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37(餘德,出自聊齋志異)

2020-12-11 滄海一粟古代志怪故事

圖詠 畫堂小酌報居停,蝶舞花飛醉不醒。留得龍宮蓄水器,好從殘石乞延齡。

湖北武昌有一個叫尹圖南的人,他在郊外有一座別墅,但是他自己很少去住。

一天,管家來報告,說有一個秀才想租那幢別墅住,問他是租還是不租。尹圖南想,閒著也是閒著,就讓管家租給他了。

房子租出去半年了,他從來也沒有過問過。一天,他到郊外去,路過那幢別墅,正巧在門前碰見了那位秀才出門,秀才看上去很年輕,容貌衣服車馬,都顯得風度翩翩的,人也長得很漂亮。他趕上前去和秀才搭話,沒說幾句話,立刻感到這秀才儒雅風流,十分可愛。因為秀才要出門,兩人沒有多談就分手了。

回到家裡,尹圖南感到很新奇,就對妻子說了。妻子說,你想了解他,那好辦。她打發女傭人藉口贈送一點東西給秀才,去一趟別墅,也好看看秀才的妻子。

女傭人回來報告說,秀才屋裡還有一個美人,長得比仙女還漂亮。屋裡布置的一切奇花異石和服裝、玩物,都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

尹圖南聽完女傭人匯報,猜不出這秀才究竟是個什麼人物。過了幾天,尹圖南登門求見,偏巧趕上秀才出門了。

第二天,秀才就來回訪了。尹圖南一看他的名片,才知道他姓餘名德。兩人說話的時候,尹圖南詳細詢問秀才的家鄉以及門第,可是秀才回答得模稜兩可,吞吞吐吐。尹圖南一再詢問,秀才餘德就說;「你想與我交往,我自然不好拒絕。不過你也該知道,我不是逃亡的強盜,何必追根究底地一定要知道我的來歷呢?」尹圖南聽了連忙向他道歉,也就不多問了。

尹圖南叫人準備酒席款待餘德,宴席上兩人談談笑笑,十分暢快,吃喝到傍晚,來了兩個奴僕,牽著馬提著燈,把餘德接回去了。

第二天,餘德寫了請帖派人送到尹家,擺下酒宴酬謝房東。尹圖南到了他家,看見屋裡的牆壁上都用明光光的白紙裱糊著,光滑潔淨,像鏡面似的。獅型的金爐裡燒著異香。一隻碧玉瓶,插著兩根鳳尾,兩根孔雀翎子,都有二尺多長。還有一個水晶瓶,瓶裡浸著一棵小樹,樹上開滿了粉色的花朵,不知什麼名字,也有二尺來高,下垂的樹枝一直伸到桌子外邊;樹葉稀疏,花朵稠密,都是含苞未放的花骨朵;花朵的形狀好似雨水打溼了的蝴蝶收起的翅膀一樣;花蒂好像人的鬍鬚一般。

酒桌上只不過八個盤子,但是菜餚卻特別豐盛。兩人喝了一會兒,餘德就命令童子擊鼓催花行酒令。鼓聲敲起來以後,瓶裡的花朵顫顫巍巍地好像就要折斷了一樣。不一會兒蝶形的花朵漸漸張開兩片翅膀,鼓聲一停,嚓的一聲,花蒂突然掉了下來,馬上變成一隻蝴蝶,飛來落在了尹圖南的身上。餘德笑著站起來,給他滿滿的敬了一大杯酒。他剛剛喝完滿滿的一大杯,蝴蝶振翅飛走了。頃刻之間,鼓聲又響起來,兩隻蝴蝶飛來落在餘德的帽子上。餘德笑著說:「我自己作的法,我自作自受了。」也喝了滿滿的兩大杯。三遍鼓罷,花兒亂紛紛地落下來,輕飄飄地飛來飛去,落在兩人的袖子上,沾在衣襟上,敲鼓的童子笑著跑過來查點數字:尹圖南得了九朵,餘德得了四朵。尹圖南已經有些醉了,不能喝光九大杯了,勉強喝了三杯,就離開席位逃跑了。

