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華夏文明的圖騰,「龍」的傳說都有哪些?

2020-12-20 肥貓聊古今

「龍」,在中國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作為存在於神話傳說中的瑞獸,其從誕生的那刻起,就與華夏文明緊密相依,可以說「龍」是華夏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為華夏文明的圖騰,「龍」在中國古代更是封建皇權的象徵,帝王都是以真龍天子自居。而到了現代,我們華夏民族也依然稱呼自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可見「龍」在華夏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那麼,關於「龍」的傳說都有哪些呢?

四大瑞獸之首的神龍

在中國古代,人們因為敬畏自然,崇拜神力,所以創造出了龍這樣一種能夠呼風喚雨的神獸。

古人把龍看成神物,他們變化無常,神秘難測,時而顯露雲端,時而隱匿於深淵。

《廣雅》中有這樣的記載,「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此外還有地位更高,更加神異的青龍或者蒼龍,《禮記》中把龍和麒麟、龍龜、鳳凰一起稱為四靈。

在我國的古代歷史上,有關龍的傳說多不勝數。上至黃帝時期,就有黃帝乘龍升天,應龍助黃帝戰勝蚩尤的傳說;夏禹治水時,傳說有神龍以尾劃地成河道,來疏導洪水;漢高祖劉邦、,傳說是其母夢見與赤龍交配孕育而生。

從這些傳說中可以看出,人們把美德都集中到了龍的身上。龍不僅僅出現在古代神話傳說故事裡,在後世更是被不斷的傳承,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龍文化。

在封建王朝中,龍更是作為皇權的象徵存在。

葉公真的好龍嗎?

在中國,「葉公好龍」是流傳最為廣泛的民間故事。

雖然有關龍的神話傳說在中國由來已久,但是誰也沒有見過真正的龍,《易經》有記載,「飛龍在天,大人造也。」至於龍的形象,恐怕是幾千年以來人們在各種傳說的假想中演化加工而來的。

如果說在古代有誰真正的見到過龍,那肯定是春秋時期楚國葉縣的沈子高,他就是後世廣為人知的「葉公」。

傳說葉公非常喜愛龍,好龍心切,於是在房屋的梁柱門窗上都雕刻上了龍的花紋,家裡裝飾的簡直如同龍宮一樣。就連葉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繡上了栩栩如生的龍圖案。

天上的龍知道了這件事情後,就從天上來到了葉凡的家裡,巨龍盤在葉公家的柱子上,頭從窗戶伸進了葉公的書房,然而,葉公卻只看到了龍的一鱗半爪,因為龍來造訪他家時,他早已經嚇得鑽到了書桌下面去了。

能把龍畫活的人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非常出名的大畫家,叫做張僧繇,此人的繪畫技術十分高超,當時的梁武帝極其信奉佛教,修建了很多的寺廟,作畫都是讓張僧繇去的。

相傳有一年,梁武帝傳召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東寺作畫。張僧繇僅僅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在寺廟的牆壁上畫了四條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金龍,這金龍簡直就和真龍一樣,吸引了許多的人去觀看。

可是當觀看的人湊近去看時卻發現四條金龍都沒有畫上眼睛,於是眾人紛紛請求張僧繇給龍點上眼睛。張僧繇拒絕道,「給龍點上眼睛不難,但是如果點上眼睛,這些龍就會破壁飛走。」人們都不相信張僧繇所說的,認為他在撒謊,畫在牆壁上的龍怎麼可能變成活的呢?

後來張僧繇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只能答應眾人給龍「點睛」。

只見張僧繇提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這時神奇的事情便發生了,天空中烏雲密布,電閃雷鳴,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破壁騰空而起,張牙舞爪的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兒,烏雲散開,人們都嚇得目瞪口呆,只見寺廟的牆壁上,只剩兩條還未點睛的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則早已不知去向。

所謂「畫龍點睛」的故事,就是來源於此。

古人是否養過龍、吃過龍肉呢?

據說在古代,龍這種生物不僅能夠見到,還能像其他動物一樣被人類所豢養,而且有人還吃過龍肉,這聽著是不是很荒唐?

