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開孩子間差距的不是家庭條件,也不是智商,而是這一個特質

2020-09-17 西紅柿媽媽

文|西紅柿媽媽

心理學家李玫瑾曾經說過,現在的家長過分關注孩子的智力培養,卻忽視了孩子的性格成長,其實性格才是孩子以後成才的關鍵。

有一個著名導演,他拍了一部紀錄片。在49年的時間裡,他跟蹤拍攝了14個來自不同家庭環境的孩子,分別記錄了他們7歲、14歲、21歲……一直到56歲的事業、生活情況。

這位導演發現,這些來自富裕、貧窮家庭的孩子,智商都差不多,能夠改變自己命運,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他們非常自律。

自律,真的很重要嗎?當然是的!

C羅是一名偉大的足球運動員,他出生於葡萄牙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酗酒早亡,一家人相依為命。

我們看看現在的C羅,不管是球場上,還是在新聞裡都已經是一副霸道總裁範兒,很成功的人士。

C羅的成功,天賦的成分有,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在於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鍛鍊,控制飲食。

C羅的一個運動員朋友去他家做客,他以為自己會被好好招待。可是,到了之後他發現,C羅的餐桌上只有水煮青菜和水煮雞胸肉。而且,飯後他還被邀請進健身房一起鍛鍊。

高度的自律,讓C羅即使已經是一個「高齡」足球運動員,但他依然保持著年輕的狀態,在球場上叱吒風雲。

很多人都知道,早睡早起身體好,可是還是喜歡熬夜刷視頻,追網劇。我們的孩子也許有很好的舞蹈、音樂、繪畫天賦,可是學了幾天就嫌累了。

你的書桌裡躺著特別完美的人生計劃,可是卻從來不去付諸於行動,那又有什麼用呢?所以自律,才是打開成功大門的那把鑰匙。

自律雖好,但是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還是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多花點心思的。

父母過度控制,孩子反而更不自律。

樊登在一次讀書會中曾經講過,父母不要成為孩子的「鬧鐘」。

有的媽媽經常因為叫孩子起床而煩惱,媽媽叫孩子一次,他紋絲不動。媽媽叫孩子第二次,孩子翻一翻身,媽媽徹底發怒了,孩子才能從床上下來。

孩子已經習慣了把媽媽當做自己的「鬧鐘」,到底該不該起床,完全看媽媽發怒的程度來決定,孩子怎麼能學會自律呢?

如果你事事都要提醒孩子,那孩子就學會了,等著媽媽來催,我才去做那件事情。所以,媽媽有時候,要學會適當地閉嘴,給孩子留一點自己做主的權利。

孩子只有自己能做自己的主人,他才能學會規劃自己的事情,慢慢養成好的自我管理的習慣。



培養孩子自律,不是讓家長完全放手。

培養孩子自律,家長可以完全放手嗎?當然不行。

娛樂圈有很多美女,董卿並不算容顏出眾的一個。但是,董卿用她的知性、優雅、才華,徵服了無數的觀眾。

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董卿曾經說過,不管工作多忙,多累,自己睡前總要讀一個小時的書,這是雷打不動的習慣。難怪,董卿周身散發著書香的味道。我想,不管是誰,如果能夠做到每天閱讀一小時,也會「腹有詩書氣自華」吧!

董卿現在的自律,源於父母小時候對她們嚴格要求。父母從小教育董卿,一個人的外表並不重要,有照鏡子的時間,還不如多讀幾本書。

所以,父母想要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不是給孩子買好多的書,碼在書架上,而是應該引導孩子去好好讀。

我們可能會很疑惑,到底是控制孩子,還是應該對孩子放手呢?

