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手稿記錄娶親 藏家海外購回將影印出版[組圖]

2020-12-22 東方網

原標題:胡適手稿記錄娶親 藏家海外購回將影印出版[組圖]

  編者按:近日《文匯報》刊登了《胡適留學日記手稿將首度公開作者記錄娶親經過》一文,介紹了收藏者梁勤峰去年從香港購得《胡適留學日記》,上海人民出版社將原稿影印出版的消息,東方網記者聯繫藏家獲得了獨家照片,在此與廣大網友分享:

  胡適早年留學美國時期的日記手稿,將首次公開,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這批手稿共有18冊,其中最後兩冊從未發表過,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

  胡適留學日記是胡適在1910年至1917年間,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時期的札記,記錄了胡適在美國的見聞和思想。日記最早由上海亞東圖書館以《藏暉室札記》為名,在1939年整理出版,共分為17卷,編為4冊。此後,商務印書館、安徽教育出版社、湖南嶽麓書社等多家出版社依照「亞東版」,以《胡適留學日記》為名重印出版。因原稿從未披露過,亞東版日記的完整性、準確性一直難以考證。

作者記錄娶親經過

  此次手稿整理中最大的驚喜,是發現了《北京雜記一》和《歸娶記》這兩冊從未發表過的日記。《北京雜記一》記錄的是1917年9月至11月,胡適回國後初到北京的交往雜記和讀書筆記。《歸娶記》則寫下了1917年12月到1918年2月2日,胡適到安徽老家娶親的經過。《歸娶記》文末還收有胡適新婚所寫的一首詞《生查子·前度月來時》,同名詞作曾於1917年6月在《新青年》刊發,但這首《生查子》除了首句以外,與前作全然不同,當為胡適重新改寫。

  「這批手稿保存得相當好,是近年來胡適研究在史料發掘方面最重大的發現。」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子善翻閱了手稿影印件,認為這批資料足以引起海內外學者關注。

  經過簡單核對後,陳子善發現,亞東版在原稿的內容上進行了一些編輯加工,不僅在文字上有增刪,而且還根據日記內容加上了小標題,這些在原稿中都是沒有的。日記手稿的面世,真正為研究者提供了第一手的原始資料。

大量照片首次面世

  日記本中貼有的許多剪報和照片,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新線索。陳子善說,胡適有一個習慣,就是把當時感興趣的報導都剪下來,貼在日記本中,在一旁記下報導的來歷和自己的感想。胡適留美期間思想的形成,從這些剪報和相關評論中可以找到清晰的脈絡。剪報在目前所有《胡適留學日記》排印本中都從未出現過,是一個全新的發現。此外,胡適還在日記本中留下了數量相當的照片,其中大部分均首次面世,是他在美國交友和遊歷的影像資料。

