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張栢芝涉合同詐騙 經紀人:只是經濟糾紛

2021-01-11 網易新聞

「張栢芝惹上官司涉嫌合同詐騙」追蹤

今年7月16日,北京金牌經紀人宮庭海與張栢芝的經紀人、香港新亞洲娛樂公司董事長餘毓興籤訂合同:應海頌集團邀請,張栢芝出任東方衛視《女神的新衣》欄目嘉賓。但張栢芝方面收了200萬定金後,卻爽約並未履行合同,由此引發了一場涉嫌合同詐騙的官司。

就在昨日,宮庭海向華西都市報記者再次爆料:經委託北京著名律師葉海波查明,餘毓興早已於2013年6月離開香港新亞洲娛樂公司,已不再是張栢芝的經紀人。但餘毓興仍以張栢芝經紀人身份,為張栢芝籤訂了出任東方衛視嘉賓的演藝合同。此外,他們調查發現,此合同還涉嫌偽造公章。宮庭海就此將赴香港呈遞訴狀。

爆料

張栢芝方面涉嫌偽造公章

宮庭海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稱:兩個月過去了,張栢芝及其前經紀人餘毓興,壓根兒沒想過要退還200萬人民幣。我們多次與張栢芝律師聯繫,至今未予正面回應。「兩個月來,我一直希望和平解決。但張栢芝就是不理睬我們。我們認為是張栢芝與餘毓興串通,騙取海頌集團錢財。迫不得已,我們向北京市國漢律師事務所著名大律師葉海波諮詢關於張栢芝及其前經紀人餘毓興涉嫌合同詐騙的法律問題。」

昨晚10時,華西都市報記者致電葉海波律師以詢究竟。葉海波律師說:「宮庭海確實早在兩個多月前,已向北京朝陽分局經偵大隊報了案,狀告張栢芝和前經紀人餘毓興涉嫌合同詐騙。而有關人員正在核實餘毓興是否已離開香港新亞洲娛樂公司且已不再是張栢芝的經紀人的相關事實。」

葉海波還表示,「從目前了解的證據看,張栢芝的前經紀人餘毓興代表張栢芝在與宮庭海所籤的合同中,偽造了海頌集團公章。張栢芝和前經紀人餘毓興涉嫌合同詐騙的證據是確鑿無疑的。因為張栢芝目前的居住地在香港,宮庭海很快會到香港警署狀告張栢芝涉嫌合同詐騙。」葉海波還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香港法律對商業合同中偽造公章造假的行為,處罰是相當嚴厲的,僅憑這一點,便可受理。

回應

不是詐騙只是經濟糾紛

當華西都市報記者聯繫上張栢芝的前經紀人餘毓興時,他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他說,宮庭海多次更改播出平臺違約在先。張栢芝沒有騙誰!這件事只是電視製作方與藝人的一般經濟糾紛,不存在詐騙。

而據了解,張栢芝的律師針對此事稱:張栢芝已獲悉此事並稱餘毓興早已不是張栢芝的經紀人,對於餘毓興與海頌集團籤訂《女神的新衣》合同事宜是不知情的,但因張栢芝本人未明確予以授權所以暫不能給予正面回應。

張栢芝是否無辜或不知情?葉海波律師分析說,我們認真調查了此事來龍去脈。這件事開始時是餘毓興在行騙,張栢芝起初也許是無辜的,但當餘毓興的行為,被華西都市報曝光後,張栢芝本人非但不澄清,還幫著餘掩蓋事實真相,客觀上使張栢芝成了餘毓興的同夥,也讓自己陷於非常不利的境地。

佐證

張漫證實餘毓興在撒謊

7日晚,華西都市報記者又聯繫了東方衛視《女神的新衣》欄目製片人張漫,她向本報記者證實:「我作為當事人之一,餘毓興是在撒謊,他事先是知道籤的東方衛視。張栢芝他們確實違約了,並給這個欄目帶來巨大的損失。」

