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越調查越糊塗 究竟誰來監督國家公職人員

2020-12-14 網易新聞

  中心事件

  5月18日,《焦點訪談》播出了「西安彩票案:公證為何不公」的節目。央視記者通過調查發現,負責抽獎現場公證的西安市新城區公證處公證員存在嚴重失職行為。

  無獨有偶,就在西安寶馬假票案鬧得沸沸揚揚之際,浙江湖州的一場涉及上千萬國有資產的拍賣,也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本報4月26日曾作過詳細報導):拍賣師在最高價喊出三次無人加價的情況下,落槌並宣布成交;其後,又因委託人聲稱未到保留價而廢標。本來由此引發的不過是一個單純的合同糾紛;誰知就在中標人起訴不久,被告竟然否認曾經落槌的事實。而其中最耐人尋味的是,為這一說法作證的竟然是湖州市工商局的工作人員,他們在此次拍賣中承擔監拍人的角色。

  無論是公證員也好,還是監拍人也罷,他們所承擔的職責,本來是代表國家進行特殊場合的現場監管;也正是由於有他們的存在,百姓對於抽獎或拍賣給予了無限的信任;換句話說,在一定程度上,百姓把他們當作了政府的代言人。

  但是,不管是疏忽,還是瀆職,更甚或是串通一氣,他們帶給社會的損失將是巨大的:國家的公信力受到空前的質疑。對這連續出現的監管者失察,我們不僅要問———

  1

  「寶馬」公證員連犯三個致命錯誤

  《公證暫行條例》明確指出:公證是國家公證機關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證明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文書和事實的真實性、合法性,以保護公共財產,保護公民身份上、財產上的權利和合法利益。在西安彩票案中,作為第三方代表國家進行現場公證的公證人員,又是怎樣履行現場的監督職責呢?

  央視記者調查發現,負責抽獎現場公證的西安市新城區公證處公證員存在嚴重失職行為。

  按規定,在抽獎過程監控方面,公證員應該進行全程監控,整個兌獎過程也應該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是第一次抽獎,第二步抽中草花K的彩民到主席臺上進行中獎登記並對第一次中獎的彩票進行保管,第三步進行二次抽獎並公布中獎結果。在抽獎者的身份審查方面,現場公證員要對身份證的真偽進行辨別並複印。

  然而公證員董萍不僅沒有仔細辨認身份證的真偽(楊小兵身份證號碼的行政區代碼比正常的六位少了一位),同時,她也沒有根據公證程序的規定,把這些身份證的複印件留存下來。

  而且按照公證的要求,中獎證明單在封存之後,應該始終處在公證員的有效監督掌控之下。但是董萍沒有進行保管,從封存到二次抽獎的十幾個小時裡,抽獎證明單一直由楊永明和他的手下保管。楊永明就是在這個環節對獎票進行了調包。

  2

  湖州拍賣中標之後又廢標

  據《浙江工人日報》報導,1月31日上午,湖州市商業集團公司持有的湖州市星火服裝有限公司22.387%的股權進行公開拍賣,起拍價為70萬元,有保留價。

  下午13點20分,拍賣開始。第208號牌的沈先生和另一競拍人(星火公司現董事長朱敏華,已經持有29%股份)志在必得。很快,應價超過了700萬元。拍賣師莫建忠調整加價最後將每次加價5萬元,改為1萬元。當208號加到714萬元時,拍賣師連喊三次仍無人應價。莫先生落槌,宣布拍賣成交。沈先生填寫成交確認書。就在沈先生填完一張單子,準備填第二張時,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

  在拍賣現場的湖州市貿糧局副局長吳惠紅問了一句:「有沒有到保留價?」現場負責監督拍賣的市工商局合同處的兩位同志,從拍賣師處看了看:保留價是1000萬元多一點,成交價未到保留價。吳副局長聽後認為,此價未到保留價,不應成交。

  接著,國泰拍賣公司、市產權交易所、市商業集團公司等相關負責人,在工商局同志的主持下,立即到隔壁進行緊急磋商。過了大約40分鐘,有人通知沈先生看保留價,沈先生當即表示疑問並拒絕。拍賣公司方女士解釋說,此次拍賣是拍賣師失誤了,錯看了保留價。拍賣未到保留價,拍賣是無效的、廢標。

  3

  監拍人推翻「落槌」說法

  就在社會各界對該拍賣能不能在「落槌後」又「不作數」予以關注之際,有關方面竟然否認曾經「落槌」的事實。記者在被告提交給法院的《民事答辯狀》中看到:「根據現有證據,不能證明原告所指稱的『第二被告落槌成交』的事實。」

