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掌故 | 重慶城這麼偏愛「龍」字地名,龍的傳說你知道幾個?

2020-12-22 上遊新聞

大家知道重慶城裡1000多個地名中,漢字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哪個字嗎?答案是「龍」字。

  

據統計,重慶的各種地名中,僅帶「龍」字的鎮街鄉有82個之多,佔到全市鎮街鄉總數的接近十分之一;帶「龍」字的行政村更是達到了驚人 的711個,佔全市的6.5%。

作為民族的圖騰和吉祥物,鳳凰僅次於龍,重慶全市帶「鳳」字的鎮街鄉有12個、行政村115個,這其中還有像北碚的 龍鳳橋街道和合川的龍鳳鎮這種「龍鳳」地名。當然,除了這些寓意美好的地名,蘊藏在其中,還有更深邃的傳統文化。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中華吉祥文化中代表最高祥瑞的神物,自古以來與「龍」相關的事物都深受人們的喜愛。重慶眾多帶「龍」字的地名也是如此,反映了對美好吉祥事物的追求和嚮往。

因為「龍」字所代表的吉祥寓意,所以不僅用龍做地名的多,保留下來的也多。重慶城裡帶「龍」字的地名幾乎沒有消失不見的,大多都從起名開始就流傳至今。

從許多民間故事來看,重慶有的「龍」地名的起源與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有關。作家李正權在《重慶地名雜談》中提到, 據說,朱棣攻陷南京時,侄兒建文帝從地道中逃走,扮成和尚,流浪各地。建文帝從江蘇、湖北一路流浪,為躲避追殺,來到當年尚屬荒涼的西南地區。川渝雲貴四省市,幾乎到處都有這個落難皇帝的傳說,在民間傳說裡,重慶的不少地名,都是因他而得名的。

建文帝當初來到重慶,不敢進城,便扮成和尚,戴個草帽沿著嘉陵江邊行走。他後面跟著一個道士,見他躲閃,很是奇怪。天又黑了,那道士突然發現他身上纏著一條金龍,時隱時現,便加緊追趕。哪知追到土壪,那和尚卻突然不見了。此事一傳十,十傳百,從化龍橋到土灣那段路,後來就被人叫成了龍隱路。

傳說當建文帝走進磁器口寶輪寺時,頭上突然冒出了頭髮,預示他將重登龍位。因真龍天子的到來,寶輪寺便更名為龍隱寺,磁器口也改稱為龍隱鎮。

於是重慶城中,似乎還有多處「龍隱」的蹤跡:來龍巷、龍門浩、九龍坡、化龍橋……仿佛在暗示,這位命運坎坷的皇帝,來到這裡後就沒再離開。

隔江相望的南岸龍門浩和渝中望龍門則成了老重慶最熟悉的「龍」地名。這兩地隔長江對峙相望,其得名也淵源極深。

浩是重慶特色地形、地名之一,指江邊被磧石隔開的長而不寬的水域。龍門浩即此,以前此處長江水中有二巨石,各大書 楷體「龍門」二字。二石橫江壁立,狹僅容舟,若千帆競來,唯勇勝者可入,故有遊魚化龍之龍門神功之嘆。古人將至命名為「龍門浩」。浩中水勢平緩,波浪不 驚,除特枯水位外,水也較深,適合停船。當塗山(南山)上升起明月,倒映在浩中,便形成「龍門浩月」的美景,也是著名的古巴渝十二景之一。

在龍門浩正對長江的對岸,是重慶古城「九開八閉」17個城門中的閉門太安門,因其正對著龍門浩,人們便叫其為望龍門,一直延續至今。

據《渝中區地方志》記載,自清代至20世紀40年代,望龍門轄區曾是重慶的行政、金融、商貿中心。從清代的川東道、重慶府、巴縣知縣府,到辛亥革命時期的蜀軍政府財政部,陪都時期的國民政府外交部、中央銀行及金庫,均設於境內,大量的政務活動集中於此,達官顯宦出入於茲,是當時遠近聞名的繁華熱鬧去處和商 機充盈之地。現在的望龍門,依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還可見渝中下半城的老城風貌。

