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2021-03-05 老吳嘮歷史
出身貧寒的「寇巴東」

寇準出生在關中道渭河邊一個農民家庭,17歲父死,跟著母親討生活,19歲參加宋太宗會試,對答如流,受太宗欣賞,破格錄取,第二年,任四川巴東縣知縣,到任半年,政通人和、百業興旺,老百姓稱這個年輕知縣為「寇巴東」。

太宗將他調回朝廷,任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主持官員考核選拔,他人事大權交給他,寇準不畏權貴,剛正不阿,得罪了不少人,有一天騎馬辦事,突然有人攔馬,連呼「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宗聽說後非常生氣,寇準辯解是有人陷害,太宗說「聽說你當時還挺高興!」,寇準被貶到青州。

次年,太宗將寇準召回,拜為參知政事,收拾朝廷的爛攤子,他大刀闊斧、銳意改革,受到守舊派馮拯的反撲,太宗年老聽信讒言,寇準再次被貶到鄧州刺史。

兩年後,真宗繼位,任用寇準為相國,他幹了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兒。

澶淵之盟,據理力爭,奈何高宗生性軟弱,最終與遼國籤訂恥辱條約

說起北宋著名的軟弱國君,小雪一下子就想起了宋真宗趙恆,生性軟弱,沒有自己的主見,宋朝的地位一落千丈,恐怕與他的性格分不開。

公元1004年,宋遼之戰已經進入白熱化,遼國的軍隊已經迫近北宋首都汴京,當時以丁謂等人為首的大臣主張逃跑,臣服於遼軍的餘威之下,可是,身為宰輔的寇準一點不同意,他說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已經準備殺出一條血路,誓死保衛京師,怎麼能棄百姓於不顧,這種逃跑必然引起騷亂,恐危及江山社稷。

曾經的恩公,今日的嫉惡如仇,寇準為宰相時,很器重有才華的人,有個叫丁謂的,才華出眾,寇準就大力稱讚和舉薦,丁謂的名聲顯赫起來,後來升到參知政事,那寇準對於丁謂來說,就是大恩公啊,處處對其十分尊重,甚至曲意逢迎。然而有一次,寇準在府中開宴會,推杯換盞,不小心把湯水灑到鬍子上,引得席上眾人哄堂大笑,只有丁謂默不作聲,恭敬走到寇準邊上,用自己衣服小心替寇準擦拭鬍鬚上的湯水。

寇準為人霸道、獨斷專行。這個特點既使他成就了大業,也使他不被領導和同事們喜歡,成為他人生起落的重要原因。

至道二年(996年),寇準擔任參知任事,朝廷行郊祀禮,官員按慣例封賞晉級。

寇準素來與馮拯不合,於是他故意惡整馮拯。寇準把原來位次排在馮拯之後的彭惟節提到前面。

馮拯在奏章列名時卻依舊把自己排在彭惟節前面。寇準訓斥馮拯自行其是。

馮拯氣不過,於是上書彈劾寇準專權。宋太宗很生氣責問寇準,寇準要求當庭辯解。

宋太宗不想把事情鬧大,於是勸寇準不要將這事鬧到朝廷上,但是寇準固執己見。

但是寇準實在是太小了,,有人勸告他說皇帝用人喜歡年長穩重型的,你可以多報幾歲,這樣就能得到重用了,寇準回答說「準方進取,可欺君邪」,正因為他如此,太宗皇帝反倒對這位個性剛硬的小子特別欣賞。而當時趙光義需要這樣一個「愣頭青」式的人物來為自己樹立一個虛心納諫的形象,同時也需要魏徵式的下屬,來說出一些其他人不敢說的事情,真是瞌睡剛來就有人給送枕頭,寇準的個性完全符合太宗皇帝的要求,所以寇準在趙光義面前是很受重視的一個存在。還有一點就是寇準娶了一個好老婆,他的妻子宋氏是宋太祖趙匡胤宋皇后的妹妹,也就是說寇準和太祖皇帝是連襟。