  記者調查得知,負責監拍的湖州工商局原副處長徐某也否認了落槌事實,並向法院提交了證詞:「在拍賣活動快結束時,由於未達到保留價,委託方代表出聲制止拍賣成交後,雙方發生爭議,我們看過拍賣價後知道了,最高應價確未達到拍賣活動所設定的保留價。我們沒有看見拍賣師敲槌,當時在委託方制止拍賣成交時場面已比較亂,我們沒見到。」

  他還糾正道:「上面記錄的代表出聲制止,拍賣成交後中的拍賣成交四個字不準確,應該是委託方叫起來,場面就很亂了,我們的注意力就放在現場秩序上了。」

  《浙江工人日報》首席記者孔令泉,最早對湖州拍賣一事進行報導。他告訴記者,在對所有相關人員採訪時,沒有任何一方否認落槌的事實。

  拍賣師莫建忠的回答是:「我看錯了保留價」,「我宣布中標,確認書沒有籤,工商局認為可以宣布無效,以確認書為依據。」

  徐寶相副處長的回答是:競賣現場秩序是正常的。拍賣師的落槌不到保留價;沒籤確認書。主管部門與委託人由於不到保留價馬上現場跳了起來……

  孔令泉說,當他得知有關方面竟然否認落槌的事實後,他的第一反應是極為震驚,他對記者說,我覺得他們這是在「自掘墳墓」。如果裡面沒有「貓兒膩」的話,他們為什麼連曾經落槌的事實都不敢承認呢?本來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合同糾紛,但如果現在出現了有關方面作假證特別是一些負責監控的國家公職人員作假證的話,那事情的性質可能就變了。他說,他們之所以敢這麼做,恐怕沒有想到我當時對他們所有人的採訪都進行了錄音。據悉,孔令泉現已把證明「落槌」存在的相關證據提交給有關部門。

  4

  直接證人提供落槌證詞

  記者採訪了同時競拍的一名金姓證人,她向有關方面提交了她的證詞:拍賣是上午10:00開始的,起拍價是70萬元。拍賣一開始每次加5萬元,我是在215萬元時舉了一次。競價時,208號和星火的老總兩家競價激烈,一直舉著牌子,到了700萬元以上每次加一萬元。最後,到714萬元208號應價後,無其他人應價,拍賣師落槌宣布成交。

  她告訴記者,拍賣開始前,她聽到宣布有湖州市工商局的兩位同志到現場進行監拍。當時她能承受的心理底價大約是四五百萬元。後來看到有兩個人的牌子一直舉著,價也越喊越高,她就退出了;到714萬元時,208號的先生舉牌,拍賣師連喊三次無人應價,便落槌並宣布「拍賣成交」,然後讓中標人過去籤字,她就走了。

  過了幾天,她聽說有關方面竟然否認落槌,她覺得難以置信:怎麼會有這種事情?落槌了還能反悔呀?她告訴記者,她確實是親眼看到落槌的,因此她願意作證,到哪兒都不會反悔。

  北京《法人》雜誌記者謝良兵也向記者證實,他採訪國泰拍賣公司經理方莉莉時,她明確說,此次拍賣是拍賣師失誤了,錯看了保留價;根本沒有提到未落槌一事。該記者也對當時的採訪錄了音。  

  5

  未關注「是否落槌」這一細節

  對於下屬董萍未對中獎人身份證進行複印留底,西安市新城區公證處主任郭嵐的解釋是:公證人員對現場公證的複雜性沒有充分的認識,再一個現場公證有它特殊的環境,人多,又亂,又雜。考慮到方便當事人,不太好複印身份證。

  而對於參加監拍的兩名工作人員,對是否落槌竟然不大清楚,湖州工商局市場合同處處長孟衛新認為,據我個人了解,現場最高價喊出後,場面有點混亂,委託方提出「沒到保留價」。我詢問處裡負責監拍的同志,他們當時可能也有點糊塗,因為原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他個人的看法是,存在一些在現場人員稀裡糊塗,因為現場有些混亂嘛。可能會出現「敲了你沒看到」或「沒落槌你認為落槌了」的情況。

  他還強調說,與公證人員對彩票抽獎的監管不同,監拍在整個拍賣程序上,不是一個必須具備的條件;不是工商局參加監拍的拍賣就有效,沒參加監拍的拍賣就無效這樣一種關係。《拍賣法》中沒有工商人員必須去現場監拍的說法。《拍賣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也主要是規定維護拍賣秩序。目前不是對每一場拍賣都進行現場監拍。

