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療領域優質企業盤點(國內篇)

2021-01-10 健康界

隨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DNA重組技術、基因克隆技術等的成熟,基因治療逐漸發展成為最具革命性的醫療技術之一。2017年,基因治療領域更是迎來了新的裡程碑:美國FDA批准了3款基因療法上市;美國Sangamo Therapeutics公司利用鋅指核酸酶技術實現人類歷史上首次患者體內基因組的編輯。

文|楊超

我國對基因治療等相關的基礎研究、目標產品及管件技術的研發也非常重視。國務院曾出臺《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明確說明開發新型抗體和疫苗、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生物製品和製劑的重要性。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布局基因治療領域的相關企業持續增長,自2012年的70餘家增長至目前130餘家。筆者分析認為,近年來國內布局基因治療領域的企業穩步增長,可歸因為3點:

1、近年,國內對於基因治療的理論研究和臨床試驗研究熱度上漲,產業化應用需求迫切

2、受到國外在基因治療領域的突出進展影響,研發產品相繼落地;

3、國內政策在嚴格監管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基因治療的研究。

目前,國內在基因治療領域有相對優勢的企業不在少數,本文將擷選部分企業做簡要介紹。

北京五加和分子醫學研究所

北京五加和分子醫學研究所成立於2005年,是一家進行醫學生物技術研發和服務的公司,致力於病毒載體的不斷創新和產業化推進,是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這家公司的使命是努力促進基因治療從基礎研究走向臨床直至取得最後的成功,為人類攻克難治性疾病提供劃時代的新藥、好藥。

公司擁有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病毒載體實驗室、疫苗研究實驗室以及哺乳動物細胞生物反應器無血清懸浮培養工藝中試生產車間。業務範圍涉及基於無血清哺乳動物細胞培養的病毒載體、病毒疫苗、病毒樣顆粒、重組蛋白以及細胞製品的早期開發、生產和技術服務。

和元生物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和元生物成立於2013年3月,是一家集基礎研究服務基因治療藥物研發臨床級重組病毒產業化製備三大發展方向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2015年12月,公司完成股改,次年12月正式掛牌「新三板」,旗下子公司包括紐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發展近5年來,完成融資1億元,通過「院校合作+科研服務+產業化支持」的商業模式,專注於向國內的科研院校、醫療機構、醫藥企業等提供基因治療研究CRO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據公司2017年上半年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986.2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4.13%。

北京奧源和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成立於2005年的北京奧源和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由醫學博士李秉珅創立,這是國內第一家致力於以單純皰疹病毒為載體基因治療創新藥物開發、生產和銷售的生物技術公司。據了解,2017年4月初,奧源生物已經獲得由雲峰基金重磅投資的新一輪融資。

基因治療是現代生物醫藥治療史上一次嶄新的革命,載體技術是基因治療成功的關鍵。奧源生物已經建立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載體平臺——HSV-1載體平臺。基於該平臺技術,公司在開發針對腫瘤、遺傳病、免疫系統及神經系統疾病的有效基因治療藥物的同時,還能為藥企及科研單位提供技術服務。

OrienX0 10是奧源生物獨立開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因治療新藥,中文全稱為重組人GM-CSF單純皰疹病毒注射液,是一種經重組減毒的複製型I型單純皰疹病毒(Type I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1)溶瘤性載體,用於惡性實體瘤的基因治療,已經完成I期臨床試驗。

上海希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希元生物由由劉新垣院士創辦,主要從事癌症的靶向生物治療藥物的研發。目前公司已成功開展了抗癌藥物「重組人腫瘤靶向基因-病毒(ZD55-IL-24)注射液」的臨床前研究,同時正將對多個在研重要抗癌專利產品進行臨床前期的研發。2016年9月,希元生物曾獲得安科生物3000萬元的投資

腫瘤靶向基因-病毒治療是將抗腫瘤基因插入載體即腫瘤特異性增殖病毒,載體在腫瘤細胞內複製時抗腫瘤基因也能夠同樣增殖,從而實現靶向殺死腫瘤細胞。腫瘤靶向基因-病毒治療既能克服基因治療轉染效率低、靶向性差、抗腫瘤基因表達量低的缺點,同時還能克服病毒療法對腫瘤殺傷力不足的缺點,因此具有比單純基因治療或病毒治療更好的療效。

深圳市賽百諾基因技術有限公司

賽百諾公司可謂是我國基因治療產業領域內開拓先鋒,其自主研發的重組Ap53腺病毒注射液(今又生/Gcndicine)早在2003年就獲得CFDA批發的新藥證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官方批准上市的基因治療新藥。據了解,今又生的研發從政府和公共基金處獲得了5000多萬元的資金支持。

雖然之後該藥在產業化過程中,由於資金問題曾遭受波折,但依然不能否認其在國內基因治療領域的領先地位。賽百諾公司也在該藥上市後從單純研髮型企業轉變為市場導向性企業

新產品項目方面,賽百諾公司也繼續對「靜脈給藥型重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ivAd-p53)和「雙基因重組溶瘤腺病毒注射液」(SBN-3)進行研製開發,並引進了2個外部新產品項目「蛋白A免疫吸附系統」和「腺病毒多聚陽離子包被技術」。其中,ivAd-p53是「今又生」的改進型,更適宜於靜脈給藥,也可局部給藥。

