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文):古希臘哲人視野中的「藝術模仿」學說

2020-12-11 金葫蘆劉健論民族音樂

古希臘美學如同哲學一樣,不同學派有著各自的觀點,他們之間既有繼承和聯繫,也有批判和牽制,正是在這種雙重或多重的矛盾中促使著古希臘美學穩定的向前發展著,自古希臘之後直到當代,西方美學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都與古希臘美學有著深刻的淵源,而在藝術領域,「模仿論」則是幾千年來西方美學繁榮發展的重要淵源之一。

(一)以樸素唯物主義為根基的「模仿自然說」

自然主義是古希臘哲學的源頭,當古希臘早期哲學家門以研究自然和宇宙生成時,實際上也在總結藝術與自然的關係。畢達哥拉斯通過對「數」的研究最終產生了「和諧論」,並提出「美是和諧與比例的尺度」的觀點。特別是在「黃金分割」理論在藝術創作領域中產生了極大地影響。正如達文西在《論繪畫》一書中說道:「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間的神聖的比例關係上,各特徵必須同時作用,才能產生使觀眾往往如痴如醉的和諧比例」。

赫拉克利特在繼承畢達哥拉斯學派以數學比例為基礎的模仿論的基礎上又有進一步的發展,他在《論宇宙》一書中也指出了「藝術模仿自然」,他的「模仿自然」理論歸結於要模仿自然的生成規律,即在對立面鬥爭的基礎上產生和諧,涉及到音樂美學的觀點就是音樂的和諧在於高、低音的結合。因此赫拉克利特對於模仿自然的理論實際上是從靜態模仿轉向到了動態模仿,即將兩個互為對立但又能相互轉化的兩個方面辯證的統一在一起,實際上是對「和諧論」的深層次的理解。

模仿自然說的第三種觀點是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美學,主張從幾何學的角度把形體、結構作為主要的審美對象,他認為原子和虛空是構成宇宙的元素,而原子的是不可再分割的,它最重要的特徵表現為在數量上是無限的、形狀是多樣的以及運動是永恆的,因此他的原子論在模仿自然說上體現在要把形狀、結構作為審美對象,實際上也就提出了在藝術的創作中要注重藝術作品的形式美和結構美。

從以上三種關於模仿自然論的觀點中可以看出,無論是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比例模仿、赫拉克利特的對立模仿,還是德謨克利特的原子模仿,他們的共性都在於用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觀照宇宙或自然,都是建立在「美在和諧」的辯證的理論基礎上,重視藝術創作中的結構性、型體性和造型性,其不同點在於他們在統一的自然主義的前提下的「生長基」不同。但無論如何,他們的模仿自然學說對以後的藝術創作與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二)真實性與非真實性相交鋒的「模仿現實說」

如果藝術模仿自然說是建立在早期古希臘自然哲學以經驗和觀查為研究手段基礎上的話,那麼藝術模仿現實說則是在古希臘自然哲學沒落後伴隨著哲學研究方式的變化而產生的。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是古希臘自然哲學的最高峰,也是古希臘自然哲學的走向結束的標誌,主要原因在於哲學研究的內容與方向走向了更為寬廣和深邃的領域,哲學家們開始以思辨和理論探索的手段對哲學研究方法進行了革新性的發展。其哲學研究的方向也由自然和宇宙轉向了社會與人文。在美學上,以自然主義為基礎的美學理論的研究視角也轉向了社會現實生活,因此模仿自然說也進一步走進了模仿現實說的領域。

這種觀點首先體現在蘇格拉底的學說中,他認為「繪畫是對所見之物的描繪」,因而體現出了兩個重要的意義,其一是藝術模仿現實說理論真正確立下來,其中「所見之物」是現實中的存在,是人能夠見到的實際之物。其二是明確提出了藝術創作實質就是模仿、描繪。而在藝術模仿自然學說中並沒有明確提出藝術創作實質,而藝術模仿現實說明確說明了藝術作品如何創作的問題。