  他說,這次拍賣結束時,他正在外面開會。後來才聽說拍賣未成交。他當時也沒有深究。只問確認書籤沒籤?監拍的人回答:沒籤。又問:為什麼沒籤?回答:因為未到保留價。他就想,既然未到保留價,交易當然不作數。所以未關注「是否落槌」這一細節。後來是當事人提出「落槌了」的說法。現在反過頭來,如果是今天,他肯定先問他們「落槌與否」。

  6

  記者越調查越糊塗

  為搞清落槌真相,記者兩次赴湖州採訪。據悉,此次拍賣湖州工商局共派兩人前往:時任該處副處長的徐寶相,另一名同志姓沈。對於記者堅持要見兩位當事人的請求,孟處長提出:不管「落槌」與否,只要叫價未到保留價,交易就應該算無效;由於現場混亂,工作人員可能存在稀裡糊塗,沒有看清落沒落槌的情況等等。記者反覆堅持採訪,孟處長最後拿著手機好像在和他們聯繫。之後他出去一趟回來告知:小沈外出開會了,徐副處長人沒在辦公室。記者告訴孟處長:他可以親自就「落槌」與否詢問他們然後給記者一個回答,也可讓兩人直接接受採訪(記者手機24小時開機);但直到記者離開湖州,他們也未有任何人與記者聯繫。  

  採訪完湖州市工商局,記者對於是否落槌這樣一個前提,不僅沒有得到答案,反而增加了一堆疑問:首先,按照孟處長的說法,工商人員對拍賣的現場監拍是否還有必要?既然他反覆強調工商監拍與彩票公證不同,前者不是拍賣成交與否的必須條件,那這種監拍還有什麼實際意義?

  其次,即使監拍不是必須前提,工作人員既然到了現場,是否就要履行國家公職人員的監拍責任?怎麼會出現現在這種兩人在現場,卻都沒有看清「落槌」與否的情況?「落沒落槌」到底是拍賣的重要前提,還是一個無可無不可的「細節」問題?

  再次,對落槌與否沒有看清的前提,孟處長的解釋是兩名監拍人員匯報現場有些混亂,所以他們沒有看清。但記者在採訪孔令泉時,卻聽到他當初採訪徐副處長的答案:競賣現場秩序是正常的。拍賣師的落槌不到保留價;沒籤確認書。主管部門與委託人由於不到保留價馬上現場跳了起來……

  記者於是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一個本來秩序正常的拍賣,忽然會變得「場面混亂」?如果沒有拍賣師「落槌」的舉動,豈不還會繼續加價拍下去?又為何沒有「落槌」,就會有委託方的人跳起來喊:還沒到保留價,不能成交?按最簡單的推理,不是只有「落槌」才是造成「混亂」的「罪魁」嗎?這難道還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難題嗎?

  最後,據記者調查,當時負責監拍的徐副處長,由於年齡問題,現在已不再擔任實職。他當初的做法,是否還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同時,如果查出這其中還存在先承認落槌後又否認落槌的做法,國家公職人員作假證的問題恐怕就不能以現場工作人員可能有些「稀裡糊塗」應付了事了。據悉,關於徐副處長堅稱「我們(不知是否代表小沈)沒有看見拍賣師敲槌」的證詞,孟處長事先還不得知,他是從記者口中得知並看到書面材料的。他問記者的最後一句話是:這不會是他向法院提交的證詞吧?是不是還有其他的證詞呢?

  7

  公職人員失察危害極大

  浙江大學的葛洪先生對社會學頗有見的,他認為,由於公證員或監拍人的過錯導致了公證或拍賣結果的不真實或不合法,它的危害將是極大的。因為公證或監拍,它們體現的是法律監督的力量,他們出具的機構證明帶有國家的「大印」,人民群眾對它有很高的期望。而這些國家公職人員一旦出現嚴重問題,那就不僅僅是所監管行業自身利益受損,它所帶來的惡劣影響會成百倍、成千倍放大,它會導致法律尊嚴的受損,最終導致國家公信力的下降。所以在上述事件中,有關部門首先應該搞清的就是,這些所謂「公證」或「監拍」機構到底該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是偽證?是瀆職?還是同案犯?所以對那些嚴重違規,造成惡劣影響的國家公職人員,我們的態度應是及時查處,決不姑息。  

  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謝佑平說,涉嫌國家公職人員作假,可由檢察機關立案調查。因為《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規定: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如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行為……

