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發送至DDP@high-med.com
應聘全職及兼職編輯,發送簡歷至
chenlf@high-med.com
現在做胃腸鏡的絕大多數都選擇無痛的,即麻醉狀態下的。
當受檢者被麻醉後,有些人會出現打鼾或吸氣困難,多見於肥胖或小下頜等,這時候可通過提下頜或放置鼻咽通氣道來緩解。
後經過長時間觀察發現一個現象,即打鼾的患者多數伴有或輕或重的反流性食管炎,為什麼呢?
打鼾的患者一般肥胖、脖子粗或者下頜骨小,因此,舌根與咽後壁貼得緊,睡眠時通氣不暢,這樣就需要更大的力量去吸氣,造成胸腔負壓增大,胃可以通過膈肌的食管裂孔部分進入胸腔,進而導致賁門鬆弛、食管裂孔疝及反流性食管炎等。
典型的臨床表現就是嗝氣、反酸、燒心,甚至胸骨後疼痛。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種酸相關性疾病(也有鹼反流,即膽汁反流),其本質上是一種動力性疾病,即賁門的抗反流屏障功能障礙所致。
但賁門是如何變得鬆弛,抗反流屏障是如何被破壞的呢?
曾有猜測是否因肥胖導致負壓增加或者現在人長時間坐姿所引起。
如果患者是做清醒的胃鏡,想看清楚齒狀線(食管鱗狀上皮和胃柱狀上皮交界處)怎麼辦?
就是囑患者深吸氣、憋住。
所以,深吸氣是會讓部分胃組織進入胸腔,同理,睡眠時呼吸不暢也會出現類似現象,而且更長久。
因為做胃鏡時是左側臥位,而睡眠更多的是平臥位,咽部呼吸道阻塞更嚴重。打鼾就意味著呼吸不暢。
明白了這個道理有什麼意義?
最重要的意義就是通過控制體重來達到減輕、減緩或預防胃食管反流病。
如果發現打鼾的情況可能預示著將來會有反流;如果已經有了反流性食管炎,也能通過改善呼吸而減輕症狀,延緩其進展。
最後,有反流性食管炎的人做胃鏡時容易出現嗆咳,可以提前預防。
最後,打鼾不僅與反流性食管炎有關,也與高血壓有關。當人在睡眠時打鼾,甚至可能呼吸暫停,最終導致全身各組織缺氧。為了保證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血供(供氧),只能通過收縮外周血管,提高血壓來達到。長此以往就會形成高血壓。
所以,教科書上說一般的高血壓是原發性高血壓,對此應提出質疑。
許多疾病都是進化病,或者說是行為病,也可以說一些病是吃出來的,那就把吃出來的病再吃回去吧!
作者:張秀斌 來源:胃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