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文學、新聞、科學論著等不同的文種,語言風格是不一樣的。
作為擔負著傳達貫徹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以及處理公務的重要任務的公文,其語言也有著鮮明的特點。
公文語言是以實用為目的,以傳遞策令和信息為內容,所以,作者認為,公文語言具有準確、莊重、簡要和平實的特點。
01特點一:準確
中辦、國辦《黨政機關公文處理條例》中,指出公文擬寫要「表述準確」。
表述準確指的是其含義只能有一種解釋,不能有多種解釋,以免使人不知所云或產生歧義。
具體來說就是:
1、詞句的內涵與要表達的意圖必須完全一致。
比如1978年憲法將1975年憲法第九條:「國家保護公民的勞動收入」改為「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收入」,消除了原句表達上的漏洞。
因為銀行存款利息、繼承的財產、救濟金、撫恤金等,不是「勞動」收入,但卻是合法收入,也屬於保護範圍。
又比如一篇信息這樣寫:「我局20對大齡青年中秋節集體結婚」,讀後令人咂舌,應該寫成「我局20對大齡青年中秋節舉行集體婚禮」。
2、詞的外延要作適當和明確的限制。
在規定、合同等文書中,尤其需要注意。比如我們提到樹的粗細,平常會用「碗口粗」來形容。但不能用在公文裡,因為「碗」的外延太多了,有陝北蘭花大碗、江南細瓷小碗,還有盛甜品的圓盅。
在公文裡,「碗口粗」的外延就不行了,得寫成「凡砍伐生長十年以上的樹木,每棵罰款十元」。
3、時間、方位的表述要有嚴密的限定。
比如「2018年6月以前入職的員工」,是否包含2018年6月就不是很明確,要在表述時做一個限定,改為「2018年6月(含)以前入職的員工」。
02特點二:莊重
1、公文語言要有端莊、嚴肅的格調,不能有半點的浮躁、油滑,對感情色彩濃的詞語要慎重使用或不用。
在實踐中,很多人喜歡用「熱切」「盼望」等詞,感情色彩較濃,不符合莊重要求。
有些網絡語言,在公文中也不能使用,否則就失去了莊重嚴肅的特點。
2、公文語言要規範化,才顯得莊重嚴謹。
比如,第一人稱用「本、我」,第二人稱用「你、貴」,第三人稱用「該」。
開端語:茲、查、謹悉、為了、根據、鑑於、依照、按照、關於。
經辦語:經、業經、茲經。
引文語:茲按、近接。
承啟語:特左如下規定、特通報(通知)如下、特申請(報告)如下。
期請語:即請查照、希即遵照、擬請、希;當否、是否可行、是否同意、妥否;請核准、請批覆、請批示。
結尾語:為盼、為要、特此通知、特此報告、特此函達、特此函復、望遵照執行、請認真貫徹執行。
3、合體。公文語言和要和相應的文體。
比如,根據行文方向的不同,內容特點不同,措辭和語氣就有所不同。
上行文要多講情況,多提建議,少講道理,少發議論,語氣謙虛、懇切、恭敬。
下行文要道理講透,工作講細,措施講實,要求講明,語氣莊重、堅決、明確。
平行文要表述明確,措辭得體,語氣謙和、平等。
03特點三:簡要
公文語言必須簡明扼要。這既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也是解除「文山」重壓的途徑之一。
1、用詞要簡潔明快。要注意選用概括性、綜合性語言,適當用縮略語、成語和簡稱,使之儘可能達到「以少寓多」、言簡意賅的功效。
比如「創三優」、「除六害」、「求真務實」等等,都是略縮語,適當使用可以使語言簡要。
2、儘可能使用短句。短句表意簡潔明快,如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短句佔了大多數。
比如:「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3、反覆錘鍊語言。寫公文時,應從內容出發,把握住中心意思,選用最簡短、最通曉的句子表達出來。
04特點四:平實
平實就是實在、質樸,如實地敘述事物的本來面目。
不允許有「黛色參天二幹尺」「倒海翻江卷巨瀾」之類的藝術誇張,也不允許有「紅旗飄飄」「凱歌陣陣」等渲染和烘託。
05啟發與實踐
準確、莊重、簡要、平實這四個特點,是公文與其他文種相區別的非常重要的特點。就像是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公文的性格,就可以由這四個詞來概括。
如果說,日常我們寫散文的時候,可以按照自己的性格來寫,那麼公文還是需要把自己的性格略微收一收,從公文的用途出發、注意好公文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