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即便是幼兒園的孩子,每天或者是周末都會有作業,因為老師會通過作業的方式了解孩子在課堂上的所學,當然也能夠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增強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
張先生的兒子剛剛上幼兒園中班,這天張先生剛下班回來,就聽到兒子大聲的喊著爸爸,然後把當天的作業一股腦的告訴他。
因為幼兒園經常會布置作業,所以張先生已經習以為常,可是當他聽說要數一萬粒米第2天早上帶去幼兒園時,頓時就懵了。
他覺得這樣的任務根本難以完成,甚至懷疑是孩子故意這麼說逗自己。
可是當他向班上其他幾位同學的家長求證時,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孩子說的是真的,他們確實要在晚上這段時間裡數好一萬粒米。
這當然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為了讓孩子不耽誤睡覺時間,張先生和孩子數了一些之後,就由媽媽替換孩子繼續數米,而孩子則是和平時一樣上床睡覺了。
只是張先生越數越生氣,他覺得老師完全是無理取鬧,於是在家長群裡直接質問老師為什麼布置這樣沒有什麼實質性作用的作業。
老師給出來的解釋讓張先生當場被打臉,老師說現在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陪伴越來越少,他已經明顯感覺到班上幾個孩子為此悶悶不樂。
所以才想出了這樣的一個作業,當然並不是為了讓孩子真正數米,而是要創造孩子和父母在一起交流的機會,讓父母趁著數米的時候好好陪伴孩子。
不過老師的用意雖然是好的,但是這樣的布置作業方式還是會存在一些問題。也會給家長造成很大的壓力。
其實幼兒園作業的布置還是有一定技巧的,好的親子作業能夠讓孩子在自身進步的同時,也能促進親子交流。
1、提升孩子們的動手能力
幼兒園的作業大部分都是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的,所以才會被稱為親子作業。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應該佔據明顯的主導地位,而父母則是在一旁協從,比如當孩子需要某些工具時,父母可以起到傳遞的作用。
這樣孩子的動手能力自然會提高,為了完成作業,孩子都會用心對待,他們此時不僅手在動,而且大腦也在思考。
這對於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也有很大的好處,能夠讓孩子想到出與眾不同的創意思路,並且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完成。
2、促進親子關係的發展
現在的父母不是忙於工作,就是忙於玩手機,總之平時很難抽出時間陪伴孩子。
即便是人在孩子的身邊,他們的心也未必完全在孩子身上,所以這種陪伴往往是無效的,並不是孩子真正希望得到的。
老師布置親子作業,可以讓父母和孩子一起動手,這樣就無形中為孩子創造了更多機會和父母接觸。
當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注以及愛意時,自然而然的就會更有安全感,做事充滿信心,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永遠是自己的後盾。
3、讓家長有更明確的定位
孩子的教育從來都不是學校單方面的事情,甚至更多的時候還是取決於父母的家庭教育。
所以學校要讓父母知道,孩子進入學校之後,並不意味著父母可以不管不問,只有做到父母和學校相互配合,才能夠讓孩子有所進步。
而親子作業時間則是父母參與到孩子教育中的最寶貴時間,這樣才能讓家長意識到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自己不能缺失,從而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引導他們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