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戰場上赫赫有名的「金一刀」,他也是村裡出奇古怪的「太監」。
他從戰場上回來,做過上校,還像養孩子一樣養著一對貓,人們一邊背後議論,一邊又巴結討好他,家裡什麼事情都會去找他拿主意,仿佛他無所不能。
他確實如此。
救回喝了農藥的鄰居後,他哈哈大笑說:「你被我救活就是不該死,世上命最值錢,我被人罵成太監都照樣活著,你還輪不上」;
為了自己的貓而自投羅網被批鬥時,他精神十足地對抓人的小瞎子說:「做人要講良心,我對得起你家,你不能誣陷我」;
他仿佛什麼事都打不倒,卻在心底埋著深深的結。
故事開始於「我」的童年,上校是一個怪人,也是父親的朋友。每個人口中都有關於他不同版本的傳言,但人人對他的態度卻出奇地相似。
而「我」從最開始,跟著爺爺一起討厭「上校」,到目睹「上校」救人開始轉變,漸漸地從不同人的故事中還原了「上校」的傳奇經歷。這些故事有的是他自己講給「我」的,也有的是陰差陽錯被「我」偷聽到的。
上校的經歷說複雜也複雜,因為他有很多身份,做過很多事,其中任何一個都是普通人一輩子也不會有機會遇到的;但是說簡單也簡單,因為抗戰英雄的經歷大抵相似。
戰場上出生入死是真,潛入敵營捨身伺敵也是真,而沾上了花邊新聞同樣是真。他在家鄉與父親做木工時被抓壯丁入伍,受傷後在醫院裡做了軍醫,又因為醫好了一位女軍官而被培養成為高級特務,他潛伏在上海,一邊和閻王搶人,一邊做著除鬼殺奸的大事。
為了得到情報,他深入敵人內部,但這段潛伏經歷卻成了他永遠的噩夢。敵人失敗後,他被自己人當成特務抓進了牢裡,他聯繫自己的上級,卻不願活命,只求送死。從牢獄中出來後,他要求再次上前線,要在自己死前救活其他人。
這時正值內戰期間,而他在一次手術中救了解放軍首長後,便一路跟著這位首長走南闖北,甚至後來又奔赴朝鮮戰場。他本就是抗日英雄,又是醫者,後來便是立功受獎,風光無限。
有人在報紙上為他作詩:
「我看見了死亡的猙獰血盆大口 獠牙雙戟他悄悄來到我身邊手上鉗著金子的光芒嘴裡含著綠色的鑰匙生死一頁紙閻王是活鬼他最巧於對死鬼施令讓閻王回歸人的良心 」
但前途光明的他,最終還是被遣返鄉裡,回到「我」所在的村裡,成為了「我」記憶中古怪的「上校」。
如果沒有後面的事,他的餘生可能就此平凡安穩地度過,同母親住在一起,有一位朋友,兩隻貓,三五鄰裡。將那些戰火紛飛的日子,光榮又屈辱的過去統統封存,再也不必想起。
但是命運偏偏不答應,他身上的迷太多了,多的想讓所有人一探究竟。所以,當批鬥之風颳起時,小瞎子第一個就想到了他,並藉此挖掘他的秘密。
在此之前,我一直覺得他是一個處變不驚的人,經歷了真正的戰場的他,不會被小事所動搖。所以當小瞎子被割掉舌頭,挑斷手筋地出現時,我是十分驚訝的,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上校做出如此決絕的事?
但即便如此也沒能阻止消息的傳播,小瞎子還是將他肚皮上繡著的字傳播了出去,而這傳言裡的字,也成了爺爺的心病。直到老保長為了解開爺爺的心結,講出了上校在戰爭中的故事,「我」才知道他的經歷有多麼驚心動魄。
為了獲取更多的情報,他的潛伏是以身侍敵,忍辱負重,敵人在他肚皮上被繡的兩行字為他帶來了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
他在被上級從牢獄中救出時,熱淚盈眶地說:「我對天發誓,老子除了自己被糟蹋外,沒有糟蹋國家的任何一個人任何一件事!」
後來,從戰場上回來後,喜歡的姑娘向他表白,他卻只能輕描淡寫地說:「你的眼睛看不到我的過去」。
他在被敵人侮辱時活過來了;他在被自己人關進監獄時也挺過來了;即使遭人誣陷被喜歡的姑娘誤會時,他也毫無怨言地離開了;但是,當批鬥的人群按住他要看他肚皮上的字時,他卻當場被逼瘋了。
我本以為,上校這樣一個堅強的人,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能容得下任何誤解和議論,當是無所畏懼。之前的批鬥、打罵他都毫不在意,即使再狼狽也無法折損他半分精神,他還能夠和小瞎子閒聊將對方氣個半死,但是這一次他突然就瘋了,我甚至於更願意相信這是他的謀劃。
然而,並不是。
他是真的瘋了,從前的一切都清零,「上校」、「金一刀」、「英模」統統不在了,他唯一記得是想要用刀劃掉肚皮上的字。這時我才終於明白,這樣一位戰鬥英雄,他的內心對於被繡字這件事有多麼的痛恨。
為了掩蓋這兩行字,他不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甚至不願解釋一句;為了掩蓋這兩行字,他廢了小瞎子的雙手和舌頭,結下了死仇;如今為了這兩行字,他終於把自己逼瘋了。原來,這麼多年,這兩行字一直都重重地壓在他的心頭,他一直都沒有放過自己。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沒有風飄不到的角落。
幸運的是,在這件事傳開後,曾經在戰場上喜歡他的林阿姨終於找來了,知道了上校曾經掩蓋的一切,解開了誤會,兩人相伴餘生。
她說,他變成了自己想要的人。
而「我」在背井離鄉,獨自經歷了異國的漂泊經歷後,再次從林阿姨口中聽到了上校的另一半故事,也見到了智商停留在七八歲,像孩子一樣的上校。
那兩行他遮掩了一輩子,「我」也好奇了一輩子的字,最終出現在了我的眼前:
命使我乃鬼殺奸除
如 軍
山 令
林阿姨說這是上校自己畫的,但是「我」知道,這並不是那兩行字。林阿姨說,這是上校按照自己的意願將畫出來的字改了個徹底,黑白調了個頭。
看到這句話,我忽然就熱淚盈眶,之前的難過和遺憾一掃而空。我相信,這兩句話才是他一生都刻在骨子裡的,這才是他應該有的記憶,他真的變成了自己想要的人。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作為麥家的「故鄉三部曲」之一,《人生海海》與其以往的作品不同,故事主人公雖然是上校,但故事脫離了戰爭背景,故事從鄉下村子裡展開。小說的主線集中於「上校」撲朔迷離的身份經歷,以及他肚皮上刺的那行神秘文字。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曾評道:這部小說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能把不存在的人物寫得仿佛是我們的朋友,《人生海海》就是這麼迷人。高曉松、王家衛等老師同樣傾力推薦。
《人生海海》不僅展現了一幅清晰又複雜的人物關係圖,還將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生活困惑巧妙地嵌入其中,用淺顯得文字寫出深刻的思緒;翻開書,仿佛此前的生涯歷歷在目,思緒萬千。
更多相關細節,歡迎點擊上方連結,一本書,一份下午茶,這是一份你讀過就不會想把它放回書架,而是時時留在桌上的感悟;一本引人入勝,不會閒置的書籍,歡迎一同走進書中的世界!
寒來暑往,看時間單行向前;潮汐潮落,觀歷史循環往復。我是@寒汐 一起讀歷史,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