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咖啡館的關店率越來越高,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每年依然有很多咖啡新人進入這個行業,希望開一家咖啡館。
「為什麼你想開一家咖啡館?」問100個人,相信會有100種不同的答案。但總結起來,大部分想開咖啡館,有兩個直接動力,一是情懷,二是賺錢。
看過《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的文藝青年們,想開一家咖啡館更多可能源於情懷。覺得開一間小小的咖啡館就可以守著過完這一生,每天拿本書,旁邊放一杯咖啡,坐在門口曬太陽,歲月靜好,畫面很美。
但大部分人的結果可能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也有一些人想開一家咖啡館的目標很明確,為了賺錢。
很多人認為咖啡行業是暴利的,一杯奶咖平均成本在3元左右,市面上均價卻在25元左右,看上去確實很暴利,所以,很多人就一頭扎進去了,覺得既可以擁有小資情調的生活方式,還可以順便賺點錢,何樂而不為呢?
但咖啡行業歸根結底還是餐飲行業,還是要按照經濟規律來做,要考慮單位坪效,還要考慮客單價和人流量。過程比結果艱難的多。開一家咖啡館,也許只是看上去很美。
那麼,想開一家咖啡館,情懷和賺錢到底哪個更重要呢?
01
因為熱愛,所以無悔
兩年前,我是一名投行分析師。那時,在大學同學眼中,我的職業被歸入最令人羨慕的那一檔。響亮的頭銜,光鮮的形象,再加上豐厚的薪水,讓畢業不算太久的我找不到對生活不滿的理由。而自己還算出色的業績以及上級的肯定和信任,更是讓我相信,只要能將狀態一直保持下去,升職加薪的前景並不遙遠。
如今,我是一家開在小巷子裡的咖啡廳的店長。儘管依然不時會有朋友表示羨慕我的生活方式,但我很確定,他們羨慕的不過是那種與咖啡廳相伴的文藝氛圍,而絕不是這份既不輕鬆,也不賺錢,還充滿了不確定性的工作。
儘管父母無條件地支持我,但親戚們在聚會時難免要向他們吹吹耳旁風,表示我放著大好的工作不幹,跑去和朋友開小店,實在太「可惜」。
回想起來,讓我決心走向這條「少有人走的路」的關鍵契機,正是兩年前的一次出差。那時,因為項目的緣故,我已經連續當了大半年「空中飛人」。剛工作時,向來喜歡旅行的我,一度對這樣的工作狀態樂在其中,但沒過太久,我便感到在永無止境的忙碌之中,自己的熱情被飛快地消磨。
儘管我無數次造訪那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國際都市,也探訪過不少地處偏遠的工業小城,卻幾乎沒有任何閒暇去流連風景,探索城市有趣的細節。我曾去過三次倫敦,卻無緣在白天踏進大英博物館半步;我是河南許昌最好的那家酒店的常客,卻一點也不知道本地人愛吃什麼早點……
因此,當我兩年前到義大利米蘭出差,領導告訴我可以自由休息半天的時候,心中實在太過驚喜,以至於覺得這不是真的。
於是,我利用那個難得的下午把市中心逛了一遍。自己就像是上大學時最不屑的跟團遊客,在知名景點之間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夕陽西下,當我走進一家咖啡店坐下休息時,相比於旅行的快樂,更多的竟然是一種比工作還要疲憊的頹然。就在我煩悶的當口,老闆為我端上了一杯充滿了堅果、香草與奶油香氣的咖啡,我一下子活過來了。
這杯咖啡讓我想起了當年在大學時參加咖啡愛好者社團的時光。大三暑假,社團裡的幾個朋友決定結伴去應聘實習咖啡師。正經學習的時候,我卻為了在一家證券公司實習推掉了這個邀約。我突然有些後悔,自己當年為什麼那麼功利——這杯咖啡澆滅了我心中無名升起的焦慮,也點燃了被塵封已久的少年意氣的火種。
於是,在那天深夜,我決心辭職,回去和好友合夥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咖啡廳。經過半年的調研籌備,我正式遞出了辭呈,和好友共同辦理了前往義大利學習咖啡烘焙的手續。學成歸來以後,歷經了許多之前想過或想像不到的辛苦,終於開起了這家不算起眼的小店。
在旁人眼中,投行分析師與咖啡店長這兩份工作,最大的差異大概是工作節奏和薪酬待遇,前者緊張而待遇豐厚,後者自由而收入普通。我體會到的最大差異,卻是自己在應對兩份工作時截然不同的心態。
當年畢業應聘,我之所以一門心思奔著投行而去,完全是為了賺錢這個現實目標。因此,我的工作動力並非出於對職業本身的熱愛。對我而言,上級交給的工作就像是電子遊戲裡的任務,只要我能夠按「系統」的要求做完做好,就能拿到約定好的報酬。不管我幹得有多麼出色,在上級和客戶眼中多有「工作熱情」,都不過是應付差事的工作機器。
當我真正開起這家小店時,我感受到的卻是一種非常真實的對工作本身的喜愛。當自己親手製作一杯咖啡時,體會到一種內心的寧靜和滿足,而這樣的工作心境,是在任何一份金融專業相關的工作裡都很難體會到的。
人們常說,幹一行,愛一行。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實踐起來卻遠不簡單。我們就像是人海裡的浮萍,被名為「生活」的水流推送到工作崗位上。
也正是因為看透了這層關係,我才做出了這個看起來有些離經叛道的選擇,選擇「愛一行,幹一行」的生活方式。這條路或許也不好走,但至少此時的我,願意為此嘗試。
02
夢想需要舞臺,更需要好的營銷
我們常說,產品不行,再好的模式,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今天,所說的案例是如何不花錢開一家咖啡店,並且3個月收款100萬!
