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諸葛亮一句「厚顏無恥」罵死的王朗,歷史上真實的他是怎樣的

2020-12-20 張生全精彩歷史

在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王朗是被諸葛亮罵死的,這種死法也算相當的奇葩和搞笑。

(王朗劇照)

在其中的第93回:「姜伯約歸降孔明,武鄉侯罵死王朗」中,羅貫中這樣記述了整個過程。

魏明帝曹睿為抵抗諸葛亮率領的蜀軍,任命曹真為大都督,司徒王朗為軍師,這時的王朗已經76歲了。在開戰的前一天,王朗請命去和諸葛亮陣前對話:「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話,敢教諸葛亮拱手而降之,彼不戰自退也。」郭淮對此表示非常疑惑:「那諸葛亮何等樣人?竟然能被說服?」

第二天,魏蜀兩軍列陣於祁山之前,魏軍探子催馬至陣前,對著蜀軍大喊:「軍師請對陣主將答話。」蜀軍關興、張苞分列左右而出,簇擁著一輛四輪車,諸葛亮羽扇綸巾,素衣皂絛,端坐車中,緩緩來到陣前。

王朗縱馬而出,先是斥責諸葛亮師出無名,「強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接著又對魏國極盡吹噓,「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爾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還不忘勸誡諸葛亮歸順魏國,「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

諸葛亮連發數炮,批的王朗體無完膚。他先稱王朗為「漢朝大老元臣」,戳到了王朗的痛處,然後又將他的一番慷慨陳詞斥為「粗鄙之語」,接著乘勝追擊,「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

此時的王朗已失去了理智,毫無還手之力,氣急敗壞語無倫次地罵諸葛亮為「村夫」。諸葛亮沒給王朗喘息的機會,「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在諸葛亮一番連珠炮的打擊下,王朗最後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

(諸葛亮劇照)

後人還賦詩一首,對諸葛亮罵死王朗予以盛讚:「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那麼,歷史上的王朗真是一個「厚顏無恥」的人嗎?他真是被諸葛亮罵死的嗎?

王朗,字景興,東海郡郯人。漢靈帝年間,王朗就已經是一位聲名遠播的人。他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儒家經典,被拜為郎中,後出任彭成國菑丘縣長。楊賜死後,王朗辭官為他服喪。

公元190年,王朗被漢獻帝任為會稽太守。

公元194年,孫策率大軍進攻會稽,王朗部下虞翻勸其暫避鋒芒,不要以卵擊石。但王朗認為自己食朝廷俸祿,理應盡朝廷命官之責,於是在固陵迎戰孫策。

孫策數次進攻均告失敗,後來採納了孫靜的計策,才打敗王朗。王朗為了保全族人,不得已投降了孫策。孫策久聞王朗飽讀詩書,仰慕已久,派重臣張昭勸王朗效命於他。但王朗堅決不受。孫策愛惜王朗的才幹,不捨得殺他。

公元196年,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招納王朗,在輾轉數年後,王朗才來到許都,被任命為諫議大夫。從此,王朗歷經曹魏三代,擔任曹操時期的軍祭酒兼魏郡太守、少府、奉常、大理。在擔任大理時,「務在寬恕,罪疑從輕,以治獄見稱。」

曹操死後,曹丕廢漢稱帝,升王朗為司空,和華歆、鍾繇同為三公,被曹丕贊為:「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

公元227年,曹睿即位,王朗轉任司徒,封蘭陵侯。第二年,王朗以近八旬的高齡,病逝於許都。由此可見,王朗之死屬於壽終正寢,根本不是被諸葛亮罵死的。

(曹操劇照)

王朗一生雖然遠不如諸葛亮、司馬懿等人有名氣,但他也不乏許多卓有成效的作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恤民情,強調輕徭省刑。

在曹丕時期,身為御史大夫的王朗多次提出,帝王因體恤百姓,減輕百姓的徭役負擔,讓他們能全心投入農業生產。這樣既可以使百姓安居樂業,也能增加國家的收入。同時還建議官吏「慎法獄」,不能亂殺無辜,更不能草菅人命。

二、提倡節儉,反對奢靡。

魏文帝喜歡狩獵和寫詩作賦,朝中官員屢次上書,但均遭到曹丕的處罰,要麼被殺,要麼招致罷黜官職。在此情況下,王朗依然直言進諫,勸曹丕「務戒慎,垂法教」。曹丕礙於王朗德高望重,雖沒有為難他,但也對他的勸告充耳不聞,依舊我行我素。

