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則不可開,善結無繩約則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白話翻譯:善於行走的不會留下痕跡,善於言辭的不會留下被人貶謫的話柄,善於算術的就用不著計算用的籌碼工具,善於關門閉戶的即使不用門栓、頂槓也打不開,善於捆縛的即使不用繩索也使人無法解開。所以聖人,常常因為善於拯救他人,所以就不會有人被遺棄;常常因為善於拯救萬物,所以就不會有東西被廢棄。這是因為傳承了大道的聰明智慧。所以善為人道者是不善為人道者的老師;不善為人道者,則是善為人道者的借鑑。不尊重他的老師,不珍惜他的借鑑,看似聰明實則是大大的糊塗。這就是善為人道者精深微妙的為人之道。
感 悟:老子用「善行」、「善言」、「善數」、「善閉」、「善結」作喻指,說明人只要善於行不言之教,善於處無為之政,符合於自然,不必花費太大的氣力,就有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且又闡述了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道理,不從正面「貴其師」,不從反面「愛其資」,做到「雖智大迷」。本文的主導思想,是把自然無為擴展應用到更為廣泛的生活領域之中。同時又表達了有道者無棄人無棄物的心懷。人無棄人,物無棄物,天下的善人不善人,善物不善物,都是有用處的。善者為師,惡者為資,一律加以善待,特別是對於不善的人,並不因其不善而鄙棄他,一方要勸勉他,誘導他,另一方面也給他一個成為善人借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