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小學生上課愛動愛說話,常被老師批評,別急,抓好習慣培養

2020-09-17 寒石冷月

一年級小學生,才入學半個月有餘,由於行為習慣還停留在幼兒階段,很容易在課堂上課時,出現諸如愛動,愛說話等小毛病。但是對於一些老師來說,卻無法容忍孩子們的這些不良習慣,於是便會當堂批評個別孩子,試圖讓孩子改掉壞習慣。

但是寒石冷月老師必須要明確地告訴一年級老師們,你試圖矯正才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的不良習慣,初衷是好的,但是做法是錯誤的,因為你壓根就不知道一年級兒童身心特點,你經常性批評,非但無法矯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反而會負強化。

那到底該怎樣做,才能培養一年級小學生上課專注聽講的好習慣呢?寒石冷月今天就給老師和家長們一些建議。這些建議都是我研究兒童好習慣養成的實踐總結,希望大家能夠在掌握一些專業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再去培養一年級小學生的好習慣。

一、一年級小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有限,老師和家長必須要清楚這一特點。

通過兒童學家們多年研究發現,一年級小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保持呈多樣化特點表現,凡是在幼兒期裡重視對孩子進行坐姿、站姿、交流、聽課、遊戲、閱讀等環節好習慣培養的孩子,往往在進入一年級後,一次聽課過程中注意力專注保持時間最多僅有10-15分鐘。而沒有得到好習慣養成的幼兒進入一年級後,聽課時注意力保持時間僅有3-5,通過比較來看,差距較大。因此,老師和家長們必須要清楚一年級小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才能給孩子一個合理的評價。

二、家長和老師必須要允許孩子聽課時有小動作的現象,不能過多批評。

別看一年級小學生年齡還小,但是自尊心一般都發展較好,孩子們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讚美、表揚和喜愛。如果一個孩子在課堂上一次能專注聽課5分鐘,說明他已經在很努力地聽課了,而過了5分鐘有小動作出現,老師這時需要及時鼓勵這個孩子,哪怕只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豎起的大姆指,都會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在關注他,繼而稍做調整又開始進入專注聽課過程。家長在家裡也可以這樣去做,當孩子得到持續鼓勵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注意力保持耐心會逐漸提高。反之,如果過多批評,反而會讓孩子自尊心受損,聽課興趣下降,保持注意力的意識會越來越淡化。

三、老師課堂上的互動可採取多樣化,避免僅在黑板前站立。

寒石冷月老師曾經針對一年級小學生聽課注意力保持做過實驗,如我一直站在黑板前講課,會發現孩子們注意力保持時間就相對較短。而我如果在講課過程中,邊放幻燈片,邊在教室裡走動講時,鼓勵孩子們目光跟著我的移動而轉動身體聽課時,發現孩子們小動作反而少了,為什麼?因為孩子想轉動身體就得有動作,而做這些動作的同時是不分散注意力的,恰好又滿足了坐不住孩子肢體放鬆需求。還有課堂上讓學生一對一互動,如互問互答,也可以調查孩子保持專注的積極性。這些做法也適合家長去做,孩子在家裡寫課外作業或學習時,你可以站在白板前扮演老師角色,或者讓孩子扮演老師角色,這樣就能融入培養孩子注意力專注的元素了。

四、動態傾聽和靜態傾聽,對於一年級小學生來說,要交替保持最合理。

很多老師和家長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在讓孩子聽課時必須要保持端正的坐姿,才能讓孩子專注傾聽。其實這種做法太過於單一,一旦孩子坐不住時注意力必然會分散,小動作自然會多起來。鑑於此,家長和老師必須要針對一年級小學生聽課融入動態和靜態傾聽兩種方式的訓練。動態傾聽,就是可以允許孩子們站起來聽,或者身體貼牆壁聽,或者蹲下來聽,當然這得統一組織,不能讓孩子們各行其是,否則,班級秩序就亂套了。總之,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先讓孩子們身體姿態保持最舒適狀態,然後激發孩子們傾聽的興趣,在鼓勵和引導之下,才能讓孩子注意力專注保持得到延長。