其次,柏拉圖在蘇格拉底模仿現實說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理念論」,提出了「模仿之模仿」的理論,即包含三個相互關聯的層次,即:理念—現實—藝術,其中理念作為最為根本的東西,現實則是理念的模仿,藝術是現實的模仿,只有理念才是真實的,而藝術模仿的是以理念為基礎的現實模仿,是不真實的,因而柏拉圖的建立在理念論上的模仿論成為與早期樸素唯物主義模仿論不同的客觀唯心主義模仿論,但有一點要特別指出的是,柏拉圖承認藝術模仿現實,這也是其比較合理客觀的一面。

古希臘美學中最有成就的一位代表人物是亞里斯多德,他在《詩學》中明確提出了與柏拉圖截然不同的觀點,在模仿論問題上與柏拉圖產生了極大的分歧。他提出的三種模仿觀點賦予了藝術創作實質真正的含義:1、藝術要照事物原來的樣子模仿,具有真實性。這一點與蘇格拉底一脈相承,摒棄了柏拉圖的理念論學說;2、是藝術要照人們所說所想的樣子去模仿。這就擴大了藝術的創作空間,不一定僅限於眼前真實的存在;3、是藝術要照事物應該有的樣子去模仿。這體現出藝術創作要忠實於生活,高於生活,提倡在藝術創作中對原來的素材進行加工創造,也就指出藝術作品要有美的特點,具有審美性。

以上三位古希臘哲學家都承認藝術模仿現實說,但是對於「現實」一詞的概念,只有蘇格拉底和亞里斯多德遵循了事物的真實性原則,雖然柏拉圖承認藝術模仿現實,但是他所謂的「現實」是不真實的,只有理念才是真實的,因此他的藝術模仿具有非真實性。亞里斯多德從模仿的角度對藝術與現實的關係進行了多層次的探討,其藝術模仿現實學說也非常的系統、全面,並明確了藝術創作源於生活,通過藝術手段加工和創造出的藝術作品具有藝術性和審美性,又高於生活。

