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正不阿,令人敬畏的寇準,寫過這樣一首柔腸百轉的詞

2020-12-17 詩詞與文學

劉蘭芳當年說的評書《楊家將》,使寇準的名字天下皆知,他是剛直不阿,嫉惡如仇,正義凜然的化身,也是寇準秉公執法,無私無畏,最終把奸臣潘仁美正法。

寇準家門榮耀,祖父和父親為國屢建功勳,倍受朝廷器重。受家庭的薰陶,幼年的寇準聰明好學,8歲寫詩,19歲就高中進士,34歲升至副宰相,42歲為正,可見朝廷對寇準學識與才幹的認可。

寇準為官之後,依然沒有忘記小時候寫詩的樂趣,他寫的最著名的一首詞就是《踏莎行·春暮》,這是一首閨怨詞,這似乎與寇準的為人與品性很不搭界,但是,誰說男兒身居朝堂,秉公執法就不可以俠骨柔腸,細膩溫情呢。

《踏莎行·春暮》寫在寇準被貶為青州知府的991年,這一年被他人陷害,又被聖上誤解,這種苦惱,讓他對未來困惑又迷茫,詩中自然隱含了作者些許的孤寂與落寞。

踏莎行·春暮宋代:寇準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畫堂人靜雨濛濛,屏山半掩餘香嫋。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作者開篇便透出惜春之情,然後步步遞進。先說鶯啼之聲沒有從前那麼清脆悅耳,再說落英繽紛,堆積遍地,後又說青梅已是熟透,只剩下小果稀疏的掛在枝頭。境由心生,這便是詩人眼中悽清哀婉的暮春。

畫堂人靜雨濛濛,屏山半掩餘香嫋。作者由景及人。細雨濛濛,畫堂裡異常靜寂,唯有一個女子獨處之中,屏風半掩廳堂,餘香嫋嫋,女子是因暮春無花可賞,還是因小雨淅瀝,才獨守閨中,默默想著心上人呢。這種清冷與孤寂的感覺,似乎已透出紙外。

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作者這兩句寫的是女子心中的愁思。當年彼此的約定,都曾信誓旦旦,但是已經過了許多年,女子的心上之人依然杳無音訊,女子拿著落滿灰塵的菱花鏡,已經沒有心情端詳自己的妝容了,是不是女子的內心只剩下了絕望。

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最後兩句作者再寫女子的內心世界。陷於無邊寂寞和百無聊賴的女子,站起身倚著欄杆,向遠方眺望,目及所至,芳草萋萋,無邊無際,最終與天相接,這便是女子悠長無聲的思念。詩人把這種思念,寫得盪氣迴腸,哀傷又幽怨。

寇準的這首《踏莎行春暮》,語言細膩生動,遞進層層有序,把在思念中惆悵又哀婉的閨怨女子,刻畫的細緻入微。全詞情景交融,相互依託,將女子對心上之人的深厚情誼,以及嘆息年華易老,青春易逝的惆悵,寫得情深意摯,是閨怨詞中的上乘之作,

