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秘藏、大美方圓——北宋仁宗朝祭祀大錢30
「至和重寶」楷書背上月外郭龍圖騰紋大錢
前面展示的「至和重寶」外郭纏枝迎春花紋大錢是祭祀大錢中最小的小兄弟,下面再介紹一種比較大的「至和重寶」祭祀大錢。這枚錢幣是晉泉臺泉友提供的藏品。直徑114.3毫米,雖說也是寬緣細郭形制,可外郭卻是特殊地寬闊,達到22.5毫米,穿孔比較小。錢文「至和重寶」亦為楷書旋讀,書法與前面展示錢幣同出一轍。錢背穿上加鑄了凸起的仰月紋,穿孔兩側是兩隻對飛的陰文蝙蝠,穿下是一個帶葉的壽桃。這枚錢幣為什麼要設計成特殊寬闊的外郭呢?這是因為要在外郭上用足夠的空間表現一種特殊的圖飾——龍圖騰。圖飾一共三組,首尾相接,皆為馬首、蛇身、有多隻翅膀、魚尾的巨龍形象。
圖騰是古代原始部落把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當作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屬、祖先和保護神,並以其作為本氏族的標誌和象徵的徽記。傳說遠古的伏羲部落圖騰原是蟒蛇,後來伏羲集各歸順部落的圖騰形象於一身,形成馬首、鹿角、虎鬚、蛇身、魚鱗、蟒腿、鷹爪、魚尾的綜合體,將其定名為「龍」,並作為部落的新圖騰。當然,這一新圖騰的形成是經歷了不斷徵服新部落,不斷加入新元素的漫長過程的。我們在這枚大錢上看到的,應該是還沒有最後定型的龍圖騰。這麼原始的龍圖騰,近世真是前所未見。宋代龍的形象已經與現代沒有太大的區別了,為什麼偏要在祭祀大錢上繪製原始的龍形象呢?這是緣於宋廷將祭祀的對象直接指向了人文遠祖伏羲。
伏羲是遠古三皇之一,也是古籍記載最早的王,據說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後去世,留下了大量神話傳說。伏羲風姓,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定都在陳地(河南柘城一帶)。楚帛書記載其為創世神,這是中國最早的有關創世神的文獻記載。相傳伏羲人首蛇身,混沌初開之際與女媧兄妹成婚,繁衍了中華後代,因而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伏羲也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佔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結繩為網,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樂曲;還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歷朝歷代對伏羲的祭祀活動持續不斷。直到今天,國家每年都會派遣官員與兩岸三地華夏兒女在伏羲位於河南省淮陽縣的太昊陵共同舉行祭祖盛典。
了解了這些情況,我們對宋朝將原始的龍圖騰鑄於祭祀大錢上就不會感到困惑不解了。同時也讓我們意識到祭祀大錢可能是具有專用性的,祭祀三皇五帝的錢幣可能不適合獻祭於家廟。
晉泉臺泉友集藏的「至和重寶」背上月外郭龍圖騰大錢,直徑114.3mm,穿寬17.8mm,外郭寬22.5mm,厚8.8mm,重596克
晉泉臺泉友集藏的「至和重寶」背上月外郭龍圖騰紋大錢,直徑114.3毫米
筆者集藏的「至和重寶」背四月孕四星外郭纏枝迎春花紋大錢,直徑72.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