  如果確認是偽證,對相關人員法律責任的追究,應由檢方起訴,法院審判,來查清偽證行為是否成立。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時,如發現有偽證嫌疑,不能置之不理,有義務把材料移送監控機關以便其去立案偵查。在司法實踐中,由於證人的偽證和當事人的作假,可能使案件在證據的數量上迷惑法官導致錯判;從維護司法秩序和司法權威的角度,法官有責任將疑點交由有關偵查機關處理。(記者/張倩)

相關焦點

  • 對公職人員「監督全覆蓋」是個什麼樣
    監督對象覆蓋公職人員,監督力量整合,監督手段有強制性  監察體制改革,一個重要的目標是實現對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督全覆蓋。  浙江省麗水市紀委常委呂曉東認為,原來紀委系統管的是黨員,有部分國家公職人員監督不到,監察部門屬於政府內設機構,對一些不在公職隊伍內、但行使公權力的人員難以監管。改革後實現了全覆蓋,有效避免監察「盲區」存在。  「以村民委員會為例,過去並不在監察範圍之內,監察體制改革把村委會納入監察範圍,人大、政協、醫院、學校等人員都要納入。」
  • 強化對公職人員的管理監督——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焦點透析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 題:強化對公職人員的管理監督——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焦點透析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朱基釵、孫少龍  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政務處分法強化對公職人員的管理監督,使政務處分匹配黨紀處分、銜接刑事處罰,構築起懲戒公職人員違法行為的嚴密法網。  焦點一:政務處分解決「政紀不適用,黨紀管不了」問題  政務處分是對違法公職人員的懲戒措施。2018年3月施行的監察法首次提出政務處分概念。
  • 解讀《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全面系統規範公職人員懲戒制度
    在監察法以法律形式明確政務處分概念的基礎上,通過立法健全完善政務處分制度,是強化對公職人員監督的需要,也是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障。強化對公職人員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治吏政務處分是對違法公職人員的懲戒措施。公職人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堅力量,在國家治理體系中處於特殊重要位置。制定政務處分法,有利於強化對公職人員的全面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治吏。
  • 全面系統規範公職人員懲戒制度——解讀《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在監察法以法律形式明確政務處分概念的基礎上,通過立法健全完善政務處分制度,是強化對公職人員監督的需要,也是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障。強化對公職人員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治吏政務處分是對違法公職人員的懲戒措施。
  • 國家將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將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這段文字引述黨的十九大報告,習近平總書記在部署「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時再次強調要「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 公職人員的隱私在法律上如何界定、公眾對他們的監督是否應該讓位...
    ,公眾人物的隱私權要比普通民眾要小,而國家公職人員的隱私權要比普通的公眾人物要小。這主要是因為,多數國家的憲法都規定主權屬於人民,公權力來自人民的授權,人民有權監督公權力的行使。公職人員的隱私與其職權很難切割,而其職權涉及到公共利益。既然公職人員有接受公眾監督的義務,那麼公職人員的隱私權必須實質性讓位於公眾的監督權。否則,公職人員將不端或者違法行為包裹在個人隱私之內,就可以逃避或者架空公眾的監督權。相對於公職人員的個人隱私權,顯然公眾的監督權更為重要。
  • ——解讀《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在監察法以法律形式明確政務處分概念的基礎上,通過立法健全完善政務處分制度,是強化對公職人員監督的需要,也是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障。  強化對公職人員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治吏  政務處分是對違法公職人員的懲戒措施。
  • 邵陽印發規定,嚴禁國家公職人員違規借貸!
    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嚴肅整治行使公權力的國家公職人員違規參與借貸活動,嚴肅查處打著借貸「幌子」進行利益輸送、權錢交易、變相行賄受賄等行為,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近日,邵陽市紀委監委經報市委同意,印發《關於嚴禁國家公職人員違規參與借貸活動的暫行規定》。
  •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出臺,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究竟是何身份?
    作者:吳剛梁《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將於7月1日起正式實施。國有企業工作人員受它約束嗎?當然要看你在國有企業從事何種工作崗位。老吳注意到,《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在3處提到了「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見第23條第2款)第3處:國務院及其相關主管部門根據本法的原則和精神,結合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的實際情況,對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的違法的公職人員處分事宜作出具體規定。(第65條)為什麼《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頻頻提到「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呢?
  • 四川通江:辦壽宴需滿70歲規定僅針對國家公職人員
