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in&Cell告訴你:「中國血統」的英文學術期刊靠什麼被認可

2020-12-11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Protein & Cell告訴你「中國血統」的英文學術期刊靠什麼被認可

  提起從零開始辦期刊的感受,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副理事長、Protein &Cell(中文譯名《蛋白質與細胞》)主編饒子和形容,這個過程像是在「跑馬拉松」。

  英文學術月刊Protein &Cell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以及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聯合創辦,由Springe(施普林格)負責海外發行。自2010年1月起,該刊每月以紙質印刷和在線兩種形式出版,於2010年11月進入Medline(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數據檢索系統,2012年11月進入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引文資料庫。

  利用9年多時間,將一份具有純正「中國血統」的英文學術期刊辦到受國際學術界認可的程度,靠的是辦刊人獨具的選稿慧眼、嚴格的審稿標準、非營利的辦刊宗旨,而最終受益的是獲得了更多學術話語權的中國優秀科學家與中國生命科學事業。

  質量過硬才能贏得尊敬

  Protein &Cell期刊社的官網首頁中,刊名右側有4行滾動出現的英文,翻譯成中文分別是「同行評審」「非營利」「全球開放獲取」「為新星提供綠色通道」。這些被放在如同「報眉般」重要位置的關鍵詞也是這本期刊一直遵循的原則。

  基於「服務我國的科學和科學家」的辦刊初衷,Protein &Cell期刊社始終把提高刊物質量作為工作的重點。Protein &Cell團隊一直堅持——「要想成為一本國際認可的學術期刊,必須遵循國際學術出版基本的原則和流程。」為此,Protein &Cell期刊社按照國際最高標準要求自己,採用目前國際上使用最廣泛、最穩定的稿件處理系統,期刊內容完全採用全文國際標準結構化排版,實現了全文數位化排版,數據處理能力和排版水平均為國際最高標準,期刊上的所有文章都在國內外平臺發表。

  Protein &Cell還擁有強大的編輯團隊。擔任主編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副主編包括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康樂院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所長許瑞明研究員、牛津大學教授Bob Sim、清華大學教授胡小玉、中國科學院動物所劉光慧研究員等。此外,期刊在由70餘位該領域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組成的編委會的基礎上,又吸收了幹細胞領域、神經科學領域、免疫學領域的領軍學者,保證稿件的高學術水平和審稿流程的高效、規範、公正,這些高水平人才為打造學術水平高、可讀性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命科學期刊品牌奠定了堅實基礎。2019年6月,知名科學自媒體BioArt創始人丁廣進博士正式出任Protein &Cell執行主編,代表了我國新媒體與傳統期刊的首次深度融合。

  同時,做一家非營利性的出版單位並堅持免費開放獲取是Protein &Cell始終堅持的目標。饒子和曾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國要辦科技期刊,我希望還是要基於科學,即以推動中國科技發展、推動整個人類科學的發展為目標,而不是以營利為目標。」

  長久以來的辛勤耕耘換來充分肯定,Protein &Cell獲得了很多榮譽,如2015年入選全國「百強科技期刊」,多次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等。

  讀者的關注是非常有說服力的反饋。根據統計,Protein &Cell雖然文章作者相當一部分是華裔,但是大部分讀者來自歐美,這一數據說明了這份期刊發表的文章代表了生命科學主流的方向和標準。

  著重為中國學者提供舞臺

  Protein &Cell期刊社始終為處在激烈競爭的科研風口提供快速發表的通道,使華人科學家,尤其是我國的學者可以打破國外壓力,在世界上真正掌握學術話語權。更為難得的是,Protein &Cell期刊社在辦刊過程中,尤其注意為青年科學家提供綠色通道,已經發表了許多來自青年科學家的具有國際前沿水平的創新性研究文章。

  發展9年多時間,其影響因子超過7分,這一成績的取得也源於期刊社與作者的良好關係。創刊初期,大部分自由來稿並不符合發布要求,因此,約稿就成了期刊的主要文章來源。如今,Protein &Cell影響力大了,編委會上有編委提議「既然期刊拿到7分的影響因子,我們收文章就要按照9分標準了,不能再按照7分來收稿」。但期刊團隊認為這是不明智的做法,因為如果只收符合9分標準的稿件,就得把很多老主顧拒之門外。實際上,辦一本期刊要把自己的定位找好,並相對穩定在一個檔次上,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過高要求對期刊也是一種傷害。Protein &Cell期刊團隊感言,辦刊不能只看影響因子,還是要堅持辦刊目標,要堅守期刊的基本方向。

  對稿件質量的追求以及對國內科學家的關注,換來的是中國科學家的信任。去年,同濟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肺幹細胞移植人體臨床實驗上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第一例成功的成體肺幹細胞移植臨床實驗成功,這一實驗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研究團隊在Protein &Cell上發表了相關文章。事實上,關於這項工作的論文如果投到國外的期刊上也會順利發表,但是研究團隊選擇在Protein &Cell上發表,從某種意義上也反映了國內科學家對國產期刊的認可。

