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掃地機器人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簡約而大方,沒有花裡胡哨的外觀和炫目的外表,怎麼說呢,就是接地氣。純白的機身和簡單的用玫瑰金色圍住的雷射雷達探頭,看上去非常整潔。頂部有開關鍵,回充鍵和區域清掃鍵,機器後部的蓋板可以打開,方面清理塵盒。機器的底部採用的單邊刷和滾刷的組合,怎麼說呢,和雙邊刷加真空吸塵口的設計比起來,各有優劣吧,這種的組合理論上應該是清掃的更為徹底一點,但是滾刷更容易纏繞毛髮電線之類的,這個後面會具體說明。底部有六個方向的傳感器,最驚喜的是,這款掃地機器人採用了吸拖一體的設計,打掃衛生的同時,可以邊掃邊拖,一遍完成,避免了更換掃地組件和拖地組建的繁瑣。同樣,底部邊刷和主刷都很容易拆卸,方便水洗清理。
亮點與細節
經查詢,官網上只給出了機器的高度,9.6cm,經過實際測量,可以看出,機器整體寬度大約在35CM左右,高度與官網給出的基本一致,這個怎麼說呢,更大的體積帶來的優勢就是,機器能夠裝載更大馬力的電機,更先機的雷射雷達,更智能的核心算法,更大容量的塵盒,更多的傳感器,但是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是對家裡的家具的高度,空隙的寬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於這點,在實際使用中,我能夠明顯的感覺到,相較於科沃斯的第一代紅外探頭的和ilife家的視覺建圖兩種掃地機器人,石頭家的雷射雷達建圖的掃地機器人在路徑的規劃上和避開障礙物的能力上先進了不是一點兩點,但是我並不是特別的認可現在掃地機器人發展的方向,這個後面會具體說明。
我特別滿意的是機器的塵盒設計,由於石頭掃地機器人採用了吸拖一體的設計思路,所以將塵盒單獨設計在了機器的後部,並將塵盒的蓋板設計成了可翻折打開式,這個設計在使用中真的是太好用了,很輕鬆的就能夠將塵盒取出,塵盒旁邊還細心的配備了清掃塵盒縫隙灰塵的小刷子,真是為廠家的細心點讚。但是這個塵盒設計上,我個人認為還是有一個小小的缺陷,這個後面具體說明。另外可以看到,機器的主刷是可以很容易便拆卸下來清理的,刷體的材質上和手感上也很柔軟。在頂蓋下面還有WIFI連接指示燈和RESET重置按鈕。在使用中,主刷常常會纏繞各種毛髮,此時就需要取出主刷來進行清理了,石頭掃地機器人附送了一把小勾刀,專門用於清理纏繞的毛髮,官方建議,每6-12個月更換一次主刷。
機器的另一個亮點就是頂部的這個橘紅色的雷射探頭了。石頭掃地機器人配備了LDS雷射測距傳感器,實際使用中,這個傳感器能以極快的速度掃描房間,獲取距離信息後通過其獨有的算法,實時構建房間地圖然後動態路徑規劃,規劃先沿邊後S字形的清掃路徑。在使用的這段時間裡,給我的直觀體驗就是完美,由於我也使用過最早的紅外雷達和視覺建圖的掃地機器人,總得感覺是,這個雷射探頭真的是智能,絕對是厲害。這款機器採用的是LDS雷射掃描器+SLAM算法構建地圖,正是靠這顆「眼睛」和機身上的14類傳感器,整個機器的打掃過程真的是非常的智能。除了需要沿邊清掃和繞著障礙物清掃的時候,機器根本不會發生與家具碰撞的情況,雖然機器的前部也設計了碰撞緩衝的裝置,可以說是雙保險。特別是家裡安裝了可夜視的居家攝像頭,在夜視的模式下,可以完美的看到機器雷射探頭的工作過程,由於圖片的數量限制,並沒有實際貼圖,總的而言大概分為整體頂部的整體製圖探頭和四周的沿牆探頭,特別有一點細心的設計,頂部的雷射探頭是有一定的回彈潰縮的,通過雷射探頭測定高度是否可以進入的同時,遇到剛剛好的高度,頂部的探頭發生向下的擠壓潰縮後,機器會主動向後倒退,不會出現剛好的高度機器卡住進退不得的情況,這種情況在前面提到的前兩種機器人中很常見,經常卡在某個家具下面原地吸到沒電。這一點的小設計需要點讚。
試用過程與體驗