相關焦點

  • 靜穆的偉大和深邃的靈魂——米開朗基羅與古希臘雕塑藝術
    《米洛斯的阿芙羅狄的》在古希臘的雕塑中,蘊含著「以人為本」的藝術主題思想,在古希臘哲學家和藝術家的眼裡,人體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最具勻稱和諧、莊重優美的審美特徵為了表現完美,古希臘人不斷探究人體的完美比例,並形成固定的數字法則,就像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所說的「美的本身就在於比例數的協調」一樣,雕塑家利西普斯在頭身比1:7的基礎上調整為他所認為的完美人體比例——頭身比1:8,這也成了古希臘藝術中的參照標準和應用法則
  • 創造VS模仿:亞里斯多德拜師柏拉圖,為何卻在藝術上「懟」老師?
    藝術創作就是對自然的模仿,所以要看透自然的本質——短暫的和諧是由長久的矛盾帶來的。這兩位是從自然科學的角度思考藝術的本質,而後就有了社會科學的角度,形成了以人為本的「小宇宙」的美學學說——藝術起源於模仿,而模仿是出於對物質實踐的需要。
  • 古希臘大哲人蘇格拉底選擇死亡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蘇格拉底,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人類哲學的的奠基人,人類哲學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的地位就好比是老子在中國的地位,無人能夠出其右。為歐洲哲學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歐洲民主制度打下了基石。
  • 古希臘著名的唯心哲學家和思想家——柏拉圖
    柏拉圖把模仿看作藝術的本質,認為藝術模仿自然,但因為我們所見到的自然本身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實體,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所以模仿自然的藝術就是「影子的影子」了,與真實的理念世界有著更遠的距離。柏拉圖還認為藝術訴之於人的感情,專門挑動人的感情,容易敗壞人性,因此,柏拉圖反對藝術,並強烈要求要把詩人逐出他的理想國。但柏拉圖並不否認藝術的社會作用,主張對文學藝術規定嚴格的審查制度,並要以社會效用作為衡量藝術的標準。
  • 古希臘哲學對科學樹立的非凡意義:從經驗感覺中跳出,確立理性
    古希臘最早的哲學研究的對象是自然,即宇宙的生成,實際上是一種自然哲學。那時的哲學家或哲人認為宇宙自然、城邦和人都是一樣的,有著同質同構的特徵。他們把宇宙看作大宇宙,城邦看作中宇宙,而人是小宇宙。最早的希臘文明只揭示解釋自然,但從不改造或利用自然,改造利用自然是近現代的事情,由此他們客觀地保護了自然。
  • 古希臘建築藝術賞析——和諧優美的雅典衛城
    古希臘是歐洲文化的搖籃,古希臘建築是西方建築發展的基礎。古希臘社會在人與自然、個體與群體、感情與理智之間都處於一種相對和諧融洽的狀態,「和諧」是古希臘最重要的美學思想,古希臘的建築與造型藝術也表現出一種和諧之美。
  • 俯瞰西方哲學;古希臘哲學前夜(導言)
    對這個原因的探討可以說;對探究人類文明的發展的「起源和未來」至關重要;而這「原因」就蘊含在古希臘哲科思緒中;所以,如果我們想更深刻了解整個哲學史、乃至科學史、人類現代文明、現代社會的一切>一、我們需要以怎樣的視角來看待古希臘哲學,乃至一切思想學說,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既往的學說思想,那麼需要什麼樣的視角看待古希臘哲學;/壹/一切理解都必然帶有主觀思緒
  • 中外歷史:古希臘哲學與「三聖」,「智者學派」,蘇格拉底學派
    百家原創作者:簡童聊歷史古希臘藝術被稱為西方藝術的源頭,由此可知古希臘藝術對西方各類藝術的影響之大是不可估量的。和宗教文化一樣,西方古代思想文化主要是指古希臘和古羅馬思想文化。古希臘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最高成就,是其哲學和史學;古羅馬人雖無哲學可言,但他們的法律思想和教育思想卻對後世西方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那麼古希臘哲學有三大哲學家,大家知道他們是誰嗎古希臘哲學,是指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城邦時期的哲學,簡單地劃分,可以分成兩個時期:前期可稱為「自然哲學時期」,後期可稱為「人文哲學時期」。
  • 學習古希臘文
    古希臘文難嗎?
  • 師承古希臘雕刻藝術的古羅馬,為何丟掉了「浪漫」,注重「寫實」?
    古羅馬的雕刻繼承了古希臘雕刻藝術,為何二者之間差異大(古希臘雕刻體現出濃厚的人本主義思想和浪漫主義情調;古羅馬雕刻主要突出統治者的精神意志和寫實主義色彩 ) 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作為世界藝術史上的兩朵奇葩,同時也是構成西方藝術的兩個源流。