  多角度創新體現人文關懷

  嚴謹的數據與論證之外,Protein &Cell用多樣化的欄目設置為學術期刊增添人文色彩,期刊發表的文章類型除了研究論文、綜述,還包括新聞評論、人物故事等。

  Protein &Cell有一個叫Recollection(回憶)的欄目,這個欄目旨在展示百年來對中國生命科學具有重要影響的人物。為這個欄目撰稿的很多作者已經到了七八十歲的年紀,尤其是那些老一輩科學家弟子寫出來的文章十分感人。目前,這個欄目已經發表了百餘篇文章,雖然這些文章的發表對影響因子沒有貢獻,但是從積澱學術文化、弘揚科學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個欄目的文章受到了國內外科研人員的廣泛好評。不少讀者說,拿到最新一期的期刊時,他們往往會先看這個欄目下的文章。

  相信很多人仍然記得第一次通過顯微鏡看到細胞結構的驚喜,鏡頭下嶄新的微觀世界有著令人難以想像的瑰麗之景。作為一本特別關注蛋白質和細胞研究最新學術成果和發展動向的刊物,Protein &Cell的封面也充滿獨特的科技之美。Protein &Cell的封面製作、內文版式均採用個性化定製,在設計上力求將科學與人文藝術有機結合。

  除了注重視覺呈現效果,為了提升期刊的國內外影響力,Protein &Cell還為推送科研成果進行了多渠道宣傳,優秀文章會通過Nature、Science海外推送平臺以及科學網、推特和臉書帳號等平臺及時發布。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相關焦點

