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乾貨」儀式感,使孩子獲益一生

2020-07-31 欣然小時光

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村上春樹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式各樣的儀式,大到春晚、婚禮,小到,一頓營養美味的早餐、餐桌上的一束鮮花。

儀式感不需要多少的物質做基礎,它體現的是我們對生活的尊重和熱愛。

這件重要的事情,是不針對年齡、性別,不針對任何地域和社會地位的,儀式感是我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而儀式感無處不在。

儀式感,其實是一個人對生活認真、尊重、敬畏且熱愛的一種態度。

如果你以為儀式感只針對成人那就大錯特錯了,對於孩子儀式感更為重要!

曾有研究表明,參與家庭儀式可以改善孩子的整體健康狀況,挖掘人類大腦的非語言能力,並為孩子提供比語言更深刻的情感體驗。

那麼有哪些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的儀式呢?

「育兒乾貨」儀式感,使孩子獲益一生

(圖片來源自網絡)

1. 親子共讀

每天固定時間和孩子一起看書,引導孩子的興趣,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時間不需要很長,可以和孩子商定閱讀主題,讓孩子參與選書的過程。

2. 包書皮

有不少低齡的孩子喜歡撕書,這是孩子的天性,包書皮可以讓孩子學會愛護書籍。

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皮,參與包書皮的過程,在過程中可以為孩子講解愛護書籍的重要性。

3. 秘密暗號

和孩子一起創造一個屬於兩個人的秘密暗號,可以是手勢或者暗語。

在公共場合使用可以增加家庭成員的親密度,同時具有獨一無二的趣味性。

4. 全家福

每年拍套全家福,記錄孩子的成長,為孩子創造一份獨一無二的回憶。

「育兒乾貨」儀式感,使孩子獲益一生

(圖片來源自網絡)

5. 主題晚餐

每月一次主題晚餐,讓孩子參與到晚餐的製作過程。

享用自己的勞動成果,相信那一定會成為難忘的一餐。

6. 晚安吻

在訓練孩子自主入睡的時候一定會經歷睡前儀式,而晚安吻是其中重要一環。

在臨睡前給孩子一個晚安吻,讓孩子擁有安全感,安穩入睡。

7. 擁抱時間

《快樂家庭》的作者凱利·霍爾姆斯,幾乎每天都要和家人擁抱,他發現這可以讓他們快樂的度過整個晚上,吵架的機率也大大減少了。

擁抱是一個很好的聯繫家庭成員關係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8. 家庭日

每月固定一個家庭日,和孩子一起聊聊遇到的事情。在鍛鍊孩子表達能力的同時可以更加的了解孩子,並及時幫孩子解決遇到的問題。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聊天的話題應該是自由的、有趣的,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事情,不能一味的逼孩子去訴說。

「育兒乾貨」儀式感,使孩子獲益一生

(圖片來源自網絡)

9. 存錢罐

存錢罐可以讓孩子建立起對金錢的認知,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配備記帳本,讓孩子記錄自己的花銷,從而形成對金錢的概念。

10. 生日驚喜

家庭成員的生日同樣可以變成孩子的節日。可以和孩子秘密策劃一個生日驚喜,比如親手做個小禮物或者準備一頓大餐。可以很好的增加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度。

結語

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可以為我們增加動力,使我們更為專注,為平淡的生活注入一絲樂趣。

而孩子更需要儀式感,讓他們了解愛與被愛,擁有安全感,從而成為一個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人。

