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中美對比:美國人吃了一顆糖,中國人吃了兩顆糖

2020-12-14 夢婆筆談

美國東部時間4月28日,美國感染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破100萬,《紐約每日新聞》稱,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確診病例過百萬的國家,這數字是歐洲疫情最嚴重國家的4倍多。美國總統川普當天接受記者提問時稱,「病例最終將降到零」。 他認為,病例數量大是因為「我們的檢測數量比別的國家高得多」。

無獨有偶,據《人民日報海外網》報導,由於氣溫飆升,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數萬民眾近日湧入海灘避暑,許多人沒有戴口罩,也沒有保持社交距離。

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紐森24日在推特上警告說:這個周末外面會很好,你可能現在感覺被關起來了,準備回到「正常」生活。但是必須強調:只有我們繼續待在家裡並且保持社交距離,加州(疫情)曲線才能平,你有權利去拯救生命。

似乎,沒有人能阻擋美國人湧向海灘的決心,英國《衛報》27日發布,美國加州Huntington Beach,聚集了9000餘人;Newport Beach的遊人多達4萬。

圖片來源於網絡

幾周前,美國當地時間4月18日,大約近百人聚集在加州聖地牙哥的海灘附近,抗議「居家令」剝奪他們工作機會的同時,也限制了他們生活的自由。隨後,加州薩克拉門託、聖地牙哥等地相繼發生了抗議活動。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美國人的上述行為,讓我想起了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的棉花糖實驗。在20世紀60年代,米歇爾從斯坦福幼兒園挑選了550名4-5歲的幼兒作為實驗對象,米歇爾與同事分批帶領孩子們,進入了桌子上排放著棉花糖的實驗室,讓孩子們從下面的兩個選項中做出選擇。

A 馬上就吃棉花糖,只可以吃一顆。

B 等20分鐘後再吃棉花糖,可以吃兩顆。

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堅持了20分鐘,最終得到了兩顆棉花糖。之後研究者們展開了長達40多年的跟蹤研究,發現:能夠堅持20分鐘不吃棉花糖的孩子,長大以後,無論是在事業上還是在人際關係上,都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優秀。這項實驗的目的在於揭示出:如果不被眼前的回報所誘惑,將來就可以得到更大的回報。

從抗擊疫情這一單一事件看,中國人比美國人自律性更強。截至4月29日22時,中國累計確診病例84369人、累計死亡病例4643人,中國目前已成功地抑制了疫情蔓延,取得了疫情防控狙擊戰階段性的勝利。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場突發的新冠疫情是對世界各國政治體系的一次檢驗,更是對世界各國人民文化修養的一次評估。中國人的血液裡流淌著中華5000年文化的精髓,即,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居安思危、忍辱負重等,面對疫情,中國人識大體、顧大局;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守望相助,眾志成城,與病毒頑強抗爭,14億人給全世界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彰顯出中國力量、中國速度和中國精神。

中國人的自控力和意志力皆優於美國人,沃爾特·米歇爾教授應該多給中國人一顆棉花糖。不過,教授已於2018年9月12日在紐約去世。米歇爾教授用了一生精力研究自控力,如果他泉下有知,知道美國僅用100天的時間,讓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從1突破到100萬,不知作何感想?

《圍爐夜話》第五二則:「不鏡於水,而鏡於人,則兇吉可鑑也;不蹶於山,而蹶於垤,則細微宜防也。」 意思是:不以水為鏡,而以他人的得失成敗作為借鑑,那麼就可以從中明白兇吉禍福的規律;在高山上沒有跌倒,但是卻在平地上的小土堆前摔倒,這說明從細微之處加以預防非常重要。

其實,美國的疫情失控,亦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五一」 已臨近,小長假期間,請大家切實做好疫情防控,銘記疫情尚未結束,風險猶存。

