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喜歡贏,輸了就不高興,父母該如何引導?

2020-09-05 西安春藤家長學院

作為父母,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同一個班級的孩子,總有那麼一兩個特別喜歡贏,事事都想拿第一,沒拿到就很明顯的不高興,其實這樣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

那麼,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面對輸贏呢?

一、帶孩子玩重過程的遊戲

如果孩子太在意輸贏,家長可以帶孩子玩一些關注過程而不是關注結果的小遊戲。比如說,猜硬幣遊戲,猜對了就對了,猜輸了,可以大笑或者是做個鬼臉讓對方模仿。

二、從父母身上找原因

孩子在意輸贏,是不是父母太在意輸贏?如果是的話,需要從父母身上找原因

三、積極正向引導

其實孩子總想贏,也沒有什麼不好,家長可以積極正向的引導:贏了很好,但是,輸是你走向贏的一個過程。

更多家庭教育諮詢,請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不是第一就生氣,總是想贏的孩子我們該怎麼引導呢?
    「好贏寶貝」的倔強面對一些事情,比如說一些比賽等,孩子總是不自覺的很在意結果,接受不了失敗的這種,尤其是孩子從3歲以後,對於這種情況的表現也越來越明顯,作為成人在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的時候呢,很多時候也是很無奈,因為孩子太過於重視這種勝負感了,導致孩子在輸掉一些事情的時候很沮喪,根本聽不進去成人的一些語言。
  • 父母最大的「贏」,是要教會孩子「輸得起」
    其中一個小女孩,大概五歲左右的樣子,只要是她贏,就會繼續玩下去。 但只要她輸了,就會吵著說「不算數」,非要重新再來。 有的小朋友不肯重新再來,她就氣鼓鼓、哼唧唧地非拽著小朋友的手讓她重新來。 漸漸地,小朋友們都不高興了,紛紛甩開她,不願再和她玩。
  • 孩子對輸贏的態度,取決於父母的正確引導,讓孩子「輸得起」
    在疫情防控期間,家長和孩子多以居家為主,對於孩子們來說,最快樂的時光就是父母陪自己一起做遊戲了。1.聽一位寶媽說,每次和孩子玩遊戲時,只要孩子贏了,孩子就很高興,然後繼續跟你玩。相反,只要家長贏了,孩子就會表現的非常暴躁,又哭又打滾的,然後就不想玩了。她不知道孩子好勝心太強,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 孩子好勝輸不起?聰明父母這麼引導
    孩子好勝輸不起?聰明父母這麼引導孩子玩個遊戲一旦輸了就會哭鼻子,或者生氣了、不玩了,這麼容易放棄,輸不起的孩子該怎麼教育呢?為什麼的有的孩子就會輸不起呢?父母用自己所謂的經驗給孩子選擇或者設立一些目標,讓孩子完成、實現,並認為只有做到這些才是孩子成功的前提。久而久之,孩子眼裡就會只有勝利,而失去了體驗的快樂。
  • 孩子過於爭強好勝,家長要做好這4個引導,讓孩子敢贏也不怕輸
    一、讓孩子變得輸不起。喜歡爭強好勝的孩子,內心往往過於驕傲,而很多時候這種驕傲就會變成自負,對自己的評價不準確,往往會高估自己,不願認可別人的成功,在孩子的內心更害怕失敗,輸不起。把成功看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一旦出現問題,將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很大的創傷,這種源自於心裡的輸不起,會使孩子性格變得自負怕輸。
  • 孩子只能贏不能輸,怎么正確引導?
    孩子還沒有明確的因果關係概念 小孩子在八歲以前,對於因果邏輯的感受還不強烈,他不會覺得我現在要贏,是因為只有贏了,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他更多的感受就是,我贏了,我覺得很快樂;我輸了,我感覺很不開心。
  • 孩子玩遊戲輸不起怎麼辦?該不該培養孩子的勝負心呢?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正確看待輸贏,正確看待名次和成績。有的爸爸媽媽表示,好勝心太強這件事很傷腦筋,不知道該怎麼把孩子糾正過來,甚至不知道該不該糾正。但孩子的勝負欲太高或者太低,都不是好事。家長應該教會孩子:你不一定要贏,但應該學會如何體面地輸。
  • 父母該不該向孩子道歉?父母別為了贏面子,卻輸了孩子的心
    可是球球卻高興不起來,一本正經地說道:「爸爸媽媽,你們應該向我道歉!」兒子的這句話一出,讓夫妻倆的臉色都變了.但他們覺得沒有必要向孩子道歉,這讓身為父母的他們多沒面子,還說道:「球球,差不多得了啊,不就一道數學題嗎,現在都承認你的思路也正確了。」現實生活中,像球球爸爸媽媽這樣的父母數不勝數,總是拿著父母的頭銜壓制、否定孩子。但是當父母犯了錯,卻又不向孩子承認錯誤,礙於面子又或者覺得對孩子道歉沒有意義,就簡單地含糊過去。
  • 孩子「輸不起」?跟父母的引導有很大關係
    「沒有關係,輸就輸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不要輸,我要贏!」孩子太在乎輸贏了......無論是玩遊戲還是比賽,都要爭個高低,就連吃飯也要比別人吃得快,如果有人比他快,就會不樂意。這是為什麼呢?面對失落,有的孩子會發脾氣,有的孩子會低落沮喪......甚至媽媽可能還會擔心,孩子現在就這麼想贏,勝負心這麼重,但現實是不可能永遠得第一,現在就這樣,以後長大了怎麼辦?其實這是他們在特定的年齡,特有的心理現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錯誤的引導讓孩子對於輸贏有過分的執念。