從此以後,尹圖南越發感到餘德是個奇人。但是餘德為人,很少跟人打交道,常年關著大門住在家裡,即使是婚喪嫁娶也都不跟當地人來往。

後來,尹圖南逢人就說他家住著一個奇人 。別人聽說,都爭著想和餘德交朋友。這樣一來,別墅門外的篷車常常首尾相望,一個連著一個。

過了一段時間,餘德對這種迎來送往的日子很不耐煩,忽然有一天,他辭別了尹圖南,搬走了。

後來,尹圖南到別墅去,看見空曠的園庭裡灑掃得乾乾淨淨,沒有一點灰塵。從蠟燭上淌下來的蠟油,扔在青石階下邊,窗臺上扔著碎布角和斷線頭,還仿佛留著指印。只是房後留下了一口白石小缸,大約可以裝一石東西。尹圖南把它帶回家裡,裝上清水,飼養紅色的金魚。

經過一年,缸裡的水一直清亮亮的,和剛倒進去的時候一樣。後來這口缸被一個夥計搬石頭的時候,失手打碎了。奇怪的是缸裡盛的水卻沒有流出來。低頭一看,仿佛還擺在那裡,伸手一摸,空虛虛的,很柔軟。把手插進去,水就隨手淌了出來,把手抽出來,水又合在一起了。那怕是寒冬臘月,缸裡的水也不結冰。

一天晚上,缸裡的水忽然結成水晶石,裡面的魚兒都仍舊和從前一樣地遊動著。尹圖南非常喜歡,認定這是稀世珍寶。他擔心別人知道他家有寶貝會惹是生非,就把白石缸鎖在密室裡,除兒子女婿之外,誰也不讓看。

可是沒有不透風的牆,時間久了,消息逐漸傳播了出去,請求玩賞的人,就亂紛紛地登門拜訪。

臘月的一個晚上.白石缸裡的水晶石忽然溶解了,化成了一灘清水,溼了一地,金魚也無影無蹤了。那個舊缸殘破石頭他還留著。

一天有個道士登門來討碎石頭。尹圖南拿出來給道士看了看,道士說:「這是龍宮裡的蓄水器。」尹圖南就向道士講述缸碎了以後,水不淌出來的怪現象。道士說:「這是白石缸的靈魂在顯靈。道士向尹圖南討一點白石缸的碎碴兒。他問道士有什麼用處,道士說:「把它碾成碎屑,摻到藥裡,吃下去可以長生不老。」尹圖南十分大方,就送給道士一片碎石頭,道士高興地向他道謝,興高採烈地走了。

這篇聊齋故事原文叫《餘德》,說的是一個叫尹圖南的人把他家多餘的房子租給一個秀才住,這個秀才叫餘德,很年輕,風度翩翩,談吐「蘊藉可愛」,翻譯成白話就是文質彬彬。餘德家裡有美人,長得比神仙還美豔,家中一切陳設則都是一般人沒有見過的。

房東尹圖南出於好奇,一定要問清楚房客的來歷,就像現在要登記身份證一樣。餘德不願意,但是他回答得有理有節、不卑不亢,既不拒人於千裡之外,又保護了自己的隱私,很有點外交家風度。

兩人交往了一段時間,最後以餘德離去,留下一個神奇的白石缸結束。一直看到最後,我也只知道餘德不是凡人,但是究竟什麼來路?是何方神聖?還是狐精幻化?到故事結束還不明了,不過這餘德不是來作惡的,或許是想來人間隱居一段時間的仙人,或者是修煉成功的狐精吧。

故事中的尹圖南就是一個普通人,配不上和餘德做長久的朋友的。兩家開始交往。餘德在家裡宴請尹圖南。「尹至其家,見屋壁俱用明光紙裱,潔如鏡……一水晶瓶,浸粉花一樹,不知何名……花狀似溼蝶斂翼;蒂即如須。筵間不過八簋,而豐美異常。既,命童子擊鼓催花為令。鼓聲既動,則瓶中花顫顫欲折;俄而蝶翅漸張;既而鼓歇,淵然一聲,蒂須頓落,即為一蝶,飛落尹衣。餘笑起,飛一巨觥;酒方引滿,蝶亦揚去。……」讀到這裡,大家一定會被這種奇異的美吸引住了——擊鼓催花!喝酒取樂竟然不是用陳腐的酒令,而是擊鼓摧花,而且真的催開了瓶中的花,那花又不是普通的花,會化作蝴蝶,飛到誰身上,就是讓誰喝酒,落幾隻就是喝幾杯,酒倒滿它就飛開。我們可以想像笑著倒酒的餘德是什麼樣子,大概是眉目如畫、玉樹臨風,令人見而忘俗的吧。「頃之,鼓又作,兩蝶飛集餘冠。餘笑曰:『作法自斃矣。』亦引二觥。」餘德並非作弄客人,酒令面前主客平等,兩隻蝴蝶飛到他的帽子上,他也喝了兩大觥。笑自己「作法自斃」的餘德,比剛才給客人斟酒時更加可愛了,風雅如此,磊落如此,老老葛如聞其聲,真恨不能一見了。

