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擁有良好的素養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孩子身上的社會性有所發展後,素養高的孩子更容易在社交生活中受到歡迎。事實上,孩子所具備的品質素養並非是先天就有的,這和後天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兒童教育問題值得父母們深入探索多加了解和學習。
歡歡上幼兒園有一段時間了,但是令歡歡媽感到奇怪的是,孩子一直都沒有交到很要好的朋友。平時接送孩子放學也沒有看到孩子和小夥伴們打招呼的樣子,這讓媽媽懷疑歡歡是不是被同學們孤立了。而當歡歡媽問起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時,孩子總會垂頭喪氣地說,"我今天又挨批評了!"而當歡歡媽問到孩子批評的原因時,歡歡又不想多說。
為了讓孩子的入園生活過得更順利一些,歡歡媽一大早就去學校向老師了解情況了。"近來歡歡情緒不大好,總說在學校裡挨批評了,所以我想問問老師,我家孩子究竟是哪裡做的不好了?"老師聽到歡歡媽的問詢後並不驚訝,反而很坦率地說道"我也早想和歡歡媽聊聊了,孩子身上的壞習慣其實還挺多的。"
"大家玩玩具的時候,歡歡總是喜歡霸佔著玩具,不給其他小夥伴玩!有的時候還會因為搶玩具而大打出手,時間長了,其他的小夥伴都不敢跟歡歡一塊玩了。"
"有時候老師會因為歡歡不遵守紀律而批評他,可是每每批評他的時候,歡歡都會一臉不服氣的樣子,有的時候還會回懟老師,甚至居然還對老師說了髒話。"
"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飯,午睡的時候不乖乖入睡,甚至還會故意去打擾其他小朋友。不得不說,歡歡身上的壞習慣真的還挺多的,讓我們老師也挺為難。"
聽完老師說的話後,歡歡媽媽覺得特別不好意思,"都是我平日裡對孩子管的太寬鬆了,孩子挨批評那是活該,我看他就是欠收拾!"
1.關係到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
想要養成好的習慣,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不過相對而言,在幼時養成好習慣的難度會相對更低一些,而且兒童時期養成的好習慣,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父母在孩子兒童時期的教育問題上對此有所重視的話,那麼對於孩子產生的教育影響將會是非常有益的。
2.關係到孩子是非觀的形成
在孩子的成長中,小時候的他們並不具備完全的辨別是非的能力,所以孩子們對於錯誤本身的認知是非常膚淺的,這也導致他們常常會發生錯了又錯的屢教不改的行為表達。兒童時期的教育應該對是非觀有一定的側重,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加懂得黑白分明。
3.關係到孩子內在素養的形成
當孩子只注重自己的感受,關心自己的利益時,孩子很容易做出缺乏同理心的行為,這也就妨礙到了他們內在素養的形成。在兒童時期的教育中,父母有必要引導孩子養成更加優秀的內在素養,使得孩子擁有更加高貴的品質。
父母們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就忽視孩子兒童時期的教育,事實上,很多不良言行都是在兒童時期養成的,同時也有很多高貴的品質是孩子在兒童時期開始習得的。給予孩子正確恰當的引導才能夠有助於孩子實現真正的成長。大家對於孩子兒童時期的教育有哪些看法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