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中一則黑獸的故事

2021-01-09 塵世傳媒

《聊齋志異》中,有位李老太爺叫做李敬一的講了這樣一則故事。說某公在瀋陽,於山頂上舉行宴會,俯視山下,看見有隻老虎銜著東西來,用腳爪在地上扒開一個洞,把東西埋藏在裡面後便走了。某公便派人下山偵察,發現埋的是一隻死鹿。他們便把鹿取出來,重新把洞口填好。不多時,老虎領著一隻毛長數寸的黑獸過來,而且看起來一向威風八面的老虎竟然在前面帶路,像是在邀請最尊貴的客人一般。

到了洞穴,黑獸鼓起眼睛蹲在那裡。老虎扒開洞穴卻不見了死鹿,嚇得戰戰兢兢,伏在地上不敢稍動。黑獸勃然大怒,責怪老虎欺騙了它,用腳爪抓打老虎的頭顱,老虎立刻死亡,黑獸也離去了。

對此異史氏也進行了一番評價,說:「黑獸不只何名,問它的形狀並不怎麼大過老虎。為什麼老虎服服帖帖甘願領死,怕的這麼厲害?大凡一物總有一物克制,道理實在難於解釋。例如獼猴最怕狨,遠遠見到就幾百幾十圍成一圈跪著不敢逃,瞪著眼不敢出大氣。等著狨用腳探測哪個肥哪個瘦,肥的就用石塊放在頭上標記。獼猴頭頂著石塊不動,深怕石塊從頭上落下來。直到狨探測標誌完畢,然後按先後一個個地吃掉。其餘的獼猴才一鬨而散。我曾經說過,貪官像狨,探測老百姓的肥瘦,進行標記,吞食。老百姓聽他擇食,不敢喘口氣,情形多麼相似,真可悲啊!」