傳說在帝舜時期有豢龍氏和御龍氏這兩種職業。這些人了解龍的嗜好脾性,可以馴養和指揮龍。幫助舜養龍的豢龍氏,收了一名叫劉累的學徒,這個學徒掌握了馴龍的技術,得到了帝孔甲的賞識,但是由於他沒有傳承到所有的養龍技術,結果把帝孔甲的一隻龍給養死了,於是偷偷地把龍肉做成湯獻給帝孔甲品嘗,孔甲不知是龍肉,嘗後讚嘆道人間竟有如此美味,於是吩咐劉累再烹製一些來吃。

後來,另外一條龍也被劉累養死了,直到龍肉被吃光後,劉累只能逃跑了,結果馴龍的技術就此失傳。

總之,劉累這養龍的技術太差,孔甲也太好忽悠了,不過就此有了「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一說。

以上的記載說明了龍雖然稀有,但是和人類也是有過頻繁接觸的,所以古籍中那些對龍的形象和習性的描述,也許並非憑空想像。然而從孔甲之後,龍在現實中就很少能見到了,至於是不是由於擔心被人類豢養當作美味吃掉從而躲起來的,這就只有天知道了。

不過古人所豢養的龍,應該不是下圖這樣的龍,更可能是類似巨蜥或者鱷魚這樣的生物吧。

我是愛聊歷史的肥貓君,歡迎大家閱讀俺的文章,喜歡肥貓君文章的朋友,請點個讚,關注一下肥貓君,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一衣帶水,化而為龍,華夏圖騰與西夏的不解之緣
    歷經滄桑的石碑但這麼一來,不少人就產生了疑問:作為華夏圖騰的龍為什麼會成為党項羌人的信仰?在記載中,這些民族基本擁有同樣的神話及傳說,甚至於在某些歷史時段都有過交集,或著也都同樣虛無縹緲,讓人無跡可尋。這或多或少地指出各族具有某種聯繫,卻又無法找出。而它具有爭議的原因就在於:歷史實在太久遠,現代人對於過往了解的實在太少了些。不管怎樣,民族間的同源性的確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 民族「龍」文化博大精深,不僅僅是一種圖騰那麼簡單
    引言:華夏民族源遠流長,我們以「龍」為圖騰已有數千年,中國人潛意識對龍的崇拜和嚮往早已根深蒂固。龍即是一種神話傳說的產物,又是氏族社會的一種圖騰,同時還肩負著王朝天子的象徵意義。它的形象中所蘊含的內在精神,早已超越了「龍」本身。
  • 「鳳凰」精神從古至今的傳承,「鳳」文化一直伴隨華夏文明的進程
    ,其蘊意的以德服人、和諧共贏、平等開放和自我完善的文化有了初步的沉澱和傳播,「白帝」少昊治世在位七十年給「鳳」文化有了穩定發展土壤,從此「鳳」文化內孕育的精神開始被認同和廣為傳播,從而為華夏文明的精神增加了新的精神養分。
  • 龍的簡筆畫:真的有龍嗎
    龍,真的有龍嗎?  據12月4日《新聞晨報》載,由於「龍」在西方世界被認為是一種充滿霸氣和攻擊性的龐然大物,「龍」的形象往往讓對中國歷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國人片面而武斷地產生一些不符合實際的聯想。甚至有專家準備就此專門研究「重新建構和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家形象品牌」,據說還被列入了科研課題之中。
  • 「至和重寶」楷書背上月外郭龍圖騰紋大錢
    皇家秘藏、大美方圓——北宋仁宗朝祭祀大錢30「至和重寶」楷書背上月外郭龍圖騰紋大錢這是因為要在外郭上用足夠的空間表現一種特殊的圖飾——龍圖騰。圖飾一共三組,首尾相接,皆為馬首、蛇身、有多隻翅膀、魚尾的巨龍形象。 圖騰是古代原始部落把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當作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屬、祖先和保護神,並以其作為本氏族的標誌和象徵的徽記。
  • 安順出土龍化石,傳說中龍圖騰的真實身份或許就是它