張漫還向華西都市報記者透露:在節目錄製前,餘毓興的助理還專門為張栢芝當嘉賓的事情,到欄目組專門溝通過,還從我手上把參加節目錄製的道具的布料拿走。張漫在得知餘毓興早已於2013年6月離開香港新亞洲娛樂公司且不再是張栢芝經紀人的消息後非常驚訝,並稱張栢芝及其前經紀人餘毓興的行為涉嫌合同詐騙。

本文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作者:杜恩湖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合同糾紛,還是合同詐騙?被控合同詐騙的案件很可能就是場誤讀
    2015年7月,丙公司經理李某到公安分局報案,該局於2016年9月對大禹公司負責人唐某以涉嫌合同詐騙罪刑事立案。此後,公安機關未傳喚唐某,也未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直至2019年8月,唐某被公安機關採取刑事拘留措施。02 合同糾紛與合同詐騙的界限是什麼?那大禹公司與乙公司、丙公司之間,是合同糾紛,還是構成合同詐騙?
  • 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文化和旅遊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強化訴源治理、綜合治理,形成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優勢互補、對接順暢的調解聯動工作體系。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範圍的蔓延及政府採取的防控措施對旅遊業產生巨大影響。
  • 一起經濟糾紛是怎樣變成刑事詐騙的
    憑四五年前籤下的幾份合同,35歲的甘肅女子喬紅霞在甘肅兩級法院的法庭上打贏了與青島澳柯瑪銷售公司間的經濟糾紛案,爭到了1500多萬元的償還款。然而兩年後,喬紅霞在青島中級法院被指控變造、偽造這些合同,以刑事詐騙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生。
  • 是合同詐騙還是經濟糾紛?檢察監督挽救了這家民營企業
    近日,為進一步增強檢察機關服務民營經濟實效,依法保障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江口縣檢察院依法監督公安機關對一起涉嫌合同詐騙案作出撤案處理,有效維護了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和企業家的人身權益。據悉,深圳市某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莊某向貴州檢察機關控告反映:「2017年2月,本公司承包了江口某某有限公司的酒店裝修工程,在履行合同過程中,雙方發生糾紛並訴諸法院,後因對方舉報,被公安機關以涉嫌合同詐騙罪立案偵查,並對公司法定代表人採取了強制措施,嚴重影響了公司的正常經營,故申請檢察機關依法對該刑事立案決定進行監督。」
  • 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的關鍵點在哪裡?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文化和旅遊部聯合發布了《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激增的現實出發,從維護社會穩定、協助旅遊企業儘快復工復產、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角度出發,《通知》就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做出具體規定。
  • 三部門: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
    人民網北京7月29日電 (白帆)記者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文化和旅遊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建立健全多元化解和聯動機制,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通知》指出,要增強大局意識。
  • 預付費卡商家跑路經濟糾紛不涉詐騙 警方難以介入調查
    但是,由於此類情況多屬經濟糾紛,警方也無可奈何,從而導致大多消費者追回損失幾無可能。頻繁上演的店主「跑路」現象,折射出此類消費模式暗藏的風險,同時也凸顯此類消費監管存在盲區。《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 張栢芝被追討千萬後首露面,用口罩特效帶貨全程沉默,疑有苦難言
    三天前,張栢芝的前經紀人餘毓興起訴張栢芝違反合約,要求張栢芝歸還逾1200萬的片酬,還要她交代違約後與演藝相關的收入,並且賠償。簡而言之,就是兩人籤了合同,張栢芝拿了錢但沒有在原定時間內完成電影拍攝,餘毓興不幹了,要求張栢芝還錢。
  • 《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有關問題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文化和旅遊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有關問題的通知》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文化和旅遊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就建立健全多元化解和聯動機制,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作出規定。
