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客在遵義山村義務教了 6 年英語,還是位大學退休英語老師

2020-12-11 貴陽網

這幾天,在遵義市桐梓縣海校街道辦水井村,村民們正為即將離桐返回重慶的 " 劉老師 " 感到不舍。這位桃李滿天下、學生中不乏院士的退休老師劉曉生,自 2013 年在水井村避暑以來,他一直在做一件事:免費給村裡的孩子教英語。

農村孩子英語差 退休老人院壩執教鞭

69 歲的劉曉生是重慶人,退休前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外語教研室教師,還曾擔任該校碩士博士外語教學組組長。

2013 年,退休後的劉曉生經朋友推薦,來到桐梓縣水井村爛壩組避暑。在與村民們交談時,出於教師的職業習慣,他隨口詢問了幾名孩子的英語學習情況,結果發現,這些孩子發音不準,而且還不敢開口大聲說。

" 我想到來村裡避暑也是閒著,不如利用這點時間,給孩子們補補課。" 劉曉生說,從那時開始,他就利用暑假在農家院壩,給孩子們免費教學。

村民周昌英家院壩,是劉曉生最開始給孩子們上課的地方,劉老師的英語課,也因此被村民們稱作 " 壩壩英語 "。

" 除了 2015 年和 2016 年,我因為家裡有事沒有來避暑外,這幾年我都在。" 劉曉生說,目前他在爛壩組約有 40 名中小學生。

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地學習,劉老師根據這些孩子的年齡進行分班。" 小班的課上午 1 小時,上午 8 時至 9 時;下課後大班開始上課,9 時至 10 時 30 分;傍晚大班的還要學 1 個半小時,總共 3 小時。"

幾年的堅持,老人在當地 " 出了名 ",孩子也越來越多,村民周昌英把放打米機的房間騰了出來,她的兒子則把房間內的牆重新粉刷了一番。

" 人家大老遠都來教孩子,我們得有所行動。" 當時村民說,今年他們還自己 " 鬥錢 ",買來黑板桌椅,湊出了一間簡易的教室,壩壩英語進入 " 室內 " 時代。

今冬還要來 給高考生突擊英語

" 今年冬天我還要來,當然不是為了避暑。" 老人說,他是放心不下一位叫駱禮杭的孩子。

駱禮杭是老人在村裡教的第一個孩子,明年他即將參加高考。為了給孩子查缺補漏,讓他的成績有一個提升,老人決定寒假來村裡," 既是給孩子補習英語,也是感受一下山村熱鬧的年味。"

執教 30 多年的劉老師,可以說桃李滿天下。在他的手機中,還保存有自己學生的照片,其中有中科院院士,也有知名專家,還有重慶 2008 年的文科狀元," 她英語考了 148 分。"

" 桐梓的這些孩子,底子並不差,而且學得快。" 劉老師說,有些孩子在這裡學了幾年之後,成績都有所進步。

劉老師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來自桐梓縣容光鎮名叫劉遠闖的孩子。" 他雖然考進了桐梓一中,但英語只有 58 分。" 劉老師認為,這對孩子將來高考將成為 " 致命傷 "。

經認真輔導,劉老師發現,這名孩子英語發音不準,而且對很多詞的用法不熟悉,劉老師於是對症下藥,開始給孩子補習。" 你想想,一名孩子各方面都優秀,卻毀在英語成績上,多可惜。" 劉曉生說,這些也是他堅持免費補習的精神動力。

村民送蔬菜他都不收 自己交錢訂菜園

在村民眼裡,劉老師有點 " 不近人情 ":" 給孩子們做了這麼大的一件事,吃頓飯總可以吧?送點瓜果蔬菜總可以吧?" 村民說,但這些不值錢的 " 小人情 ",均被劉老師拒絕。

" 有時悄悄給他送過去,他又打聽清楚後送了回來。" 村民說,劉曉生還定個規矩:誰要再送東西給他,他就不教誰家小孩。

空閒時的劉曉生

" 說實話,我不缺錢。我要是想賺錢,不如直接在重慶開個補習班。" 劉老師很直白地說,為拒絕村民們給他送東西,他還專程挑選了 3 戶村民,每戶支付 100 元,定時到他們的菜地裡去採摘新鮮蔬菜。