故事至此還沒有完,「三鼓既終,花亂墜,翩翩而下,惹袖沾衿。鼓僮笑來指數:尹得九籌,餘得四籌。尹已薄醉,不能盡籌,強引三爵,離席亡去。」花亂墜,蝶紛飛,芬芳滿衣,這個畫面只有《紅樓夢》中湘雲醉臥花叢一幕可以相比,簡直是夢境。人生能入此境界,醉死何妨,倒胃口的是這個尹圖南,居然離席逃走了,真是一個不識抬舉的凡夫俗子。

世上太奇特、太美好的事都不能長久。尹對這個鄰居很以為奇,逢人便說,結果許多人來獵奇,爭著和餘德來往。餘德本來不喜歡和人交往,對門庭若市當然不能忍耐,於是告辭而去。他沒有責怪尹圖南,是他天性寬厚,還是他早就料到了這一天?

餘德走後,尹再去那裡,在屋後發現了一個小白石缸。他就把它帶回去,用來養金魚。過了幾年,水還像剛放進去時一樣清。後來傭人不小心打破了,但裡面的水卻不流出來。看上去,缸好好的在那兒,用手去摸卻沒有。一個晚上,忽然結成了晶體,但魚依舊在裡面遊動。尹圖南這回學乖了,不僅不到處告訴人,而且將它放在密室裡,除了自己的至親骨肉不給人看。但是還是漸漸走露了風聲,許多人來要求看一看、把玩一番。——讀到這兒,不由得令人嘆息:人已經走了,只留這一個小白石缸,看來又留不住了!果然,「臘夜,忽解為水,陰溼滿地,魚亦渺然。」這回不能怪尹圖南,也許是他沒有福氣消受,也許不是凡間物的白石缸厭也惡凡間的喧雜,悄然歸去了。

故事中,寫小白石缸這一段看似閒筆,其實還是在寫餘德:連他用過的缸都如此神奇,其人可想而知。又可見俗人之可厭,連石缸都避之惟恐不及,何況餘德,那裡耐得了那份骯髒濁氣啊!其人已去,不可復現,仙凡相隔,天上人間!

