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海岸帶基礎地質、海洋沉積環境特徵及演變」順利通過專家...
12月4日,山東省海岸帶地質環境演變規律與機制項目順利通過專家組初審。山東省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院項目負責人及相關技術人員參加初審會議。 該項目是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下達的局控項目,項目類別為成果集成創新。山東省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院負責山東省海岸帶基礎地質、海洋沉積環境特徵及演變專題研究部分。
-
山東省海岸帶危險化學品園區產業布局規劃技術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2020年12月10日,自然資源部海洋減災中心在煙臺組織相關專家,對省海洋資環院承擔的「山東省海岸帶危險化學品園區產業布局規劃技術」項目進行驗收。專家聽取了項目組匯報,審閱了相關資料,一致認為驗收資料齊全完整,符合合同要求,同意項目通過驗收。
-
溫州市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
對危害程度高、治理難度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按照「應搬盡搬、宜搬則搬」的原則實施避讓搬遷。健全「政府推動、機制驅動、移民主動」的地質災害避讓搬遷新機制,鼓勵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自願搬遷,積極培育以「地質環境安全、土地節約集約、農村環境美化、農民生活富裕、項目管理規範」為主要內容的地質災害避讓搬遷特色示範點。科學開展地質災害工程治理。
-
2016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建議授獎人選和項目公示
現將2016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的建議授獎人選和項目向社會公示。發現熱帶西太平洋棉蘭老潛流(MUC)等三支潛流,揭示了與表層環流反向的次表層環流;突破潛標觀測禁區、在西太平洋6100米深處成功布放/回收世界大洋西邊界流區最深潛標,獲得連續4年的可貴科學數據;發現「東海冷渦」,開創我國陸架中尺度渦研究;發現「陸架上凡有上升流的地方,海底沉積必為軟泥」的科學規律,並從動力學上闡明其機制;揭示浙江沿岸上升流的非風生機制,修正了此前傳統的風生機制;在國際上率先開展陸架海洋通量
-
中國地質調查局:1∶25萬霞浦縣幅區域地質調查結果
1.項目概況 「1∶25萬霞浦縣幅海洋區域地質調查」子項目,歸屬於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海洋地質保障」工程中基礎調查計劃的一個工作項目,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承擔。
-
山東海岸帶 立法全覆蓋(小康路上·綠色力量)
近年來,山東加強海岸帶保護,一方面推進沿海各市海岸帶保護立法全覆蓋,一方面堅持問題導向和源頭治理,同時,因地制宜,集約利用岸線、陸域、水域等資源。加強立法,科學分類管控2019年11月,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批准通過了《青島市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管理條例》。
-
基金委與波蘭國家科學中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新聞—科學網
序號 科學部編號 項目名稱 中方申請人 > 北京大學 12 1181101371 複雜量子體系在(部分)時間反演破壞下普適規律的實驗和理論研究
-
中國地質調查局廣海局海洋地質調查成果耀眼
開展了南海北部重點目標區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詳查,及其他海區資源潛力研究等,緊密圍繞勘查目標,持續進行南海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評價。瞄準鑽探靶區,提出了28口鑽探井位。發展完善了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地質理論和勘查技術方法。為海域油氣資源新突破奠定基礎。提交了南海北部油氣參數井建議井位並通過首輪專家論證。優選了南海南部進一步勘探有利區帶及重點目標。
-
魯東大學校長王慶到地礦三院開展海岸帶技術講座
1月7日,魯東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王慶到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做了題為《山東半島典型蝕退砂岸侵蝕機理與防護研究》的講座。講座由地礦三院院長吉孟瑞主持,院領導、各實體負責人及技術骨幹60餘人聆聽講座。王慶以自己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最近50年來萊州灣東部侵蝕砂岸動力地貌演變研究」成果為基礎,介紹了海岸帶、海岸的概念及山東海岸侵蝕的現狀,並以膠東半島西北部典型侵蝕砂岸為例深入淺出講解了如何判斷侵蝕海岸、侵蝕海岸地貌演變的非線性機理及造成侵蝕的原因等內容。講座通俗易懂,圖表並茂,提高了地礦三院技術人員對海岸侵蝕的專業認識。
-
建設海洋強國的關鍵點:將陸海系統整合為一個新的整體 | 全國人大代表、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印萍
」在印萍看來,作為陸海相連的區域,海岸帶的保護和利用至關重要,加強海岸帶的地質工作刻不容緩,「開展以重點經濟區帶為核心的海岸帶地質環境調查、地質災害監測、地質信息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十分迫切。」印萍列舉了目前我國海岸帶地區地質工作存在的問題:中大比例尺基礎地質調查工作薄弱,現有地質資料無法滿足海岸帶地區經濟發展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詳細規劃的需要;海陸地質調查工作分離,在海岸帶地區存在較大的空白帶,特別是潮間帶地區、基礎性地質工作嚴重不足;海岸帶地質環境惡化和地質災害頻發,應引起極大的關注,海岸帶地質災害監測系統的建設迫在眉睫;海岸帶生態環境破環嚴重,有的區域經濟發展規劃脫離海岸帶自然環境的基本特徵
-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海洋環境遙感團隊」誠聘英才 |...