相關焦點

  • 外媒對比中美應對疫情方式:「我們像生活在兩顆星球」
    《加拿大面面觀》雜誌網站9月16日刊載題為《美中兩國應對新冠疫情的方式有著驚人的不同》的文章,作者系印度歷史學家、編輯兼記者維賈伊·普拉沙德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思義,文章對比分析了中美兩國應對疫情的不同政策導向和現狀,編譯如下: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在新書《憤怒》中談到他今年2月和3月對美國總統川普進行的與新冠疫情相關的採訪
  • 兩顆旺旺牛奶糖
    兩顆旺旺牛奶糖 8月30日下午,哥哥子明帶著靖源、靖淇兩個弟弟在家裡玩耍,正玩得開心的時候,3歲的小靖淇一不小心把頭磕到了桌子上哭了起來,媽媽邊哄邊帶他到小花園去玩兒。 在小花園旁邊的小賣部裡,媽媽給靖淇買了一小袋裝有5顆的旺旺牛奶糖。小靖琪拿著小袋子邊玩邊叫媽媽給他剝著奶糖吃。好長時間小靖淇沒有讓媽媽給他剝奶糖吃了,媽媽以為吃完了就問靖淇袋子裡還有糖嗎?
  • 為了能吃上糖,中國人絞盡腦汁,唐太宗甚至派人到「西天取經」
    因為果實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蜂蜜則不一樣,它永遠香甜可口,那味道,就是甜!從不會讓人有不愉快的回憶——除了被蜜蜂蜇到。 他們仿照麥芽糖的做法來熬製蔗漿,這樣熬製後的成品當時叫作「蔗餳(xíng)」,能保存多長時間不知道,但為了吃,中國人自此走上了製作白糖的不歸路。 製糖技術在唐代上升到一個新境界,一是甘蔗種植面積擴大,有了充足的製糖原料;二是製糖技術的提高。
  • 疫情下的消費心理調研——新冠疫情消費情況和非典消費情況對比
    因此,我們暑假實踐小組就非典期間消費變化與新冠期間進行對比。兩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同:1、在非典和新冠期間,中國的消費、交通等行業受到的衝擊最大。在疫情最高峰時,消費品零售增速出現明顯下滑,但疫情減輕後因需求變大而反彈回升。 在非典和新冠期間,人們對衛生防疫用品的需求變大。 異:1、對第三產業衝擊程度不同。
  • 8090後小時候的戒指糖,在美國竟然賣62美金一顆!你吃過嗎?
    為什麼這麼多人對小賣部有好感,因為裡面有吃不完的零食啊!麥麗素、大大卷、小熊軟糖、跳跳糖、乾脆麵、大白兔奶糖、口哨糖…相信大多數認識這種糖的人,已經十多年沒看到過它了。沒想到最近它卻重出江湖,並在國外登上了熱搜!
  • 中國人吃的糖有點多,這很危險
    現在中國吃糖是越吃越多了。可樂蛋糕奶茶,一不小心你就會吃成一個胖子。每天我們到底吃了多少糖,從哪裡攝入,糖吃多了有什麼危害?一瓶冰的肥宅快樂水下肚即可。糖真是個好東西,它能隨時解決生活裡的煩心事,帶來及時享用的美妙。但是不久之後,男孩女孩們可能會不約而同地發現,臉上怎麼多了顆痘痘?體重怎麼又增加了?牙齒開始有點痛了?因為這就是快樂的代價——糖,正在悄悄威脅我們的生活。中國人吃糖,越來越多了我們一般所說的糖,多指食糖,又叫添加糖。
  • 網上售賣「悍馬糖」被起訴 這種糖含違禁成分他達拉非,吃不得更賣...
    揚子晚報訊(通訊員 秦朝勇 葛明亮 記者 劉瀏)「悍馬糖」,顧名思義,吃了這種糖渾身精力無窮,人如悍馬。這款號稱來自馬來西亞的「壯陽」糖果,在網上賣著一顆十幾二十幾元的高價,被一些男性追捧。然而「悍馬糖」中含有違禁成分他達拉非,吃了對身體有損害,銷售更屬違法。
  • 美國這次很生氣,拉美專家對比疫情期間中美表現,力挺中國!