  這一批日記手稿是由收藏者梁勤峰去年從香港購得。梁勤峰告訴記者:「當時一聽到有這部手稿,就覺得無論如何也要買下來。」他說,胡適是從上海出發赴美留學,如今胡適的留學日記能在上海影印出版,也算是一種緣分。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王興康表示,將《胡適留學日記》原稿影印出版,還以原貌,相信不僅會對學界的胡適研究有所助益,也是對胡適本人的紀念。(文字摘自《胡適留學日記手稿將首度公開作者記錄娶親經過》一文)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傅增湘手稿首次影印出版
    尋書、藏書、校書過程中,傅先生留下大量手稿,這些手稿反映了他畢生從事學術活動的情況,可從中了解他行文構思過程和最後定稿的情況。傅先生哲孫傅熹年對手稿悉心整理,《藏園老人手稿》近期由中華書局影印出版。手稿大部分用行楷書寫,較為工致,反映了傅增湘先生做學問嚴肅認真的情況。
  • 影印出版、數位化回歸……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
    近年來,在海內外有識之士的攜手努力下,海外中文古籍的情況日漸清晰,大批海外中文古籍正以影印出版或數位化等方式回流中國,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推動學術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海外中文古籍總目》是國家確定的「十三五」期間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點之一。從2013年開始,中華書局聯合海外30多家存藏單位普查館藏中文古籍並編纂書目。
  • 最全本《胡適留學日記》手稿現身,如何完整重現百年前青年一代家國...
    大家都提到胡適《藏暉室札記》到《留學日記》整個出版過程,現在大家看到的,大多還是以整理本的《胡適留學日記》為主。事實上,手稿本跟整理本之間還有一個謄清本,這個謄清本在華師大。我想從手稿到謄清本再到最後整理本,如果能有這麼一個團隊來做完整的校對和整理,將整個過程還原出來,對胡適研究的基礎性工作將是極大的貢獻,這可以說是 「胡適研究的再出發」。
  • 編制書目 影印出版 數位化回歸 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
    資料圖片近代以來,大批古籍流散海外,不少珍本、善本、孤本為國內罕見。近年來,在海內外有識之士的攜手努力下,海外中文古籍的情況日漸清晰,大批海外中文古籍正以影印出版或數位化等方式回流中國,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推動學術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
  • ...裡還有更多|胡適留學日記|胡適|商務印書館|亞東圖書館|日記本|...
    再比如,《歸娶記》則忠實記錄了胡適1917年12月16日至1918年2月21日回家鄉安徽績溪迎娶江冬秀的全程細節。有趣的是,「新派人」胡適居然將這次舊式婚禮的記錄做得事無巨細,連婚禮的座次、流程都一一可查,竟然還有他親手畫的座位圖。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唐娒嘉認為,胡適此舉,是有意將改革婚禮舊俗當作思想革命重要試驗的一種。
  • 唯一由中國人記錄南京大屠殺日記將原版影印出版
    洗的時候,羅瑾發現照片是日本軍官屠殺中國軍民的,於是,羅瑾冒著生命危險,將其中16張單獨洗印成冊。  1941年,已經離開照相館的羅瑾把相冊拿到毗盧寺附近的警察培訓所,他找了一個不起眼的牆縫藏好,並用泥糊了起來。不放心的他隔三岔五就去查看。然而有一天,他突然發現這本血證相冊不見了,為了防止意外,他逃離了南京,隱居在福建大田市。
  • 上海辭書社「刻經」馬恩全集MEGA1國內首次公開影印出版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一版(MEGA1)近日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影印出版,這是國內首次將這一馬恩全集最原始版本集齊並公開出版發行。12月22日上午,圍繞該出版物所展開的 「馬恩文獻的早期編纂傳播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借鑑」座談會在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行。
  • 1993年《白鹿原》原始版本完整呈現 唯一正式稿首次全文影印出版
    慶典活動中,各位名家一起為人民文學出版社全新推出的「《白鹿原》出版20周年珍藏紀念版」、「《白鹿原》手稿限量珍藏版」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隨後主辦方宣布其圖書將於近期與全國讀者見面。常銷二十周年,累計印數1383350冊截止2012年6月,《白鹿原》出版發行整整二十年了。
  • 歷史呼喚「手稿文獻學」學科的建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甲骨文的發現,掀起了經久不息的甲骨學與殷商史研究;敦煌藏經洞的發現,開啟了熱烙百餘年的敦煌學與唐史研究高潮;清朝內閣大庫的公開也使清史研究進入「清學」「滿學」研究的新時代;近年新刊布的郭店楚簡、上博藏簡、清華藏簡等,也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學術革命與創新。地下發掘與出土文獻具有很大偶然性,但地上仍存的晚清民國抄本文獻的保護和刊布則迫在眉睫。
  • 羅凌馮:金閶葉敬池梓《醒世恆言》影印後記