  • 孩子:「我就是輸不起!」輸不起的孩子,將來也贏不起
    我知道他有好勝心,我並不批評他,而是開導他,告訴他失敗並不可怕,沒有人是一直勝利的,引導他直面自己的失敗。大部分孩子在玩遊戲時都希望自己能贏,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有好勝心。作為父母要理解,因為他們擔心自己會失敗,不願接受失敗給他們帶來的後果。
  • 父母和孩子玩遊戲,總讓孩子贏,會讓孩子在外面輸不起?
    我有一個朋友,她的父親是一個軍人,從小她的父親對她就比較嚴苛,沒有因為她是女孩兒而對她有半點寵溺,即便是和她玩遊戲,也不會讓著她,經常對她說的一句話就是「玩遊戲也得憑本事贏,在家裡有人讓著,在外面必定輸不起!」因為她父親總贏她,讓她特別洩氣、沮喪,後來,她越來越不喜歡和她的父親一起玩耍遊戲。
  • 孩子小小年紀,為何如此「輸不起」?
    【編者按】你有沒有因為孩子太喜歡競爭而擔心?你有沒有發現,孩子不管和誰在一起玩遊戲,總是喜歡爭第一?想必很多家長都為此而糾結過,陪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我贏了,他輸了,孩子就很不高興。可是,不讓他經歷失敗,他會不會越來越輸不起呢?今天,我們邀請心悅教育周刊郜廣存老師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如果您在教育過程中也有困惑和疑問,歡迎給我們留言。
  • 解析《最初的夢想》:與其教孩子如何「贏」,不如教孩子會「輸」
    現代生活使成年人因為生活壓力變得越來越緊張,為了讓孩子能夠在未來社會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很多父母從小就讓孩子明白「贏」地重要性。在孩子地成長道路上,經常遇到挫折和逆境,一生不可能總是「贏」。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讓孩子學會輸比如何贏可能更重要。
  • 孩子總是贏並不是好事,清華附中校長:輸得起的孩子心理才最健康
    前段時間我去朋友家玩,她家有一個7歲的小男孩,我和他一起玩撲克牌的彌竹竿遊戲,剛開始他嬴到的撲克牌比較多,他高興得手舞足蹈,後來我慢慢佔了上風,把他的一大半撲克牌都贏走了,這時候,他開始生氣了,把牌扔在桌子上喊著不玩了,不玩了,沒意思。
  • 孩子總是輸不起、玻璃心,怎麼辦?父母這樣做才是對孩子真的好
    無論是在外面和朋友玩耍,還是在家裡和姐姐一起玩,總是迫切想要贏。每次輸了都要鬧好一會,躲在朋友懷裡哭,起初朋友一直覺得是小孩心緒,所以並不多在意。後來在比賽中,即使輸了球,她也不再氣餒,不斷地刻苦練習,最終成為了日本著名的桌球選手。大部分家長只是一味地鼓勵孩子贏,卻沒有教孩子怎麼體面地面對輸,甚至直接用放棄的方式來逃避結果。其實啊,當孩子輸掉一場比賽或一場考試,是我們當父母施教的最好機會。
  • 孩子輸了就哭鬧耍賴皮?媽媽這樣做,培養「輸得起」的孩子
    等女兒平靜一些,她對女兒說,遊戲的關鍵不是你贏或者我贏,而是你需要承認失敗,輸了就是輸了,其次你該從失敗中吸取一些經驗,知道下一次要如何排兵布陣。媽媽不讓你並不是不愛你,媽媽只是把你看成一個和我一樣平等的人,無論輸還是贏,至少是公平的。你一定要我讓你也可以,但是你覺得玩一個不公平的比賽有意義嗎?」
  • 「媽媽,你不能吃我的黑子」,孩子「輸不起」,家長該如何引導?
    ,輸不起。在家裡很多父母都會感慨自己家孩子「輸不起」大多是表現在如果孩子寫字寫不好,會把那一整頁全部撕掉;畫畫有一個地方畫錯了,會把一整頁全部撕掉;在家裡和別人說話說不過人家就會非常生氣,非常憤怒。讓孩子從小遠離「輸不起」,做一個「輸得起」的積極向上的好少年。培養孩子「輸得起」品質會讓孩子擁有更強大的抗挫折能力。
  • 孩子輸不起,只想贏?及早讓孩子接受不完美,有輸有贏才是常態
    追求完美是人的本性,大家都喜歡把事情做得又對又好,可是沒有天生的優秀,也沒有天生的笨拙。孩子在小的時候很容易因為自己沒有把事情做完美而失去信心,自我否定。大寶四歲開始學習圍棋,只想贏不想輸,一輸就哭鬧,甚至不想上圍棋課了。二寶前幾天學習寫字,因為不能很好地控筆,寫得「2」歪歪扭扭,直接氣哭了,說再也不上幼兒園了。
  • 孩子好奇心重,父母該如何引導
    當然不是,是因為它不知道老虎的厲害。這不知道也就算了,可這小牛往往好奇心重,它還誰都敢惹,這可就急死人了!其實,這道理放到孩子身上也是一樣的。小孩子因為年齡小,不懂事,同時好奇心還特別重,總是容易做出一些「傻」事,惹得大人哭笑不得!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
    起因是和父母吵架、被老師訓斥、甚至是爸爸不讓看電視等等,竟然因為這種小事造成了一個個鮮活生命的凋零。感嘆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應該提升。1.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是愛的本質不僅僅是家長一味地給予,也不是家長的遷就,更不是讓孩子感受「快樂」。人生的生離死別,開心和痛苦都是成雙成對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