網站:http://marine.sysu.edu.cn/index.html 聯繫人:艾老師 電子郵箱:abin@mail.sysu.edu.cn 研究進展簡介 海洋科學學院趙俊教授領銜的海洋環境遙感研究團隊,主要以近岸-海洋生態環境信息獲取、典型海陸場景及其功能演變過程與響應機制為研究焦點,開展輻射傳輸理論
-
與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交流項目初審結果通知—新聞—科學網
序號 科學部編號 項目名稱 > Peter the Great Saint Petersbur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8 1171101219 通過中俄太陽臺站合作開展全日面磁象儀的精確定標研究
-
與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合作交流項目初審結果通知—新聞—科學網
序號 科學部編號 項目名稱 中方申請人 尹繼元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Buslov Mikhail Mikhailovich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索博列夫地礦研究所
-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王宏
在繼承老一輩傳統的基礎上逐漸引領轉變為以泥質海岸帶——沿海平原、潮間帶和毗鄰淺海區——為主要研究地域確立了海岸帶近現代地質環境變化及其與人類經濟社會活動的關係為主要研究方向經過二十餘年的努力>研究團隊逐漸成長為中國地質調查局海岸帶地質工作的一支骨幹隊伍經過集體努力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和地方政府的多次表彰並被中國地質調查局評定為局屬重點實驗室
-
答記者問丨山東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沿海市海岸帶保護立法全覆蓋 嚴格...
海洋物聯網是由三層組成:第一層是感知層,通過海洋傳感器採集數據;第二層是傳輸層,通過通訊技術傳輸數據,在水下有超聲波、光纖、藍綠光通訊,水面上有5G、微波通訊或衛星通訊;第三層是基於人工智慧軟體算法對原始數據進行歸納、整理,找出內在規律、預測趨勢,挖掘出單靠人類智慧所無法獲得的深度信息,然後將此信息反饋給前端應用,實現「靠大數據」進行預警、預測,並實現對現場的精準控制、監測、操作,目的是提高效益、降低風險
-
山東立法保護海岸帶 沿海七市全覆蓋
2019年9月27日,省十三屆人大會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批准通過了《日照市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管理條例》;11月29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准通過了《青島市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管理條例》《東營市海岸帶保護條例》《煙臺市海岸帶保護條例》《濰坊市海岸帶保護條例》《濱州市海岸帶生態保護與利用條例》。至此,我省實現了海岸帶保護立法全覆蓋。
-
山東海岸帶立法全覆蓋,為全國首個
近日,記者梳理發現,伴隨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准通過的青島等5市海岸帶保護條例,山東沿海7市均已實現了海岸帶保護立法全覆蓋,我省也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沿海城市全部制定海岸帶保護法規的省份。2019年9月27日,省十三屆人大會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批准通過了《日照市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管理條例》;11月29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准通過了《青島市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管理條例》《東營市海岸帶保護條例》《煙臺市海岸帶保護條例》《濰坊市海岸帶保護條例》《濱州市海岸帶生態保護與利用條例》。除此之外,2018年5月省人大常委會已批准通過《威海市海岸帶保護條例》。
-
打造近1公裡靚麗海岸風景線,廣州首個海岸帶生態修復項目完工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燕華 通訊員 穗規資宣近日,廣州首個海岸帶生態修復項目——廣州市南沙區虎門大橋(廣州段)北側海岸線整治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原先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的海岸帶蛻變成極具海灘風情的濱海公園,不僅成為周邊居民休閒的好去處,也為南沙自貿區在港、產、城融合方面提供增長空間
-
與泰國研究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發布—新聞—科學網
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泰國研究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通知 經過公開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