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社交網絡》主演傑西也是作家,他說寫作讓人快樂

2020-12-11 澎湃新聞
傑西·艾森伯格

「口?」傑西·艾森伯格指指自己的嘴巴,然後指著紐扣說:「扣?對嗎?」在被問到此次上海之行有沒有學會什麼中文詞彙的時候,傑西用他標誌性的萌萌神態對澎湃新聞記者展示了他剛學會的中文單詞。

六月下旬,美國演員、劇作家傑西·艾森伯格來到上海,此行主要是受邀參加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以及宣傳他的短篇小說集《吃鯛魚讓我打嗝》(Bream Gives Me Hiccups)的中文版,因此,傑西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幽默小說家。

傑西為《吃鯛魚讓我打嗝》中文版專門寫了一篇致中國讀者的序言,標題叫「發現肉」,這個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的標題源自2005年他45天的中國之行中學會的第一句中文:沒有肉。在那次旅行中,傑西去了重慶、昆明、麗江、大理、桂林等城市,作為一個素食者,他嘗試用「沒有肉」熱情地和當地人溝通,但他無奈地發現,沒有人聽得懂他在說什麼。那次旅行快結束的時候,傑西參加了一個中文口語班,學習了中文的四聲。

十多年過去,傑西對於中文四聲的掌握似乎沒完全荒廢,因為他的「口」和「扣」基本聲調準確,但傑西還是感嘆說:「讓我意識到,你們的腦子一定比我們的更複雜,才能轉化那麼這麼多的字,這麼多的意思。」

講到對上海的感受時,傑西說:「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城市有那麼多龐大的市中心。拿紐約來說,中心是時報廣場,以它為中心,紐約的其它部分向四周延伸。但是上海有好多個中心,我終於理解為什麼上海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還有一點就是上海有很多地方比美國任何地方都古老,比紐約歷史久,但有的地方又像紐約一樣發達、後工業化。」

傑西·艾森伯格以《社交網絡》中的臉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一角為全球觀眾熟知,除了拍電影、寫劇本之外,他還長期給《紐約客》《麥克斯韋尼》等文學刊物供稿,而這本《吃鯛魚讓我打嗝》是他首部短篇小說集。雖然叫短篇小說集,但其實集子裡的多數篇目並不像我們一般認識的短篇小說,而更像是幽默故事,許多篇章還採用了書信體、簡訊、郵件體等形式。

借著傑西來滬宣傳新書的機會,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對他進行了專訪,聊了聊這本透著傑西風格的短篇小說集。

《吃鯛魚讓我打嗝》(Bream Gives Me Hiccups)中文版

對話:

不在意是不是有人會讀我的東西

澎湃新聞:

第五章裡,你處理了所謂後性別主義這個問題,你自己覺得自己是一個後性別主義的人嗎?

傑西:

我很熱衷於成為一個所謂的後性別主義的人,因為我不是。對我來說,後性別主義的男人意味著拒絕那些很大男子主義的刻板印象,可能我會把自己稱作是後性別主義的中間路線。因為我生來沒有這些特質,所以我很想有這些特質,所以我會退回到原初的性別規範。

澎湃新聞:

這是你希望向你的粉絲們呈現的風格和形象嗎?

傑西:

不是,是呈現給我自己看的風格,然後最後的效果就是弱弱的。

澎湃新聞

:你經常給《紐約客》等文學雜誌撰稿,文學創作對你來說完全出於玩票還是你有某種文學上的抱負?

傑西:

我不把寫作當成我謀生的一個職業,我覺得我非寫不可的時候就會寫。我也不認為這是某種雄心,我也不覺得寫作很難。就好像昨天晚上我花了兩個小時把過去一周的感想寫下來,我會寫是因為如果我不這麼做我就活不下去。我也不在意是不是有人讀我的東西,我寫就是因為寫作讓我快樂。

澎湃新聞:

平時拍戲那麼忙,你是怎麼有那麼多時間來寫作的?