在渝北,仿佛被無數條龍纏繞著,附近有好幾個住宅小區都帶龍字,比如龍脊苑,龍聚苑,龍景園,龍湖紫都城……新牌坊與星光大道交叉的是川流不息的「龍華大道」,右拐是「加州紅錦大道」的「天龍路」,左拐是「錦龍大道」的「旗龍路」。一路向前,周遭皆是龍道。

神龍見首不見尾,龍頭何在?其實重慶人人人皆知,這就是黃泥磅以北的「龍頭寺」,如今這裡是重慶火車北站,南廣場和北廣場,人車如龍之地,一班一班的高速動車仿佛等待狂奔的「龍頭」,在此趴著一動不動,整裝待發。

去巴渝文化村、碧津公園,那條主幹道叫「雙龍大道」。「雙龍大道」枝繁葉茂——你去逛逛,絕對暈菜:龍昌路、龍旺路、龍升路、龍盛路、龍源路、龍豐路……六條龍密集環繞著「雙龍湖;只瞧路名就不難意會,昌盛、旺盛、豐盛,飛升,生龍活虎,充滿著生命蓬勃的朝氣、豪氣、浩然之氣。

那重慶為什麼有這麼多「龍」地名?中國遠古傳說中的神、神人、英雄大抵都是「人首蛇身」,燭龍、女媧、伏羲是這樣,開天闢地的盤古也這樣。實際上,龍蛇是眾多遠古氏族部落的圖騰、符號和標誌。

後來之所以成為炎黃民族的象徵,那是以蛇圖騰為主的華夏部落不斷戰勝、融合其他氏族部落,不斷合併其他圖騰,逐漸演變而來的。所以人們心中的龍,是蛇加上各種動物形成的,比如馬毛、鹿腳、狗爪、魚鱗和須……

這個經過幾十萬年歷史「積澱」而成的巨大圖騰,只是炎黃子民觀念體系的代表標誌,一種審美心靈的外顯符號,它浸潤到我們的血液和骨子裡,變成了中國人心中最高的精神品牌和東方美的象徵。而「以龍祈福」的民風在重慶如此之盛,說這是敬畏,那也順理成章。除了地名帶有「龍」字,重慶好多地方還有龍的傳說,最著名的要數武隆和合川龍的傳說。

據歷史考證,今土坎鎮武龍村紙廠處是老武隆縣府所在地。因在武陵山系的龍橋山下(仙女山),以山名各取頭一字。當地還有五龍救火的傳說。

據傳,在古代某年因京城失火,久撲不滅,火勢兇猛,燒了九天九夜,皇帝愁急萬分,正處於無計之時,這天黃昏剛臨,忽見天空有五股黑雲從四面襲來在天空翻滾,瞬間傾盆大雨而來,大火就被大雨撲滅,火滅雲散,天空出現五條雲霧向西南方向奔馳而去。皇帝感到奇怪,並讓天文學家調查訪五龍蹤跡。後查看到武隆縣城有座城隍廟,廟的五根簷柱上雕刻五條龍因塗的金黃色又因未經常打掃,龍身上像被煙火燻似的,就這樣傳為五條龍去京城撲火。

在清末民初時武隆縣處於荒廢時期,後於明洪武十一年改龍為隆,具有興隆之意。而今成為重慶最有代表性的旅遊聖地之一。

合川人與龍的情結很深,熟悉合川的人從合川老地名上也略知一二,比如鎮鄉就有龍市、石龍、會龍、高龍、龍井、龍鳳,還有龍多山、蟠龍山、雙龍湖、龍洞沱、接龍街、黑龍池、青龍橋、回龍橋、懶龍石、石龍過江……