其實兩者都不是,培養孩子自律的過程中,父母更像是孩子的「陪練」。你既不是主角事事說了算,也不能袖手旁觀,放手不管。

父母要給孩子制定規矩,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管」和「放手」的度,家長應該掌握好。

自律的父母,才能養出自律的孩子。

有句俗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句話很俗,但是其中的道理並不俗。很多時候孩子會像自己的父母,基因遺傳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父母自身對孩子的影響造成的。

我們想要培養孩子愛上閱讀,但是自己卻好幾年不翻一頁書。我們經常說孩子,要早睡早起,可是自己卻熬夜到深夜。你還在看手機,孩子又怎麼願意睡覺呢?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對象,孩子從出生開始,接觸最多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他們的眼睛在觀察你,行為在模仿你。

所以,我們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自己先向著那個方向去努力吧

自律的開始很苦,但是當你越走越遠,就會發現自律的人真的很酷!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IQ和EQ,而是這一點
    父母都是認為這情商和智商是孩子之間差距的原因。杜克大學的巴勃教授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在智和社會情感兩方面都很出色,那麼他想不成功都很困難。"他們就認為孩子的會出現差距往往是因為這情商和智商,但事實上並不是這兩個,雖然這兩個也是其中原因,但是真正讓孩子有差距的是孩子的習慣。
  • 清華教授: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這10個字!
    說到底,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還得從孩子的學習方法上進行改善,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很多家長家長以為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主要在於智力,其實不然,清華大學教授指出,智商在孩子學習上和成長過程中只佔20%的影響,家長不能將智商作為影響孩子的成績的重要因素,更不能將智商作為衡量孩子的能力的唯一標準。
  • 真正拉開孩子間差距的,不是成績,而是心性
    真正拉開孩子間差距的,不是成績,而是心性很多人都會發現,走出校門後在社會上過的好的,不一定是當初在學校裡成績名列前茅的孩子;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進入社會以後也未必一事無成。 其實,成績並不是決定孩子能不能成功的唯一因素,真正拉開孩子間差距的,不是成績,而是心性。
  • 北大教授:真正拉開學生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三種能力
    北大教授:真正拉開學生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三種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成績好,有的學生成績不好的,有的高考考上了重點大學,有的卻只能上一個普通專科,很多家長都覺得這和學生的智商有很大關係,其實,這種理解是很片面的也是很極端的,北大教授在一次演講中就提到過,學生學習的好壞,智商佔一定的比例,但最重要的是這三方面能力。
  • 北大教授: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這2個「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直是所有家長們的期盼,但是當代家長們總是過於在乎孩子的智商、成績等等,其實這些並不是孩子成才的關鍵。北京大學教育學教授曾經說過:「在孩子的學習中,智商只影響20%,而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這20%的智商,而是這2個'力'!」
  • 拉開學習差距的並不是智商,而是這三點……
    在學習道路上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並不是智商01
  • 清華教授:學生之間拉開差距的真正原因不是智商,而是這3種能力
    清華教授:學生之間拉開差距的真正原因不是智商,而是這3種能力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上學期間學生難免會形成較大差距,很多人把這個原因歸結到了智商的問題上,這是一個十分片面且偏激的想法,智商在學習中只起到很小的作用,清華教授在一次的演講中就明確指出
  • 宅家學習,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3點
    因為,拉開人們差距的並不是智商。 學習力,決定學習的高度 小麗是一名高三的學生,馬上就要高考了,她因為成績不好非常焦慮。在老師眼裡,她是很用功的學生,課上認真記筆記,課下努力複習,每天都要熬夜做題,甚至沒有娛樂和休息的時間,可成績就是不見起色。
  • 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一個朋友說,曾經給孩子的臥室裝了攝像頭,時刻監控他學習,只要孩子有風吹草動,她就從手機這頭吼兩句。本以為這是個監督孩子的好方法,但萬萬沒想到,孩子在學校的專注力反而下降,自制力變差。問題的原因就出在這裡,長期被「他律」的孩子,沒有機會學會「自律」。
  • 宅在家的時間,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14個字!
    有的孩子卻輸給了懶惰和消沉,玩手機、看電視,漸漸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宅在家的這段時間,這七件事可能會拉開孩子之間的差距,甚至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都會受到影響。拖延的孩子,抱著能拖一天是一天的心態,內心永遠想著:「明天再說!」