9 月來臨,劉曉生教的孩子們都陸續返回校園,劉曉生也於 9 月 2 日離開桐梓返回重慶。

明年,劉老師還會來山村嗎?對這個問題,老人顯得很幽默:" 意外和明天,永遠不知道誰會先來。" 他說,只要沒有特別的事,他明年夏天還會再來這裡,教孩子們英語。

貴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寶華

相關焦點

  • 杭州「爺爺老師」自學成才 菜攤義務教英語5年
    杭州「爺爺老師」自學成才 菜攤義務教英語5年 (3/3) "← →"翻頁
  • 退休後義務教授英語26年,77歲教師被贊「鄉賢」
    退休後義務教授英語26年,77歲教師被村民稱讚「鄉賢」  孔暉 給孩子們打開一扇窗看世界77歲的孔暉在大興區龐各莊鎮南地村小有名氣,提起她
  • 退休後義務教授英語26年,77歲教師被村民稱讚「鄉賢」
    退休後義務教授英語26年,77歲教師被村民稱讚「鄉賢」  孔暉 給孩子們打開一扇窗看世界  77歲的孔暉在大興區龐各莊鎮南地村小有名氣,提起她,村民們會脫口而出,「哦,你說的是那位『鄉賢』啊。」  孔暉的家看似尋常,卻有一間由臥室改裝而成的教室,牆上掛著大小不一的黑板,室內擺放著約10套桌椅。
  • 92歲老教師義務輔導英語 15年教60多學生
    義務輔導英語,一堅持就是15年;從初一到高三,時間最長的學生他帶了6年,很多學生最後都如願進入大學。家住寶雞的92歲退休老教師李希元說,他還會教下去,直到幹不動為止。  從小學到大學 為孫子輔導英語  李希元老人今年92歲,家住寶雞市金臺區上馬營華苑北區,1986年退休前一直在寶雞鐵一中工作,一幹就是38年,曾擔任校長。  李希元說,退休後過了幾年,上小學三年級的孫子開始學英語,他本想找個老師給孫子輔導,但卻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於是,便想著親自上陣。
  • 女海歸哈佛大學畢業後到雲南貧困山村教英語(圖)
    9月底,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二中的學生唐銀華已經一個多月沒來學校了,郝琳碩等三位老師決定去家訪。周末一大早,她們和帶路的學生唐壽祖一起出發,坐了1小時車,爬了2小時山路,才來到了昔久村——這裡的學生每周都要背著十幾本書,走這麼遠的路上學。  郝琳碩是「中國教育行動」(Teach For China)的義務支教項目成員。
  • 公園「老頑童」四年義務教英語
    學英語,對於年近七旬的潘老來說,手到擒來。老人自稱「頑童」,為了讓更多人體會到學英語的快樂,他在公園義務教英語,四年間成為了許多孩子口中的「英語爺爺」。  老人名叫潘少年,年近七旬。扎著小辮兒,留著白鬍子,看書時會戴上兩副眼鏡,特殊的打扮讓人一眼就能認出來。據潘大爺介紹,他每周都有三四天到西沽公園義務教英語,從2009年至今已經有四年的時間。  老人的學生從四五歲的小朋友,到二十多歲的大學生,人數不下百人。許多學生因為不知道老人的姓名,就稱他「英語爺爺」,久而久之,這個稱呼就叫開了。
  • 張家口:退休老人義務輔導英語服務冬奧
    7月18日,張家口市橋東區退休居民侯寶存在怡安街社區為居民義務教授冬奧英語。憑藉40餘年自學英語的功底,從2012年至今,侯寶存在張家口市各社區開設冬奧英語學習班,義務給學員教授英語,聽課學員已達數萬人次。
  • 八旬老人義務教留守兒童英語 十年教授千餘學生
    ◎他年屆八旬卻教了十年留守兒童◎他義務教授的孩子多達上千人◎他把省下的錢全部給了孩子們  一間舊瓦房改造成的教室、十來副搖搖晃晃的課桌椅、兩塊用黑墨水塗成的黑板,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和一群留守兒童,組成了一個特別的課堂。
  • 寶雞92歲老教師義務輔導英語 15年教60多學生
    李希元逐句給學生輔導講解 華商報記者 周金柱 攝  義務輔導英語,一堅持就是15年;從初一到高三,時間最長的學生他帶了6年,很多學生最後都如願進入大學。家住寶雞的92歲退休老教師李希元說,他還會教下去,直到幹不動為止。  從小學到大學 為孫子輔導英語  李希元老人今年92歲,家住寶雞市金臺區上馬營華苑北區,1986年退休前一直在寶雞鐵一中工作,一幹就是38年,曾擔任校長。
  • 候鳥老人在定安鄉村小學義務教英語3年 獲省長點讚