有一個頗有趣的現象,古代合川的城建布局與龍有關,尤其是街道更是如此。合川最早的城市中心是在江邊,儘管合川城市臨江,但東西南北的街道都絕不直通江邊。

為何古代合川人臨江而居卻非要嚴嚴實實地擋住江水呢?這是因為傳說中合川有一條龍,龍一見水就會抽身而去。合川人為了挽留住龍,故在城市建設中煞費苦心,千方百計不讓龍見到江水。這種城建布局與有關南津街文峰塔像竹竿攔住金鴨子的傳說一樣,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不僅是「龍」的傳說多,重慶地名中究竟蘊藏著很深的奧妙,重慶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地名文化。如山、巖、坪、壩、溝、坡、溪、沱等,都與重慶獨特的地形地貌及其衍生出來的地方文化密不可分。各種大小不同的地名其命名方式也各有自己的規律可尋,並反映出當地不同的社會文化現象。

如果說重慶主城「龍」字輩的地名多,那麼區縣地名則多於水相關。最早的有墊江、涪陵、酉陽等,均與江水有關。今天重慶市轄的38個區縣,也有超過一半的區縣其名稱均與水有關係。除了「水」,叫「山」的也不少。璧山、巫山、秀山等區縣得名均與山有關。這些則都是對重慶這座山水城市山水文化的極好闡釋。這正契合了重慶「江城」的別稱、特徵。

同時,區縣以下的街鎮、村社地名,則更加豐富多樣,反映了各自更小區域的地方文化,共同形成了重慶特色的地名,展現了重慶的歷史和文化。

(本文由書香重慶整理編輯,圖片來源網絡)