魏明帝曹睿喜歡大興土木,廣納後宮,但其治國理政的能力乏善可陳。王朗也多次規勸他「勤耕農、習戎備」,不必廣造宮殿,勞民傷財。同樣,曹睿還是對王朗的建議置之不理,任性妄為。

三、富才幹,通經典。

王朗最初就是因為通曉經典,而被漢靈帝任命為郎中,後來拜太尉楊賜為師後,他的才華又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王朗一生博學多聞,著作頗豐,先後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等文集34卷,是曹魏時期著名的經學家。

陳壽在《三國志》中對王朗多有讚譽,認為他「儒雅,詰讓而不害。雖流移窮困, 朝不謀夕, 而收恤親舊,分多割少,行義甚著。」《魏書》中對他的評價是「朗高才儒雅,而性嚴整慷慨,多威儀,恭儉節約」。

由此可見,歷史上的王朗絕不是諸葛亮口中的「厚顏無恥之人」,而是一個滿腹經綸、潔身自好、「一時之俊偉」的人。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略》)

相關焦點

  • 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原來是德才兼備,羅貫中太冤枉人了
    《三國演義》裡似乎有很多死法悲催的人物,除了蠢死的蔣幹,氣死的周瑜,還有被罵死的王朗。如果說蔣幹、周瑜的死還是比較正常的話,那麼王朗被罵死絕對是史無前例。反而王朗也因此一死成名。然而,果真王朗是像諸葛亮罵得那麼不堪嗎,似乎也不是,細究歷史,諸葛亮所罵竟然句句都在冤枉好人,至此,不得不讓人為孔明的含血噴人而氣憤了!話說當時蜀魏兩軍對陣渭水,魏軍師、司徒王朗縱馬而出:請「蜀漢丞相說話。」然後見了諸葛亮就責罵一通蜀國背信逆天,請諸葛亮歸降,解救人民於水火的話。這王朗也真是自不量力,你想諸葛孔明是誰?平生專門勸降別人的,你今天來勸降他,豈不是自找苦吃!
  • 動漫梗科普小學堂: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相信九六版的《三國演義》給予大多數人的印象是h晦澀難懂的,對於人物的刻畫在細節上的把握以及哥哥歷史人物之間的權衡博弈,再加上幾乎文言文的對白。使得大部分還是用童年時期的觀眾難以理解。
  • 三國演義:諸葛亮與王朗對罵,王朗句句精闢在理,為何最後還會輸
    王司徒的話確實有幾分道理,句句精闢在理,看似佔有大義,為何最後還會輸,因為這話不能由他說,王司徒的身份是棄蜀降曹的漢朝老臣,立場不正,說出的這番話就不穩。諸葛看到這點窮追猛打,致使雙方立場變成維護漢室的軍隊與背叛漢室的軍隊。士氣逆轉,這仗就輸了大半,所以諸葛亮一罵死王朗對方立刻撤軍,這不是將軍也被嚇到了,而是看到事不可為的合理判斷。
  • 文能勸降諸葛亮,武能酣戰孫策的王司徒,歷史上形象是什麼樣的?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橋段,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曹魏的王司徒信自信滿滿,希望在兩軍陣前用一番高論讓諸葛亮拱手而降,結果被讓諸葛亮一頓嘴炮罵得跌下馬來而死。這個橋段也被很多網友製作成鬼畜的視頻,非常有人氣。另外在《三國演義》中,王司徒還有比較有趣的表現,就是與孫策集團戰爭的時候,王朗"拍馬舞刀",親自與太史慈交戰,甚至打了一個不分勝負。
  • 罵人也要講技術,別人罵人只會讓人生氣,他直接把人罵死
    第一句當屬張飛罵呂布的話:「三姓家奴」。呂布大家都不會陌生,物攻之高在當時是公認的第一,沒有人敢去產生質疑,然而這樣一個名震天下的人,人品卻太差了。呂布不但先後跟隨多人,而且對於每個他所跟隨的人還都十分親密,但只要有好處,馬上就能做出背叛的事。呂布先是拜丁原作為義父,後來為赤兔馬跟了董卓,然後又被王允用貂蟬拐走。
  • 王司徒被電視劇黑慘了,真實的王司徒,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三國演義》中有段情節是在諸葛亮北伐時,王司徒不顧自己年事已高,仍舊堅持與曹真等人在祁山迎戰諸葛亮。於是就有了後面一段非常著名的舌戰情節。王司徒與諸葛亮兩人於兩軍陣前對罵,王司徒大罵諸葛亮為諸葛村夫,諸葛亮則罵王司徒厚顏無恥。