  •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孩童時期的幼兒園
    多數兒童其實在智商上並沒有差太多,大多是受幼兒學習成長環境影響,形成的各種習慣拉開了孩子的差距。美好的幼兒園環境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認知,還可以增強幼兒與各事物之間的互動性,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具有潛在的深刻影響。
  •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8個習慣!
    這些細節往往就決定了同一個班級中尖子生與後進生的差距,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注意。
  • 在高中學習中,拉開差距的並不是智商,而是這十個字,言簡意賅!
    在高中學習中,拉開差距的並不是智商,而是這十個字,言簡意賅!在上學的時候最重要的應該就是高中階段了,這個階段的努力和付出直接決定你能否上一個好的大學,可能你在上初中的時候名列前茅,上了高中生怕和別人拉開距離,其實在上高中的時候,學習上拉開差距的並不是智商,而是這十個字,咱們一起來看看吧!十字學習方法,字字珠璣,言辭鑿鑿!
  • 高中拉開學生成績差距的不是智商,反而是最不起眼的這幾點
    高中拉開學生成績差距的不是智商,反而是最不起眼的這幾點在初中明明成績都差不多的,但是上了高中之後卻有了很大的成績差距,我們身邊應該有很多這樣的案例,但是拉開這種差距的是什麼呢?大部分人的回答應該都是智商,其實這個答案是錯誤的,拉開這個差距的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東西,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千裡之堤毀於蟻穴,下面我們就來仔細的探秘一下。一:有明確目標和沒有明確目標你去問高中生他們對未來的設想是什麼,那麼一部分同學會回答你說,自己的目標就是好好學習,考一個好大學。
  •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高智商,而是孩子的這3個習慣
    孩子的成長關鍵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長得足夠讓孩子養成一些受益終身的好習慣,也可以讓孩子養成一些影響未來生活的壞習慣。短得也足夠讓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拉開各種差距。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從小養成的各種習慣。
  • 開學第一周: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
    但是,為什麼幾年以後,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學校教育,孩子和孩子之間拉開的差距為什麼在不知不覺之中就越來越大呢?在新的學期開始,真正悄然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並不是分數,而是這5種能力!一個班裡10%左右的尖子生,都是這個狀態。所以,決定成績的並不是孩子在學習上花了多長時間,而是這些時間是否「有效」,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
  •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10個字
    有一種說法是,在孩子的學習道路上,智商只起到20%左右的影響作用。智商這東西,很大一部分是由基因決定的,後天「升值潛力」一般。 而下面這10個字,基本上全靠後天培養建立起來,並影響甚至是決定孩子的一生。
  • 同在一個班級,拉開孩子間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些原因
    新學期已經開學一周,孩子們同在一個班,課程一樣、作業一樣、老師一樣,為什麼孩子間的差異卻那麼大呢有家長認為,教育孩子都是學校的事情,但其實影響孩子成績的最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我們重視學校教育,卻也因此常常忽視了家庭教育。
  • 宅在家的時間,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14個字!|特別關注
    宅在家的這段時間,這七件事可能會拉開孩子之間的差距,甚至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都會受到影響。從長遠看,閱讀可以說決定孩子這一生的精神世界是貧瘠還是豐厚,甚至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一個孩子如果閱讀量上去了,學習對他來說不是難題,退一步說,即使現在孩子成績平平,但有閱讀的習慣,未來也是潛力巨大。孩子讀的那些書,汲取的那些智慧,都會藏在他們的臉上,氣質裡,談吐上。即使以後沒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
  •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關鍵詞
    對初中生來說,決定同學們之間成績差距的,決定你能否考上一你想去的重點高中,最主要的因素不是智商,而是下文中的這10個字。自律回想每次的假期,你是不是越起越晚?因為這些同學都陷入了一個學習誤區,以為在學習上花費的時間越多,成績就越好。他們看起來很努力,其實大部分時間並沒有集中精力,只是在漫無目的、心浮氣躁地「磨洋工」。決定成績的並不是在學習上花了多長時間,而是這些時間是否高效,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那什麼是有效的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