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菜市場給孩子免費教英語5年,這位退休警察是最溫暖的人間煙火
【頭條號】品牌農業智庫2018-09-03 18:54:22
閱讀(3646)
有一種職業,需要善解人意,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需要不記回報的付出,那就是教師。有人說,當過老師的人事閒不下來的,從當了老師那一刻起,這輩子都會離不開講臺,因為有牽掛,因為放不下。...
有一種職業,需要善解人意,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需要不記回報的付出,那就是教師。有人說,當過老師的人事閒不下來的,從當了老師那一刻起,這輩子都會離不開講臺,因為有牽掛,因為放不下。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今天的故事,就從一個「特殊補習班」說起。
在我們的人生當中,遇到的人生老師很多,有給你啟蒙教育的校園老師,也有在你人生道路上給予幫助的人生導師。在東城農貿市場中,有一個特殊的英語課堂,64歲的金老師退休後,做起了孩子們的英語老師。退休前他是在公安局做文字工作,2014年的夏天,他正在菜市場買菜,無意中看到攤販的女兒正在做英語作業,便指著書中的一句話,讓她念一段來聽聽。當上五年級的媛媛念完後,金老師眉頭緊鎖,一句話10個單詞,媛媛有5個是錯的,另外5個的發音是不準的。
從那時起,金老師便萌生教英語的想法。
來的學生年級不同,從小學到高中不等,每次教學,金老師都需要提前備好不同課程,對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課程安排,因材施教。金老師的英語課有些特別,不教讀寫,只教口語,不論學生出身,只要肯學,他就肯教,上課地點就在菜市場,孩子們在他的教學下,成績也進步飛快,他的第一個學生媛媛,在他的教學下成了全班第一。
退休之後還能幫助別人一些事情,對於金老師來說是一件幸福的事,他說:
「為別人服務我很開心,你不要把它改成『人民』兩個字,我沒有這麼崇高的理想,更沒有豪言壯語,先是有別人願意學,才有我願意教。」
對於金老師而言,傳播知識是無價的,只要有場地,不論好與壞,他都願意免費教,一直教到自己教不了的那天。
一個好的老師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財富,更多的是學會幫助和奉獻。
很多人都有自己最愛的老師,時至今日想起來,仍會覺得溫暖。記得上學那會兒,班裡來了一個轉校生,十分內向,她平時很少與別人一起玩,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平時被點到名字都會抖三抖的那種。
很不巧班裡有同學丟了錢,不知道怎麼就懷疑到內向女生身上了,當時的班主任是個女老師,很年輕,知道事情之後沒有立即表態,更沒有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去搜女生書包,只是讓班長和當事人一起去了辦公室,事情調查清楚了,與這個女生無關,班主任懲罰了幾個胡亂指證的同學,保護了內向女生的權益。
在後來的同學聚會上,我又遇到了那個女同學,她已經結婚生子了,性格也開朗許多,提起當年那件事,她說很感謝當時的班主任,如果當時老師當著全班的面搜查她,她可能真的會陷入另一種人生軌跡(自卑,害怕)。
一位好的老師,真的會改變人的一生,因為他不光教你讀書識字,他更教會了你做人的道理。
老師可能早已不記得教過我這麼調皮的學生了,老師可能已經不做老師了,但當年的諄諄教誨仍記憶猶新。
米奇·阿爾博姆在《相約星期二》中寫道:
「你一生中遇到過一個好老師嗎?他把你視作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他會用智慧把你打磨得璀璨發亮。如果你幸運地找到了一條通向他們的途徑,那麼你在生活中就不會迷失了方向。」
好的老師可以給你指引方向,帶你走出陰霾。就像金老師,他只想做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與利益無關。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如此,那些平凡的人,做著不平凡的事,不一定可以載入史冊,別大眾熟知,得到回報,但是他們的堅持,讓我們更加堅信了世間的美好。
下午1點,杭州東城農貿市場裡熙熙攘攘的人流終於散去,嘈雜的叫賣聲消失了,你一言我一語的交談聲也減弱了,可在短暫歸於寂靜的這個菜市場裡,卻傳出了一段段洪亮的英語朗讀聲。
那是一口標準的美式英語,循聲而去,你會驚訝不已,因為它來自於一位兩鬢斑白的老爺爺和一群十幾歲大的孩子。