現在看來,這則故事仍然有著一定的教育意義。其實,人與人之間,並沒有什麼多大差別,而且幾乎所有人都明白,即使如此,更多人還是害怕領導,害怕其實在生物學上來說跟他幾乎同樣的生命,這點跟那老虎與黑獸,獼猴與狨沒什麼區別,古代如此現代也是如此。而且還有很多,依然而然如獼猴像狨俯首般任其宰割而不敢喘口氣,也是很可悲的。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黑獸和鴝鵒
    過了一會兒,那隻老虎領著只黑獸過來,黑獸全身披滿了幾寸長的毛,看上去很威武。老虎領著黑獸,小心翼翼的樣子,很像是對待一位尊貴的客人。到了坑前,黑獸瞪著眼,蹲在一邊,等著。老虎挖開坑,探頭一看,埋好的鹿不翼而飛了,它頓時嚇得戰戰兢兢地趴在地上,一動也不敢動。
  • 《聊齋志異》中的黑獸是什麼,為什麼老虎如此懼怕它?
    在《聊齋志異》中有這麼一篇短故事,作者是這樣寫的:聽太公李敬一說:瀋陽有一個人,正和朋友在山頂上宴會,俯瞰山下時,看見一隻老虎嘴裡叼著一個東西走了過來,用爪子在地上挖了個坑,把東西埋起來就走了。不久,那隻老虎引導著一頭黑獸走來,黑獸長著幾寸長的毛。老虎在前面引導,就像邀請到了一個尊貴的客人。走到了坑那兒,黑獸蹲在地上,目露兇光,等待著。老虎挖開坑沒了鹿,顫抖著趴在地上一動不敢動。黑獸大怒,以為老虎欺騙它,用爪子猛擊老虎的額頭,老虎頓時死去。黑獸也逕自走了。
  • 《聊齋志異》:鬼神故事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蒲松齡在書齋中設了一個茶棚,專門詢問一些奇聞異事,然後把聽來的這些事情加工潤色之後記錄下來,《聊齋志異》便由此而生。
  • 聊齋志異中最諷刺的兩篇小說,可讀著讀著卻一陣心酸
    不久後,只看到一隻黑獸走了過來,那黑獸長著幾寸長的毛,老虎在前面引導著,就像邀請了一位尊貴的客人,又如同下級對上級的阿諛奉承卑躬屈膝,將那黑獸引到了坑邊,隨後黑獸蹲坐在地上,目露兇光,仿佛在等待著什麼。
  • 聊齋志異:關於「孝」一則細思極恐的小故事的感想
    然後就有些關於孝順的一些過分的故事,聊齋就收錄了一篇《水災》。故事發生在康熙二十一年,山東大旱,自春到夏,都是赤地無青草。直到六月十三日開始下小雨,老百姓們就準備種莊稼了。到了十八日,開始下大雨,不停歇地下大雨。
  • 中國古代故事,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大家好,我是曾利嫻,今天帶大家來探討《聊齋志異》的創作方法是什麼?《聊齋志異》的思想內容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聊齋志異》是中裡小說史上具有傑出成就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蒲松齡構建了一個瑰麗的藝術世界,通過幻化的形式反映現實的生活,表現了巨大的藝術力量和思想深度。《聊齋志異》突出的思想內容是歌煩被壓迫者的反抗鬥爭,並把這種鬥爭理想化,使被壓迫者最後取得勝利,作者在現實中的鬱悶、憤激便由此得到渲洩和彌補,如《席方平》。
  • 《聊齋志異》:不僅是狐妖鬼怪的故事,更是人生的哲學
    蒲松齡一生窮困潦倒,將自己的一腔孤憤都傾注在了《聊齋志異》中。很容易就能發現,在蒲松齡筆下的狐妖鬼怪與民間傳說中殘忍的形象不同。聊齋中的鬼怪狐妖,大多容貌姣好、平易近人、美麗多情,是世人心目中最理想的伴侶形象。除此之外,她們都還有一個共同點。
  • 尚繼武:《〈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研究》
    第一章「緒論」,主要宏觀概括《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的創新所在,對《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研究歷程進行回顧和總結。 第二章「時空敘事:變幻中的奇正相生」,主要辨析敘事時空與時空敘事,論述《聊齋志異》追敘、預敘、非對稱性錯時的敘事功能和藝術效果,分析《聊齋志異》的敘事空間類型和空間敘事運用,揭示其第三敘事空間的文化意蘊。
  • 《聊齋志異》故事之十三——偷桃
    這或許是《聊齋志異》中為數不多的幾篇作者以自己第一人稱來寫的故事,或許這個故事的內容是蒲松齡先生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事吧。故事梗概是這樣的:圖片源自網際網路《聊齋志異》之十三——偷桃在我還做童生的時候,有一次在濟南,快要過春節了,有個習俗,過春節前一天,各行各業都要吹吹打打
  • 揚州為蒲松齡唯一遠遊地 多篇《聊齋志異》故事源於寶應
    《聊齋志異》的故事,有揭露當時社會黑暗、政治腐敗,鞭撻貪官酷吏,同情窮苦善良民眾的;有抨擊科舉制度的罪惡和弊端的;還有寫男女之間真摯愛情的。這些故事的主題思想自然和蒲松齡在寶應一年的幕賓生活有關,而直接源於寶應傳說的至少有30多篇。在昨天的開展儀式上,蒲松齡紀念館向揚州八怪紀念館贈送《聊齋志異》手稿影印本一套。