相關焦點

  • 「檀淵之盟」的主要促成者——寇準,竟然因此被皇帝疏遠?
    宋太宗趙光義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可見寇準此人有堪比魏徵之才。寇準官至宰相,為風雨飄搖時期的大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的下場卻是十分悽慘。寇準品德、才華都十分出眾,而且是三十二歲就被宋太宗所器重,官拜樞密副使。真宗之時,契丹南下入侵,寇準更是說服真宗御駕親徵,結果宋軍一轉攻勢,在澶淵之盟籤訂前隱隱佔據了主動權。
  • 寇準下棋
    老者頭挽高髻,鬚髮皆白,兩道壽眉,一對星眼,面色紅潤如童子一般,手持一柄拂塵,腳踏一團祥雲,笑望著寇準。寇準一驚,這不是得道升天的太上老君嗎!不知他有何事見教啊!老者見寇準神情躊躕,又是啞然一笑,說:「久聞寇相公棋藝不凡,老夫今日擅違天規,特來向你領教領教! 」寇準聞言大喜。忙拱手道:「老仙翁抬愛了,寇準三生有幸。得蒙仙翁賜教,理當奉陪。只是這曠野之地,哪裡去覓棋子呢?
  • 「唐宋東都西京留守錄」之寇準
    這首名叫《憶洛陽》的詩,是北宋大名鼎鼎的宰相寇準作的。金谷園的春天,西京宮殿的晴日,美麗的洛陽牡丹……洛陽為啥讓寇準思念如斯?  「金谷春來柳自黃,曉煙晴日映宮牆。不堪花下聽歌處,卻向長安憶洛陽。」這首名叫《憶洛陽》的詩,是北宋大名鼎鼎的宰相寇準作的。  金谷園的春天,西京宮殿的晴日,美麗的洛陽牡丹……洛陽為啥讓寇準思念如斯?
  • 全職獵人:凱特是個好獵人,卻為何結局那麼慘?
    凱特是一個好獵人,卻為何結局那麼慘?這裡有兩個重要原因。第一,凱特太仁義了。仁義絕對是高尚的品質之一。然而,在殘酷的獵人世界並不適用。請大家要知道,嵌合蟻可不是人類。他們的生存法則簡單而殘忍,那就是弱肉強食。嵌合蟻之所以危險,那是因為他們絕對不會對狩獵對象心慈手軟。你的仁義絕對得不到殘酷現實的獎賞。
  • 寇準向前輩請教,前輩讓他讀《霍光傳》,寇準重讀一遍,恍然大悟
    滿朝上下,只有宰相寇準堅決反對南逃。在寇準的力勸下,宋真宗鼓起勇氣,親自到澶州督戰。宋軍軍心大振,並且射殺了遼將蕭撻覽。遼國蕭太后和宋真宗都有求和之意,最終雙方籤訂盟約,史稱「澶淵之盟」。寇準功勞雖大,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完全認可他,比如,北宋名臣張詠就曾表示:「寇公奇材,惜學術不足爾。」意思是說,寇準能夠力挽狂瀾,可證明他的確是個奇才,但寇準在學問上還有所欠缺,這是他的不足之處。
  • 為什麼劉慈欣的《三體》把人類寫那麼慘?
    那麼從兩者比較起來,您是認為三體文明比較慘還是人類文明比較慘?當然僅僅是從這個方向上判斷與比較,三體文明確實已經為止付出與努力了,最終落到這個解決非他們之過!但人類文明在這個進程中卻是有著再三的失誤,甚至是低級錯誤,一步步將自己送進墳墓,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人類自己作死的過程確實比三體文明更慘!!!
  • 真實寇準「性豪侈」 民間演繹成貧困「寇老西兒」
    可是,歷史上寇準的真實形象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宋史 寇準傳》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寇)準少年富貴,性豪侈,喜劇飲,每宴賓客,多闔扉脫驂。家未嘗爇油燈,雖庖匽所在,必然炬燭。」而作為寇準後輩的司馬光在給他兒子的教導中也這樣談到寇準——「近世寇萊公(寇準封萊國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 漫漫親徵路,寇準把皇帝和國家帶上了正軌!
    宋朝方面,在寇準的堅持之下,宋真宗趙恆御駕親徵,於十ー月二十六日抵達黃河防線上的重鎮——澶州。按照宋代的道路裡程,從開封到澶州,全程不到300裡地。按照唐宋時期官方所規定的正常旅行速度,騎馬日行70裡,步行或者騎驢日行50裡。300裡地,就算走得再慢,五天也可以到了。戰爭期間,兵貴神速,速度還應該再快一些。
  • 剛正不阿,令人敬畏的寇準,寫過這樣一首柔腸百轉的詞
    劉蘭芳當年說的評書《楊家將》,使寇準的名字天下皆知,他是剛直不阿,嫉惡如仇,正義凜然的化身,也是寇準秉公執法,無私無畏,最終把奸臣潘仁美正法。寇準家門榮耀,祖父和父親為國屢建功勳,倍受朝廷器重。受家庭的薰陶,幼年的寇準聰明好學,8歲寫詩,19歲就高中進士,34歲升至副宰相,42歲為正,可見朝廷對寇準學識與才幹的認可。寇準為官之後,依然沒有忘記小時候寫詩的樂趣,他寫的最著名的一首詞就是《踏莎行·春暮》,這是一首閨怨詞,這似乎與寇準的為人與品性很不搭界,但是,誰說男兒身居朝堂,秉公執法就不可以俠骨柔腸,細膩溫情呢。
  • 寇準7歲寫的詩,三步吟出千古詩篇,在場賓客嘆為觀止,堪稱神童
