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國宅家的這些日子,愛吃的中國人分化出兩條路線:一條是心靈手巧群體的朋友圈大廚之路,一條是「懶亦有道」群體的方便速食之路。
牛排、魚蝦海鮮、意面、披薩……誰能想到,一些店內的經典美味,甚至是米其林必比登推介餐廳KEAAMI拿手的冬陰功海鮮湯、咖喱套餐等,會出自於自家的廚房?
繼在抖音、B站學做飯後,人們對美食的探索借著宅家的機會一直從未間斷。學會了簡單幾樣家常菜後,如果想吃到高端餐飲店的美食,你會怎麼做?
訂外賣!
沒錯,除了外出堂食,很多人會選擇訂外賣解解饞,但實際上餐飲店推出的一些半成品菜式和預製菜也成功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你會發現如今在一些品牌小程序、微店、美團和餓了麼的頁面上,除了訂外賣,店家還開始售賣原材料和調料包,簡單的3—5步,就能讓人們在自家的廚房裡做出「店內同款」。
不少不太會做飯星人表示,這種既安全又方便的模式,讓宅在家裡的自己也愛上了「烹飪」。
便利和美味可以兼顧,人人當大廚
在疫情期間,全民宅家使方便速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康師傅方便麵在終端門店幾乎秒光,運營過程中可以達到「面不落地」的節奏(即方便麵到經銷商倉庫,還沒入庫便被批發商、門店直接搶光);自嗨鍋在京東超市、天貓超市等平臺的線上訂單量增長2~3倍;多家螺獅粉品牌供不應求,全面開啟預售制度,發貨甚至排到5月份……頗有一種方便速食捲土重來,再霸江湖的意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除了直接食用的方便食品,美味的料理包已經崛起!
對於很多年輕消費人群來說,隨著疫情過去之後回歸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節奏,很難有時間繼續在廚房裡擺弄各種並不熟悉的煎炒烹炸,他們需要在外賣的便利和自己下廚的美味之間做一個平衡,而半成品和餐飲零售包裝料理包的優勢正在凸顯。
比如在煮方便麵和自己手擀麵之間,他們可以選擇包裝成品的義大利麵、朝鮮冷麵、日式拉麵或者一份四川乾拌麵,相比於保質期長達半年的傳統方便麵,這些保質期更短的生鮮方便食品,口感更好,而且也更加衛生。
「細心的消費者會注意到,我們現在去一些大型連鎖餐廳點餐時,上菜的速度特別快,原因就是很多菜都是由中央廚房已經生產好了,通過料理包的形式配送到各個餐廳,餐廳只需要做一個復熱就可以了。」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從技術上來說餐飲業普遍都在採用的工廠化生產,只是普通消費者並不了解,而這些工廠化生產的半成品,只要在規格上、包裝上做一個零售化的改進,就可以滿足普通消費者在家裡快速烹飪的需求。
半成品、料理包業務反而成了餐飲企業的「救生筏」
對於餐飲企業來說,過去主要的業務都放在了堂食和外賣上,對於半成品菜和餐飲零售包裝的重視度並不高,然而隨著一場疫情的到來,這塊業務反而成了挽救很多餐飲企業的「救生筏」。
春節之後,海底撈、小南國、西貝等大型餐飲企業紛紛在電商零售平臺上加大速食產品的銷售,在京東生鮮上的各家餐飲企業旗艦店裡,從小南國的陽春麵、獅子頭、糖醋小排,到西貝的黃饃饃、海底撈的自嗨鍋,各家餐飲企業的招牌菜幾乎應有盡有。
「根據2月份統計的數據,僅蔥油拌麵這樣的面類一項,用戶在京東下的訂單是以前的兩倍到三倍的量,我們的產品一上線就秒空。」上海小南國尊食食品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袁翔還記得面對爆發的訂單量,緊急放棄春節假期組織生產的情形,「與去年3月小南國剛上線時比較,目前整體銷售額增長了100倍以上。」
小南國的蔥油拌麵在京東平臺上備受歡迎
「除了過去的一些合作企業之外,我們目前又新增了75家餐飲企業的合作,像小南國、杏花樓、漢拿山的銷售量基本上都是十倍到百倍的增長。」 京東生鮮業務負責人唐詣深說道。
「我們其實已經準備好在2020年加大這一塊的投入,而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相當於是在市場規律之外的一個偶然性時間,加快了這一進程。」唐詣深認為,這一市場空間預計在2020年到2022年之間就會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而推動這一市場的兩個基本要素,一個是生鮮供應鏈的成熟,另一個就是消費者的接受程度,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於這兩個要素都有促進作用。
義大利肉醬面、西冷牛排、煙燻火腿菠蘿披薩、奶油芝士鹹肉斜管面、黃咖喱雞肉和青咖喱和牛牛腩……越來越多的菜品會出自大家之手,也會有越來越多的餐廳開始嘗試這一有別於外賣的新模式。
畢竟,當更多人選擇宅家料理時,在家吃飯的新市場便應運而生了。除了外賣,預製菜式的簡單烹飪方式,無論成功與否,持續多久,都是一種全新的思路和商業模式。
綜合自界面新聞、百家號、新民晚報、長江商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