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村上春樹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式各樣的儀式,大到春晚、婚禮,小到,一頓營養美味的早餐、餐桌上的一束鮮花。
儀式感不需要多少的物質做基礎,它體現的是我們對生活的尊重和熱愛。
這件重要的事情,是不針對年齡、性別,不針對任何地域和社會地位的,儀式感是我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而儀式感無處不在。
儀式感,其實是一個人對生活認真、尊重、敬畏且熱愛的一種態度。
如果你以為儀式感只針對成人那就大錯特錯了,對於孩子儀式感更為重要!
曾有研究表明,參與家庭儀式可以改善孩子的整體健康狀況,挖掘人類大腦的非語言能力,並為孩子提供比語言更深刻的情感體驗。
那麼有哪些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的儀式呢?
(圖片來源自網絡)
1. 親子共讀
每天固定時間和孩子一起看書,引導孩子的興趣,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時間不需要很長,可以和孩子商定閱讀主題,讓孩子參與選書的過程。
2. 包書皮
有不少低齡的孩子喜歡撕書,這是孩子的天性,包書皮可以讓孩子學會愛護書籍。
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皮,參與包書皮的過程,在過程中可以為孩子講解愛護書籍的重要性。
3. 秘密暗號
和孩子一起創造一個屬於兩個人的秘密暗號,可以是手勢或者暗語。
在公共場合使用可以增加家庭成員的親密度,同時具有獨一無二的趣味性。
4. 全家福
每年拍套全家福,記錄孩子的成長,為孩子創造一份獨一無二的回憶。
(圖片來源自網絡)
5. 主題晚餐
每月一次主題晚餐,讓孩子參與到晚餐的製作過程。
享用自己的勞動成果,相信那一定會成為難忘的一餐。
6. 晚安吻
在訓練孩子自主入睡的時候一定會經歷睡前儀式,而晚安吻是其中重要一環。
在臨睡前給孩子一個晚安吻,讓孩子擁有安全感,安穩入睡。
7. 擁抱時間
《快樂家庭》的作者凱利·霍爾姆斯,幾乎每天都要和家人擁抱,他發現這可以讓他們快樂的度過整個晚上,吵架的機率也大大減少了。
擁抱是一個很好的聯繫家庭成員關係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8. 家庭日
每月固定一個家庭日,和孩子一起聊聊遇到的事情。在鍛鍊孩子表達能力的同時可以更加的了解孩子,並及時幫孩子解決遇到的問題。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聊天的話題應該是自由的、有趣的,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事情,不能一味的逼孩子去訴說。
(圖片來源自網絡)
9. 存錢罐
存錢罐可以讓孩子建立起對金錢的認知,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配備記帳本,讓孩子記錄自己的花銷,從而形成對金錢的概念。
10. 生日驚喜
家庭成員的生日同樣可以變成孩子的節日。可以和孩子秘密策劃一個生日驚喜,比如親手做個小禮物或者準備一頓大餐。可以很好的增加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度。
結語
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可以為我們增加動力,使我們更為專注,為平淡的生活注入一絲樂趣。
而孩子更需要儀式感,讓他們了解愛與被愛,擁有安全感,從而成為一個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