在市場二樓,雜亂的百貨攤和肉攤的中間,一張圓桌、幾把椅子和一組由硬紙盒做成的48音標表,組成了這個小小的英語課堂。
這間菜場裡的「英語課堂」已經持續了五年,攤主孩子英語成績考進年級前十
老爺爺已經64歲了。頭髮花白,瘦長的臉龐上戴著一副眼鏡,卻很愛爽朗地笑。菜市場裡的人大多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清楚他過去是做什麼的,但大家都和他很熟悉,親切地稱呼他為「金老師」。
金老師住在東城農貿市場的隔壁小區,是這個菜市場的常客,而每到寒暑假,他來得就比往日更頻繁了。因為這些時候,菜市場攤主的孩子們從五湖四海來到了杭州,都在菜市場裡等著他來上英語課呢。
7月5日,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陸續放假了。於是,每天下午一點到三點,來光顧東城農貿市場的人又開始看到這樣溫馨的一幕:在一個空攤位裡,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帶著五六個孩子大聲地朗讀著英語,在流利的美式英語中時不時又傳出爽朗的笑聲。
他們還會一起玩一種闖關遊戲,每個孩子從紙筒裡抽出一張紙條,對著上面的中文,直接讀出英文。
初次看到的人往往會覺得驚奇,可對東城農貿市場的人而言,這是已經持續了五年的約會。
這場約會開始於2014年的夏天。
「有一天,我在經常買菜的攤位上看到一個女孩在寫英語作業,因為當時和她的父母已經很熟了,就問她想不想跟著我一起學。」金老師記得,那時王琦緣12歲,讀五年級。
「我剛聽到時挺驚訝的,沒想到他這麼大年紀還會教英語。」王琦緣的父親王先生說,女兒當時其實並不喜歡英語,可是因為自己沒多少文化,輔導不了孩子,金老師又願意免費教,就讓女兒跟著他開始學了。
王先生是衢州人,夫妻兩個人在東城農貿市場經營著一個五六平方米的蔬菜攤。起初,金老師就是在這個菜攤的中間給王琦緣上課的。「第一次上課,他就帶來了一鍋煮好的豬腳給我女兒,說要學習好先要身體好。」
讓王先生意外的是,跟著金老師學習的女兒竟然一點點喜歡上了英語,英語成績也越來越好。「我們雖然都不懂,但感覺他是真的有方法。」王先生驕傲地說,「女兒小升初時,從一所很差的民工子弟學校考去了下沙中學,尤其是英語考得很好,英語成績在400名考生中排名前十。」
於是,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攤主想要讓自家孩子跟著金老師學英語。如今,他已經教過了20多個孩子,除了東城農貿市場攤主的孩子,還有不少從其他農貿市場聞名而來。
他只教有興趣和上進心的孩子,每次上課他自帶水和菜
「金老師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教的,他會先考量孩子是不是對英語有興趣,有上進心。」賣雞蛋的安徽人耿先生告訴記者,自己11歲的女兒倩倩也在跟著金老師學,「以前她每天來市場會很無聊,現在有正事做了,還學得挺開心。」
我好奇地問孩子們,為什麼喜歡金老師呢?13歲的吳文豪鄭重地思考了下,「金老師和學校裡的老師不一樣,他教英語的方法很有趣,也很幽默,上課的時候也會開玩笑。」對16歲的王琦緣而言,金老師卻早已是像爺爺一般的存在了,「他很關心我,不僅是成績,還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王先生告訴記者,金老師身體一直不太好,有一次聽說他生病,女兒王琦緣都難過地掉眼淚了。「金老師就像是導師一樣,女兒在教育和生活上遇到的大小事,我們幫不上忙,都是向他尋求建議。」王先生說,他們也早就成為了熟絡的朋友,「我們會經常邀請他來家裡吃飯,因為他就一個人,挺孤單的。」
「大家都很感謝他,可他很有原則,來上課都是自己帶著茶水,一人分量的菜,我們送他,他也不肯要。」王先生感激地說。
金老師圓鼓鼓的肚子下藏著一種他很少告訴別人的慢性疾病,他是多囊腎患者,久坐腰痛,因此,每次上完兩到三小時的課,回到家就得立馬躺下。
備課,上課,投入這麼多時間在不相干的孩子身上,我問他不累嗎?他很性情地回答我,這稱不上投入,只是單純地做喜歡的事。
金老師其實此前並沒有做過老師,退休前的他在公安局做文字工作。他只是單純的英語愛好者,那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也完全是自學而來,「我喜歡英語,16歲在臨安插隊時,自己偷偷收聽廣播,跟著讀,就是這樣一點點學會的。」在他看來,教孩子學英語並不僅僅是一種幫助,更是自己的愛好,「我覺得自己就是他們的大朋友,我喜歡和孩子們待在一起,喜歡教會他們英語,看到他們進步的感覺,會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