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心理學家李玫瑾曾經說過,現在的家長過分關注孩子的智力培養,卻忽視了孩子的性格成長,其實性格才是孩子以後成才的關鍵。
有一個著名導演,他拍了一部紀錄片。在49年的時間裡,他跟蹤拍攝了14個來自不同家庭環境的孩子,分別記錄了他們7歲、14歲、21歲……一直到56歲的事業、生活情況。
這位導演發現,這些來自富裕、貧窮家庭的孩子,智商都差不多,能夠改變自己命運,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他們非常自律。
自律,真的很重要嗎?當然是的!
C羅是一名偉大的足球運動員,他出生於葡萄牙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酗酒早亡,一家人相依為命。
我們看看現在的C羅,不管是球場上,還是在新聞裡都已經是一副霸道總裁範兒,很成功的人士。
C羅的成功,天賦的成分有,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在於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鍛鍊,控制飲食。
C羅的一個運動員朋友去他家做客,他以為自己會被好好招待。可是,到了之後他發現,C羅的餐桌上只有水煮青菜和水煮雞胸肉。而且,飯後他還被邀請進健身房一起鍛鍊。
高度的自律,讓C羅即使已經是一個「高齡」足球運動員,但他依然保持著年輕的狀態,在球場上叱吒風雲。
很多人都知道,早睡早起身體好,可是還是喜歡熬夜刷視頻,追網劇。我們的孩子也許有很好的舞蹈、音樂、繪畫天賦,可是學了幾天就嫌累了。
你的書桌裡躺著特別完美的人生計劃,可是卻從來不去付諸於行動,那又有什麼用呢?所以自律,才是打開成功大門的那把鑰匙。
自律雖好,但是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還是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多花點心思的。
父母過度控制,孩子反而更不自律。
樊登在一次讀書會中曾經講過,父母不要成為孩子的「鬧鐘」。
有的媽媽經常因為叫孩子起床而煩惱,媽媽叫孩子一次,他紋絲不動。媽媽叫孩子第二次,孩子翻一翻身,媽媽徹底發怒了,孩子才能從床上下來。
孩子已經習慣了把媽媽當做自己的「鬧鐘」,到底該不該起床,完全看媽媽發怒的程度來決定,孩子怎麼能學會自律呢?
如果你事事都要提醒孩子,那孩子就學會了,等著媽媽來催,我才去做那件事情。所以,媽媽有時候,要學會適當地閉嘴,給孩子留一點自己做主的權利。
孩子只有自己能做自己的主人,他才能學會規劃自己的事情,慢慢養成好的自我管理的習慣。
培養孩子自律,不是讓家長完全放手。
培養孩子自律,家長可以完全放手嗎?當然不行。
娛樂圈有很多美女,董卿並不算容顏出眾的一個。但是,董卿用她的知性、優雅、才華,徵服了無數的觀眾。
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董卿曾經說過,不管工作多忙,多累,自己睡前總要讀一個小時的書,這是雷打不動的習慣。難怪,董卿周身散發著書香的味道。我想,不管是誰,如果能夠做到每天閱讀一小時,也會「腹有詩書氣自華」吧!
董卿現在的自律,源於父母小時候對她們嚴格要求。父母從小教育董卿,一個人的外表並不重要,有照鏡子的時間,還不如多讀幾本書。
所以,父母想要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不是給孩子買好多的書,碼在書架上,而是應該引導孩子去好好讀。
我們可能會很疑惑,到底是控制孩子,還是應該對孩子放手呢?
其實兩者都不是,培養孩子自律的過程中,父母更像是孩子的「陪練」。你既不是主角事事說了算,也不能袖手旁觀,放手不管。
父母要給孩子制定規矩,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管」和「放手」的度,家長應該掌握好。
自律的父母,才能養出自律的孩子。
有句俗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句話很俗,但是其中的道理並不俗。很多時候孩子會像自己的父母,基因遺傳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父母自身對孩子的影響造成的。
我們想要培養孩子愛上閱讀,但是自己卻好幾年不翻一頁書。我們經常說孩子,要早睡早起,可是自己卻熬夜到深夜。你還在看手機,孩子又怎麼願意睡覺呢?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對象,孩子從出生開始,接觸最多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他們的眼睛在觀察你,行為在模仿你。
所以,我們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自己先向著那個方向去努力吧!
自律的開始很苦,但是當你越走越遠,就會發現自律的人真的很酷!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