相關焦點

  • 詩人寇準七歲寫下一首二十個字的詩,卻成為了人人會背的千古名作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家庭背景,所以才使得寇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寇準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創作了不計其數的優秀詩詞,他十五歲的時候對於《春秋》則能倒背如流,十九歲的時候更是進士及第,在二十歲之前就走完了好多人窮極一生才達到的目標。
  • 曹植七步詩名流千古,無數人效仿,寇準用三步,魯迅寫的最有趣
    曹丕在朝堂上命題作文,題目是《兄弟》,但詩歌之中不能出現兄弟的字眼,時間是行走七步的時間,寫出來賞你一條命,寫不出來剝奪你的命。但是曹植何許人也,他是被後世謝靈運用「才高八鬥」這個成語認證過的詩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這點難度根本不在話下。於是曹植就沒有用七步,張口便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太宗將他調回朝廷,任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主持官員考核選拔,他人事大權交給他,寇準不畏權貴,剛正不阿,得罪了不少人,有一天騎馬辦事,突然有人攔馬,連呼「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宗聽說後非常生氣,寇準辯解是有人陷害,太宗說「聽說你當時還挺高興!」,寇準被貶到青州。
  • 納蘭性德寫得非常傷感的一首詞,而今才道當時錯,令人感嘆不已!
    據說曹雪芹《紅樓夢》裡面的賈寶玉便是以納蘭性德為原型,當然這只不過是後人的猜測而已,不足為據,我們都知道賈寶玉則是一位典型的紈絝子弟,愚頑怕讀文章,潦倒不通事物,那麼納蘭性德則不同他是是一位學富五車,屬於學者型的人物,還在十九歲的時候便是寫出了一部儒家的經典《通志堂經解》,當然他除了有這樣的學術著作之外,那麼他不僅詩寫得好,詞那更是一絕,完全稱得上是清朝第一詞人
  • 蘇東坡寫過一首詞,仔細讀來竟是評論剩女的,令人叫絕!
    可不是,素有太平宰相稱號的晏殊曾經也深有此感,才寫出「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樣的千古名句。說到隨緣和巧合,筆者最近倒是也發現一件更令人拍案叫絕的事情,那就是蘇東坡曾經寫過的一首詞,仔細琢磨,竟是用來形容和評論剩女的,尤為貼切,可謂是傳神之作。究竟是哪一首詞呢?
  • 5首特別的戲腔古風歌,《紅妝》讓人感嘆,第一柔腸百轉
    這首歌的戲戲腔可謂柔腸百轉,最後別忘了原唱是冰幽和解憂草。第二首、《花間舊事》「憑誰解語少年愁,黃粱舊夢隔世溫柔」。smile小千的《花間舊事》開頭的戲腔可是驚豔了歲月。而這首《花間舊事》講了《盜墓筆記》裡的解語花,雖然不是十分了解,但是提到戲子,解語花在小說裡絕對是個有名的人物。
  • 寇準7歲寫的詩,三步吟出千古詩篇,在場賓客嘆為觀止,堪稱神童
    《詠華山》宋代:寇準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這首詩就是寇準7歲時創作的詩篇。如果想更加深入地了解這首詩,那麼就必須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首詩的小作者,寇準,他是北宋時期的一個稀世神童,為什麼會叫他稀世神童呢?因為他從小便聰慧過人,文採十分的出眾,出口成章。
  • 納蘭性德最令人傷感的一首詞,你知道是哪一首嗎?
    納蘭性德可以說是清代最偉大的詩詞大家,他的每一首詩,都寫得悲情動人,讀得令人心碎,而他自己的愛情經歷,實在令人感動。據說他一生中有三次戀愛,每一次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他把這三次戀愛寫進了他的詩裡。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的詩感動了幾代人。這二百多年來,,人們對納蘭性德的喜愛超越了文學本身。人們不僅喜歡他的詞,而且想知道他的生活和他的愛情故事。
  • 辛棄疾下決心戒酒,寫了一首詞,對著酒杯發牢騷,令人捧腹大笑
    況怨無小大,生於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與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猶能肆汝杯。杯再拜,道「揮之即去,招則須來。」是一個多麼灑脫的文壇大家才能這樣擁有如此灑脫的氣質呀,此時,辛棄疾可能是酒喝多了,但並不影響他的思維邏輯。詞的上闋,開頭就用口頭語的形式寫了,酒杯你快過來呀,老子我今天準備認真自仔細照顧愛惜身體了,所以得把酒給戒了。
  •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的一首豔情詞,雅而不俗,令人回味悠長
    司馬光我們都知道了,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一生兢兢業業,為大宋朝廷鞠躬精粹,死而後已,為人更是不用說了,刻苦認真,剛正不阿,對人也是溫良謙恭,但是就算是再一絲不苟,刻板認真的人哪還不能有過一段風流韻事抑或是一段美麗的愛情佳話呢?