傑西:

我覺得大眾有的時候誇張了演員在拍戲這個事情上花的時間,只是因為演員的工作是公共性的,你最後能看到我的工作,而我看不到你的工作。在你看來,我可能花費的精力要遠遠超過你,但實際上可能是相反的,你可能每天都在工作,但我可能一年裡只有六個月是在拍戲。

喜歡悲喜交加式的寫作和表演

澎湃新聞:

《室友偷走了我的拉麵》那章裡你用了很多的尾注,這是出於什麼考慮呢?

傑西:

我讀了大衛·福斯特·華萊士的書之後,我覺得如果這個年輕女性用一些很高端的技巧來寫一個很低端的東西的話會很有趣。她談的是肥胖的人,是長得醜的男孩女孩,但她用的是很陽春白雪的文學技巧,這種技巧你可能只有在學術寫作中會使用,或者像華萊士這種腦迴路和常人兩樣的人會這麼用。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很喜歡華萊士。我是個素食者,他寫過《思考龍蝦》(Consider the Lobster)這本書。我喜歡他寫的東西,他是那種作家們會很喜歡的作家,但對讀者來說有時候讀他的東西就會有點頭疼。當然他死得很慘,你把世界看得這麼透徹,你怎麼可能不抑鬱?

澎湃新聞:

在這個故事裡,你寫到女主角因為教授讓學生們闡述女性割禮的好處而覺得受到了性騷擾,但她又很矛盾地喜歡上了那個教授,如果你在Metoo運動風起雲湧的今天來寫這個故事的話,你會不會覺得有種道德壓力?

傑西:

我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去寫,但並不是因為我覺得我寫的東西是錯的,只是因為說當全社會都在討論這個事情的時候,你沒法以其它方式來討論這個事情。就好像當一個棒球體育館裡發生了一起槍擊案的時候,那個節骨眼兒上你沒法用很詼諧搞笑的方式去寫一首關於棒球的歌。

我自己對於性侵這樣的議題很敏感,我和我妻子以及我嶽母在過去的十五年裡一直在做和家暴庇護所有關的事情。

澎湃新聞:

我注意到有許多讀者都說他們很喜歡第一章,就是一個九歲的小男孩給不同的飯館打分,語調很幽默,但慢慢你又能讀到原來男孩的媽媽其實正在為離婚所苦,你把一種趣味性和讓人難過的東西混合在了一起,為什麼這種混合對你很有吸引力?

傑西:

我希望因為這種手法獲得讚賞,但這裡面有個文化因素,對於很多壓迫人類的文明來說,他們都會以喜劇的方式來表演悲劇,這是一種應對機制。你會拿你悲慘的處境開玩笑,來應對它。

就像卓別林演一個流浪漢的時候,他是以喜劇的方式去表現的,我當然不是第一個這麼做的,我覺得我喜歡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它會提醒我要以幽默的方式去面對悲劇。

如果你只是寫笑話,就會顯得淺薄,但你如果只寫悲傷的東西,又顯得像個小青年一樣無病呻吟。所以我覺得這種悲喜的混搭更有創意一點吧。

澎湃新聞:

你覺得最好的表演是不是也是這種悲喜交加的混合?

傑西:

我喜歡的表演嗎?喔,是的,我喜歡瑞奇·熱維斯在《辦公室》裡的表演勝過馬龍·白蘭度的表演,他的表演非常了不起,非常有趣,但又有一種讓人難以想像的悲傷。馬龍·白蘭度當然很棒,但只是不吸引我而已。

澎湃新聞

:講到寫作和表演的關係,你在一個訪談裡講到最壞的角色也有其善良之處,而演員在演這種反面人物的時候,其實是把他們當英雄來演的,對你來說,寫一個反面人物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樣?