結語:

事實上,我國生物技術企業在某些產品研發領域其實並不落後於美國,甚至可以與之競爭,但在市場推廣時顯露的弊端使得我國缺乏競爭力。在美國,一項醫藥研究自實驗室基礎研發開始就不斷有投資者接棒,待產品上市後,往往由大型醫藥企業接盤。而我國資本市場的不完善,導致產品在上市後容易出現資金短缺問題,造成產業化過程缺憾,賽百諾的「今又生」就是典例。

此外,相較美國在基因治療相關研究方面的立法較早、相應的政策法規較多、監管部門相對統一,我國對於基因治療的立法則相對較少,涉及的內容也相對簡單,對在基因治療相關研究的過程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規問題沒有詳細的說明和規定。各種政策法規頒布的時間相對靠前,滯後於當前基因治療的臨床研究進展。同時管理機構較多,缺乏相對統一的部門,不利於在管理上的統籌協調。

相關焦點

  • 2019年基因檢測領域十大硬核企業
    不僅在電影方面,在網際網路,在行動支付,在高鐵,以及很多方面,中國已經崛起,不輸於美國,甚至超越美國,在基因檢測領域也一樣,不管是檢測設備,還是診斷試劑,檢測技術,臨床應用等方方面面已經崛起,2019年,在精準醫療和基因檢測各個領域,最具發展潛力和品牌價值的企業有哪些?
  • 腫瘤基因檢測領域大浪淘沙,中國生物科技企業如何破局?
    投資人從早期的FOMO(Fear or Missing Out)心態推動的廣泛撒網方式進化到對企業的現金流、產品科研水平,以及長期護城河等方面的重新審視。2019年度,國內基因檢測領域總體融資額相較2018年無明顯差異,但是融資公司和融資筆數大幅減少,資本集中流向頭部收穫期企業。
  • 國內基因檢測公司2016融資大盤點
    基因檢測作為精準醫療的基礎,推動腫瘤治療、免疫治療的同時,亦大大加快了藥物研發速度,為臨床用藥提供科學依據。資本市場對基因檢測的重視程度直觀體現在投融資情況,據火石創造統計,2016年共計40家國內基因檢測領域的公司宣布完成融資,其中不乏2016年新成立的初創企業。
  • 盤點國內伺服系統領域的十大企業
    打開APP 盤點國內伺服系統領域的十大企業 胡薇 發表於 2018-09-01 09:08:15 伺服系統是工業控制領域重要的一部分,下面是在中國伺服系統領域的十大企業,排名不分先後。
  • 【盤點】Science長文探討CRISPR在基因治療中的前景與風險
    2016年5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 --上周科學家們聚集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了基因編輯年度會議,基因編輯領域目前進展火熱,在一些小型的臨床試驗中大放異彩,展現出非常好的應用前景。現在許多人認為CRISPR這種強大的基因編輯技術將會大大推動基因治療的發展。但是CRISPR技術真的已經為基因治療做好準備了嗎?Science雜誌對該技術的前景和風險進行了報導。CRISPR如何發揮作用?
  • 【盤點】基因編輯胚胎將何去何從?
    「瑞典和英國批准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合法化後,我認為國際上的反對聲音會越來越小。」【2】日本認可人類受精卵基因編輯研究日本生命倫理專門調查委員會22日宣布,允許日本相關機構在基礎研究中「編輯」人類受精卵的基因,但出於安全和倫理方面的考慮,不允許將該技術應用到臨床和輔助生殖中。所謂基因編輯是指對目標基因進行敲除或引入基因組等操作,該技術已在不少研究領域得到應用。
  • 國內外基因治療CDMO市場布局
    2018年1月,美國宣布將在未來6年出資1.9億美元,支持體細胞基因編輯研究,促進基因治療發展,從而治療更多人類疾病。美國不惜重金髮展基因治療相關技術,顯然對這一領域十分看好。近兩年,中國在基因治療領域政策發布也非常密集,對基因編輯等技術給予了大量支持。預計到2024年,全球基因治療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元規模。
  • 基因檢測臨床應用領域市場分析(下)
    無創產前診斷與篩查(NIPT)是最早得到臨床應用、推廣的基因檢測方法,華大基因和貝瑞基因已佔該應用領域國內市場近70%份額,市場格局已基本穩定。 兩家頭部企業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繼續保持領先,後進入者很難再有機會改變市場格局。
  • 2019年終盤點:2019年基因工程領域解讀
    基因編輯技術中,以鋅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s, ZFN)和TALEN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為代表的序列特異性核酸酶技術以其能夠高效率地進行定點基因組編輯,在基因研究、基因治療和遺傳改良等方面展示出了巨大的潛力。
  • 2015年基因測序領域產業格局分析