    這位候鳥老人沒想到,晃眼間,他在偏僻的海南定安後埇小學義務教英語已3年。他所感受的幸福,是看著一個個字母都背不好的學生,在自己手裡發生改變,還有很多孩子考上當地重點中學。  主動請纓做義務英語老師  1月27日,定安縣雷鳴鎮後埇小學,已放假的校園有些冷清。住校的陳鋒老師看到迎面走來一個人,頓時滿臉笑意。
  • 一口標準美式英語 菜攤 「爺爺老師」義務教英語5年
    緣分始於2014年的夏天。「有一天,我在經常買菜的攤位上看到一個女孩寫英語作業,因為當時和她的父母已經很熟了,就問她想不想跟著我一起學。」金老師記得,那時女孩王琦緣12歲,讀五年級。「我剛聽到時挺驚訝的,沒想到他這麼大年紀還會教英語。」
  • 退休英語教師用QQ群語音義務授課
    半島晨報、海力網攝影記者張騰飛  人物檔案  姓名:  陳麗麗  年齡:66歲職業:退休高級英語教師事跡:退休後發揮餘熱,編著《英語語法應用指南》一書,通過QQ群語音授課的形式,將英語知識無償地傳授給更多人。
  • 凝心聚力固成果,助遵義基礎英語教育高質量發展
    王本斌副局長在致辭中首先代表遵義市教育局,向北京外國語大學外研社,以及支持遵義市教育發展的各位專家表示感謝。王本斌副局長提到,自2017年項目啟動以來,領軍人才培養項目採取了富有針對性的培訓,以種子教師建立的400個工作坊為抓手,帶動了全市英語老師共同學習和發展。部分老師通過這個學習平臺邁進了骨幹教師、名師之列。
  • 安靜的間歇傳來讀書聲 「爺爺老師」義務教英語5年
    緣分始於2014年的夏天。「有一天,我在經常買菜的攤位上看到一個女孩寫英語作業,因為當時和她的父母已經很熟了,就問她想不想跟著我一起學。」金老師記得,那時女孩王琦緣12歲,讀五年級。「我剛聽到時挺驚訝的,沒想到他這麼大年紀還會教英語。」
  • 公園「老頑童」四年義務教英語 自創訣竅(組圖)
    學英語,對於年近七旬的潘老來說,手到擒來。老人自稱「頑童」,為了讓更多人體會到學英語的快樂,他在公園義務教英語,四年間成為了許多孩子口中的「英語爺爺」。  老人名叫潘少年,年近七旬。扎著小辮兒,留著白鬍子,看書時會戴上兩副眼鏡,特殊的打扮讓人一眼就能認出來。據潘大爺介紹,他每周都有三四天到西沽公園義務教英語,從2009年至今已經有四年的時間。  老人的學生從四五歲的小朋友,到二十多歲的大學生,人數不下百人。許多學生因為不知道老人的姓名,就稱他「英語爺爺」,久而久之,這個稱呼就叫開了。
  • 美國夫婦每年來杭州義務教英語 已堅持20年
    中新網杭州8月24日電(宋唯嵐 應陶)灰白的頭髮、高挺的鼻子、厚重的眼鏡……近日,杭州石橋街道的小候鳥班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英語老師——74歲的美國人David Wilson。近20年裡,他堅持每年至少到杭州一次來教授英語,而其太太Ann的來杭支教歷史,也有27年之多。
  • 一周5個教學點 山村「走教」老師每天開摩託車走十多裡教英語
    小學教師走教或駐點,成了讓偏遠山村學生完成學業的必由之路。  當了25年教師,陳錫清最初工資僅140多元,即使到了2009年,工資也才499元。所幸,當年她參加省裡的「代轉公」考試,獲得公辦老師的資格,收入才有了大幅提升,「其實現在我的工資也才4300多元。」  但長期的低薪、奔波、勞碌,並沒有讓她選擇放棄教師這份職業,因為這是她從小的心願。
  • 重慶老人貴州避暑免費教農村孩子「壩壩英語」
    「壩壩英語」不是語言培訓班的廣告語,而是從2013年至今,發生在貴州桐梓縣海校街道水井村的一個秘密。其中,有一個中心人物,是一位在當地避暑的重慶老人。昨日,2018年的「壩壩英語」告一段落。明年,這位老人70歲。他還會來嗎?
  • 東莞市圖書館免費粵語班希望更多義務老師出現
    據圖書館工作人員彭康通介紹,這個免費粵語班已經辦了近3年,義務教學的老師也堅持了近3年,而學員們的熱情也期期高漲。    老師:    自創粵語拼音教學    這名擔任了近3年義務教學粵語的老師名叫覃居,令人驚奇的是,他僅僅是個初中畢業生,而且並非廣東「土著」。
  • 邊教英語邊餵豬 都市90後的「山村成人禮」(圖)
    在都市長大並有著優越家庭條件的歐陽晨曦於今年三月被美國芝加哥大學錄取後,便獨自一人前往偏遠農村小學支教,用這種獨特的方式完成自己18歲的「成人禮」。   邊教英語邊餵豬  支教是歐陽晨曦作為一名廣州青年志願者在高一的時候就定下的計劃。她通過網絡找到了位於湖南湘鄉市的這個偏僻小學,並且隻身一人來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