上面誇完了機器的各種優點,出於一個有責任心的測評,下面我著重說幾點個人認為的機器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方面吧。敲黑板,劃重點了,撈乾貨說。第一個就是大家最關心的清掃的能力。為了模擬實際打掃中可能遇到的情況,我在地板上由大到小分別撒上了黃豆、薏米、小米、塵土和毛髮,基本上模擬了最嚴苛的衛生打掃情況了,基本上上述的情況在日常的使用中是碰不到的。可以看到,實際打掃的情況還算很樂觀的,得益於機器2000pa的大吸力和滾刷的設計,基本上各類模擬灰塵都能夠被打掃的乾淨,但是,這裡要重點說但是了,這裡我只是測試了日常使用中最可能也是大家最常使用的基本模式,由於機器過於智能,在規劃建圖完後,可以看到對於整間房屋的地面,大部分的區域採取的是一遍過的清掃模式,也就是說基本不會出現返工的情況,那麼對於可能會出現的重度汙染的地面,會出現清掃不徹底的情況,記得最早的第一代的掃地機器人,由於建圖並不是特別的智能,他會安裝一個單獨的探頭,對於探頭發現的重點汙染的區域會採取反覆清掃的方式,不知道為什,可能是對於建圖與規划過於自信,這項功能可能並沒有得以保留。由於採取了一遍過的情況,那麼對於重點汙染的區域肯定會有稍許的殘留。不過我模擬的是極端的情況,基本上日常使用中是不會出現這麼髒的地面的,畢竟只是輔助清掃的工具,要想打掃得徹底,還是得靠人力,僅作為日常維護,那絕對是夠用了。
可以看到,由於家裡養了兩隻毛孩,機器的清掃還是很給力的,每天都能夠掃這麼滿滿的一盒灰塵,但是這裡我個人認為設計上有一個小小的缺陷。可以看到這個塵盒的濾網被設計在了側面,這個濾網是可以水洗反覆使用的,這點很不錯,能夠節約一定的配件更換成本。濾網與塵盒採取了卡扣的設定,那麼問題來了,第一次清理塵盒的時候,由於濾網在側面,而濾網的卡扣被設計在一端紅圈標註的地方,由於卡扣較小且並不是很方便扣,大部分人的使用習慣一定是將濾網朝上,那麼問題來了,塵盒的進塵口在濾網的正對側,當濾網朝上的時候,另一端的進塵口就是朝下的,第一次使用時不知道,灰塵和垃圾通過進塵口撒了一地,後面知道了,清理塵盒的時候一定是要將塵盒水平拿住,從側面向外扣下濾網,實際使用上並沒有任何問題,只是感覺上不是特別的方便。
下面再重點說一下石頭掃地機器人的拖地功能。隨機附帶了兩塊拖布,10塊一次性拖布,還有水箱濾芯。官方建議,拖布每30分鐘清洗一次,6-12個月更換一次新的拖布,水箱濾芯1-3個月更換一次,以便保證更好的清掃效果。第一次使用拖地功能的時候,我被掃地機器人水箱的儲水量驚呆了,不是說容量有多麼多麼大,而是太小了,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容量小的可以說是「可憐」了,沒錯,就是「可憐」。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我才發現我錯的是有多麼離譜,同時也被機器的智能深深的打敗,簡而言之就是出水量控制的非常精確,在保證溼拖的情況下極端省水。因為家裡以前使用的其他兩款機器人也帶有溼拖的功能,以前給我的固有印象就是要有越大越好的儲水箱,但是中間還需要多次加水。石頭掃地機器人的拖地功能真是刷新了我的認知,雖然說家裡房屋的面積不大,但在同樣的情況下,以前水箱是這個至少5倍的情況下,清掃完全屋需要三廂水,可石頭掃地機器人在水箱容量這麼小的情況下居然只使用了半箱水。而且還是掃拖一體,一次就能夠完成全部的打掃任務。再加上贈送的一次性拖布,真的是方便的不要不要的,拖完後可以看到還是非常髒的,只是目前在官網上還沒有看到一次性拖布配件的購買方式和價格,不知道使用成本,如果能控制購買成本的話,那絕對是無敵的存在,畢竟科技是用來方便人生活的,越懶越要,最好是清洗拖地抹布的功夫都省略了才好。由於本人懶惰,在測試的時間內沒有使用正常拖布來測評。下面說一點不足,由於出水量的精確控制,這裡就有優勢也有劣勢了,出水量的精確控制可以非常省水也可以避免泡壞地板這是優勢,從圖上可以看到,大部分時候能夠緊緊是微溼地面進行清掃,但是偶爾也會出現拉絲的情況這就是劣勢了,同樣得益於精確的構圖方式,拖地功能基本上也是一遍過,拉絲現象的存在也表示也還是可能存在遺漏的地方,再有就是由於出水量的極端控制和清掃的方式,特別頑固的汙漬是不能夠被溼拖功能清理掉的,例如糖漬。機器還貼心的配備了防潮隔板,方便機器在清掃完畢返回充電底座後,能夠將地板與機器隔開,避免了長時間的潮溼泡壞地板的情況,這麼細心的問題廠家都考慮到了,真不錯。總體來說,拖地功能僅作為日常維護使用,絕對是夠用的,能省下大量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工作。至於缺點可能我有點吹毛求疵了吧,哈哈。