傑西:

是的,我在寫一些很壞的人物的時候,我覺得對於一個演員來說,這些人物吸引我的地方是他們的那種嫉妒、寂寞等情緒是我們普通人共通的,我認為除非是那種毫無感情的心理變態,大多數壞的行為都來自於一些悲傷的情感,如果我們對這個人多一些了解,或許更能理解他的所作所為。

我喜歡演這樣的人物,就是一開始你覺得人物太可怕了,但到最後他會讓你感到難過悲傷。我有一個新戲講的是一個六十歲的女人,那是一個非常自私可怕的女人,但我希望看到最後,觀眾可以給這個人物一個擁抱,然後把她帶回家。

我不是伍迪·艾倫的接班人

澎湃新聞

:就幽默風趣的寫作風格而言,你覺得你和伍迪·艾倫有什麼相似之處嗎?

傑西:

我想觀眾看到他電影裡的人物的時候,會覺得天啊,這個人真是太神經質了,但對我來說那就是一個完全正常的人而已。我覺得正常,別人覺得神經質,這或許是因為我跟他(伍迪·艾倫)之間有些共通之處。我會那麼看待這個世界,因為我受他影響。

澎湃新聞:

有很多觀眾會說傑西·艾森伯格是伍迪·艾倫的接班人,你自己怎麼看?

傑西:

我認為這不可能。因為在那個時代,他是一個先鋒,那時在主流娛樂圈裡,很少有像他這樣的人,當然現在不同了。所以,我不可能成為某個已經存在的領域的先鋒,我是他的成就和作品的受益者和接收者。我覺得我很幸運能追隨他的腳步,而不是創造什麼新的東西。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美國「東北人」艾傑西:我教會市長用中文說武漢加油
    艾傑西說,他有許多美國當地的華人朋友,「他們中文英文兩方面的文字都能看懂,信息量很多,了解得更多,對於疫情的影響比美國人著急。」  第一次公益演出後,在場多位美國大學的教授都邀請艾傑西去演講,之後募捐也多了一些。「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 還報導了關於我的這場公益演出。」艾傑西說,公益脫口秀結束後,感覺自己「火了點」。
  • 網絡作家如何掙錢?我用自己十年的網絡小說寫作經驗告訴您答案!
    關於網絡作家,很多朋友都很關心的一個問題:網絡作家如何掙錢?或者是,網絡作家怎麼掙錢?筆者自從2007年開始閱讀網絡小說,2009年開始寫自己的第一本網絡小說,到現在不說小說閱讀經驗,就是網絡小說寫作經驗,也至少有十年了。網絡作家如何掙錢?
  • 專訪作家張皓宸:在鄂爾多斯遇見更好的自己!
    在他最新的微博裡,他說鄂爾多斯:「像是來旅行的兩日,無論是好久不見還是初次見,都快樂」。他說,歌手在唱別人的歌,演員在演別人的事,只有作家幾乎完全主導自己的創作,他很珍惜寫作的這份初心。他說,寫作不是討好世界的工作,即便今天宣傳規律講究短頻快,抖音15秒,微博120字,他卻「慢半拍」得寫起了長篇小說,因為在他眼裡這不是風口,而是心願清單。
  • 網絡文學作家馮松立和他愛廣播劇的女兒
    編者的話:「有一個作家爸爸或詩人媽媽,不一定是件快樂開心的事,因為這些命定有些古怪性情的家長,喜歡熬夜寫作,喜歡友朋歡聚,喜歡心血來潮,沒準有的還喜歡拿小孩子惡作劇。」著名作家高洪波的這段話,形象地概括出同在一個屋簷下的「兩代人」的文學情與緣。
  • 「美國東北人」艾傑西說起福克斯主持人很氣憤:這麼傻的人怎麼能上...
    …這段脫口秀的創作者是美國波士頓小夥艾傑西,他告訴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自己創作這一作品旨在希望改變美國社會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讓更多美國人了解到中國人的幽默與堅強。這段視頻是源於艾傑西今年2月中旬在位於美國波士頓牛頓小鎮舉行的一場脫口秀義演,不過上周卻「出口轉內銷」,在中國社交網絡上火了起來。「美國社會對中國老百姓的了解其實很少,許多人對中國的認識僅停留在政治層面,而美國對中國的政治又恰恰有一種固有的刻板印象。」
  • 作家富豪榜制榜人吳懷堯:寫作致富並非神馬浮雲
    作為本榜單的制榜人,年僅25歲的吳懷堯在榜單發布後卻選擇了關機,這讓眾多想要採訪他的記者相當抓狂。本報記者多次聯繫他未果之後,昨日上午再次致電吳懷堯,在終於接通電話後,他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就讀者關心的十大問題,一一作出了解答。以下問答本報記者簡稱「記」,吳懷堯簡稱「吳」。
  • 橙瓜碼字上線,網絡作家都在用的免費寫作軟體
    近日,橙瓜正式上線了一款全新的智能化免費寫作軟體,為網絡作家量身打造,設計簡潔、界面清新、功能強大、安全可靠,是網絡作家創作的首選碼字工具。
  • 用文字實現自我價值——專訪四位宿遷90後網絡作家
    宿遷網訊(記者 蔡秀娟 張東利)編者按 近年來,宿遷市的網絡文學創作呈現良好勢頭,湧現出一批富有才華的網絡作家。據不完全統計,在各大文學網站註冊的宿遷籍網絡寫手有100多人,一線的重點籤約網絡作家也有80多人。
  • 內江本土作家談讀書寫作
    為引導市民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深入推進「全民閱讀」,本報特專訪了我市幾位作家,分享他們閱讀、寫作的故事。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舌尖上的美味帶給人無窮的享受。與此同時,食品安全問題也層出不窮,人們對餐桌上的安全更是憂心忡忡。曹永勝也是如此,在一次偶然的集會上,他在報紙上看到來自江蘇淮安的普通農民孫煥平的故事。
  • 【專訪】墨西哥作家路易塞利:社交媒體不應成為「#Metoo運動」的終點
    孟德斯鳩男爵(Count Robert de Montesquiou)——這位容易被遺忘的詩人,勢利的、淺薄的、保皇主義的花花公子、世紀之交的巴黎最最嬉皮士的人——有一口壞牙。它們太小了,並且相當黑,因為他抽了數量可觀的鴉片,興許是大麻。每當哈哈大笑時,他習慣將他的牙齒藏在手掌後面,在他那壯觀的、向外延伸的鬍子上拍手。
  • 專訪|馬華作家黃錦樹:寫作是文字的幻術,把豌豆變成大樹