五、幫助一年級小學生找到視覺專注目標,並進行有機養成。

為什麼很多一年級小學生常常會在聽課過程中溜號或有很多小動作呢?關鍵因素是視覺目標丟失,再加上幼兒期養成的肢體隨意愛動的習慣,必然會在課堂上無法端坐靜聽。有經驗的一年級教師常會做幫助孩子們找視覺專注目標訓練,方法本身並不複雜,如老師在前面講話,會用聲音抑揚頓挫來吸引孩子們的目光,會用不同的手勢來吸引孩子目光,會用豐富的面部表情來吸引孩子目光,會用目光掃視法和孩子們進行目光對視等。只要抓住孩子們的目光,並進行激勵性渲染,就容易讓孩子們大腦皮層興奮起來。只要孩子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注意力專注保持就會大大延長。對於家長來說,你也可以參考之,在家裡這樣做同步訓練。

六,老師喜歡專注聽課的好孩子意識引導不可少,讓孩子感覺老師始終在關注他。

好孩子意識的建立,是有經驗的一年級老師剛接手一個班時,必抓的一項工作。因為這關係到基本認知和分辨力的大事,如果孩子們好壞不分,自然不知道好習慣和壞習慣區別是什麼。只要老師們經常強調,一個能夠坐好不亂動的孩子是老師喜歡的好孩子,因為你特別愛學習,生怕不溜號把老師講的內容丟了。只要你想獲得老師的喜愛,請認真看著老師的眼睛,或者老師的手勢,或黑板上的字,老師就能看到你很認真的樣子,而你這樣做到了,就是老師眼中最出色的好孩子。瞧,激勵性引導會讓孩子為獲得老師的關注和欣賞而自覺去做好,專注聽課。在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們做不好,而是老師和家長不會引導和激勵孩子。

結束語:一年級小學生課堂上有小動作本身不是什麼大事,不良習慣的矯正需要慢慢來,而問題的關鍵是老師和家長們得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威信。否則,你不當批評多了,會讓孩子們不喜歡你,甚至反感你,你說孩子上課能認真聽講嗎?當然,以上僅是從觀念上對老師和家長們做了更新和拓展,具體實踐操作內容,我在頭條上寫過不少相關文章,你可以多點耐心去我的主頁文章欄裡找到,靜下心來閱讀和領悟,或者你複製編輯成文檔而後去學習和應用。只要你愛學習,才能成為懂育兒的優秀家長,你優秀了必將能給孩子提供走向優秀的根本保障。