    近日,一拉美專家對比中美在疫情期間所做的貢獻時說道,中國在疫情期間提供的援助更大。據美媒報導,美洲對話組織亞洲和拉美項目主任瑪格麗特·邁爾斯近日在接受CNN採訪時指出,中國對拉丁美洲國家進行的援助意義是非凡的。
  • 臺灣人過年必吃的糖!48炷香時間,熬出濃濃中國年味兒
    中國人過年,怎麼少得了糖呢?但是一般的糖都太甜,用料也是各種添加劑……老人吃擔心高血糖,小孩吃擔心長蛀牙,成為「甜蜜的負擔」。一條生活館尋尋覓覓,從寶島臺灣找到了「月十二曲」的年糖禮盒!這樣做出的年糖,不會很甜,一顆糖的熱量只有56~57大卡,可以放開了吃!吃起來軟糯清甜,味道十分自然,不粘牙卻有嚼勁!滿滿的堅果爽脆鮮嫩,竟然一點油齁味都沒有!
  • 這糖看著就想吃一顆
    軟的是以蛋白製成的白色牛軋糖,硬的為咖啡色,以焦糖製成,口感堅硬帶脆。傳統的牛軋糖主要在西班牙生產,成份主要為烤杏仁,其次為蜜糖和蛋白。其他地方如澳洲也生產牛軋糖,成份和口感也較多變化。牛軋糖外面包著一層可吃的透明糖紙,俗稱糯米紙(Waffer Paper),它可以防止糖果黏手,不過它既不是用糯米做,也沒有紙的成分,而是用蕃薯、玉米或小麥粉等做成的。
  • 一碗花生一碗糖,做健康牛軋糖,嘗一顆,再也吃不慣外面賣的了
    一碗花生一碗糖,做健康牛軋糖,嘗一顆,再也吃不慣外面賣的了。現在的人們除了關心自己工資之外,一天中更多關心的就是自己的吃什麼了吧,關於今天吃什麼,也成了大家聊的最多的一個話題,相信牛軋糖是很多孩子的童年回憶,但是隨著歡迎程度的不斷提升,不少商家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增加牛軋糖的銷售量,就會往裡面加入各種的香料或者色素,這樣的確能夠大大提升牛扎糖的口感,但這樣的牛雜糖吃多了對身體並沒有什麼好處。
  • 天冷別忘了吃「糖」,每天兩顆,驅寒暖胃舒服過冬
    新一輪的強冷空氣又來襲了,還下起了毛毛細雨,早上送孩子去學校冷得瑟瑟發抖,回來的時候手腳都凍僵了,臉也被寒風吹得緊繃繃的,趕緊吃上昨天做好的薑糖,吃了兩顆從頭到腳都是暖的,有了它們這個冬天會冷。古人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導致了有一部分人就認為冬天不能吃薑,夏天才可以吃,其實這句話是古人根據冬夏季節陰陽的變化提出來的觀點,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生薑是有助暖身的食物,生薑裡含有姜辣素,能促進體溫上升,冬天吃它不僅可以增進食慾,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提高禦寒能力。
  • 常見食物的升糖指數對比,排第一的,並不是說大米飯,要吃對了
    很多血糖高或者一些糖尿病患者對於白米飯都是敬而遠之,他們認為白米飯裡面所含有的糖分位列第一,如果吃了會就增加體內的血糖水平,所以平時也都是不太敢吃。其實大家知道的是,對於糖尿病或者血糖高旳人來說白米飯並不是食物中升糖指數最高的,排名第一的其實「另有其人」。
  • 你吃過糖球嗎?你吃過能聽見心聲的糖球嗎?——糖球
    一顆可以讓你聽到他人心聲的《糖球》。一個叫東東的小男孩,他是個不太會表達自己心意,也不懂別人心思的孩子。東東喜歡玩玻璃球,沒有朋友和他一起。東東失落地來到小商店,他想買一些新的玻璃球,卻看到一袋子沒見過的「玻璃球」,店主爺爺告訴他這是糖球。他挑了一顆放進嘴裡,居然聽到沙發的心聲。這真是神奇的糖球!接下來,他還能聽到誰的心聲呢?
  • 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 抖音我是一顆五彩繽紛的跳跳糖歌詞...