  • 三國中,死得最奇葩的三個人,竟有人是被罵死的
    三國歷史對我們現在世人的影響可謂頗深,其中諸葛亮、司馬懿被後人稱為一代聖人,趙雲、呂布被賦予武神形象。這全歸綜於後人對他們崇拜和敬佩,才會給這些英雄賦予神聖的形象。可往往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一些人死得輕於鴻毛。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來說說三國中死得最奇葩的五個人,他們都是誰。
  • …有哪些歷史人物是被段子毀掉的?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三國演義》中有一段經典的情節「武鄉侯罵死王朗」:諸葛亮北伐時,王朗不顧已經76歲之高齡,與曹真等人於祁山迎戰諸葛亮。在陣前與諸葛亮挑起舌戰,然而被諸葛亮的言詞所駁倒,一時氣憤而自馬背上摔落而死。(維基百科)
  • 這是效仿王司徒嗎,看看歷史上那些被氣死的名人
    在我國歷史上也有那麼幾位名人是被氣死的,我們不妨來看一看這些名人們在當時到底是受了多大的氣,以至於能被活生生氣死。王羲之族內有一同齡之人,此人名叫王述,王述雖然在書法上就算騎著馬也追不上王羲之,但此人卻是走的仕途路線,二人同齡,並且同朝為官,但王述的官職始終比王羲之高。王羲之從小就被周圍的人誇讚,可以說同齡人中沒有人能超越他,但偏偏這個王述在官職上超過了他,於是王羲之對此心裡很不是滋味,暗自將王述作為追趕目標,決心一定要超過他。
  • 他們是中國歷史上最會罵人的人,罵人絕對是一門技術!你會罵嗎?
    他的《代李敬業討武曌檄》是千古罵人名篇。這篇檄文立論嚴正,先聲奪人。將武則天置於被告席上,形容其狐媚偏能惑主,蛾眉不肯讓人,歷數武氏罪惡昭彰,警醒李唐社稷面臨生死存亡之秋,為興兵討武鋪墊了充足的理由。不愧是初唐四傑之一!武則天讓他的近侍把檄文念給她聽,因為罵的太華麗麗的難聽,近侍嚇得手腳發抖不敢念。值得一提的是,一代女皇也氣度不凡。
  • 中國古代四大噴子 諸葛亮排不上號 第一噴子名副其實搞笑又可敬
    有人說罵死王朗、舌戰群儒的諸葛亮就是噴子的鼻祖,這可真是冤枉抹黑諸葛亮了,因為諸葛亮是個幹實事的人,王朗也不是他罵死的,至於舌戰群儒也是空穴來風——諸葛亮是「奉命求救於孫將軍」,作為一個使節,才不會把東吳大佬們罵個遍呢。而且正史中只見諸葛亮遊說孫權之後就回去了,包括借東風都是瞎扯,更不要說草船借箭了。
  • 魯迅最經典的一句話,只有26字,罵人不帶髒字,你都不知道是罵你
    因此,遍覽中國古代歷史文獻書籍,雖然有許多罵人言語,但幾乎見不到一個髒字。古人也是人,也有情感,也會憤怒,憤怒了自然也想罵人,但儒家思想鉗制著古人,即便真要如此,也不能有半個髒字。可以說,這種狀態一直保持到明清時期。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就有許多這樣文雅的罵人話。例如,《西遊記》中,孫悟空曾經因為豬八戒非常貪吃懶惰,就罵他是「夯貨」。
  • 熬死四代皇帝的女裝大佬司馬懿,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他熬死過四代皇帝,一生隱忍,老了才開始造反;他曾被曹操「三顧茅廬」,曹操還放狠話:他若不上班,曹操就給他上墳;他給武聖人牽過馬,還穿過諸葛亮送的女裝,那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我們從幾件小事說起。你媽不過是洗腳婢,你爹死的早,我來教你做人啊!曹魏軍中的王朗受不了,請令和諸葛亮對罵,結果氣的活活從馬上跌下來摔死了。這王朗,罵功不行,心理素質還差,真該和周星馳學學罵人的技巧啊!
  •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他在美國混了很多年,四處兜售他的反華計策,但沒人理他;川建國當上總統後,餘茂春得到重用,作為總統身邊的幕僚,在中國問題上獻計獻策,蓬佩奧特別器重他,稱他是「國寶」。據說,現在美國政府的很多對華政策,包括限制留學生、誣陷中國企業等,都是出自此人。網上很多評論把他比作中行說,但中行說至少不是自願去匈奴那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