    葉氏所刊《醒世恆言》傳本稀少,目前已知存世的版本僅有四部,其中三部為殘缺本,而且四部版本均藏海外,兩部藏日本,一部藏英國,一部藏法國。其後在明末清初時,《醒世恆言》被衍慶堂翻刻過一次,存世有兩種版本,一為四十卷足本,一為三十九卷本。
  • 在過去百年出版史上,「影印本」是如何演變的?
    如賀聖鼐《三十五年來中國之印刷術》(見張靜廬《中國近代出版史料初編》)中,只以亞鉛版套色膠印本為影印本。更常見的是不單列影印本概念,而將其分隸於石印本、珂羅版印本等範疇之內。不過,這就只強調了印刷工藝上的差別,而忽視了版本形態上的共性。
  • 古籍影印丨《清華大學圖書館藏稿鈔本日記叢刊》(全二十四冊)出版
    歷代日記類文獻也備受學界的關注和重視,許多歷史人物的日記被整理出版,同時基於日記開展的研究工作在學界也越來越多。但在國內一些圖書館中,仍有一些稀見的稿鈔本日記因沒有整理或影印出版而鮮為人知,利用受到了限制。國家圖書館出版社近年來致力於國內圖書館收藏的稿鈔本日記的影印出版工作,對日記類古籍文獻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 ...人秋獵圖》、胡適陳獨秀手稿信札等重磅拍品亮相華藝國際北京首拍
    胡適陳獨秀手稿信札。華藝國際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13日電 (記者 應妮)華藝國際北京首拍的拍品13日起開啟預展,清宮舊藏《元人秋獵圖》、胡適陳獨秀手稿信札等重磅精品亮相。 中國書畫板塊秉持一以貫之的精心遴選,匯聚逾700件精品,打造六大專場。其中的「大美——中國書畫珍品之夜」集結近百件古今名家重量級作品,是此次首拍的重中之重。
  • 吳敢:南洋 出版社影印大安本《金瓶梅詞話》序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0年2月):「以『古佚小說刊行會』名義,影印120部」。梅節《全校本〈金瓶梅詞話〉前言》(香港星海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8月):「馬廉以古佚小說刊行會名義,醵資將中土本影印120套。」一說100部,一說120部,一說200部,古佚小說刊行會當年到底影印了多少部?
  • 非常越讀丨董橋·讀胡適
    胡先生說今晚在座的張祖詒是中央印鑄局的秘書,他說印鑄局可以設法影印,真是太好了。翌年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五日,胡適參加陳誠副總統歡迎玻利維亞國副總統伉儷的晚宴之後,十點鐘到張祖詒家,和毛子水、胡頌平等決定《石頭記》影印本則商務印書館和啟明書書裡經售。二月九日,胡先生題《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十二個字做封面,還為影印本屝頁題了曹雪芹寫得最好的兩句詩:
  • 以生物學家的眼光來看文化:胡先驌手稿擷珍
    下文為徐先生所作,記錄了他競得胡先驌手稿的過程與策劃《胡先驌手稿擷珍》的源起。一個再尋常不過的冬夜,舊書拍賣網站上出現了一件民國手稿,百十來頁的幾個章節,有篇名而未見作者署名,首頁中縫基本呈斷裂狀,還有被水浸泡的痕跡。
  • 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文化脈動)
    《海外中文古籍總目》是國家確定的「十三五」期間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點之一。從2013年開始,中華書局聯合海外30多家存藏單位普查館藏中文古籍並編纂書目。2020年初,隨著《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圖書館、維多利亞大學圖書館中文古籍目錄》的出版,《海外中文古籍總目》分館目錄達到了7種,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圖書館、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圖書館、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等12家海外機構的中文古籍全部著錄成書。  究竟有多少中文古籍被國外收藏?這個數字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 金以林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海外珍稀文獻的收集與開放
    最大限度地將其複製,並向學界開放使用,是近代史研究所的職責。十年前,本所開始利用有限的科研經費,進行海外文獻的複製工作。近年來,本所得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近代中國海外珍稀文獻收集整理與研究」專項資助,開始有計劃、大規模地複製海外文獻。
  • ...砸光」——記日本內閣文庫藏宋刊本《增廣司馬溫公全集》影印出版
    不僅僅只有「司馬缸砸光」——記日本內閣文庫藏宋刊本《增廣司馬溫公全集》影印出版 2020-05-30 0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天下郡國利病書》手稿收藏記
    民國上海涵芬樓影印稿本《天下郡國利病書》 ,北直隸編     《天下郡國利病書》是明末清初偉大思想家顧炎武他傾其所有,在私家園林中建造起用於藏書的傳是樓,把《天下郡國利病書》的手稿深藏樓中。清雍正年間傳是樓不幸失火,萬幸的是《天下郡國利病書》被及時搶出。後來徐氏家道中落,這部手稿在蘇城的幾個藏書家手中周旋輾轉,王聞遠、張秋塘、黃丕烈、吳訥士等藏家都曾擁有過這部彌足珍貴的手稿。     一部故人著寫的巨著流落異鄉,邑人總感有愧於先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