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編制崗待遇好又穩定,是無數人心目中的理想職業,競爭力大到嚇人。可即便是這樣,為了編制崗奮鬥的人依舊不在少數!
然而很多人並不了解醫院編制與非編制的區別,今天小助手就給大家好好科普一下,一起看看吧!
一、崗位屬性不同
醫院編制由本省/區/市/縣衛健委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公開招聘,招聘流程一般為:報名→資格初審→筆試→資格覆核→面試→體檢→公示聘用,環節較多,審查嚴格,但是權威可靠。考察通過後籤訂入職合同,享受事業單位工作待遇。
醫院非編制招聘形式:一般由醫院自行發布招聘通知,也有部分是衛健委和人社局組織的。對比編制,整個招聘流程簡潔一些,正式聘用也會籤訂勞動合同,類似企業僱主與員工的性質。
二、福利待遇差別
醫院編制工資由基本工資、津補貼、職稱工資等組成。職稱工資可以隨著職稱升高而升高,工齡工資隨著工齡增加而增加。
簡單來說,編制工資由國家發放,不怕拖欠工資,享受「五險一金」、帶薪假期。醫院非編制工資由醫院人事部門制定,工資高低與個人能力、醫院發展息息相關。在職稱晉升和工齡方面,一般無法保證。近幾年雖然在改革,但實際操作中仍與在編人員存在很大差異。
三、穩定性差異
醫院編制,就相當於擁有了一個「鐵飯碗」,工作更有保障,不會被隨意開除,更穩定。可以調動,退休後享有相應的社保。醫院非編工作靈活性大,多勞多得,進步空間大;但是稍有差錯,隨時有炒魷魚和被淘汰的風險。
四、晉級領導優先程度
醫院編制在晉級優先度方面,會有優勢。醫院當中也有不成文的規定,編制肯定是有優先權的。(換句話說,提拔不帶編制的員工,此員工離職,就相當於醫院的損失,白白培養一個優秀的員工)。
所以大家基本可以看到,醫院的領導階層,基本都是帶編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