原標題:就算你是重慶人,你也可能沒聽說過這些「龍」的傳說

相關焦點

  • 海南地名與「龍」的淵源:以「龍」命名的很可觀
    海南地名中以「龍」命名的很可觀,據統計,海口僅瓊山區就有120個帶有「龍」字的地名,文昌有122個,瓊海有62個,萬寧有40個,儋州有32個,屯昌有10個……  地名,一個地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坐標,當我們細細梳理時,似乎接收到了先人穿越歷史長河留給我們的一聲叮嚀、一個眼神,讓我們從中感知他們在彼時所體現的風貌和念想。
  • 重慶龍門陣之鐵桅杆:傳說真武山的鐵桅杆是為了鎮重慶城的火而立
    於是便在鐵桅杆前修了一座覽勝亭(澄鑑亭),攬勝亭這名字故名思意,是登高眺望重慶絕妙之處(這攬勝亭等同於今天的一棵樹),風光可謂是一覽無遺。想想坐在亭子裡,喝喝酒、寫寫詩、畫個畫、打幾圈麻將、看看遠處的重慶城,享受啊。但在大煉鋼鐵及文革期間,攬勝亭遭到破壞,現在只剩下亭子的地基,地基也被修建成了觀光的露臺了,因鐵桅杆深埋土中,不能拔起,才得以免遭劫難,保存至今。
  • 重慶珍檔丨重慶城,以姓氏為地名,你能數出來幾個?
    曹家巷依然存在,北接新華路,南連陝西路以姓氏命名的地名,你是否關注過,能數出多少來?這些姓氏地名有何來歷?在重慶,以姓氏為名的地方較為普遍。百家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等,比如趙家壩、錢家院、孫家花園、李家沱、吳家坪、鄭家壪、王家坡……24日,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我市出臺《重慶市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實施方案》,圍繞地名文化產品和巴渝文化地標兩大載體,打造巴渝文化永恆地標。在重慶地名文化中,姓氏地名是一大特色,有的可追溯到明清時代。
  • 山與城丨楊家坪、謝家灣、袁家崗...重慶有姓氏的地名,你知道來歷嗎?
    山與城丨楊家坪、謝家灣、袁家崗......重慶有姓氏的地名,你知道來歷嗎?那麼,這些姓氏地名有何來歷?《山與城》第73期,將為你解讀這些姓氏地名背後的故事。
  • 你知道重慶這些老地名的...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小平 圖片來源於網絡▲20世紀30年代《重慶市街道圖》地名的產生,或因自然環境,或因歷史事件,又或因人物傳說、重要建築、遺址等。李正權介紹,按MZ/T033—2012《地名文化遺產鑑定》行業標準的規定,所謂「近現代重要地名」包含了四個方面,一是具有突出傳承價值,在全國範圍內知名度高;二是近現代有較大影響的重大事件發生地(紀念地);三是近現代國內知名人物出生地或重要活動場所;四是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且影響深遠。只要地名或其所指代的地理實體具備上述條件一項以上(含一項),就應當納入到地名遺產中。
  • 重慶115個歷史地名的「前世今生」 你知道多少?
    近日,重慶市民政局發布重慶市第一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依據地名的歷史性、知名度、文化內涵、文化獨特性及傳承價值等方面,評選出115個歷史地名,包括古城(都)、古縣、古鎮、古村落、少數民族語、著名山川河流、近現代重要地名等多個類別。你知道重慶也有「梁山」嗎?你知道「彈子石」為什麼叫「彈子石」嗎?你知道「狀元碑」是哪位狀元嗎?你知道重慶的「諸葛城」嗎?
  • 楊家坪、謝家灣、袁家崗...重慶有姓氏的地名,你知道來歷嗎?
    重慶發布消息,龔灘、郭家沱、童家橋、詹家溪、覃家崗、陳家橋、曾家鎮、楊家坪、謝家灣、陶家鎮、蔡家崗、童家溪、李家沱……在重慶,以姓氏為名的地方較為普遍。那麼,這些姓氏地名有何來歷?《山與城》第73期,將為你解讀這些姓氏地名背後的故事。
  • 楊家坪、謝家灣、袁家崗……重慶有姓氏的地名,你知道來歷嗎?
    《山與城》第73期 將為你解讀這些姓氏地名背後的故事 熟讀《百家姓》後 你能數出多少姓氏地名?
  • 楊家坪謝家灣……重慶有姓氏的地名 知道來歷嗎
    重慶發布消息,龔灘、郭家沱、童家橋、詹家溪、覃家崗、陳家橋、曾家鎮、楊家坪、謝家灣、陶家鎮、蔡家崗、童家溪、李家沱……在重慶,以姓氏為名的地方較為普遍。那麼,這些姓氏地名有何來歷?《山與城》第73期,將為你解讀這些姓氏地名背後的故事。
  • 重慶掌故 | 石船鎮鳳凰寺的傳說
    傳說是這樣的。御臨河邊有個舒家場,舒家場上有個黃老爺,黃老爺有個千金小姐名叫黃鳳。黃鳳不光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還有一身過硬的功夫,那是她從小跟舒家場一個姓韓的師傅學的。韓師傅曾在少林寺當過和尚,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他在舒家場開了個武館,教了許多徒弟,黃鳳是他唯一的女徒弟。黃鳳雖是女兒身,卻不愛女兒裝,總喜歡把自己打扮成男孩子模樣。
  • 「綦」意為蒼青色,「銅」意為古銅色……沒想到重慶地名這麼多彩