  • 【學會動態】學會期刊《Protein & Cell》2020年最新影響因子再創...
    在中國大陸全部學科SCI期刊中位列第7名。英文學術期刊《Protein & Cell》由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聯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共同創辦,Springer負責海外發行。2010年1月創刊,每月以紙質印刷和在線兩種形式出版,全文開放獲取(Open Access,OA)。
  • 2018年《SCI期刊引證報告》出臺 高教社期刊《Protein & Cell...
  • 在線發論文你認可嗎? 打破學術期刊壟斷該怎麼走
    原標題:在線發論文,你認可嗎? 發表一篇科研論文,需要多長時間?答案是,可能是漫長的幾個月乃至半年,也可能只需短短幾天。 近來,一個已經運營了10年的平臺,正因為這「漫長」與「短暫」之間的反差,被當成「新鮮事」而引發關注——你只需要註冊成為「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的會員,使用模板在線投稿,經過編輯初審即可在該網刊載。
  • 獲得國際學術界認可!鄭大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EEM被SCIE收錄!
    獲得國際學術界認可!鄭大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EEM被SCIE收錄!近日,由鄭州大學主辦的英文期刊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簡稱EEM,中文名《能源與環境材料》),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簡稱SCIE)資料庫正式收錄,並將於2021年6月獲得首個影響因子。
  • 學術論文發表|cns期刊是什麼?
    論文發表諮詢QQ:2909224198主編微信:kittyxier(我的朋友圈經常分享職稱、論文以及各省市相關政策及常識)       cns期刊是什麼可能很多國內作者對這個國際期刊不是深了解,可能對著這個cns是屬於什麼類型也不清楚,這其實對於我們在國際期刊上論文發表論文是不利的,cns其實就一個英文的縮寫,其實這是三個刊物字母的的首字母,全名是:cell nature science,cns則是國際最高的《細胞》《自然》和《科學》的一個學術雜誌,cns並不是一大類期刊,而是說的這三個刊物。
  • 獲得國際學術界認可!鄭大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EEM被SCIE收錄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 通訊員劉樂樂 高雨琪)7月14日,記者從鄭州大學獲悉,近日由鄭州大學主辦的英文期刊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簡稱EEM,中文名《能源與環境材料》),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 ...食品英文學術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被SCI...
    10月25日(記者 王城)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以下簡稱:FSHW,中文譯名《食品科學與人類健康》)9月21日正式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以下簡稱:SCI)資料庫收錄。
  • 上海英文學術期刊辦刊質量取得突破性進展
    上海是中國期刊出版重鎮,現有科技類、社科類學術期刊420多種,其中英文學術期刊25種。《亞洲男性學雜誌》《運動與健康科學》等影響因子靠前,已躋身國際相關學術領域一流期刊行列。也就是說,對標世界一流標準,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上海英文學術期刊辦刊質量近年來取得突破性進展,正在成為上海期刊新的品牌。晚報就此專訪了《細胞研究》常務副主編李黨生、中國雷射雜誌社董事長楊蕾、上海大學期刊社社長秦鈉,三位在改革中奮力前行的出版人,來談談經驗和體會。
  • 西南醫院英文學術期刊被國際著名醫學期刊檢索系統收錄
    近日,西南醫院燒傷研究所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Burns & Trauma》被PubMed資料庫收錄,這是該刊繼去年被湯森路透ESCI資料庫收錄後取得的又一階段性成果。《Burns & Trauma》是西南醫院創辦的第一本英文期刊,同時也是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中國康復醫學會燒傷治療與康復學專業委員會、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瘢痕醫學分會、中國醫促會生物物理與再生修復醫學分會的會刊。作為國內唯一本燒傷外科學專業英文期刊,《Burns & Trauma》致力於報導燒(創)傷領域基礎、臨床與轉化醫學研究的最新進展。
  • 研究與教育 | 中國英文科技期刊國際學術話語權的構建
    國際話語權的爭奪需落腳於學術期刊的辦刊理念與方式[6]。理念先行,才能引領發展,辦刊人應高度重視國際學術話語權視角下的辦刊理念的更新、辦刊思路的調整、辦刊方式的創新。圍繞建立國際學術話語權,定位於「立足中國,面向世界」,不僅要努力打造優秀成果的交流平臺,減少優秀稿源外流,更要成為中國文化成果走出去的重要途徑,推動我國從科技文化大國向科技文化強國轉變。
  • 中國電科院英文學術期刊被SCI收錄
    中國電科院英文學術期刊被SCI收錄 作者:宋鼎 張東嶽    來源:中國電力網  發布時間:2018-11-28 11月23日獲悉,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承辦的英文學術期刊《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與能源系統學報(英文)》(《CSEE
  • 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食品英文學術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5日(記者 王城)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以下簡稱:FSHW,中文譯名《食品科學與人類健康》)9月21日正式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以下簡稱
  • 英文國際法學學術期刊《中國比較法學刊》創刊
    英文國際法學學術期刊《中國比較法學刊》創刊本報訊 記者汪閩燕 由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國際學術期刊《中國比較法學刊》(The 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CJCL)的創刊籤約儀式6月26日在西安舉行。
  • 【科學家掠影】Protein & Cell:漢語「細胞」一詞的來源——一位...
    他從小痴迷數學,9歲時發現書架上有中國古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偷偷取下翻閱,從此迷上了算學。14歲時,他靠自學讀懂了歐幾裡得《幾何原本》中文版前六卷。30歲後,李善蘭在數學方面的漸漸有了深入的研究,開始著書立作。40歲之前,他已經出版了多部數學著作,成為聞名遠近的數學家。李善蘭的數學研究成果代表著當時中國數學的先進水平,他是中國微積分學的先驅。
  • ...Protein & Cell:漢語「細胞」一詞的來源——一位數學家的奇思...
    他從小痴迷數學,9歲時發現書架上有中國古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偷偷取下翻閱,從此迷上了算學。14歲時,他靠自學讀懂了歐幾裡得《幾何原本》中文版前六卷。30歲後,李善蘭在數學方面的漸漸有了深入的研究,開始著書立作。40歲之前,他已經出版了多部數學著作,成為聞名遠近的數學家。李善蘭的數學研究成果代表著當時中國數學的先進水平,他是中國微積分學的先驅。
  • 北京科技報:中國學術期刊版面費調查
    接電話的王編輯說:「你說的這兩個期刊不一定能發,因為我們跟他們不太熟。這樣吧,我給你推薦一個CSSCI期刊,叫《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肯定能發,而且這個期刊也是核心期刊,符合你評職稱的標準。」 「我的論文是經濟學的,能在這種技術類期刊上發表嗎?」記者疑惑地問。王編輯爽快地回答:「沒問題,你就別操心了。」 「那麼,版面費多少錢?最快什麼時候能發表?」記者追問。
  • Protein & Cell丨漢語「細胞」一詞的來源:一位數學家的奇思妙想
    他從小痴迷數學,9歲時發現書架上有中國古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偷偷取下翻閱,從此迷上了算學。14歲時,他靠自學讀懂了歐幾裡得《幾何原本》中文版前六卷。30歲後,李善蘭在數學方面的漸漸有了深入的研究,開始著書立作。40歲之前,他已經出版了多部數學著作,成為聞名遠近的數學家。李善蘭的數學研究成果代表著當時中國數學的先進水平,他是中國微積分學的先驅。
  • 論文深耕 | 英文學術期刊分類最全解讀!
    或許有的朋友還不服氣,認為中文期刊也同樣具有競爭力度。別急,小競帶你「領略」一下英文期刊在各類競爭中的優勢:SCI、SSCI、EI等英文期刊檢索資料庫已經成為了廣大高校和機構衡量科研工作者學術水平的最重要的尺度,甚至有一些要求比較高的機構會把其定為唯一的評價尺度。
  • 學術論文還是發表在英文期刊上好 !
    研究生的培養,首先要寫好中文學術論文。所以近幾年,不要考慮評職稱,也不考慮論文獎金,大多論文就都發表在中文期刊上。但有兩件事,使我意識到:學術論文還是發在英文期刊上好。這不是崇洋迷外。一件事是:4年前,我與研究生合作的一篇中文文章,滿有信心地投到了國內某地學A期刊。
  • 探尋新時代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化之路
    其次,要構建中國學術期刊話語體系,建立具有自主核心技術和大數據系統的、國際認可的科學計量與定性分析指標體系,將中國學術期刊與全球期刊同置於一個指標體系中,構建科學的、具有自主話語權的計量與評價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