    「我們的寫作位置類似南非作家庫切」最近,澎湃新聞專訪了黃錦樹,首先從於今年初引進大陸的《烏暗暝》談起。「骸骨、屍體、人的突然失蹤,恐怖和隱秘」這種種,寫得更早的《死在南方》一樣具備,它還多了一個層面——歸來。歸來是失蹤的反面,但「魂兮歸來」算嗎?鬱達夫曾經是南洋華文文學最可能的「大作家」(以其學養、多語、多欲、坎坷經歷),但無情的歷史讓他「失蹤」,湮滅為「沒有」。沒有,也不會再有。除了他的同代人,很少人能理解這是多大的傷害。我認為這是鬱達夫留給我們的真正遺產,一個原初的傷害。
  • 網絡作家何為貶義詞,你欠網絡作家一個道歉
    採訪某個網絡作者!有記者問我:對於網絡文學,你怎麼看?我說:我閉著眼睛看。記者又問:作為一位網絡作家,你似乎不屑於談論網絡文學?我說:你說誰是網絡作家?你才是網絡作家,你們全家都是網絡作家。事實上,作家從來都不可能成為多數人的職業。因為當作家需要天賦,更需要正確的後天訓練。賈平凹老師說:「文學是人類中最敏感的一小部分人最敏感的活動,人人搞寫作,不可能也行不通。」所以,每次聽網絡文學平臺說他們有幾十萬的作家,上千萬的作品,我就渾身起雞皮疙瘩。就忍不住想問一句:你們的作家是論斤賣的嗎?
  • 創意寫作、網絡文學專業受追捧 高校批量「製造」作家?
    新聞回顧日前,國內首個網絡文學本科專業開始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地招生。這個專業致力於培養網絡寫手和網絡作家,授課老師包括網絡作家唐家三少、天蠶土豆、血紅等。這個由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和盛大文學聯合創辦的新專業,首屆招生名額只有30人,但已經吸引了超過3000名以上的考生前來面試。
  • 專訪作家劉子超:旅行文學是最好的寫作訓練
    劉子超:這本書的旅行和寫作時間從2011年綿延至2017年,是這些年來不斷旅行和寫作積累下來的。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東南亞和印度也是我開始獨立探索世界、磨鍊旅行技藝、塑造成熟世界觀的起點。因此這本書也是我創作上一個小小的裡程碑。書鄉:書中提到的許多小鎮等目的地都有些「小眾」,如伊真火山,你是如何找到它們的?
  • 人物專訪寫作指南
    在曾經的工作中遇到多數這樣的場景對話,老闆說:「小王,給我寫一個深度的人物專訪稿吧,為了品牌的傳播策略,我們可能要做一些相關的媒體曝光」。 然後作為一個PR人,你的大腦中可能就會一片混亂,唯唯諾諾的告訴老闆:「PR稿都是相關媒體記者來到公司專訪,然後採編,校正才給報導的,不能獨立撰稿」。 老闆只能說:「好吧」,得到這樣一個不太滿意的答案。
  • 作家比拉-馬塔斯:採訪白蘭度時不懂英文,就編了一個專訪
    在剛過去的上海書展上,比拉-馬塔斯出席了3場公開活動和多個媒體專訪,不用嘉賓和記者開口,他都會主動說:讓我們談談保羅·奧斯特和羅貝託·波拉尼奧吧!比拉-馬塔斯說自己只有在情節需要的時候才會虛構作家,他還是喜歡用真實的作家當小說角色。對於那些偶爾編造的作家,比拉-馬塔斯有時候出於好奇心會到網上搜索這些名字,結果發現這些他編造的作家在網上是存在的,有人給他們編了簡歷和很長的作品表,給他們做了網站,還附上了照片。「這不是很可怕的事情嗎?就像那種恐怖片,那些人偶變成了真人。」
  • 英作家警告:沉迷社交網絡或讓孩子變文盲
    原標題:英作家警告:沉迷社交網絡或讓孩子變文盲   如今,社交網絡越來越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大人小孩似乎都離不開它。針對這種情況,英國知名作家霍華德·雅各布森警告說,推特等社交平臺或將讓孩子們變成「文盲」。
  • "獵鷹"望再演傳記片 扮傳奇運動員傑西·歐文斯
    麥凱有望主演美國已故黑人運動員傑西·歐文斯(Jesse Owens)的傳記電影。     有消息稱,麥凱恩對扮演歐文斯這個角色十分積極,已經與他曾經主演過的電影《後繼有人》編劇傑米·林登(Jamie Linden)共同準備製作這部電影,並授權編劇喬治·奧爾森(George Olson)執筆劇本。
  • 十大最好用的寫作軟體,網絡作家的碼字神器
    一、橙瓜碼字橙瓜碼字是一款為網絡作家量身打造的免費的專業碼字軟體,目前網絡作家中使用最多的寫作軟體,天蠶土豆、耳根、善良的蜜蜂等頂級大神作家也都在使用。橙瓜碼字的基本功能特點1、多端支持:Android、Windows、Mac、iOS系統2、雲端備份:手機、電腦、平板可實現雲端同步備份3、在線拼字:可進行多人在線拼字4、強制鎖定:可設置時間或字數目標,
  • 專訪|挪威作家阿瀾·盧:嚴肅文學式微?我在挪威沒覺得
    《我是個年輕人,我心情不太好》在俞聞候的iPod中「單曲循環」多次後,他萌生了將其翻譯成中文的想法,之後還翻譯了作家的另一部小說《我已經結婚了,我心情還不好》(Doppler)。作為挪威當代作家代表人物之一,阿瀾·盧同前輩正襟危坐、閉門寫作的做派不大一樣。除了早年豐富的社會閱歷,成名後他還涉獵電影短片和音樂電視製作以及舞臺演出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