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AI共舞,11位作家首次發起漢語科幻小說「人機聯合寫作實驗」

2020-12-13 騰訊網

10 月 27 日,由傳茂文化創新工場共同打造,11 位作家首次發起的漢語科幻小說「人機聯合寫作實驗」——《共生紀》正式啟動。

在 2020 年最後兩個月的時間裡,人類作家將與人工智慧一起,圍繞環保、人機關係、性別、文化多樣性等主題,協同創作多篇科幻文學作品

參與實驗的 11 位作家分別是:陳楸帆(世界華人科幻協會主席、18 次星雲獎得主、中宣部文化名家)、小白(知名作家、魯迅文學獎得主)、賈立元(星雲獎得主、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分形橙子(冷湖獎、晨星獎得主)、凌晨(銀河獎得主)、顧適(星雲獎得主)、王元(晉康獎得主)、吳霜(星雲獎得主)、張凡(釣魚城科幻創始人、科幻博士)、王迎(新生代科幻作者)、蘇潔涵(新生代科幻譯者)。

人類依舊是「現階段」創作過程的 C 位

AI 進行藝術創作,並不是一件新鮮事。

從作詞、作曲,到作圖、作畫,再到編寫小說、劇本、創作詩詞歌賦,人工智慧都足以勝任,論及涉獵廣度和產出速度,人類更是完全無法與之匹敵。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人工智慧在這類開放式任務面前的表現仍稍顯稚嫩。強如 GPT-3 也被證明在推理邏輯方面有所欠缺,經常性會出現 「胡言亂語」 的情況。

即便有一些看似非常成功的例子,也離不開人類的支持。如今年 8 月美國某大學生利用 GPT-3 進行創作,冠以人類名字將內容發表在網絡後大受歡迎,但終究難免被讀者識破,作者本人也承認,AI 生成的內容並不完美,需要進行 「微調」

地表上最強的語言模型表現尚且如此,其他相同類型 AI 的表現可想而知。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清現階段 AI 的創作能力對於人類的定位——輔助

銀河獎得主凌晨在回答如何看待 AI 會不會取代作家這個問題的時候給出了相似的判斷。

「剛剛看到 AI 生成的這幾段文字,雖然還有一些邏輯不清晰和難以理解的地方,但的確也出現了一些很炫的句子,構思很奇異。但我認為現階段 AI 無法取代人類作家。」

「或許將來每名作家都會配備一個 AI 小助手,通過與它對話來獲取靈感以及讓自身的思維變得更加敏銳和內涵豐富。」

圖 | 凌晨

「它可以創造一種自己的文學流派 ——AI 流派。根據算法的不同,開發人員甚至可以調製不同的口味。」

「未來,文字作品可能分為三類,純人類創作、人類 + AI 創作以及純 AI 創作,AI 不會讓寫作枯萎,而是讓世界更加豐富。」

不管 「黑AI」 還是 「白AI」,產出優質內容就是好AI

據悉,本次人機寫作實驗使用的模型是由創新工場 AI 工程院的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

它的預訓練過程分為兩個步驟,首先使用一個有效數據 300GB 左右的網絡公開數據集進行基礎訓練,這個數據集包含了絕大多數可以見到的中文網絡內容。

然後,使用科幻小說數據集進行微調。「整個訓練過程調用了一千多塊顯卡。」 創新工場 AI 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說。

圖 | 王詠剛

它的模型參數規模與 OpenAI 的 GPT-2 Large 版相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副教授、創新工場大灣區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宋彥博士主導了這一科研項目。

當 DeepTech 問及 AI 創作內容和人類創作內容如果不加區隔,「噪音」 數據是否會對之後新模型的訓練造成影響,王詠剛這樣回答。

「其實這種情況是一個典型的自循環過程,這個過程沒那麼可怕。舉個例子,現在的機器翻譯系統,其實在所難免將大量的機器翻譯內容也作為訓練數據放到了語料庫裡,但這並沒有妨礙機器翻譯的效果越來越好。」

