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為何先祭拜后土,後拜先祖?后土究竟是啥來歷?

2020-12-20 米醬讀書

清明掃墓為何先祭拜后土,後拜先祖?后土究竟是啥來歷?

清明時節雨紛紛,但是依然阻擋不了人們緬懷先祖的熱情。大家仍然像往常一樣,聚上同村的兄弟姐妹,興高採烈地來到墓碑前,進行祭祀。

不過,在這舉國祭祀的日子裡,筆者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人們掃墓時,通常是先祭拜后土,後拜先祖。這種現象在小時候就有,大人們也沒有說是為什麼,一到墓地便叫人先在后土前燒香。那時候還是小孩,只能按照大人的話去做,然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習慣。而且筆者發現,人們會把這種習慣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其實所謂「后土」,說白了就是一堆土,裡面什麼也沒有;而真正的主墓是在后土的正下方,比后土要大很多。所以說這事讓人覺得很奇怪,掃墓明明是為了祭拜先祖,為何先祭拜后土?后土究竟是啥來歷?

原來,人們所祭拜的后土是一個大神,全稱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她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帝,掌管陰陽,育萬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中國古代有「皇天后土」的說法,可見主宰大地山川的后土神是相對於主宰天界的玉皇大帝,是尊貴的大神。 后土對民間來說,並不是一個不熟悉的神,她其實就是人們俗稱的「后土娘娘」。

也許,在許多人的印象裡,閻羅王是幽冥地府的最高神。其實幽冥地府的最高神不是閻羅王,也不是地藏王菩薩,而是后土娘娘。據東漢王逸《楚辭》註:「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因此,早在唐宋以來,古人常在建墓、上墳或舉行喪禮時,也已經把祀后土神相沿成俗。所以,掃墓先祭拜后土,即為了讓先祖能夠在陰間過得平安快樂。

祭拜先祖,先拜后土的習俗,不單表現在清明掃墓。在平時的風俗節日裡,人們一般會弄上一桌好菜拜神;而在拜之前都是先拜后土,再拜請先祖。但是,民宅裡的后土可不是一擢黃土,而是一塊牌位或是一張符紙,一般是放在「宗親位」的正下方。不過有些地方,則是立土地神之位。當然,每個地方習俗都存在一些差異,但不管是祭拜后土,還是祭拜土地神,都是代表著對地府的尊重和敬仰。

在遠古時代,后土就被奉為社神,與黃帝同列中央之神。漢建「后土祠」,祠黃帝之佐神,與社神的地位不同。公元443年,北魏遣官去今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嘎仙洞告祭祖先舊墟,刻下祝文,其中有「皇皇帝天,皇皇后土」。天為陽,地為陰,帝又與後相對。山西介休有后土廟,祠后土娘娘,這是封建時代后土作為神被人祭拜的一個佐證。

