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為何先祭拜后土,後拜先祖?后土究竟是啥來歷?
清明時節雨紛紛,但是依然阻擋不了人們緬懷先祖的熱情。大家仍然像往常一樣,聚上同村的兄弟姐妹,興高採烈地來到墓碑前,進行祭祀。
不過,在這舉國祭祀的日子裡,筆者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人們掃墓時,通常是先祭拜后土,後拜先祖。這種現象在小時候就有,大人們也沒有說是為什麼,一到墓地便叫人先在后土前燒香。那時候還是小孩,只能按照大人的話去做,然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習慣。而且筆者發現,人們會把這種習慣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其實所謂「后土」,說白了就是一堆土,裡面什麼也沒有;而真正的主墓是在后土的正下方,比后土要大很多。所以說這事讓人覺得很奇怪,掃墓明明是為了祭拜先祖,為何先祭拜后土?后土究竟是啥來歷?
原來,人們所祭拜的后土是一個大神,全稱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她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帝,掌管陰陽,育萬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中國古代有「皇天后土」的說法,可見主宰大地山川的后土神是相對於主宰天界的玉皇大帝,是尊貴的大神。 后土對民間來說,並不是一個不熟悉的神,她其實就是人們俗稱的「后土娘娘」。
也許,在許多人的印象裡,閻羅王是幽冥地府的最高神。其實幽冥地府的最高神不是閻羅王,也不是地藏王菩薩,而是后土娘娘。據東漢王逸《楚辭》註:「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因此,早在唐宋以來,古人常在建墓、上墳或舉行喪禮時,也已經把祀后土神相沿成俗。所以,掃墓先祭拜后土,即為了讓先祖能夠在陰間過得平安快樂。
祭拜先祖,先拜后土的習俗,不單表現在清明掃墓。在平時的風俗節日裡,人們一般會弄上一桌好菜拜神;而在拜之前都是先拜后土,再拜請先祖。但是,民宅裡的后土可不是一擢黃土,而是一塊牌位或是一張符紙,一般是放在「宗親位」的正下方。不過有些地方,則是立土地神之位。當然,每個地方習俗都存在一些差異,但不管是祭拜后土,還是祭拜土地神,都是代表著對地府的尊重和敬仰。
在遠古時代,后土就被奉為社神,與黃帝同列中央之神。漢建「后土祠」,祠黃帝之佐神,與社神的地位不同。公元443年,北魏遣官去今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嘎仙洞告祭祖先舊墟,刻下祝文,其中有「皇皇帝天,皇皇后土」。天為陽,地為陰,帝又與後相對。山西介休有后土廟,祠后土娘娘,這是封建時代后土作為神被人祭拜的一個佐證。
不知道,在你的印象中,祭拜先祖還有哪些習俗,是否也設有后土神位?歡迎下面留言評論。
文/寶爸說故事,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