    《詠華山》宋代:寇準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這首詩就是寇準7歲時創作的詩篇。如果想更加深入地了解這首詩,那麼就必須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首詩的小作者,寇準,他是北宋時期的一個稀世神童,為什麼會叫他稀世神童呢?因為他從小便聰慧過人,文採十分的出眾,出口成章。
  • 宋史114:太監周懷政欲廢掉劉後,立太子監國,寇準會附和嗎?
    寇準得到宋真宗的默許,打算請皇太子監國,藉機除掉佞臣丁謂。他覺得安排妥當,萬無一失,一時心滿意驕,酒後失言,傳到丁謂的耳朵裡。113、丁謂十分驚詫,對李迪說:「皇上的病很快就會好的,為什麼讓太子監國呢?」李迪從容地說:「讓太子監國,古來就有這種制度,有什麼不可以的呢?」114、丁謂聽了這話更加不安,並在劉後面前極力貶低寇準。
  • 梁山好漢各個身懷絕技,為什麼卻各個結局悲慘,有的死,有的殘?
    《水滸傳》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很多人一點都熟讀過,書中的一百零八將各個身懷絕技,書中的劇情也是引人入勝,讓人看了以後大呼過癮,只是梁山好漢的結局有點慘,除了公孫勝提前離開外,其餘的幾乎大部分都是死於非命。
  • 慶餘年範思轍好可憐 戲份不多不說而且結局還非常慘
    為什麼網友說範思轍戲份不多不說,他結局還非常慘,小編今天就來揭秘一下。  慶餘年範思轍扮演者郭麒麟範思轍在這部劇中真的就是笑點擔當了,雖然在外面是一個混世小魔王,但是碰到家裡面的人,就立刻變成了小綿羊。不僅父母和姐姐對他很嚴厲很兇,就連新來的哥哥範閒也不拿他當回事,處處受欺負。
  • 終於明白秦始皇的母親趙姬結局為什麼那麼慘了
    可嘆趙姬母憑子貴許多年,最終母子用不相見,結局悽涼。
  • 鶴唳華亭顧逢恩結局是什麼 被滅門最後還被殺全劇最慘了
    鶴唳華亭顧逢恩結局是什麼 被滅門最後還被殺全劇最慘了時間:2019-12-25 23:2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鶴唳華亭顧逢恩結局是什麼 被滅門最後還被殺全劇最慘了 鶴唳華亭這部劇正在優酷熱播,劇中有不少人物的命運牽動著觀眾的心,特別是顧逢恩的命運,顧逢恩的結局真的非常的悲慘
  • 從勝券在握到被貶出京, 寇準第五次罷相只因酒後一句話
    寇準是個心直口快的人,他這張嘴沒少得罪人,當時寇準直接來了句「你一個副宰相,是國家重臣,怎麼能給領導擦鬍子呢?」這就是成語「溜須拍馬」裡「溜須」的由來。當然,寇準是半開玩笑地說著,大臣們也只是當笑話笑了一陣,可是丁謂不這麼想,從此丁謂恨上了寇準。
  • 母親是衛子夫,父親是漢武帝,那為何衛長公主的結局這麼慘?
    母親是衛子夫,父親是漢武帝,那為何衛長公主的結局這麼慘?說起漢武帝和衛子夫,我想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因為他們是我們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而漢武帝又是西漢時期的一代明君,所以當我們提起這兩個人的時候,就會想起他們之間的感情故事,那麼我們也知道衛子夫是漢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在他成為漢武帝的女人之後,還會漢武帝剩下了很多的孩子,可以說子女繁多。那麼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母親是衛子夫,父親是漢武帝,那為何衛長公主的結局這麼慘?
  • 宋詞裡的大宋王朝·二 離腸斷處說寇準
    寇準的祖上曾在山西太原居住,因此很多影視作品裡就稱他「寇老西兒」,但後來寇氏家族舉家搬往了陝西。寇準的父親寇湘於後晉開運年間考中進士甲科,任魏王記室參軍,後被封為國公,追贈官職至太師尚書令。   這樣一個官二代,自幼家學淵源。相傳寇準七歲時,父親寇湘大宴賓客,命寇準以「華山」為題,即席賦詩一首。寇準信手拈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 古代四大美女,雖有絕世容顏,結局卻一個比一個慘
    圖片來源於網絡:古代四大美女畫像那麼為什麼只有這四位女子榜上有名呢?其實,她們被評選為四大美女並不僅僅只是因為她們的美貌,而是因為她們的"名氣"。對於這幾個故事,小夥伴們一定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吧,不過對於這幾位美人的最終結局,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一起通過史料去探索這幾位擁有絕世容顏的美人,最後到底是怎樣的結局?
  • JOJO:一到五部,哪個BOSS結局最慘?
    這不禁讓我想,死亡並不是唯一的結局。(甚至不是最差的結局)而在JOJO一到五部中,你覺得哪個BOSS結局最慘呢?1、迪奧第一部的迪奧,雖然在最後殺死了大喬,但是自己僅剩下的頭顱也被大喬死死的抱在懷裡,隨著輪船的爆炸而沉到了大西洋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