如此短短一篇故事,沒有一個廢字,而人物、境界盡出,景物、細節栩栩如生,想像力如天外飛來,起承轉接天衣無縫,難怪世人稱蒲松齡先生是寫短篇小說的高手,一點也不錯。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四大志怪小說是哪些|民間故事
    中國自古就有鬼怪之說,有些簡單的故事經後人的加工就變得更加離奇了,而這些故事後來也都被收錄整理成集。那麼,你知道中國古代四大志怪小說是哪些嗎?
  • 蒲松齡《聊齋志異》其實是一部「孤憤」之書,而非志怪小說
    從蒲松齡的自序中可以看出,他寫《聊齋志異》的目的,並不只是搜集鬼怪之說,而是要寫「孤憤」之書。他的孤憤是什麼?當然是因為現實不公。所以這部書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而是寄託了作者心意在裡面的。我們甚至可以理解為,聊齋志異是一部以描寫鬼怪之說批判現實的作品。所以說,蒲松齡《聊齋志異》其實是一部「孤憤」之書,而非志怪小說。
  • 尚繼武:《〈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研究》
    自上世紀以來,人們更加關注《聊齋志異》的敘事技巧,尤其是魯迅先生對《聊齋志異》的創作藝術作了多方面的概括與評價:「用傳奇法,而以志怪。」「描寫詳細而委曲,用筆變幻而熟達。」「獨於詳盡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
  • 中國古代故事,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大家好,我是曾利嫻,今天帶大家來探討《聊齋志異》的創作方法是什麼?《聊齋志異》的思想內容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聊齋志異》是中裡小說史上具有傑出成就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蒲松齡構建了一個瑰麗的藝術世界,通過幻化的形式反映現實的生活,表現了巨大的藝術力量和思想深度。《聊齋志異》突出的思想內容是歌煩被壓迫者的反抗鬥爭,並把這種鬥爭理想化,使被壓迫者最後取得勝利,作者在現實中的鬱悶、憤激便由此得到渲洩和彌補,如《席方平》。
  • 海上志怪|《聊齋志異》裡的軟飯硬吃
    而其中寫得出神入化的,恐怕要算《聊齋志異》了。章培恆、駱玉明主編的《中國文學史》這麼評價聊齋一書:《聊齋志異》長期以來受到人們的喜愛,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有許許多多狐鬼與人戀愛的美麗故事。……這些小說中的主要形象都是女性,她們在愛情生活中大多採取主動的姿態,或憨直任性,或狡黠多智,或嬌弱溫柔,但大抵都富有生氣,敢於追求幸福的生活和感情的滿足,少受人間禮教的拘束。
  • 《聊齋志異》:鬼神故事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蒲松齡在書齋中設了一個茶棚,專門詢問一些奇聞異事,然後把聽來的這些事情加工潤色之後記錄下來,《聊齋志異》便由此而生。
  • 在中國古代有哪些神話故事和小說?給後世留下了哪些文化遺產?
    如果我們對神話的範圍作廣義的理解,除了遠古的神話傳說之外,把歷代文人所創作的有關神、鬼、怪的故事,即志怪小說,以及傳奇小說等都包括在內,那麼數量就非常之多,優秀的作品也頗不少。它是集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異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開創了我國古代神話小說的先河。《搜神記》為東晉初年史學家幹寶編撰,全書凡二十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作者在《自序》中稱,「及其著述,亦足以發明神道之不誣也。」就是想通過搜集前人著述及傳說故事,證明鬼神確實存在。
  • 《聊齋志異》:不僅是狐妖鬼怪的故事,更是人生的哲學
    蒲松齡一生窮困潦倒,將自己的一腔孤憤都傾注在了《聊齋志異》中。很容易就能發現,在蒲松齡筆下的狐妖鬼怪與民間傳說中殘忍的形象不同。聊齋中的鬼怪狐妖,大多容貌姣好、平易近人、美麗多情,是世人心目中最理想的伴侶形象。除此之外,她們都還有一個共同點。
  • 蒲松齡:聊齋志異,所有偉大背後都有一份愛情
    明末清初,蒲松齡出生在一戶落魄地主家,誰也沒想到真的一生執著於科舉卻屢次落榜的落魄文人最終卻憑藉一本志怪小說聊齋名傳至今,更少有人知道,他之所以寫鬼怪狐妖,起因卻是他的老婆。這其中有手足兄弟,也有摯交親朋這一番番感慨,也都在幾十年間化作一則則小故事。由於他打小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業餘時間都用來撰寫小說。
  • 揚州為蒲松齡唯一遠遊地 多篇《聊齋志異》故事源於寶應