相關焦點

  • 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培養什麼,有了這3個方向,家長就明白了
    有家長常常在深夜發來信息,老師,我能不能給孩子報個培優班,補一補?老師,針對孩子不好好寫作業的問題,我們家長該怎麼配合您?老師,我孩子這次語文考這麼差,該怎麼給補習?家長常常為孩子出現的一點點學習成績的波動而寢食難安。除了要安撫家長的焦慮,老師在教學工作之餘,更多的是幫助家長來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時候還要教育家長,改變哪些不好的教育理念。
  • 史家小學名譽校長:開啟「小學生家長」模式,重在培養3個習慣
    卓立校長在他的《歡迎來到一年級 幼小銜接家長手冊》一書中提到:「一年級的孩子,開始了課堂上規範辛勞的學習生活,這不僅是他們學習知識的開始,也是他們和這個世界相處、學習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開始。一年級養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行為習慣、是非觀念,會受益終生。」
  • 抓好寫作要素,一二年級小學生覺得「看圖寫話」很簡單
    一二年級語文期末考試卷的最後一題,十之八九是「看圖寫話」。這個題的分值很大,老師、家長、學生都很重視。很多家長覺得,小學生的識字量那麼少,能寫出好的「文章」嗎?還有的小學生,其它題目得分很高,就是「看圖說話」丟了分。對一二年級小學生來說,「看圖說話」真的很難嗎?實際上,只要小學生抓住了寫作要素,「看圖作文」很簡單!
  • 培養小學生勞動習慣的研究
    課前怕預習,上課怕思考,怕回答問題;課後怕作業,怕讀書,怕問老師同學,更不複習功課。學習上聽之任之馬虎了事,作業時沒有筆沒有墨、沒有應備的本子,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或不交作業,少數同學甚至從來不做家庭作業。這樣的學習態度導致成績就不理想。這些歸根結底都是有懶惰、不愛勞動造成的。一、問題的提出及意義 然而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當代學生身系國家的未來,肩負歷史的使命。
  • 小學生上課睡覺,老師該怎麼辦?不能罰站也不能點評批評,真為難
    對於老師而言,課堂上出現打瞌睡、甚至是學生直接趴在課桌上睡覺的現象,也是備受打擊,說明老師的課不生動。而犯困的同學,老師既不能體罰,比如罰站,自己站在座位旁不影響其他同學聽課的前提下,醒神5分鐘。老師更不能點名批評,比如哪個同學?上課睡著了,旁邊的同學提醒他一下。
  • 孩子上課老愛說話怎麼辦?四個方法,幫爸媽解決孩子上課說話難題
    孩子上課老愛說話,爸爸媽媽都會很頭疼。「跟孩子說了多少次了,你上課要專注,注意力要集中,要專心聽講,不要說話,孩子就是做不到,怎麼辦呢?」——很多爸媽都會把上課說話歸為孩子「注意力」「專注力」的問題,然後想辦法提升孩子的專注水平。
  • 美國學校是如何培養小學生閱讀習慣的
    美國學校是如何培養小學生閱讀習慣的 >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一書引用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學者的研究結論:「美國小學生閱讀量是中國小學生的6倍。」
  • 一、二年級要狠抓!抓什麼?看完你就明白了!
    教育圈裡流傳一句話:一年級時「狠抓」孩子1個月,比六年級盯一整年更有效!萬事開頭難,孩子的教育更是。所謂「贏在起跑線上」,就應該從一二年級抓起。這裡所說的「狠抓」,不是一直盯著孩子,不是天天跟班主任通話,而是抓習慣,抓態度,抓行為,抓效率……提前給孩子鋪設一條更好走的路,需要從小抓起,也需要家長全力配合。
  • 如何做好一年級老師-一名市級骨幹教師的講話
    惶恐二是今天交流的題目是《如何做好一年級老師》這個題目太大了,涉及的面太多了,單拿出一個衛生習慣的培養就可以寫出幾千字的論文,我怕自己今天說得不當不周被大家笑話。惶恐也好,糾結也罷,我就結合自己去年任教一年級過程中的一些經歷與感受,談三個方面的問題:一、如何培養一年級孩子的好習慣。二、如何與一年級學生家長溝通。三、如何選好用好一年級小班幹部。
  • 一、二年級要狠抓!抓什麼?看完你就明白了
    讓孩子自小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定能讓他們受益終生。 對於小學生來說,一定要先抓好習慣,再談成績。 01 規範生活作息 堅持早睡早起,不遲到,不早退,做個守時的好孩子。
  • 怎樣改掉孩子上課愛說話的毛病