不知道,在你的印象中,祭拜先祖還有哪些習俗,是否也設有后土神位?歡迎下面留言評論。

文/寶爸說故事,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的客家人在中秋前後掃墓?
    客家人慎終追遠,崇先敬祖,同時也希望通過祭祀祈求先祖庇蔭後世子孫,並激勵後輩奮發進取,光宗耀祖,因此,客家人極其重視掃墓。其中一個古人的說法是通過春季和秋季的祭祀來思念祖先的恩德和父母的恩情。春祭在清明時節,秋祭分為兩個時段,一個是在中秋節前後的,一個是在重陽節左右的。
  • 后土之殤(中下)
    先說起《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個故事是桃園三結義。  直到今天,祖先崇拜仍是重要的民間信仰,每逢歲末、清明、中元,人們都要舉行祠祭、墓祭、家祭來祭祀祖先,以表達對祖先養育之恩的緬懷,同時又祈望祖先能庇佑子孫,福蔭後代。 在中國上古史裡,有很多我們熟悉的先祖們,如盤古、伏羲、神農、三皇五帝等等,這些先祖們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文明與人類的起源。
  • 清明節掃墓禁忌一次看!老人指出,最後步驟要「撒這個」在墓上
    清明節將至,許多人都會利用清明假期祭祖掃墓,不過掃墓時有許多禁忌要遵守。掃墓拜拜通常要在下午3點前完成,有些人較講究,會一大早就出門掃墓,且是在禁食或是未食葷腥的狀態下進行。此外,掃墓時不宜穿太過鮮豔和全黑的服裝,若是有瀏海的人,當天也儘量將瀏海綁起來,不要蓋住額頭,以免元神無光招惹什麼不好的東西;而幼童、孕婦或是運氣不好、身體不適的人,也不適合參與掃墓,若真的非得到場,就不要隨便行動,跟著大家一起走,等待祭拜的時機就好了。
  • 萬榮后土祠,歷代帝王看作皇天后土之地又祭拜又賦辭,如今被遺忘
    在黃河與汾河兩河交匯之處,有一座祭祀后土的皇家祠廟--萬榮后土祠,因歷史悠久,每年都吸引著無數的海外僑胞和華夏兒女前祭拜。山西萬榮后土祠裡有一座秋風樓,位於黃河邊的高臺上,因漢武帝《秋風辭》而得此名。去時人不多,大多是運城地區的當地人,可見其知名度不是很高,寒風蕭蕭天無色,后土悠悠樓空閒,這是直感,也是深感。秋風樓創建年代不詳,被黃河水淹沒過一次,但是未倒;也是因為它居於遠離城市和交通要道的窮鄉僻壤,戰火燒不到,惡人不曾去;歷經300多年的風沙黃水,還是氣勢如初。
  • 2018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 清明節祭祀掃墓15條禁忌有哪些
    1、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裡,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
  • 2019年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 清明節祭祀掃墓有哪些忌諱禁忌
    3、 清明祭祀為何說「清明拜山」 此處的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含義都是一樣的,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清明節掃墓時間有什麼講究能提前幾天 清明節掃墓有哪些禁忌?
    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裡,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2、 清明節掃墓沒有有民族之分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是我國最大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因此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 關於萬榮后土祠的那些事兒
    於是,人們對那種超然的、無形的控制著土地的力量加以信仰和祭拜,既報答土地滋生萬物之恩,又祈求土地賜予更多之惠。所以在祭祀天地時,將天地合稱為神祇。東漢馬融釋云:「天曰神,地曰祇。」即天神,地祇。神祇成為各種神靈的泛指之後,古人以無比崇敬的心情創新出新的尊稱——皇天后土,並由此成為天地的專稱。
  • 清明節掃墓的時間什麼時候為好
    所以清明前一天上墳對你的先祖來說你奉獻的東西他收不到。  浙江麗水一帶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的範圍內掃墓,稱為「前三後四」。還有的地方放得更寬,稱「前七後八」。也就是說,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到後四天上墳都是可以的。  所以,對於清明節掃墓的時間,其實只要在清明節期間均可,看自己方便。當然,各地都有一些當地的習俗,我們要尊重這些習俗。
  • 臺北陽明山清明祭掃即景:不變的是親情傳統
    清明當天,前來祭掃的民眾數量眾多,他們手捧鮮花,提著大包小包的祭品上山。儘管接駁車一輛緊接一輛,但每輛車仍然坐得滿滿當當。墓區中很多墓地都有近期打掃過的痕跡,墓前擺放鮮花,有的墳上還有石頭壓著彩色的墓紙,以示後代有來祭拜,並為先人的「住所」進行「修繕」。也有民眾正在焚香禱告,雙眼緊閉、表情肅穆,口中念念有詞。
  • 傳說之后土娘娘
    后土(後土)娘娘,又稱「地母娘娘」,「地姥娘娘」,「地母元君」,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帝,掌陰陽,育萬物,因此也被稱「地母」(大地之母),全稱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天地未分,混而為一,二儀初判,陰陽定位。故清氣騰而為陽天,濁氣降而為陰地。