「最關鍵的問題是,對於模型的優化目標是否正確,即我們控制結果即可。這樣,不管有多少噪音數據,只要 AI 產出的內容符合預期,那麼它就是一個合格的好 AI。」

-End-

相關焦點

  • 好看的科幻小說推薦:高分科幻小說,讓你腦洞大開
    ▼內容簡介《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是一本經典中短篇科幻小說合集,由美國科幻作家協會300餘位作家精選,從中挑選出的11位世界頂級科幻大師成名傑作結集而成,十餘篇作品每一篇都被認為是科幻小說重要獎項——星雲獎的前身。美國科幻作家協會(簡稱SFWA),1965年由著名科幻作家達蒙?
  • 科幻作家韓松:所有科幻小說都應該是推理小說
    日前,在上海書展「科幻推理:21世紀娛樂作品的發展方向」活動現場,科幻作家韓松與推理作家時晨、趙婧怡討論了科幻和推理兩者之間藕斷絲連的關係,以及娛樂作品的新方向——「科幻推理」。韓松說,愛倫·坡被視為推理小說的鼻祖,其實他也是科幻小說的鼻祖之一,因此科幻和推理是「上個世紀就認識的朋友在今天終於重逢,突然在這一瞬間就認出了彼此」。
  • 住在回龍觀的科幻作家
    家住回龍觀的陳先生是一名科幻作家,愛好是觀察人類。別看陳先生外表不到三十歲,可擔任科幻作家這一身份已有十幾年,至今仍然是相當活躍的作家。他的那些現代人類觀察筆記被寫成《未來病史》,當然,你也可以在他其他作品中讀到人類異化、人機融合、靈魂墮落等。
  • 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專訪張冉
    2015年3月,張冉與馬國賓(朗科科技執行董事)、何珊珊(深圳市社會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馬越鵬(深圳市紅樹谷孵化器有限公司CEO,雲景科技、騰雲科技聯合創始人)、蕭 玫(深圳市創意航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營運長)、朱珍時(創意航線CEO,科幻工廠創始人)等人一起,發起並創立了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
  • 劉宇昆:用科幻小說放大人性
    科幻作家劉宇昆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 中國科幻文學界有「大小劉」之說,大劉是劉慈欣,小劉則是居住在美國的劉宇昆。2015年、2016年「雨果獎」作品《三體》(劉慈欣)和《北京摺疊》(郝景芳),都是經過劉宇昆的精彩翻譯,才傳達到英語世界。
  • 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 | 專訪張冉
    他認為:「科幻是個很棒的工具,它可以從自然科學、人類學、社會學、哲學、神學等方面對未知或者不調和的事物做出解釋,我往往創作完一篇小說後發現它是天然的科幻小說,而非抱著科幻的概念開始創作。能歸於科幻的,都是極度理性又富預言感的作品,我喜歡這樣的作品,也以創作這樣的作品為榮。」其實,冉爺之所以是冉爺,已經並不僅僅因為他的科幻小說了。
  • 最具爭議科幻作家哈蘭·埃裡森逝世,曾抨擊《終結者》抄襲
    之後,他擔任過《暮光之城》和《巴比倫5號》的顧問,還為迪士尼公司短暫工作,後被解僱,原因是聯合創始人羅伊·迪士尼偶然聽到他開玩笑,說要製作與該公司角色有關的色情電影。1994年後,他定居於洛杉磯。2006年,他被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授予「大師獎」,以表彰其為科幻小說事業所作的貢獻,同年他入選了科幻奇幻名人堂。
  • 聚焦科幻小說創作方法《創意寫作七堂課》出版
    這種文學形式,就是科幻小說。凌晨,著名科幻作家,擔任過多個科幻徵文比賽評委,深為投稿者的熱情感動,也感受到了大多數投稿者對科幻小說創作教材的急切需求。於是,她奮筆疾書,將25年來的科幻創作經驗一一總結,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些作者。
  • 國內首套中小學生原創科幻小說書系在深首發
    他說:「這些作者以多元化的風格、開闊的視野、突破年齡來進行關於科幻文學的厚重的寫作嘗試,為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他們在想像力、實驗性、思想性上進行突破,已經在努力嘗試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世界上很多科學大家,在中小學時期都是科幻迷。我很高興看到這組少年科幻小說,孩子們對生態危機、技術濫用、生命倫理的嚴肅思考讓人驚喜。我們在這些小作者的作品中,更看到了對於『人文關懷』的強調與實踐。」
  • 受中國傳統文化浸潤 華裔作家把楚漢戰爭寫進科幻史詩
