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者:日認為中國或走大日本帝國侵略之路

2020-12-13 中國網

  日右翼在煽動「中國軍國主義」

【日】山崎忠信

近日日本「言論NPO」和中國日報社發布的輿論調查顯示,90%以上的中日國民都對彼此抱有不好的印象。主要原因是中日兩國在領土問題上的分歧以及日本對歷史問題的態度。日本人對中國印象不好最大的原因是在釣魚島問題上中日兩國處於對立狀態。筆者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日本人對中國有很多誤解,尤其是誤解中國的政治體制。

中日兩國政治體制不同,日本言論界認為,「中國是特殊的國家,存在很多問題」,根據這種思想發表評論,就會強調中國的負面地方。日本老百姓受其影響,就認為中國是比較危險的國家。中國無疑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日本人對社會主義的了解不全面,因此難以正確理解中國的路線和政策。筆者認為,日本人對中國政治有以下幾點誤解。

長期以來,日本國內充滿反共產主義的思潮,積極壓制共產黨以及共產主義思想。二戰前日本共產黨作為非法政黨從事革命運動,戰後日本作為西方國家陣營的成員,警惕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目前在日本外交中美國因素的影響還是很大,國內充滿反華情緒。

許多日本國民認為,社會主義就是史達林時代的社會主義,政治上實行個人專制壓制人民,經濟上實施缺乏效率的計劃經濟,認為中國的社會主義也是這樣。事實上中國沒有盲目照搬國外的理論和經驗,不斷創新自己的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史達林時期的社會主義理論不同。因此,日本國民對中國的看法也是片面的。

許多日本人認為,中國是沒有民主的國家。個人專制是20世紀社會主義國家的教訓之一。史達林時期的蘇聯和毛澤東時期的中國都存在個人崇拜的做法。改革開放後,中國吸取毛澤東時代的教訓,積極排除過去的個人專制因素,繼續探索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因此,認為中國還採取史達林式的個人專制是錯誤的。

右翼人士經常說,中國繼續擴大軍備,會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威脅周邊國家。中日兩國在領土問題上發生分歧後,右翼進一步強調這樣的提法,並發表類似評論,影響到一些日本國民的看法。其實,許多日本人不太了解,中國外交政策是和平發展永不稱霸。有的日本人說,目前中國積極擴張軍備,中國可能走上大日本帝國的道路,走向侵略。從目前情況看並沒有這樣的現象。反倒是日本自衛隊的軍備力量位於世界前列,而且日本國內有美軍基地,所以對中國來說,日本的軍事力量是有威脅的。

有的日本人認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採取自私行為。新中國成立之初,曾有一段左的外交路線,一度搞「輸出革命」讓鄰國很擔心。而改革開放後,中國採取重視協調的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的經濟體,今後在世界政治和經濟上,中國要發揮的作用更大,不會採取自私的做法。

目前中日關係處於脆弱階段,缺乏政治上的相互信任以及相互理解。為消除雙方的誤解,民間交流,尤其是知識分子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雙方「知中派」和「知日派」人士需多做工作,幫助兩國國民形成正確的中國觀和日本觀。(作者是日本旅華學者)