    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最近在抖音上經常會有人在唱我是一顆活力四射朝氣蓬勃五彩繽紛的跳跳糖,那麼我是一顆糖是什麼歌呢?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抖音我是一顆糖歌曲歌詞完整版,一起來看看吧。 抖音我是一顆糖歌曲歌詞完整版 歌詞 作曲 : 大張偉 作詞 : 大張偉 哈嘍 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 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 我是一顆活力四射 朝氣蓬勃 五彩繽紛的 跳跳糖 跳跳糖
  • 抖音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 大張偉我是一顆跳跳糖歌詞
    近日抖音上面又火了一首非常的魔性的歌,其中的歌詞是「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網友們不由的想知道這是一首什麼歌呢?跟著小編去了解一下抖音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吧。  抖音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  據了解這是大張偉的原創歌曲《我是一顆跳跳糖》,不得不說大張偉的歌總是那麼通俗易懂,這首歌中慘雜著電音的元素,讓人聽了非常的開心,事實證明中國電音的道路還很長,就算有好的作品,國人含蓄的內在也很能帶得動。
  • 生活太苦,請吃顆糖
    水果糖雲南人愛吃麻辣是天性。我也不例外。平時買零食,大兜的基本都與麻辣有關。但袋子的角落總會有一袋糖。我還是有吃糖的習慣。我喜歡吃話梅糖和巧克力糖。話梅糖帶些許的酸味,巧克力糖有股香氣。不是那種甜得發齁,所以喜歡。
  • 全國最「難以下咽」的5種零食,榴槤糖上榜,全吃過的讓人心疼!
    零食對於大家來說是真的不陌生,小時候都是非常喜歡吃的,不過小時候條件有限所以吃的就不是很多,不過這幾種零食讓你吃你也不是很願意的,全國最「難以下咽」的5種零食,榴槤糖上榜,全吃過的讓人心疼!1.橘餅,橘餅是用橘子做成的零食,但是口味有點怪,很多人都不喜歡吃這個,因為他們覺得橘餅不僅重口味,還很難吃。橘餅外表鮮豔,但吃起來實在是不敢恭維了,估計也就只有喜歡吃的人的眼裡才是美味零食了吧。2. 雪棗,「雪棗」其實並不是棗,而是一種甜品。只是外形似棗,表面白粉穿衣,如霜似雪,內瓤恰似透明的雪花絲,故名雪棗。
  • 百度谷歌2020年度熱詞榜單對比:疫情影響下,截然不同的經濟與社會
    從某種程度上,這也可以被看作中美兩國人民狀態的體現,通過這兩個榜單,我們或許能從中窺見中美兩國民眾最關注的是什麼,以及背後反映出來的兩國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毫無懸念,2020年的熱詞是「新冠疫情」,無論是百度熱詞還是谷歌熱詞,「新冠疫情」都高居榜首。疫情改變的是整個世界,在巨大的不可抗力面前,「環球同此涼熱」。
  • 一顆糖串起半個音樂圈?
    今年三月新冠疫情肆虐,張信哲偶然中從新聞中看到武漢前線護士黃雨,她是張信哲的鐵桿粉絲「希望等疫情結束,能夠得到一張張信哲的籤名。」當晚,張信哲便在社交媒體隔空回應「籤名CD準備好了……感謝你們的辛苦付出與堅持,也請你照顧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