  • 《聊齋志異》中,蒲松齡遇見「神仙顯靈」的現象,如今卻也很常見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也稱聊齋先生,是清朝一位著名短篇小說家。而他所撰寫的《聊齋志異》很多都不是憑空想像捏造的故事,而是真實存在的事情。比如半夜江上鬧鬼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一種罕見發光的水藻鬧出的大烏龍。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一覽
    《聊齋》本事考證《聊齋志異·姊妹易嫁》本事考證《聊齋志異·金和尚》本事考《聊齋志異·金和尚》的史學及民俗學價值奚林和尚事跡考略《聊齋志異·李象先》中的李象先其人《聊齋志異·丁前溪》中的丁前溪其人《聊齋志異·遵化署狐》與丘志充其人「鏡聽」考源《聊齋志異》中的甘肅故事下 《聊齋》文化探微援《易》理而入《聊齋》
  • 聊齋志異:妖狐鬼魅更具人性之美!
    讀完《聊齋志異》,深深震撼於其中的妖狐鬼魅。《聊齋志異》中,每一個妖、狐、鬼、魅都比人更具有人性美。人們常:「人有情,鬼無情。」其實不然,有情的往往是人們所懼怕的鬼魅,冷酷無情的往往的有文化、有文明的人類。
  • 名著閱讀:《聊齋志異》知識點匯總
    「聊齋」為蒲松齡書齋名,「志」為記載、記錄,「異」指的是奇聞異事,因而正如書名所說,其中記述的都是民間或作者虛構的荒誕、離奇的故事。《聊齋志異》共有短篇小說431篇,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來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其內容大致有四類: 1.
  • 蒲松齡:聊齋志異,所有偉大背後都有一份愛情
    明末清初,蒲松齡出生在一戶落魄地主家,誰也沒想到真的一生執著於科舉卻屢次落榜的落魄文人最終卻憑藉一本志怪小說聊齋名傳至今,更少有人知道,他之所以寫鬼怪狐妖,起因卻是他的老婆。這其中有手足兄弟,也有摯交親朋這一番番感慨,也都在幾十年間化作一則則小故事。由於他打小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業餘時間都用來撰寫小說。
  • 印度挑起中印邊境矛盾,《聊齋志異》中的車夫給出了答案
    予謂不信,請看《聊齋志異》中的《車夫》一文:有車夫載重登坡,方極力時,一狼來齧其臀。欲釋手,則貨敝身壓,忍痛推之。既上,則狼已齕片肉而去。乘其不能為力之際,竊嘗一臠,亦黠而可笑也。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文學名著,現在的教育,在焦慮心態主導下,拼命拔高几乎成為主流,就有小學語文老師要求學生看《聊齋志異》,而且還規定要看原著。這,簡直是喪心病狂之舉。
  • 探訪蒲松齡博物館,才知道原來《聊齋志異》在國外竟然這麼火?
    1880年英文版《聊齋志異》。山東淄博蒲松齡紀念館藏。 《聊齋志異》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1916年英文版《聊齋志異》。山東淄博蒲松齡紀念館藏。 《聊齋志異》書成後,蒲松齡因家貧無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
  • 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悽美、悲催
    這些看似荒誕的故事及藝術形象,其實都有紮根於社會的思想內容基礎,並由此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及廣大人民群眾的願望和愛憎等思想感情,其中,也熔鑄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寄託了作者自己的孤憤心情。《聊齋異志》中所描繪的,都透露出作者對科舉制度的鄙夷,對封建社會的厭惡和對當朝官員腐敗的仇視。
  • 《倩女幽魂》為何會成為《聊齋志異》的經典?
    在影視作品中,聶小倩或是最經典的女鬼,也是最美豔動人而又善良可親的女鬼,在各部作品中,其人物形象定位都與《聊齋志異》原著基本一致。一、小說原型:《聊齋志異》之《聶小倩》篇幅並不長,原文不足三千字,只能算是短篇小說,但故事結構完整,情節曲折,人物形象豐滿,細節描寫生動傳神,讓人讀一文而知一世。聶小倩本是孤魂野鬼,十八歲早夭,葬於浙江金華城北的蘭若寺邊上,受夜叉脅迫,前往色誘謀害寧採臣,但卻被寧採臣的浩然正氣所打動,不忍傷害,後來在寧採臣的幫助下逃脫魔爪,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並生下一子。
  • 聊齋志異:鬼怪、動物和人的互動,反映的卻是真實的人間萬象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中國古典文學精品,魯迅先生稱之為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所說的 「傳奇法」,是指作品借幽冥鬼怪狐妖之說諷喻世情,名為寫冥界事和人,實則筆筆寫現實中習見者,此之為 「影射」。在《聊齋志異》描寫人狐婚戀的故事中,狐女多被作者賦予了世間佳麗的美好品質,她們多以自薦枕席的方式與男子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