  • 16條必知的清明節掃墓禁忌
    3、清明祭祀為何說「清明拜山」  此處的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含義都是一樣的,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在中國,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
  •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忌諱, 掃墓祭拜上墳時間具體你是否知道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掃墓有什麼忌諱, 掃墓祭拜上墳時間具體你是否知道呢? 明天,清明小長假即將開啟,祭掃、踏青、探親、旅遊今年清明假期,有哪些假日信息需要提前掌握?小長假開始,外出踏青旅遊的民眾,需要做哪些出行攻略?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呢?
  • 掃墓祭祖的正確方法 祭拜有哪些注意事項
    除夕中國傳統的年俗,子孫們通過祭祖儀式,不僅可以表達對先祖的追思和悼念,還可以祈求先祖,庇佑子孫出入平安、家旺業旺。需注意的是,祭拜祖先的時間是除夕日的上午,因為神靈世界只在除夕這天給靈體收取錢財和享用供奉。
  • 清明:清明最早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為何變成祭拜祖先的日子?
    清明,每年陽曆4月4日-4月6日,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清明與寒食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寒食節是春秋時期定下來的感懷先祖的日子,恰巧寒食節在清明前後,因此將清明與寒食合為一天。於是他命令隨從燒山,但是始終不見介子推母子出來,上山後發現介子推母子抱著一棵燒焦的柳樹被燒死了。無奈,他只好將介子推母子安葬在柳樹下,把這天定為「寒食節」,又下令每年這天,禁止生火做飯,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以紀念介子推。
  • 為何今年清明,修家譜的人,比掃墓的還多?
    傳統掃墓祭祖都說百善孝為先,對於父母要行孝道,對於祖宗則要有敬道。清明節作為中國民族傳統的節日,許多人選擇在這一天慎終追遠、祭拜先祖,通過這個動作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通過這麼長時間的傳承,讓清明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掃墓、祭祀」。可是在今年的清明節,很多人選擇緬懷先祖的方式,卻有了很大的改觀。據了解,很多人選擇用修家譜的方式替代掃墓,這是為什麼?這或許就是時代的進步,和傳統文化改革必然的趨勢。
  • 在農村清明掃墓,祭拜先人有講究,農村老人說這4條禁忌不能觸犯
    不是因為清明節有多麼的「熱鬧」,只是清明節其實就是一個回鄉祭祖的節日,家家戶戶都會為已經逝去的親人祭拜,去先祖的墳上除草添土,但是這個上墳的禮俗是非常有講究和禁忌的,且每個地區都不太一樣,雖然大同小異,但有些禁忌可不能犯!尤其是對年輕人,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對於以前老一輩的清明節的很多習俗都不太清楚,所以很容易觸犯。所以要所加注意了!否則觸犯之後誰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 全國清明掃墓禁忌 第五條要記住了
    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2、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序如何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乾淨。嚴格說來,女性來例假,最好也不要參加此類活動,特別是不能在下午三點後參加清明拜山活動。提醒朋友們:咱們祖國遼闊,南北方對於掃墓的習俗略有不同,比如:南方通常兒女均前往掃墓,而北方一些地方,則通常女兒不前往掃墓,如果是出嫁的女兒則隨夫前往掃墓。
  • 清明祭拜祖先 這3類人不適合去掃墓
    原標題:清明祭拜祖先 這3類人不適合去掃墓   眼看清明節就要到了,在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都回去掃墓。但是有些人清明節是不適合去掃墓的。你知道清明節哪些人不適合去掃墓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盤點一下!
  • 漳臺人農曆三月初三祭拜祖先 清明時節不掃墓
    文/圖 記者 朱亞聖 通訊員 林盛發  清明時節,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去掃墓祭拜祖先。而漳臺一些地方的人們是個例外,他們清明時節不掃墓,掃墓時間推後到農曆三月初三 。那一天,他們稱之為「三日節」或稱「敬祖節」。  農曆三月初三那天,他們掃墓的方式和清明掃墓是一樣的:先是由後人「掛紙」(在墳墓上掛紙帛,後改為壓紙帛)作為上墳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