    孩子上課經常說話怎麼辦?今天就教各位家長几招,輕鬆改掉孩子上課愛說話的毛病,提升學習效率。  1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  有的孩子上課愛說話,表現是愛插嘴,喜歡接老師話茬。
  • 四年級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成績波動大,用一招就可以解決問題
    很多孩子到了四年級後,由於之前家長並沒有重視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結果導致孩子不良習慣很多。但是我們又都清楚,不良習慣經過幾年的不經意形成極難矯正,可是面對已經上四年級的孩子們來說,如果不矯正不良習慣的話,肯定會導致上課不認真聽講,既而影響聽課的效率,最終會使孩子成績波動變化很大,並且會隨著年級的增高,學業水平會越來理想,相信這是每一位家長都不願意發生的事。
  • 一年級入學前,家長重點培養這3個學習習慣,比去銜接班上課有用
    本著要做好這件事的原則,我們其實能夠看出,入學前的準備並不是去上完一年級的課程,而是幫助孩子去建立學習習慣的準備,這比去銜接班上課重要多了。帶過幾屆一年級的學生,孩子們整體的學習素質要比十年前的學生素質高多了。大部分孩子都非常聰明,性格開朗,懂得與人交際,情商也非常高。
  • 小學生上課打瞌睡,女老師的做法引稱讚,女生醒來靦腆地「笑」了
    其中,在課堂上開小猜、打瞌睡、吃零食,和同學之間小打小鬧、傳紙條等小動作經常會被老師發現並被批評吧!我記得我們上小學那會,在課堂上不認真,被老師發現經常是要被罰站和被罰打掃教室的。其實,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最喜歡能全神貫注聽講、與老師互動,不搞小動作的學生了。
  • 孩子上課愛說話的毛病,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孩子上課經常說話怎麼辦?今天我就教家長几招,輕鬆改掉孩子上課說話的習慣,提高學習效率。1、給孩子更多的關注  有的孩子上課愛說話,表現出愛插嘴,愛接老師。事實上,這樣的孩子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他不用心聽老師講的話,怎麼能準確地找到老師講話的「空隙」,然後插話說點什麼,或者只是接老師的話?
  • 小學生每天寫作練習,家長輔導難,老師:不用刻意追求滿分作文
    只要孩子願意去寫,家長就需要去培養寫作的習慣。這需要家長花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幫助孩子克服寫作練習中的困難。一二年級還處於一個識字量初級積累階段,在表達上還不熟練,使用文字、短句來記錄日常生活,家長不用做高標準要求,看圖寫話也可以降低為看圖說話,只要把圖片表達的內容都說出來,就是一次完整的練習。
  • 小學生每天寫作練習,家長輔導難,老師:不用刻意追求滿分作文
    1、低年級用一句話培養寫作的興趣 對於一二年級這個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寫作練習、語文學習都是興趣的一個引導只要孩子願意去寫,家長就需要去培養寫作的習慣。這需要家長花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幫助孩子克服寫作練習中的困難。一二年級還處於一個識字量初級積累階段,在表達上還不熟練,使用文字、短句來記錄日常生活,家長不用做高標準要求,看圖寫話也可以降低為看圖說話,只要把圖片表達的內容都說出來,就是一次完整的練習。
  • 一、二年級要狠抓!抓什麼?看完你就明白了(轉給家長)
    讓孩子自小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定能讓他們受益終生。對於小學生來說,一定要先抓好習慣,再談成績。1.規範生活作息堅持早睡早起,不遲到,不早退,做個守時的好孩子。尊重老師,是每一個學生應該做到的。上課專心聽講,作業認真完成,相信老師,牢記老師的教導。學會尊重老師,適應老師,並且欣賞老師。
  • 家長抓好小學前三年:一年級是道坎,二年級是個坡,三年級是座峰
    抓好小學前三年,比之後苦抓10年更有用,這篇文章請老師務必轉給低年級的家長讀一讀!因此,還需要培養他們「讀書」的習慣。分析試卷時才發現,語文容易在看圖說話上被扣分,數學則直接暴露出孩子的「粗心」。二年級是「糾錯」的關鍵時期,也是狠抓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一年裡,大人付出得多,孩子也能收穫得多。如果說一年級是習慣的「開始」,那麼二年級就是習慣的「鞏固」階段,家長需趁熱打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