    重慶地名裡還有這些色彩。6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重慶市地理信息和遙感應用中心推出了《重慶地名文化地圖之色彩篇》,而這些色彩就像調色盤一樣,把赤、橙、黃、綠、青、藍、紫灑在了這方土地。在地圖的編制過程中,重慶市地理信息和遙感應用中心選取了常見的紅、橙、黃、綠、青、藍、紫、黑白幾種顏色,發現在重慶的鄉鎮地名中,帶有這些顏色的共有50個,其中帶「白」字最多,有20個,帶「黃」字10個,帶「青」字9個,帶「紅」字6個,帶「黑」字的3個,帶「紫」字的2個。
  • 重慶掌故 | 荔枝與重慶竟然有這麼多故事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荔枝產於低緯度的嶺南一帶,位於四川盆地的重慶,因為地形與氣候的緣故,與荔枝並無太大關聯。其實,重慶不僅生產荔枝,還有許多地方都以荔枝命名,自古以來與荔枝就有著密切的聯繫。
  • 豬母山、土豬坑……泉州這些帶「豬」的地名火了!你知道幾個?
    就連新年祝福也變得萌萌噠~「豬」事順利、「豬」聯璧合……在泉州,你知道有多少安溪含「豬」的地名有4個,皆是自然村,也稱作自然角落,這些地方都只有幾戶人家;永春帶「豬」的地名有2個,一個是位於永春達埔的「豬槽潭水庫」,一個是位於永春東平的「豬頭壟」山。
  • 不是霸王龍,重慶永川龍才是侏羅紀霸主!|永川龍|恐龍|霸王龍|恐龍...
    6月13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舉行《山城龍跡 走進重慶恐龍世界》新書發布會,這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記錄重慶這座城市的恐龍的科普書,書中揭秘了侏羅紀時代的真正霸主——上遊永川龍。代輝用了這麼一個假設來形容恐龍化石的來之不易。重慶恐龍猛永川龍長近8米它才是侏羅紀霸主重慶地區中生代地層廣布,但出露情況不一,「整體上來說,侏羅紀地層主要在主城、渝西和渝東北大面積出露,白堊紀地層只有綦江、江津和黔江有少量出露。
  • 新橋因新娘得名 今後可以用APP查這些重慶老地名的前世今生
    1950年後,工廠生產區擴至濱江一帶,主要有重棉一廠、重棉二廠、重慶紡織印染廠等。現工廠生產區全部消失,變為居民住宅區和商業區。「從化龍橋到土灣那段路原來叫龍隱路,還有關於朱棣皇帝的傳說。」重慶著名地名研究專家李正權告訴記者,據說建文帝化妝成和尚來到重慶,不敢進城,便沿著嘉陵江邊走。他後面跟著一個道士,見他躲躲閃閃,很是奇怪。
  • 城事兒 | 這些只有老重慶才熟悉的地名,你知道多少?
    圖:《風犬少年的天空》劇照西區公園——重慶動物園這是一個容易暴露年齡的公園你知道「西西公園」這個稱呼嗎?如果知道,那麼你已暴露了年齡。「西西公園」即是位於楊家坪的重慶動物園。重慶動物園供圖大陽溝——大都會廣場曾經重慶最大副食品市場「大陽溝是嘉陵江邊一條小溪的支流。」重慶地名文化研究專家、《渝中區消失地名名錄》作者李正權介紹,當時的大陽溝蔬菜副食品市場規模大、肉店多、菜攤也多,很快成為最受市民歡迎的市場。
  • 重慶龍門陣之銅梁龍舞:非遺在身邊,「中華第一龍」銅梁龍舞
    要說我們「身邊的非遺」,那肯定要說說被稱之為「中華第一龍」銅梁龍了,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也是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一,這可是響噹噹的名片。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崇拜龍,熱愛龍是理所當然的,人們通過舞龍,祈求豐年,祈求龍的保佑。而銅梁龍舞,舞動之間,人與龍合二為一!天與地交融相連!
  • @蹺二郎腿的你,今天才知道,二郎腿和二郎地名都和它有關
    軌道交通環線二郎站開通後,二郎這個地名再次吸引了市民的注意。二郎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呢?二郎是否就是二郎關呢?20日,記者採訪了重慶市地名專家李正權,他向記者解釋,二郎現屬於九龍坡區,地勢較為平坦,在繁華城區,高樓大廈林立,設有二郎街道和二郎社區。
  • 「重慶人生的尖,認字認半邊」,說說因以訛傳訛被後人改掉的地名
    「重慶人生的尖,認字認半邊」,重慶人說耳聰為「耳朵尖」,說眼明為「眼睛尖」,可見尖是聰明之意。 重慶人大多平舍翹舌分不出,前鼻音後鼻音也分不清,Z、C、S、L和Zhi、 Chi、Shi、N在重慶人口中是一模一樣,加上人們又總愛寫簡單的字,對於認不得的字,總愛自以為聰明的生造,這大概就是重慶人「尖」的緣故吧。
  • 中國6大古代傳說中的龍,你知道幾個?
    1、應龍:應龍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又名飛龍,亦作黃龍,另有學者推測應龍以庚辰為名;本居於天,曾作為黃帝大將斬殺蚩尤、夸父,曾以尾畫地成江,助大禹治水,擒獲無支祁。2、螭龍:螭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