    通知原文今日上午,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從通江縣委外宣辦獲悉,中共通江縣委辦公室、通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今日發布了一則《加強國家公職人員違規操辦宴席監督檢查的通知另據外宣辦工作人員介紹,該縣將組織民政局、法制辦等部門,在再次進行民意調查的基礎上,對之前發布的《通知》進行修改,具體修改時間未定。在8月6日發布的這則新《通知》中,記者看到,內容僅為對國家公職人員違規操辦宴席的監督檢查,並非之前的《通知》對普通群眾也有約束。
  • 仲鳴:擁抱輿論監督,應是公職人員的「自我修養」
    但就在日前,網上出現了一則為鐘樓城管鳴不平的網帖,網帖直接辱罵記者「不是人」。鐘樓城管執法大隊一副大隊長將其轉到工作群中,號召同事頂貼。6月11日,鐘樓區城管局對當地媒體回應,頂帖情況屬實,也屬正常行為,可以理解。在記者報警後,當地警方已介入調查。什麼叫「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襲擊」?
  • 外交部:沒有任何國家會對公職人員違背誓言、背叛國家的行徑視而不見
    在今天(7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美國準備制裁至少12名中國官員,因為他們涉及取消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一事。制裁對象包括中國全國人大官員、中國共產黨官員和香港官員,有關決定最早可能於美東時間周一宣布。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華春瑩:沒有任何國家會對公職人員違背誓言背叛國家行徑視而不見
    Q「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消息,在12月7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美國準備制裁至少12名中國官員,因為他們涉及取消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一事。中方已經多次表明,中方一直堅決反對、強烈譴責美方借香港問題幹涉中國內政、對中方人員進行所謂制裁,我們已就此多次向美方表明嚴正立場並作出正當、必要回應。
  • 國家工作人員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公職人員的區分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概念在一定狹義範圍內類似等同於公職人員體現從嚴治吏精神
    國家工作人員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公職人員的區分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概念在一定狹義範圍內類似等同於公職人員體現從嚴治吏精神龍顯成收集整理 2018.5.21監察對象從事公務行為不以身份論,要以人+事來論,即人是公職人員身份,+事是該公職人員從事公務
  • 汨羅國家公職人員婚喪宴請需報批
    本報長沙訊 汨羅市委、市政府出臺了《汨羅市禁止國家公職人員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從5月3日起,汨羅市國家公職人員婚喪宴請將需要打報告審批,規模不得超過200人。汨羅市新出臺的《規定》對汨羅市公職人員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範圍、申報程序、規模標準、違規處理等作了詳細規定,明確國家公職人員操辦婚喪事宜實行分級報告制度,市處級幹部中,四大家主要負責人報嶽陽市廉潔自律工作領導小組審批,其他處級領導幹部到汨羅市廉潔自律工作領導小組備案,科級幹部報汨羅市廉潔自律工作領導小組審批,其他國家公職人員報所在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單位黨委(黨組)書面審批。
  • 永興縣整治國家公職人員在指揮部兼職取酬問題
    永興縣整治國家公職人員在指揮部兼職取酬問題近日,為切實加強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指揮部的管理,根據《違規發放津補貼行為處分規定》《湖南省財政廳關於規範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參與重點項目建設領取施工現場津貼的意見》要求,我縣決定開展國家公職人員在指揮部兼職取酬專項清理整治活動。
  • 織牢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網」——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全面系統規範公職人員懲戒制度的國家法律,這也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所提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體體現。這就確保了對所有違法公職人員的處分無死角,十分嚴密。同時,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第二十七條也規定,已經退休的公職人員退休前或者退休後有違法行為的,不再給予政務處分,但是可以對其立案調查,並依法對其進行相應處理。這也就構建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政務人員處分體系,確保監督對象無死角、無盲區,釋放出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強烈信號,力求真正發揮出政務處分的懲戒威懾作用。
  • 國家公職人員輸送利益的認定與處理
    當前,腐敗呈現出新的情況新的特點,一些國家公職人員大搞利益輸送,影響十分惡劣。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講話時指出,當前一些單位和幹部存在突出問題,「有的濫用職權,搞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借權營生」。因此,有必要對國家公職人員輸送利益問題做一些探討。
  • 專家解讀:對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的雙重意義
    監察部部長楊曉渡在「部長通道」就國家監察委的相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圖源:北京青年報)楊曉渡表示,中央紀委監察委機關和地方紀委監察委機關總共增加了10%的人,增加過程中,職權行使範圍雖然有所變化,但類型和過去大致一樣,沒有擴權的情況,反而責任增大、擔子加重。
  • 公職人員的非職務犯罪由誰調查?
    公職人員涉嫌職務犯罪,由監察機關調查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那麼公職人員涉嫌非職務犯罪由誰調查?紀檢監察機關是否有權利對公職人員的非職務違紀違法問題進行調查?我們看看法律的規定:第一,首先說明一點,如果公職人員只涉嫌非職務犯罪的,對其犯罪行為監察機關是無權管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