  • 最高法:區分經濟糾紛與刑事犯罪!一起不可思議的「合同詐騙案」
    實踐中,刑事手段介入普通民事糾紛的情況,並不在少數,本文從原因、以及一個典型案例來進行有關分析。1、一個典型案例:借貸糾紛竟然成為合同詐騙!2、實踐中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原因何在?1、一個典型案例:借貸糾紛竟然成為合同詐騙
  • 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有關問題的通知
    一、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的基本要求 1.增強大局意識。旅遊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推動旅遊業平穩健康發展,對於促進經濟平穩增長、持續改善民生具有重大意義。新冠肺炎疫情給旅遊行業造成巨大衝擊,由此導致旅遊合同糾紛數量激增。
  • 企業無力償還債務,會不會構成合同詐騙呢?
    企業無力償還債務,會不會構成合同詐騙呢?合同詐騙事件可謂層出不窮,不管是大企業、大明星,還是普通民眾,都可能會遇到合同詐騙。比如,近日宣判的「偽造易烊千璽代言合同詐騙案」,七月份發生的「私刻老乾媽公章詐騙騰訊網路遊戲禮包案」等等。
  • 二中院通報涉節假日期間預付費合同糾紛案件情況
    為減少涉節假日期間預存費合同糾紛發生,9月27日,北京二中院召開新聞通報會,對近年來審理的涉節假日期間預付費合同糾紛案件進行通報。據介紹,自2017年至今年8月底,二中院審結的包括教育培訓、旅遊、餐飲、娛樂、健身、美容美髮等涉及預付費合同糾紛案件共計586件。據了解,涉節假日期間預付費合同糾紛案件特點有:1.節假日期間預付費合同糾紛多集中在旅遊、美容美髮、餐飲服務領域。
  • 租賃合同違約、延期交付房屋等糾紛不少 涉疫情房地產糾紛如何化解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青莎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衝擊,其中房地產市場是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出現了不少租賃合同違約、延期交付房屋類糾紛。
  • 張栢芝前經紀人餘毓興捲款跑路 被朋友孫德榮爆料他是老賴不可信
    臺灣金牌經紀人孫德榮在7月28日受訪稱 張栢芝前經紀人餘毓興捲款跑路,欠自己500萬。孫德榮接受採訪印證張栢芝中文網的指控,餘毓興確實18年捲款跑路。天眼查上也顯示,2019年9月25日,被列為失信執行人。而根據新聞報導,餘毓興也多次涉嫌詐騙行為,然而早在2013年8月,AEG新亞洲娛樂AEG Entertainment Group Limited就被相關法院清盤。
  • 三部門: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
    北京青年報記者7月29日從最高法獲悉,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文化和旅遊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要求,各部門發揮好化解矛盾糾紛的職能作用,協同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
  • 租賃合同違約、延期交付房屋,這類涉疫情糾紛咋化解?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財產安全帶來嚴重衝擊,其中,房地產市場是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出現了不少租賃合同違約、延期交付房屋類糾紛。
  • 《法制文萃報》案例解析合同糾紛與合同詐騙罪
    近日,他在經營活動中卻因合同詐騙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  區分合同糾紛與合同詐騙罪關鍵是看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法院審理董某案,應從各方面綜合分析判斷,而非簡單地套用相關規定,以免案件定性有誤。  諮詢人:我是遼寧省莊河市人,想諮詢一起有關我父親合同詐騙的案件。  律師:請介紹具體情況。
  • 遇到合同詐騙怎麼辦,受害人遇到合同詐騙的可以報警嗎
    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的,詐騙數額應當以行為人實際騙取的數額認定,合同標的數額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三)合同詐騙罪與民事上的合同欺詐行為的關係。合同詐騙是刑事犯罪的一種,應受刑罰懲罰。民事欺詐是經濟糾紛的一種,只能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後果不同。
  • 案例| 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中抵押權的善意取得與刑事追贓的關係及...
    審理過程中,案外人陸某、倪某向一審法院陳述:倪某系聾啞人,因需用錢向張某借款,並按照張某指定,將倪某名下案涉的房產過戶到沈某名下,並答應倪某還錢後即將房屋還給倪某,但沈某又將該房屋作為抵押,向他人借款,故陸某、倪某認為涉案房屋被張某、沈某詐騙,已向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分局報案,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分局已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