要重點說一下,在掃地機器人工作的過程中,家裡的地面最好是不要有多餘的東西,例如什麼廚房擦地的抹布啊,散落在地上的塑膠袋啊,手機的充電線啊之類的,基本上遇到了上面的情況,機器工作也就到此為止了。機器有一定的越障能力,對於地毯和毛絨的地墊和門口的腳墊之類的都不在話下,但是邊緣特別光滑的障礙物還是會卡住,例如不鏽鋼晾衣架的底座,家裡小狗的尿盤等等,基本上卡住了打掃也就到此為止了。下面重點說一下個人的一點看法吧,這個應該算不上缺點,但卻是大部分掃地機器人廠商的發展方向。怎麼說呢,通過多代掃地機器人的使用過程來看,機器的建圖和路徑的規劃的確是越來越先進,這點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我個人感覺好像偏離了掃地機器人的根本,我個人認為,掃地機機器人的重點還是在掃地的功能上面,核心應該是足夠大的塵盒,足夠長的續航時間,和足夠小的體積,和足夠低的高度,當然還有足夠親民的售價。個人感覺,現在的掃地機器人固然是越來越先進,但是同樣,為了整合更先進的科技,掃地機器人的體積也越來越大,高度是越來越高,同樣售價也是越來越貴。拋開價格不談,為了各個家具下面能夠清掃乾淨,不得已就需要對家具進行墊高,而且是越來越高,電視櫃墊高了,機器能進去了,但是到臥室的床又卡住了。不墊高的同時,難道我購買家具的時候還要考慮一下家具的高度是否能讓掃地機器人自由出入嗎?我感覺,我不需要知道你掃地機器人的工作方式,只需要打掃乾淨就行了,那麼真的需要雷達嗎,需要可視嗎,這些都拋去的話,機器絕對可以做到很薄,那麼各種家具下面完全可以自由出入。是否可以依靠絕對長的續航時間和無限的重複路徑和無限的試錯碰撞來達到更加乾淨清掃的功能呢,當然這僅是一種探討了。
最後需要點讚的就是掃地機器人的APP了,機器的所有功能都依託了米家的APP完成,而且功能異常強大。能得知機器的狀態,清掃的方式,清掃的路線軌跡,特別是路線軌跡,從APP上可以看出在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機器人的行駛路線非常平直,一旦感應到障礙物,機器人就會沿著障礙物繞過去,值得一提的是機器在同一次清掃中如果感應到障礙物並且成功地繞過後,再一次來到這個障礙物旁邊時就會自動繞過,而不會出現第二次碰撞試探。機器的續航能力也很強大,基本上正常模式下,一半的電量就能夠清掃完成,可能還是我家太小的緣故吧,機器會有斷電續掃的功能,當掃到一半沒電的情況下會自動回充,充滿電後繼續從上一次斷電的位置開始清掃,異常方便。另外機器的噪音控制得相當好,對比家裡以前使用的掃地機器人來說,安靜了不少。由於沒有分貝儀,無法具體測量,但是僅從聽覺上來說,絕對安靜了不少。機器支持語音播報機器的工作狀態,語音能夠選擇很多種,特別有意思,每天看到掃地機器人一邊清掃,一邊使用皇宮體的播報,真的是很有趣,算一個亮點。
使用心得
優點:先進的雷射測距線路規劃功能,2000pa的大吸力,更長的續航能力,掃拖一體功能,溼拖精確的出水量控制,個性語音包設計,石頭掃地機器人試圖在一大波競品的相同設計中尋找屬於自己的不同,很顯然,就目前的實際體驗來說,石頭掃地機器人做得還算不錯。
缺點:在購買掃地機器人時,消費者的初衷就是解放雙手,減輕家務壓力,因此在選擇時,自然要以好用、方便為最終目的,雖然在實際使用中,石頭掃地機器人還是表現出了一些小瑕疵,比如塵盒的設計方式,稍顯龐大的身材不能很好的達到家具底部,相對比如對於線纜的脫困能力依然有限,但不妨礙它作為一款表現十分優異的掃地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