  • 從勝券在握到被貶出京, 寇準第五次罷相只因酒後一句話
    當小人王欽若失去了當工具的價值時,宋真宗趙恆便把他踢出了朝廷,而經歷了四次宰相生涯、又被罷免了四次的寇準又一次成為了帝國的宰相,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做宰相。丁謂是一個精明能幹的小人,作為王欽若的黨羽,在其他黨羽都受到王欽若牽連的情況下,他竟然能夠明哲保身。剛正不阿的寇準不但放了他一馬,還讓他接著當副宰相,畢竟這麼一個思維縝密、幹事麻利的人,做自己的副手也確實很方便。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通篇更是充滿哲理,最後幾句令人恍然大悟
    辛棄疾的詞除了表達內心的理想之外,還有就是充滿了哲理,譬如他的這首《青玉案·元夕》,便是他最經典的一首代表作,也是宋詞裡的千古名篇,這首詩不僅描寫得很抒情,更是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尤其是最後幾句更是令人恍然大悟。那這首詞也是被王國維極為推崇,更是把這最後的幾句引用到人生第三重境界,所以如此經典的一首作品,自然也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字裡行間丨剛正不阿
    我們常用剛正不阿形容一個人剛強正直,不曲意逢迎。歷史上也有眾多清官廉吏以剛正不阿著稱。為什麼用剛正不阿來形容人剛直不偏私?剛正,顧名思義,即剛強正直,用來形容人的高尚品質。在「剛正不阿」中,讀作ē。阿是一個形聲字,《說文解字》說:「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從可,阜聲。」我們現在常說的左耳刀旁在小篆中寫作阜,以阜為聲旁的漢字,一般都與山有關。阿的本義是指大的山陵,泛指山峰,如《詩經·大雅·皇矣》中「我陵我阿」,張衡《思玄賦》中「流自眺夫衡阿兮」等記載。阿在剛正不阿中作動詞用,意為曲從、迎合。那麼,這裡的詞性和詞義演變,又是怎麼回事呢?
  • 歐陽修絕美的一首詞,開篇就寫得深情婉轉,字字句句都令人沉醉!
    正如他的一首代表詞作《蝶戀花》一樣,平日正正經經的歐陽修也有柔情似水的時候。這首詞意境絕美,開篇就寫得深情婉轉,字字句句都令人沉醉。讓我們走進這首詞: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處。
  • 李煜臨死前寫的一首詞,短短四句卻令人心醉,成為千古絕唱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說:「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 」在李煜的詞作中,其亡國後的作品含義深沉,最為膾炙人口。而提起《虞美人》這個詞牌名,雖然辛棄疾、蘇軾、納蘭性德等人都曾用過,但卻無一能媲美李煜的《虞美人》。這首詞也是李煜的千古絕唱。
  • 蘇軾為風塵女子寫下一首詞,前兩句有失水準,後兩句令人稱讚
    在那個時代,他的才情好像跟他的生平不匹配,這樣一個人在歲月的打磨下,走向了遲暮。當時的蘇軾可以說是人人都追的星,連當朝太后和皇上都是他的粉絲,而且,蘇軾可以說是初出茅廬,什麼都不怕,有事說事,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他這樣的剛正不阿,動了其他人的奶酪。
  • 蘇軾水平很高的一首詞,既寫花又寫人,開篇11字便令人讚嘆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減字木蘭花·花》,便是一首以花和美女相互比喻的經典詞作。它出自於北宋大文豪蘇軾之手,約是蘇軾任職徐州知州期間所作。結合詞意,我們可以得知蘇軾的這首《減字木蘭花·花》與李白的《清平調》一樣,亦是以牡丹和美人相互比喻,通過文採豔麗的筆法、新穎纖巧的構思,表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採。在這首詞中,花即是人,人即是花,人與花渾融為一體,極具美感。
  • 歐陽修最香豔的一首詞,寫於和歌伎幽會後,令人無法直視
    雖然不知真偽,但無風不起浪,民間會有這樣的傳說,主要還是因為歐陽修太風流了。 他曾因和歌伎幽會遲到,即興寫下一首詞,令人拍案叫絕。 這應該算是歐陽修最香豔的一首詞,令人無法直視。 關於這首詞的背景,也是眾說紛紜。
  • 宋詞裡的大宋王朝·二 離腸斷處說寇準
    開篇寇準這首《江南春》,筆觸細膩,寫人寫景寥寥數筆,寫盡了江南春盡時各種意象多姿的山川,寫盡了深閨畫堂裡女子的思春之情,愁腸百結,欲訴還休。這樣細緻入微地從女性視角寫詞,大有後現代風格。如果通過作品來看作者的性格的話,寇準應該是一個情感豐富、心細如髮的意識流式的文藝青年。
  • 寇準水平很高的一首詠柳詩,全文無一「柳」字,卻處處有柳的影子
    寇準,字平仲,是我國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詩人。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便是由他一手促成的。當年契丹南下犯宋,朝野震驚,是寇準力主真宗親徵,從而穩定了軍心,最後使宋遼雙方訂立了和約。而除了政治上的傑出成就,寇準亦善詩能文,以七言絕句見長,有《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