不斷強化孩子的競爭意識。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儘早的給孩子樹立起正確的競爭意識。勝利了應該是什麼心態,失敗的又應該用什麼心態對對待。
當孩子不如別人的時候,爸爸媽媽們要及時的告訴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導致自己不如別人。接下來要怎麼去做,才能夠變得更好。
孩子的邏輯思維與成人是不一樣的,他們更為直觀,只會關注結果。比如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一次演講失敗,他們只會在乎自己不如別人,而不去總結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可以再改進。
這樣就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嫉妒心,並且無法克服。
如果這個時候,家長沒有及時的給予引導,只以結果論長短。那麼就會加劇孩子的嫉妒、自卑心理,造成一個惡性循環。
比如經常會聽見一些家長說:你怎麼這麼笨,同樣的題,隔壁誰誰家的小孩怎麼就能考一百,你怎麼就都不會!
正確的競爭意識應該是在了解到自己不如別人的情況下,通過自身的努力,逐漸減小差距甚至超越。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優秀的人是很難得的,當遇到優秀的人,要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雙方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十分重要。
嫉妒心除了產生於自己的比較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產生在別人的評價中,尤其是爸爸媽媽們的評價。
聽過這樣一句話,每一個小朋友都有一個深惡痛絕的「別人家的小孩」。家長很喜歡通過用別人家的小孩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比較,結果始終是貶低自己的孩子。
這樣,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什麼都不如別人的心理,不能夠自信坦然的正視別人的批評。
所以,爸爸媽媽們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良好的家庭氛圍。
在日常交流過程中,適當地表揚孩子,能夠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並且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身上是有優點的。
說到這裡,並不是讓爸爸媽媽們一味的誇獎。而是要有技巧的、正確的引導。比如用真誠的態度和孩子交流,引導孩子理解父母,配合的去考慮其中的道理。
同時,家長也要擺正好心態:正常的孩子都不是天才,不可能在各個方面拔尖。所以,在給孩子增加自信心的同時,也要讓孩子看到更多的優秀和不同,從而用恰當的方式看待差距。
看到更多的優秀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當孩子見識到更多的人和事,他們就會慢慢地學會理解不同的人。
根據調查,社會經歷豐富的孩子,往往更加容易融入群體,有一定的進取心,很少存在嫉妒心理。而缺乏社會經歷的孩子,思考問題時容易只往一個方向想,並且容易:"鑽牛角尖"。
莎士比亞說:"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個綠眼的妖魔!"
雖然正常的嫉妒情緒是正常的心理狀態,但是嫉妒心重的人總是會自尋煩惱,甚至會喜歡給別人製造麻煩,甚至賠進去自己的一生。所以,在發現孩子開始嫉妒的時候,爸爸媽媽們就要做好引導,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心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情發展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上。
讓孩子懂得、理解其他小朋友的優秀,並且真正的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他才會以平和的心態和方式對待更加優秀、強大的人。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