相關焦點

  • 毛澤東為何多次「感謝日本侵略」?
    許多人還認為毛澤東對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說過「感謝日本侵略」。而有學者在田中角榮相關資料裡,並沒有發現這一記載。到是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和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合作編輯、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毛澤東外交文選》,裡面多處記載毛澤東類似言論。無論是編輯還是出版單位,均堪稱權威,以此可以看出中國出版自由的發展程度。或者說,編輯者和出版者並不認為有何不妥,因此就公開示人。
  • 日本對北平的移民和侵略
    日本推行對華移民政策的歷史流變 日本對中國實行大規模移民侵略最早可追溯到對臺灣移民。1895年日本侵佔臺灣及澎湖列島後,其軍政界認為,向臺灣大規模移民是統治臺灣的有效手段,有利於同化臺灣人民,加強對臺灣的佔領和資源掠奪。以對臺移民為侵略經驗,日本逐步向庫頁島、朝鮮、中國大陸等地推廣。
  • 歷史:日本否認侵略事實的文化根源
    美國的喬治·弗裡德曼和格雷迪思·勒巴德所著《下一次美日戰爭》中說,"日本從來不是令人信服的和平主義。作為一個國家,它從來言行不一。"用這兩段話概括日本的近現代史並不為過。日本的大陸政策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16世紀後半期豐臣秀吉統治日本的時期。當時,豐臣秀吉處心積慮地要以武力在亞洲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大帝國。
  • 近代日本對外侵略戰爭的歷史特徵及警示
    《大日本帝國憲法》規定,在軍事和外交上,天皇是日本陸海軍統帥,決定陸海軍編制及常備兵數量,擁有宣布戰爭與締結和平等諸條約的權力。為確保天皇統攬一切軍政大權,日本還在組織制度上作了具體安排,例如平時軍政軍令相對分開,戰時成立大本營統一指揮所有軍隊和軍事行動,實行全民皆兵的戰備方針及相應的徵兵動員制度,改革後勤保障和裝備保障體制。
  • 日本是怎樣才對中國展開第一次侵略的?
    對中國近代史比較了解的,都知道在1870年代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後不久,就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國。雖然所謂「大陸政策」在當時還未形成,但是日本的侵略路徑,到還是一模一樣,首先是琉球、臺灣和朝鮮。這本是琉球和臺灣原住民的私下事情,與日本無涉。然而日本卻藉口此事,大作聲張,此時也成為一個轉折點。1874年,日本利用清朝官員的糊塗,稱琉球是日本屬邦,一步步開始吞併琉球國,並以此為藉口進攻臺灣島。這裡說清朝官員糊塗,是有充分依據,因為明朝時期中國與琉球的朝貢往來一直持續,但是清朝時期,顯然對琉球並不上心。這也導致了琉球被日本吞併時,清朝實際上無動於衷。
  • 破滅之路 甲子園高校棒球與日本侵略戰爭
    系列:那個叫甲子園的地方——久等了,連載再開~第六話  破滅之路 甲子園高校棒球與日本昭和侵略戰爭
  • 日本:脫離亞洲還是主宰亞洲,日本為侵略戰爭都找了什麼藉口?
    山東問題由於中國代表團的拒絕籤字而成為懸案,「人種差別撤廢提案」也沒有得到通過。在隨後1921年的華盛頓會議中,山東被歸還給了中國,這並不是日本代表想要的結果。再加上英日同盟也在華盛頓會議上沒有得到續約,日本與西方更加形同陌路了。
  • 二戰,日本如何經濟侵略中國?日本說:中國是一個讓人害怕的國家
    二戰時期,亞洲地區的日本開始大舉入侵中國。在常人的印象中,日本人主要以武力侵略為主,儘可能地多佔地盤,為日後大和民族的生存空間作拓展準備。所以從我們的東北開始,他們先後入侵察哈爾、綏遠、華北、華中等地區,只是到了抗日相持階段,日本因為兵力和國力的問題,才不得不停止大規模的進攻勢頭。
  • 日本為啥敢侵略中國?看到他們出版的中國地圖,就都明白了
    近千年來,日本對東亞大陸的賊心始終不改,從中日甲午海戰開始,侵略步伐更是加速。日本只要侵略中國,必然先從朝鮮半島為跳板,進而徐圖東北,再就是整個東亞大陸。
  • 「大東亞共榮圈」 共榮是假侵略是真
    日本侵略亞洲原本就蓄謀已久:「大東亞」理念的創始人佐藤信淵(1769—1850),在其《防海策》中就建議日本政府,在南海無人島嶼從事「殖民興農事業」;以琉球為根據地出其不意地攻佔呂宋島,再以此為「南進」的基地奪取爪哇等地,最終揚「武威」於南洋。他認為,應「採取適當的侵略、吞併手段」以「增進國家利益」。這成為日本「南進」方略的第一個腹稿。
  • 《昭和史》日本學者的二戰思考——中立客觀還是有意脫罪