    《聊齋志異》手稿影印本一套。《聊齋志異》的故事,有揭露當時社會黑暗、政治腐敗,鞭撻貪官酷吏,同情窮苦善良民眾的;有抨擊科舉制度的罪惡和弊端的;還有寫男女之間真摯愛情的。這些故事的主題思想自然和蒲松齡在寶應一年的幕賓生活有關,而直接源於寶應傳說的至少有30多篇。在昨天的開展儀式上,蒲松齡紀念館向揚州八怪紀念館贈送《聊齋志異》手稿影印本一套。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一覽
    >《聊齋志異·丁前溪》中的丁前溪其人《聊齋志異·遵化署狐》與丘志充其人「鏡聽」考源《聊齋志異》中的甘肅故事下 《聊齋》文化探微援《易》理而入《聊齋》《聊齋志異》作為志怪文學的高峰,必然蘊藏著豐厚的方術文化,該書揭開了其冰山一角,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拋出的磚未必精緻,但所開啟的聊齋方術世界,則必定是大有可言的。
  • 《聊齋志異》故事之十三——偷桃
    這或許是《聊齋志異》中為數不多的幾篇作者以自己第一人稱來寫的故事,或許這個故事的內容是蒲松齡先生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事吧。故事梗概是這樣的:圖片源自網際網路《聊齋志異》之十三——偷桃在我還做童生的時候,有一次在濟南,快要過春節了,有個習俗,過春節前一天,各行各業都要吹吹打打
  • 《聊齋志異》中一則黑獸的故事
    《聊齋志異》中,有位李老太爺叫做李敬一的講了這樣一則故事。說某公在瀋陽,於山頂上舉行宴會,俯視山下,看見有隻老虎銜著東西來,用腳爪在地上扒開一個洞,把東西埋藏在裡面後便走了。某公便派人下山偵察,發現埋的是一隻死鹿。他們便把鹿取出來,重新把洞口填好。
  • 聊齋志異:鬼怪、動物和人的互動,反映的卻是真實的人間萬象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中國古典文學精品,魯迅先生稱之為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所說的 「傳奇法」,是指作品借幽冥鬼怪狐妖之說諷喻世情,名為寫冥界事和人,實則筆筆寫現實中習見者,此之為 「影射」。在《聊齋志異》描寫人狐婚戀的故事中,狐女多被作者賦予了世間佳麗的美好品質,她們多以自薦枕席的方式與男子結合。
  • 古代志怪故事:齊無咎
    (故事出自清代志怪集《小豆棚》,模仿痕跡很明顯,作者一定是看過唐傳奇裡的崔慎思,和聊齋志異裡的俠女。崔慎思的故事也是講一個女俠隱姓埋名給人做妾,報仇後為了斬斷牽絆,殺了兒子離去。聊齋俠女的故事大同小異,不同在於俠女沒殺兒子,並且中間出了一個插曲。有個少年狐精多次騷擾俠女,被她飛劍斬首,這和齊無咎故事的無名死屍相對應。
  • 名著閱讀:《聊齋志異》知識點匯總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也是我國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為蒲松齡書齋名,「志」為記載、記錄,「異」指的是奇聞異事,因而正如書名所說,其中記述的都是民間或作者虛構的荒誕、離奇的故事。《聊齋志異》共有短篇小說431篇,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來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其內容大致有四類: 1.
  • 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悽美、悲催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全書共有490餘篇,都寫的狐仙、鬼妖、人獸等事務。蒲松齡出身沒落地主家庭,幼時聰明,然而一生科甲不利、生活清貧。《聊齋》的作品可以分成三個類別:第一類是人間男子與異類的女性之間的愛情故事,如《小翠》《綠衣女》《嬌娜》《聶小倩》《嬰寧》。在《聊齋志異》正面歌頌的那些超越人鬼界限的愛情故事中,男方無一例外的是人,屬於異類身份的,一定是女方。
  • 《聊齋志異》:突破封建的人鬼之戀,是蒲松齡用一生寫下的希冀
    前言眾所周知,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塑造了一大批與人發生情感糾葛的妖狐鬼怪,例如《聶小倩》中的善良女鬼聶小倩,《小翠》中的率真狐女小翠,《翩翩》中的體貼仙女翩翩。《聊齋志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和傳統意識中的鬼形象大相逕庭的女鬼。據統計,《聊齋志異》中有80多篇中的主角為女鬼。
  • 聊齋志異:妖狐鬼魅更具人性之美!
    讀完《聊齋志異》,深深震撼於其中的妖狐鬼魅。《聊齋志異》中,每一個妖、狐、鬼、魅都比人更具有人性美。人們常:「人有情,鬼無情。」其實不然,有情的往往是人們所懼怕的鬼魅,冷酷無情的往往的有文化、有文明的人類。
  • 豪俠·志怪·聊齋·靈異風的仙武文盤點
    ,詼諧幽默,騷話不斷,小說講述了主角穿入類似聊齋的古代世界,混入類似於錦衣衛的超凡機構聽天監,帶著他的混不吝小弟斬妖除魔破案的故事,「時不時地幾句騷話,以及一些詭異的小劇情,把本來應該是妖魔肆虐,詭異橫行的絕望世界,生生寫成了山水遊記+奇聞趣事探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