    劉慈欣與劉宇昆(右)被稱為科幻文學界的「大劉小劉」 受訪者供圖受中國傳統文化浸潤華裔作家 把「楚漢戰爭」寫進科幻史詩>在科幻界素有「大劉小劉」的說法,大劉是將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世界高度的科幻作家劉慈欣,而小劉,是接連將《三體》《北京摺疊》翻譯並介紹給世界的華裔作家劉宇昆。
  • 90後作家·訪談|王侃瑜:科幻是把握當下和未來的有效手段
    2018年,王侃瑜出版了第一本個人小說集《雲霧2.2》,近日,其新作《海鮮飯店》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就其新書及科幻小說寫作等話題專訪了王侃瑜。王侃瑜澎湃新聞:您畢業之後好像一直是用業餘時間來創作的,您是那種會很有計劃地給自己壓寫作量的人嗎?
  • 有道精品課牽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開辦作文課 頂尖科幻作家將在線授課
    據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官方消息,網易有道精品課成為第七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在線教育獨家合作夥伴。9月17日,有道精品課與大賽主辦單位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大賽承辦單位清大紫育,三方舉行籤約儀式,共同搭建培養中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平臺。
  • 從《步步驚心》到科幻小說 作家桐華的「斜槓」人生
    很多人或許難以想像,寫「穿越」題材的網文作家,能轉型寫科幻題材,還能獲得2018年度「中國好書」獎。  這個人就是桐華。  近日,她接受記者專訪,不僅再度談到成名作《步步驚心》,也聊到了自己如今的生活狀態。
  • ...星雲」獎得主凌晨新著《創意寫作七堂課》教你寫好科幻小說
    這不僅僅是一本給科幻小說初學者準備的寫作課程,還是一本給科幻小說閱讀者準備的評論指南。如何評價一本科幻小說的好壞?為什麼這些年中國科幻作家強調「中國本土化科幻」?為什麼有「科幻現實主義」的說法?……在這本書中,都能一一找到答案。凌晨曾擔任過多個科幻徵文比賽評委,深為投稿者的熱情感動,也感受到了大多數投稿者對科幻小說創作教材的急切需求。
  • 科幻公開課進校園系列報導之九:電子科大實驗中學
    5月29日,我們來到了電子科大實驗中學,這是我們活動的第八站。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是2009年由電子科技大學與成都高新區聯合創辦的公立高中。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電子科大實驗中學的同學們對科幻的興趣也十分高昂。在教室學習完課文《帶上她的眼睛》後,同學們跟隨老師移步到了更大的一個多媒體教室準備學習科幻寫作課。對於接下來要進行的這堂課,電子科大實驗中學的同學們有好奇、有疑惑、但更多的是期待與欣喜。
  • 科幻作家郝景芳:科幻的「what if」是改進現實的契機
    在繁雜與劇變的時代中,百人計劃以「人」為標識,去記錄在歲月洪流中閃耀的2017年在這個計劃中,我們提取十個焦點領域,並在每個領域中選取十位「成就人生主角」的青年,跟他們聊聊當下的現象和變化,聽他們對加速到來的未來的期待,以及身處變局之中的觀點。我們相信,經由我們收錄整理的100位青年的100個觀點,將繪製成2017年的時代平面圖,供後來者查詢與回溯。
  • 釣魚城科幻中心
    中心將於2020年9月陸續在國內首次建成設施先進的現代化科幻大樓,總佔地約1700平方米,分為一期和二期。    「未來小說工坊」由中心與義大利「未來小說」出版項目共同發起,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巖、義大利科幻作家弗朗西斯科·沃爾索分別但任中方校長和國際校長。未來小說工坊堪稱中國科幻黃埔軍校,旨在培養中國科幻的未來寫作大師。
  • 科幻作家教你這樣寫小說
    很快,就發表了,這是他人生發表的第一篇文章,讓他受到了極大的鼓舞,認為自己終於找到了真正的興趣愛好,從此開啟了他的科幻作家生涯。「中學時代是個學習時代,也可以是個開始寫作、造夢的時代。」1981年高考失利後,葉永烈鼓勵他,暫時放下寫作,全力備考,於次年考上北京師範大學。
  • 華裔作家外文寫作擴大中國影響力
    用中文,還是用英語寫作?這是今日中國作家必須面對的選擇嗎?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引燃了世界對中國主題英語小說的巨大興趣,並使得多位以英語寫作的中國作家在海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同在香港參加此次文學節的旅美女作家李翊雲也說,如果注意一下美國的出版市場,就會看到人們對一切與中國有關的東西都有巨大興趣。嚴和李都是到了美國以後,開始以英語寫作中國主題的小說,並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