    例如當天皇詢問戰爭戰況的時候,底下的將軍們為了表示自己對天皇的效忠和大日本帝國的必勝,將原本撤退的命令改為進攻,而最終全軍覆沒。再加上正常作戰而死亡的日本士兵,共計海外有100多萬士兵的無法回到日本本土。再加上日本在短期內侵略多國,對各地環境適應能力有限,造成了很多蚊蟲叮咬和瘟疫流行,造成數10萬日軍的傷亡。
  • 亞洲周刊:日本拒為對華侵略道歉背後
    中新網8月26日電 最新一期香港《亞洲周刊》刊發毛峰的評論文章《日本拒為對華侵略道歉背後》,文章從三個角度分析日本之所以再次向韓國而不向中國道歉的原因。總統李明博肯定日本「富有誠意的講話」,將成為「推動兩國未來合作發展的重大機遇」,但是韓國《每日經濟》仍然認為,日方沒有承認韓日強制合併的非法性,道歉誠意讓人懷疑。韓聯社評論認為,韓日還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其中獨島(日本稱竹島)問題很有可能讓兩國關係再度陷入僵局。  日本之所以再次向韓國而不向中國道歉,原因有三。
  • 此人侵略日本,卻讓日本奉若神明,如今還在紀念他
    這是要讓日本幕府統治者放棄奉行了200多年的閉關鎖國政策。我們都知道閉關鎖國不好,但是你用武力威脅我,這和我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是如出一轍的。日本當時的統治者德川幕府一想,大清帝國那麼強大都打不過這些洋人,我們大日本國的武士,雖然個個英勇善戰,而且我們的榮譽感極強,打輸了都得切腹自殺。嗯,那我們不戰而降吧。
  • 日本人侵略中國花了十四年,為什麼攻打印度虛晃一槍就跑了?
    這個問題很簡單:1,日本人攻打印度時,已到強駑之末,分散的兵力難有大的作為;2,印度不屬於儒家文化圈,攻下來很難消化;3,印度資源平瘠,窮人遍地、人口太多是個拖累;4,印度溼熱的天氣讓日本人很難適應;5,中國遠徵軍這時候已進入了緬甸,給日本人重大殺傷;6,由於印度是英國殖民地中最有價值的一部分,英國人必拚死抵抗,日本會遇到比攻打東南亞更大的阻力等等。
  • 「武器殺人,文化誅心」:看二戰時日本如何洗腦被侵略國民眾?
    日本右翼學者會對被侵略國實施各種「文化入侵戰」,例如思想宣傳戰、學術情報戰、奴化教育戰、新聞輿論戰、語言文化戰等。 如果一個國家的國民對自己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文化失去了自信,認為自己長久以來的堅持都是錯誤的,認為自己的國家真的是落後愚昧的國家,認為自己真的不如日本人,那麼自然會「喪失一切抵抗意志」,甘心接受日本的統治。 此外,日本還會同時詆毀英國、美國、蘇聯等盟國的形象,讓被侵略國家的國民認為英美才是真正的敵人。
  • 日學者:希望日本人更慎重 中國人更寬容
    日學者:希望日本人更慎重 中國人更寬容 您認為產生這個問題的根源在哪裡?今後應該如何解決?  中島三千男:對此,我曾在報紙上發表評論,主張「日本人應該更慎重,中國人應該更寬容」。  為什麼說日本人應該更慎重呢?我希望日本人都能夠認真地再學習一遍近代史。如今,依舊有不少的日本人說,「怎麼中國到現在都還在批判過去侵略中國的事?」
  • 宣化上人談日本侵略中國,評秦始皇時說穿了日本人由來,這是對日本人最權威評價
    五帝三皇,不願並行:他不願意和三皇五帝一起走,也就是看不起三皇五帝。他覺得自己比老天爺都大,比上帝都大。宣化上人預言日本投降民國 34年(西元 1945年)8月 6日和 9日,美國先後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顆原子彈。9月9日,日本正式投降。上人在五年前,即預言日本會有這一天。
  • 日本當年到底為啥要侵略中國?
    近代的中國因為落後而飽受戰爭的摧殘,一提到戰爭,就不得不提到當年由日本發起的侵華戰爭,日本的侵華戰爭給我國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留下了刻骨銘心的教訓。日本其實和我國的淵源頗深,據記載在秦始皇時期,徐福第一次東渡就是去的日本,還給日本帶去了一些文明。
  • 抗日戰爭前,日本是什麼時候開始策劃侵略中國的?
    在祖國遭受磨難的時候,中國同胞奮起抵抗,離開自己的家,遠離自己的親人,踏上拋頭顱灑熱血的道路,用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為後代人換來了一片光明又幸福的生活。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抗日戰爭前日本是什麼時候開始策劃侵略中國的?
  • 日本發動侵略,中國善待日本戰俘,為何日本人看不起中國人?
    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的抗日戰爭開闢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犧牲最大的一個戰場。那麼中國做為這場戰爭的勝利者,日本為何瞧不起中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