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2 10:28 |記者 林長凱 王鵬洲
【編者按】 近幾年,瑞安市精品水果店大街小巷遍地開花,為何會有這麼多的人選擇經營水果店?難道是水果店背後有高額利潤嗎?對此,即日起推出「精品水果店業態調查」系列報導,記者在走訪了我市多家水果店,探尋他們開設水果店的原因,分析水果市場的情況,了解現有水果店的經營方式。
近幾年來,精品水果店大街小巷遍地開花,無論是城區的主幹道兩側,還是社區旁的小巷裡,主營生鮮水果的店鋪好似在一夜間開門營業。往往三四百米就能見到一家水果店,除了傳統的水果店外,精品水果店也是越開越多。
水果店如雨後春筍
「一夜開滿」在街頭
近日,記者在市區塘河北路看到一家新開的生鮮水果超市裡人頭攢動。距離這家店不足300米處的地方也開著一家水果店,沿著塘河北路走下去,不足一千米的距離開了三家水果店。
記者在走訪中解到,除了傳統水果攤外,走精緻路線的連鎖水果店也悄然出現在市區各個小區旁邊。在這些高密度的水果店背後,是水果生意利潤比較高嗎?
以前在街道兩旁,最常見的就是十幾平方米的夫妻生鮮水果店,然而不知從何時起,裝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精品水果店開始逐漸佔領大街小巷。它們與傳統水果攤相比,水果種類更多,水果檔次更高,不僅有本地產的普通水果,也有包裝精美的進口水果,頗受消費者的喜愛。
「這些精品水果店內的水果種類多,擺放整齊,裝修亮堂,包裝也很上檔次。」消費者張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雖然精品水果店的水果價格比超市和水果攤要稍微高一點,但是「一分錢一分貨」,這些水果賣相好,口感也不錯,是走親訪友的首選禮品。
塘河北路上的一家生鮮水果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在瑞安開了5家精品水果店,這些水果店主要遍布在小區、學校以及車流量較大的馬路邊。
消費需求提高
促使生鮮水果店扎堆出現
日前,記者在市區安陽路上轉了一圈,發現這條路上的每小區旁都有一兩家水果店。一條路上開了這麼多家水果店,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即使沒有推出特別大的優惠活動,有些店的顧客也是絡繹不絕。其中一家水果店老闆告訴記者,精品水果店之所以扎堆開,主要是看中附近小區的消費能力,因此一些中高檔小區外有幾家進口水果店已是常事,不少顧客會通過對比選擇購買。
可以說,生鮮水果店扎堆出現歸根結底是市民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增長促使了精品生鮮水果店層出不窮。「水果、生鮮一直是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原先大多數市民是去菜場或超市選購,而一家開在小區旁的水果店,能給小區居民帶來很多便利。」經濟開發區東都花園旁邊的精品水果超市負責人陳先生說。
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眼下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重視食療、養生及食品安全問題。像這種產品新鮮、進貨有保證、購物方便又快捷的精品水果店,能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市民的需求。「並不是說現在水果店變多了,而是以前的水果店太少,遠不能滿足市民的需求,這也是精品水果店不斷出現的原因。」陳先生告訴記者,這對經營生鮮水果的店主而言,是一個良好的機遇。
精品水果店成本高
能生存下來才是真本領
據了解,不少投資者看到了水果作為快銷品的市場前景,紛紛開始進軍精品水果市場。有人認為經營水果店只要前期有足夠的資本投入,之後就高枕無憂賺得盆滿缽盈,事實真是這樣嗎?
記者在採訪時,不少水果店老闆告訴記者,開精品水果店,選址最為關鍵,他們表示在選址時,一定要進行自我定位,確定面向的消費群體的消費層次。
「如果是要走高端路線,就要選擇在高端社區,面向高消費人群,當然店鋪的租金比普通的更貴,售價也比較『高端』。如果走中低端路線,就要在人流量密集點的地方選址,價格也要親民。」市區萬松路玉海廣場旁邊一家水果店的經營者王女士告訴記者,像醫院、十字路口、大型小區樓下這樣的「黃金地段」,其他人也都「虎視眈眈」,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
眾所周知,店租、人力和損耗是水果店鋪最主要的成本。在經營精品水果店的過程中,水果店規模越大意味著成本越高,而在前期成本投入中,店鋪租金佔了「大頭」。「一般40平方米的店鋪一年租金5萬元,如果地段好一點,價格更高。由於精品水果店內都會置辦冰櫃和貨臺,有些還要開闢促銷櫃,因此店鋪面積至少在70—80平方米左右。而裝修費用和進貨費用起碼兩三萬元,如果再算上員工費用,前期投入資金可是一大筆,短期回本難度不小,所以開店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陳先生說。
選好店鋪後要想盈利,就要考慮如何把水果的進貨成本、保鮮成本降到最低,同時又能夠提升銷售量,而這全憑經營者的運營模式了,畢竟因為經營不善導致開店沒多久,就倒閉的精品水果店也不少。甚至可以說,開一家水果店並不稀奇,能在眾多類似的經營者裡脫穎而出,並能長久經營下來的可要憑真本領了。
15419897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