    龍是否存在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話題。龍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有特殊意義,它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圖騰,讓中華民族具有凝聚力。那麼它到底是傳說中的生物還是只是臆造之物呢?對於龍的描述有很多,但是大多數都是各種動物的特徵湊在一起。
  • 在古代,龍是如何成為中國皇權的象徵的?龍的傳說竟是這樣來的!
    今天為大家講一下我們中國的象徵——中國龍。在古代,龍為什麼會成為中國皇權的象徵呢?為什麼皇帝的衣服叫龍袍呢?對於龍的傳說是怎麼而來的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析一下,具體如下:首先要明白龍是一種圖騰,在史書中關於龍的起源是有出入的。據《竹書紀年》記載龍起源於伏羲氏,而據《史記》記載龍則起源於黃帝。
  • 「龍的傳人」文化符號形成的歷史依據
    這並不是他們個人的想像,而是對於那一時代具有共識的神話傳說與歷史的整理。傳說伏羲氏以龍紀官,伏羲氏人首龍身,這在後世的主流圖像、主流話語中是被廣泛認同的。   我們發現,神話與歷史的敘事與考古的發掘能夠對接起來:就是在五千年前,龍文化的信仰普遍發生,而代表性的龍文化作為祖先的形象的伏羲氏女媧氏誕生了。
  • 圖騰與兩性的關係
    印第安人圖騰一詞,是Totem音譯,源自於印第安語,意即「你是我的親屬」。圖騰的歷史很悠久,很多遠古人類部落都有圖騰崇拜的歷史,現在流行的紋身,其實和圖騰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譬如說我國古代百越族,最大的特徵就是「斷髮紋身」,歐洲的古凱爾特民族在古希臘羅馬的史書描述中也都是有紋身習俗。直到現在,世界上還有很多存在的原始部落都還能看到這一風俗。圖騰的出現,是人類進步到某一階段的產物。大約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了區分不同族群的氏族,氏族的出現標誌著人類兩性關係的一大進步。每一個氏族都有自己區別於其他氏族的圖騰。
  • 中國頻頻發現龍的蹤跡,龍真的存在嗎?難道不僅是中國人的圖騰?
    龍,在中國的影響頗為深遠。在中華大地之上,幾乎隨處可見龍的影響。不管是從生肖文化來看,還是從「血脈起源」來看,中國人永遠都是龍的傳人。一直以來,這種所謂的「龍」,是被譽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圖騰象徵,並沒有所謂的實質性證據。那麼,龍這種生物,究竟是真實存在呢?
  • 端午節賽龍舟,這個傳統其實並不是來自華夏民族!
    作為華夏民族,「龍的傳人」,各地都在舉辦大大小小的了龍舟賽事,但是你真的了解中國的龍圖騰文化嗎?龍其實並不是起源於中原華夏民族,而是東夷和百越,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有考古依據的。最通行的說話,一般是來自高校教材。
  • 貴州發現龍化石,外形酷似中國龍,12生肖為何唯獨龍沒有實物?
    有人認為既然恐龍是真實存在的動物,那麼華夏圖騰「龍」也絕非虛傳。尤其是在各種史籍和民間傳說中,「龍」的形態、樣貌等都被描繪得活靈活現。最重要的是「十二生肖」中,也將「龍」列入其中,這難道不能說明「龍」,並不是虛幻的動物嗎?
  • 為什麼會出現「圖騰」,他的作用是什麼?為啥直到清代還有圖騰
