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相識到相戀再到步入婚姻的殿堂,花前月下海誓山盟成為多少人的甜蜜回憶,可等到結婚後,生活回到柴米油鹽裡,日子就好像變了味。
那個當初決心要白頭到老的人變得俗不可耐、變得雞零狗碎、變得面目可憎,幸福慢慢成為不幸、快樂漸漸變成痛苦,這到底是為什麼?
佛學大師、臨濟宗的第五十七代傳人聖嚴法師,曾經在視頻講座中說,有一個地方,每有結婚的夫婦,當地高僧都會送給他們一尊觀世音菩薩像:
一來希望他們都能虔誠供奉此尊觀音菩薩像,從此家庭不僅是你的家,也是修行的道場;二來要學習、模仿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精神。
聖嚴法師說,如果夫妻兩個人都有佛菩薩的慈悲寬厚,他們還會吵架嗎?還會打小孩嗎?還會不孝敬父母嗎?還會對朋友不仁不義嗎?當然不會!
都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要想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其實也不難,只要你做到下面三點,美好的生活也會一直陪伴著你。
01
儘管結為連理,但相愛的兩個人也因為原生家庭和生活、教育等背景不同,他的性格和對事物的看法觀點都不相同,因此生活中出現爭吵時難免的。
就像老人說的,馬勺難免碰到鍋沿上,自己的牙齒也有咬到嘴唇的時候。意見向左的時候要選擇換位思考,換到對方的角度去想一想,或許你的理解就會有所不同。
聖嚴法師說,結婚本身很簡單,但因為夫妻各自心裡的貪嗔痴而變得複雜起來。
很多人在生活中互不謙讓,用自己的認為的一套來束縛對方,都想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結果換來的是由愛生恨,更嚴重的是直接了結這段緣分。
家裡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因為愛情、因為親情才更要懂得理解謙讓,婚姻中少一些「論理」,多一些包容和付出,這樣家庭自然會美滿和樂許多。
02
沒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只有多了孩子的笑聲哭聲叫喊聲家才像個家。聖嚴法師說,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純粹、善良、心不染塵,在他們的眼裡和心裡,一切都是美好的。
如果大人也能像孩子一樣單純善良,他們也會少很多焦慮和煩惱,內心也會減少很多貪嗔痴,多很多快樂和幸福。從這一點來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幫助父母成長的小菩薩。
養兒方知父母恩,有了孩子,才能真正體會到父母當初養育自己所付出的艱辛和不易。
從嗷嗷待哺到長大成人,是孩子教會每一個父母學會無私奉獻、學會了耐心包容、學會了溫柔呵護、學會堅強和隱忍,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小寶貝,不是嗎?
有了孩子,夫妻之間的感情更為緊密,為了這個愛情的結晶,兩個人需要共同承擔、互相扶持,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為兒女的成人和成才付出更多的心血。
這個過程很漫長,漫長到需要幾十年,也恰恰在這幾十年裡,夫妻懂得了相濡以沫、明白了同甘共苦。
感謝我們的孩子成為家庭中的天使,他不僅幫助我們成長,更是家庭中幸福美滿的調味劑。
03
每個媳婦剛結婚的那幾年,都有和婆婆不融洽的階段。
從原本舒適的原生家庭來到一個生活模式、性格觀念都不熟悉的家庭,要徹底融入進來,需要的不僅是智慧還有寬厚慈悲之心。
不管是眾多的影視劇還是身邊的很多例子,你都能發現,很多婚姻走不下去和婆媳關係不好有很大的關係。左手是親情,右手是愛情,一個男人若長期生活在這樣左右為難的日子裡,可謂是十分痛苦的。一個女人要是長期委曲求全,失去了愛情的本色,丟失了幸福的根基,無疑也是可悲的。
聖嚴法師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個門。婆婆媳婦都是女人,婆婆最初也是從媳婦過來的,身為長輩對晚輩多一些謙讓和包容。
身為媳婦對婆婆多一些尊重和理解。既然出發點和目的都是相同的,還有什麼不能商量退讓的呢。
家庭和婚姻是夫妻共同的道場,在這裡,每個人都要學習佛菩薩的智慧,心懷寬厚慈悲為對方著想,為家庭的每個成員著想,這也是最初達成婚姻共識的基礎。
互敬互愛、理解關懷,目的為了彼此成全同修菩薩。
聖嚴法師說,幸福的生活其實很簡單,把對方當成你的佛,去敬他、愛他、學他。
當你時時發念處處修行都為了對方著想時,哪裡還有爭吵、哪裡還有指責、哪裡還有反目成仇、分道揚鑣?所謂美滿不過如此。
作者:千面略懂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