    前兩家測序儀公司的全球市場佔有率接近90%,基因測序儀行業已經形成寡頭壟斷的格局。國內的三大家華大基因、達安基因、貝瑞和康和儀器供應商合作,已經在儀器和試劑層面均獲得註冊證。從盈利模式角度看,儀器未來不排除出現免費贈送,主要贏利點從試劑耗材及服務端獲得,因此國內企業在試劑和服務端突破的可能性最大。測序試劑、耗材、檢測項目的開發,國內企業已經開始有所布局。
  • 基因治療方面的核心技術及產業前景
    一、 基因治療:基於遺傳操控的疾病治療方案基因治療是指用正常的基因導入人體細胞,以糾正或補充因基因缺陷和異常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種根本性的治療策略。導入的基因可以是與缺陷基因對應、在體內表達具有特異功能的同源基因,也可以是與缺陷基因無關的治療基因。
  • 華大基因:基因檢測行業中流砥柱,領跑國內NIPT
    公司為快速成長的國內基因測序龍頭企業。公司致力於基因檢測的科學研究和醫療診斷服務。目前已具備多組學全產業鏈資源,業務涵蓋生育健康、基礎科學研究、複雜疾病、藥物基礎研究四大類,足跡遍布全球,已形成「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網絡布局,成為國內基因檢測行業龍頭和產業領跑者。基因檢測為生物產業的核心的技術手段,市場規模將超百億。
  • 生物科技熱門領域行業人物大盤點
    近年來,生物技術的發展速度在經過漫長的瓶頸期以後,迎來了爆發的臨界點,生命科學領域人才不斷湧現出,今天,就讓我們盤點一下生物科技熱門領域內的行業人物。CRISPR工具包自2012年以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以橫掃整個生物學界。
  • 以基因治療藥物開發為主的唯源立康獲A輪融資
    企查查數據顯示,北京唯源立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唯源立康公司)是一家以基因治療藥物開發為主的高科技企業,公司致力於通過基因治療手段解決腫瘤等重大疾病,逐步發展成為集生物醫藥研發、生產和銷售一體化的生物製藥企業。唯源立康公司於2016年成立於北京,公司願景是成為國內生物製藥行業領軍企業,通過先進科技保障人民生活健康。
  • 年終盤點:2016年生物醫學領域大事件
    轉眼間2016年就要離我們而去,回望這一年生物醫學領域發生了不少大事件,生物谷小編把這一年裡發生過的重大事件進行了盤點。小編說:山中伸彌等人開發的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將幹細胞領域帶入一個新的高度,也為許多疾病的研究和治療帶來了巨大的希望。十年時間在科學研究的長河裡實在很短,希望科學家們可以在未來的時間裡將誘導多能幹細胞更好地轉化到臨床應用中,期待下一個十年誘導多能幹細胞研究領域能帶給我們更多驚喜。
  • 中信建投大消費:復盤龍頭企業成長史 挖掘企業優質基因
    來源:金融界網站「買股票買的是偉大的企業。」中信建投大消費(社會服務、食品飲料、紡服、零售、輕工、農業、醫藥、家電八大行業)首席們復盤海外消費龍頭企業的成長史,希望挖掘出那些偉大企業的優質基因,給予本土大消費企業一些啟示。
  • 盤點丨基因檢測存在的投資機會與風險
    也於2016年4月4日宣布完成B輪融資,總額達到2.2億美元,投資方包括了Illumina,Celgene等知名企業。國內,由原華大基因CEO王俊先生等聯合創辦的碳雲智能,近期也宣布完成了近10億元的首輪融資,由網際網路產業巨頭騰訊、幹細胞行業領導者中源協等領投。
  • 綜述| 盤點基因治療最新研究進展
    由於癌變及遺傳性疾病等是因體內某種基因缺乏、缺陷或突變引起的,因此對這種基因進行替代、修復和增補,就能治療這些疾病,從而控制這些疾病的發生,故稱基因治療。基因治療的類型目前,基因治療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將正確的基因導入細胞來替代錯誤的突變基因;二是直接修復錯誤的基因,也就是常說的基因編輯;三是在體外通過基因技術修改細胞
  • 2020金融科技領域最具商業合作價值企業盤點
    原標題:2020金融科技領域最具商業合作價值企業盤點 (提示:欲獲取超高清大圖版產業圖譜,在數據猿微信後臺回復關鍵詞「圖譜」即可) 而此次《2020金融科技領域最具商業合作價值企業盤點》的推出,是繼產業全景圖發布之後,在尋找「中國數據智能產業最具商業合作價值企業」這一大型策劃活動中的又一重磅系列內容。 同樣,此系列盤點所呈現的企業與相關內容,也是經過層層篩選推薦機制下產生。
  • 用基因編輯治療人類罕見遺傳病,「輝大基因」獲得逾億元A輪融資
    據悉,基因編輯與基因治療公司「輝大基因」,宣布獲得逾億元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的領投方為辰德資本,跟投方為藥明康德、惠每資本、雅惠資本,老股東夏爾巴投資繼續跟投。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核心臨床管線的推進,組建研發與臨床前研究團隊以及開展GMP級生產車間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