  • 盧梭政治哲學中的哲人王問題
    實質上,這兩個衝突是哲人王問題的變體。由此,盧梭的民主構想不但造成了自己的哲人王問題,而且盧梭還不得不模仿柏拉圖解決理性與激情衝突的方式,解決自己的哲人王問題。盧梭聲稱自己是民主理論第一人。[1]盧梭的聲稱並非無的放矢,他有著特別而自信的理論期待:力圖消解人類靈魂理性與激情的原初衝突,取消古典政治哲學的等級制[2],以民主取代柏拉圖的「哲人王」(政制),使每一個人儘可能地過上激情自由的幸福生活。
  • 薦書| 海妖與聖人:古希臘和古典中國的知識與智慧
    薦書 | 海妖與聖人:古希臘和古典中國的知識與智慧 2020-10-17 23: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草街讀書會」講座簡報 | 哲人與城邦——第歐根尼·拉爾修筆下的柏拉圖
    《名哲言行錄》第三卷《柏拉圖傳》中有一段關鍵性的文字:       為你這位公正地與熱愛柏拉圖的人站在一起的女士,為你這位遠超隨便哪個男人,雄心勃勃地探究這位哲人學說的女士,我認為有必要寫下他的言辭的本質、他的對話的次第、他的歸納法的進路,並儘可能做到言簡意賅,以免因為缺少了此項關於他的學說的內容,而無法從我關於他的生平的歸納中獲益:如果我真的依樣把什麼都向你描述出來
  • 古希臘文明的奠基者
    他一生沒留下任何著作,他的行為和學說,主要是通過他的學生柏拉圖和色諾芬著作中的記載流傳下來。在歐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為追求真理而死的聖人,幾乎與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所佔的地位相同。哲學史家往往把他作為古希臘哲學發展史的分水嶺,將他之前的哲學稱為前蘇格拉底哲學。歷史之父—希羅多德希羅多德約公元前484-425年。
  • 劉健工作室作品展在北京蘭韻美術館開幕
    參展畫家分別為:導師劉健、助教張培生、湖州美協副主席李之河、連雲港師專人文與美術學院院長周燕弟、《明鏡月刊》美編李民、青年畫家陳中軍、諸暨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蔡棟。中國國家畫院人物畫高研班劉健工作室是由國家畫院所聘院外著名藝術家所設工作室之一,面向全國接受一批學有所成的藝術實踐、學術研究人員,對中國人物畫及其相關問題以課題方式展開研究、創作。這次展出的就是他們一年來的部分學習成果,展覽將持續至6月15日。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讓你暢遊在古希臘的歷史長河中,流連忘返
    後來,偶然的機會,看了趙林教授的直播,果斷入手了新出版的這套《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在我以前的認知中, 總以為講解歷史的書籍一定是枯燥、冗長、乏味,直到看了這套趙林教授的《古希臘文明的光芒》,才發覺原來歷史可以這樣淺顯易懂、生動有趣。
  • 歷史的局限:警惕古希臘哲學的貴族主義「陷阱」
    然而今生,現世,科學與藝術,凡是滿足我們精神生活,使精神生活有價值、有光輝的東西,我們知道都是從希臘直接或間接傳來的……我們且把拉丁經典讓給教會,把羅馬法讓給法學,那更高的、更自由的科學(哲學),和我們的優美自由的藝術一樣,我們知道,我們對於它的興趣與愛好都根植於希臘生活,從希臘生活中我們吸取了希臘的精神。如果我們可以心神嚮往一個東西,那便是嚮往這樣的國度,這樣的光景。
  • 藝術的本質,究竟什麼是藝術?
    一 關於藝術本質的幾種主要看法據不完全統計,從中國先秦時期和古希臘開始,給藝術下的定義迄今已有上百種,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藝術的本質特徵。其中影響較大的主要有「客觀精神說」「主觀精神說」「模仿說」「再現說」1 客觀精神說這種觀點認為藝術是「理念」或者客觀「宇宙精神」的體現。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是較早對藝術的本質進行哲學探討的學者。
  • 古希臘格言揭示原因
    在奧林匹亞阿爾菲斯河岸的巖壁上,至今還刻著古希臘人的一段格言:「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在古希臘,跑步是最基本的鍛鍊方式,但其觀賞性不高,也顯得單一。所以,越來越多的競賽項目出現在古代奧運會的賽場上,達到了20多項,且大多與軍事技術和軍事訓練有關。
  • 古希臘,奇特的師生戀
    ▲《擲鐵餅者》米隆這尊雕塑是古希臘藝術裡程碑(畫重點)這個拿餅的人身子向右邊彎曲左手肌肉繃得非常緊好像下一秒鐵餅就要被他扔出去▲古希臘人相信士兵們因為同性相愛的關係能夠為了同伴奮不顧身,在作戰中相互支援、相互激勵從而贏得戰爭底比斯聖軍就是著名的同性相戀的軍隊這支底比斯城的精銳軍隊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