深圳的黃老闆,前幾年參加過咖啡店的培訓,發現咖啡店的利潤和前景不錯,想要開一家咖啡店,苦於手上的資金不足。因為他深知賣東西,做生意都有三個不同的層面,賣產品、賣商機和賣股權,於是他想搞了眾籌開店。
手上沒錢,但是自己有技術和行業知識,他可以出技術。於是就招呼身邊的朋友以及讓他們幫忙在朋友圈幫他宣傳一下。
開店地址為某一辦公區域大樓首層。
方案如下:
只需要2萬元即可成為本咖啡店的股東,可以享受一下權益:
1.一年內本人每天均可免費品嘗一杯價值38元的咖啡一杯,價值2萬元;
2.一年內如果需要使用本店會議室或者投影設備,全部免費,按預約先後安排。
3.所有的產品均可以享受8折優惠。
4.享受本店1%分紅股權;
5.如果一年內,沒有消費和分紅,可以全額退款2W。
因為咖啡店周圍都是那些辦公樓,上班白領人數佔比比較多,由於現在的壓力劇增,很多白領都選擇在咖啡店放鬆一下,第一心情放鬆了,第二投資的金額也不是很多,還有分紅,如果沒有消費還可以全額退款。就這樣,開店的費用很快就出來了。
店開起來了,但是競爭還是有的,客戶都是漂浮不定,哪裡有優惠就去哪裡,所以黃老闆在開業的時候,顧客結帳的時候都會這樣介紹:
你好,現在我們有一個活動,只要辦理一張1000元一年的會員卡,每次來都可以喝一杯價值38元的某某咖啡,平均下來也就是4塊錢左右。我們店鋪雖然剛開業,但是我們的老闆都有某某樓的老闆參與,你可以放心。
顧客一聽,感覺不錯,反正以後還會經常喝,這樣一年下來能省下幾萬塊。有的人聽到自己老闆也參與了,就沒有顧慮地參加了。
收穫了一批初始的年會員後,就要繼續售賣產品了,畢竟這個才是主要經濟來源。後面為了能夠賣商機,黃老闆又設計了兩個主張。
一:會員打折卡
這樣的好處是什麼呢?就是提高了顧客的消費金額,本來顧客只想喝一杯38元的咖啡,100個顧客就是3800元,每一杯的咖啡成本在5元左右,也就是500元,假設有50人辦卡,那麼收入就是50*88+50*38=4400+1900=6300元,卡大概是2元,成本也就是120元,利潤是6300-120-500=5680元。
如果不辦這個活動,利潤就是3800-500=3300元。這樣一看,是不是提高了利潤?而且顧客還是覺得是自己佔了便宜,因為顧客不知道他多付出的62元是建立在第二次消費的基礎上使用的。而且辦理這張卡後,還有效地鎖著顧客以後的消費去向。
二:卡片升級
當打折卡成為一種習慣之後,遇到低價競爭,我們還是會丟失客戶,那麼我們就需要升級一下這個卡,這卡呢,也是需要花錢購買,或者是到店消費滿99元贈送一張。
這卡有三個權限:第一,三張親友咖啡券,一張是升杯兌換券,一張是日禮物劵。這不僅能裂變三個客戶,而且還能以中杯的價格購買大杯的咖啡,生日的回饋,讓顧客覺得又優惠了九十多。這裡面其實運用的是遊戲升級原理,讓顧客一步一步的跟著體驗和探索。
當經營的比較火爆的時候,黃老闆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了,他就將這一套的模式打包起來,作為一個項目賣出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加盟或者連鎖店。他們只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學習整套的銷售流程和產品的技術培訓,總部提供運營指導和門店裝修,最終形成口碑銷售。
通過本案例,相信很多人都已經深度思考自己店鋪的未來發展戰略。
如果開一家咖啡館是你的夢想,那營銷就是夢想的翅膀。而一個好的營銷活動執行,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團隊。成功是與細節、執行環環相扣。夢想可以始於情懷,但要照進現實,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樣的夢想可以飛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