    「圖騰"一詞作為一個外來詞,是英語"totem"的音譯,來源於印第安語,最早是由清代學者嚴復引進我國,直譯為"它的親屬"或者"它的標記"。作為原始宗教的一種,在原始社會,它被部落尊崇為神的靈魂的載體,它是最早的社會組織的標誌,當然在原始社會中在團結群體,維繫種群之間關係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 月亮上真有華夏文明的秘密嗎?
    在《我從中亞歸來》文集的第623、624頁,「Perry家族」於《月亮之上》一文中提及:我們的祖先,我們的文化「仰望星空」自然有他的道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未來更將需要用華夏文明的知識來解決相關的問題,這就是華夏文明存在的意義,我們的民族是一個活在未來的民族,我們的文化是一種未來的文化,宇宙秘密其實一直掌握在中華民族的文明裡,因為我們是龍的傳人
  • 神異圖騰「牛」矗尊
    對牛這種稱謂上的變化,不是關於牛之名稱的改變,而是表現了牛作為文化符號其文化內涵的不同。人類從遠古走來,從對原牛的敬畏、狩獵到馴服、馴化、馴養,與牛相牽共倚、共創世紀,這個時期悠遠而漫長。從各種文獻上,我們已經知道,原牛與今天的家牛有很大的不同,不僅兇猛,尤其龐然,是名副其實的大物。
  • 龍排在生肖中間位置,其實有深意,話說十二生肖之「龍」 的故事
    但是龍和虎卻不服氣,所以黃帝也只能封了它們響亮的名號,拜龍為「海中之王」,虎為「山中之王」打算把它兩排在鼠和牛後面,這時兔子急了,跳出來,提出要和龍賽跑,結果兔子贏了,躋身第四,龍就排在了第五。當然,有人提出「龍」會飛,怎麼就跑不過兔子呢?咱們也沒有必要死磕真偽,畢竟是神話傳說。
  • 每個姓氏都有專屬自己的圖騰,你姓什麼?看看你的「守護神」是誰
    龍文明,鳳文明,是中國最為人熟知兩大文明體系,在中國人心中,對龍的崇拜是一種綿延數千年是特殊現象,至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結,恐怕是跟圖騰崇拜有關。 不同的地理環境,也有不同的動物,《山海經》18卷將地理位置劃分的非常詳細,遠古的人類有時會將圖騰演化為自己的姓氏,原始人認為,圖騰有某種特殊的能力,可以保護自己,那麼不同的姓氏,又都有著什麼樣的圖騰呢? 楊
  • 十二生肖中它不見蹤跡,東方和西方皆有它的傳說,龍是虛構的嗎?
    我是不是你最愛的人,我們的緣分就在這「關注」的瞬間喲十二生肖中它不見蹤跡,東方和西方皆有它的傳說,龍是虛構的嗎?龍一直都是中國人的信仰之一,它也一直存在中國人的生活裡面,不管是姓名當中,或者是一些字畫上面,都有它的存在,即使是在史書上面也有多次記載。比如說在《漢書五行志》上面說惠帝曾經見過兩條龍,這還可能是假的,畢竟皇帝們總喜歡把自己跟龍扯上一些關係。但是緊接著是在《三國志魏志》當中,這次是出現了一條青龍,是在一個縣城裡面。
  • 重慶掌故 | 重慶城這麼偏愛「龍」字地名,龍的傳說你知道幾個?
    作為民族的圖騰和吉祥物,鳳凰僅次於龍,重慶全市帶「鳳」字的鎮街鄉有12個、行政村115個,這其中還有像北碚的 龍鳳橋街道和合川的龍鳳鎮這種「龍鳳」地名。當然,除了這些寓意美好的地名,蘊藏在其中,還有更深邃的傳統文化。
  • 法國圖騰、日本圖騰、美國圖騰、印第安人圖騰,都不如最後一個!
    法國圖騰、日本圖騰、美國圖騰、印第安人圖騰,都不如最後一個!印第安人圖騰 羽蛇神,墨西哥古代印第安人崇拜的神,掌管雨水和豐收,世界上許多研究者都認為,墨西哥印第安人的祖先可能來自中國,中墨兩國古代文明可能有某種聯繫法國圖騰 雄雞,法國重大的體育比賽都會抱雞上場象徵著好運來臨,他們用雄雞紀念法國當初趕跑西班牙殖民統治日本圖騰 貓頭鷹,在日本被譽為福鳥,代表著吉祥和幸福,人們害怕貓頭鷹就認為可以用它來驅除邪惡美國圖騰 白頭鷹代表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