相關焦點

  • 不要讓育兒儀式感毀了自己,也毀了孩子
    之後,媽媽拍好了,就要求孩子放下手裡的鏟子跟她回家。這時,孩子不情願了。於是,就出現了開頭的一幕,「我都帶你來玩了,你還想要我怎樣?」現在,很多人會追求所謂的儀式感,所謂的儀式感就是在別人眼裡,我過得很好。然而,這樣的方式只會讓我們慢慢地遠離內在的幸福感。之前,媽媽有個朋友姓陳,暫且就叫她陳阿姨吧。
  • 李玫瑾教授:孩子一生有「三個生日」,不容錯過,要有儀式感
    文/育兒女神Miss劉(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過生日對孩子來說是他們最期待的事情,每個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幫他們慶祝生日,給他們舉辦一個非常有儀式感的生日。為什麼孩子這關鍵的「三個」生日,父母要給足儀式感?孩子的一生中有三個重要的生日,這三個生日父母一定要給足儀式感,讓孩子感受到這三個生日的與眾不同,父母的態度才能引起孩子的重視。
  • 儀式感不只是一種形式,更是親子情感的紐帶
    很多的父母對於「儀式感」這個詞語都會感到很陌生,他們也不知道,在生活中,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儀式感到底有多麼的重要。我們經常聽到「儀式感」是在感情生活中,很多人覺得儀式感能夠為愛情保鮮,但是在家庭生活中,「儀式感」同樣很重要。
  • 棉花糖走進秋月楓幼兒園: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並立志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為孩子樹立榜樣的同時,跟著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而後,閆老師帶領大家進一步認知「情緒的起源」。的確,外部環境會影響到我的情緒,但這其實也是自己對環境中人事物的不同看法的反應而已。因而,不管我們是否承認,我們依然是自己情緒的主人。
  • 生活神聖而充滿儀式感,營造生活的儀式感,打造高幸福感的孩子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前幾天看鄰居家的孩子在家門口大哭大鬧,因為家長沒有去看孩子的表揚。原來孩子的學校舉辦校慶晚會,孩子有上臺表揚,孩子很希望家長能去學校看他表揚,結果家長因為工作走不開,錯過了孩子的表揚。
  • 「育兒妙招」自主感與自信心會影響孩子一生
    自主感的培養,能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和自己做主的機會,讓孩子像花兒一樣綻放。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關注孩子自主感的培養,因為一個對自己都無法掌控的孩子,是很難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的。問大家一個問題,各位家長想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有自主感和自信心?
  • 「子不嫌母醜,兒不嫌娘臭」,當媽真的太有儀式感了
    不僅如此,上廁所都成了一種奢侈的行為,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時刻。 孩子小的時候,你還可能會遭遇一邊大便一邊餵奶的奇觀,擦屁股、提褲子、衝水都需要楊過般的「單臂神功」。孩子大一些的時候,你可能會一邊「嗯嗯」,一邊被坐在小板凳上的娃認真「採訪」:「媽媽,你想不想吃奧利奧?」「媽媽,你想玩我的小恐龍嗎?」
  • 家庭之星育兒: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更幸福!
    就像心理專家說的那樣:正常的身心成長需要一定的儀式感。在這個小小的儀式中,為孩子提供了心靈最需要的「營養」:安全感、存在感、價值感。反觀,我們父母和小王子,孩子和狐狸又有何不同?儀式感,價值觀的傳輸器特別認同作家小麥芃芃的一段話:「你給孩子什麼樣的儀式感,他就會從中獲得怎樣的價值觀。」
  • 萌娃做這事儀式感滿滿,如何提升孩子儀式感,讓孩子幸福一生
    導語: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經說過:「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人生只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而已。」孩子的童年生活如果沒有儀式感,就少了許多難忘的時刻,失去很多歡樂。近日,來自廣東省深圳市的一位寶媽發布了一段孩子喝藥時的有趣視頻。孩子喝藥時儀式感滿滿,視頻中孩子先閉眼做出「氣運丹田」的動作,然後慢慢睜眼、端莊地舉起藥杯優雅的喝藥。
  • 「親子育兒」如何有效地安排親子閱讀時間
    閱讀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還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安排親子閱讀時間卻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明。由於工作的繁忙,對於孩子的親子閱讀很多家長都有心無力,然而斷斷續續的閱讀時間並不能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
  • 「高米育兒」兩分鐘認了幾十個字?孩子一生一次的識字敏感期,錯過影響一輩子
    畢竟孩子一輩子一次的識字敏感期,如何好好引導他愛上閱讀,真的是門學問啊。每個孩子的識字敏感期出現的時候都不一樣,有早有晚,一般在4-7歲出現。但是有些孩子3歲就開始出現了。因為0-3歲的時候,親子閱讀多的孩子,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比如字的讀音,字的意義,會比從來沒有閱讀的孩子早一些。
  • 「一杯飲料」直接影響了孩子的一生「太可怕」
    「一杯飲料」直接影響了孩子的一生雖然很多人知道這些東西不好,還是給孩子喝有的造成嚴重的後果了才追悔莫及,那我開始說的這3中飲料都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一杯飲料」直接影響了孩子的一生碳酸類飲料。「一杯飲料」直接影響了孩子的一生功能性飲料,這個我不多說了,大家應該是知道的,功能性飲料裡面有大量的咖啡因,孩子喝多了會直接傷害神經系統,切記不能喝。
  • 「子不嫌母醜,兒不嫌娘臭」,當媽真的太有儀式感了,哈哈哈哈哈
    當媽後,總有一些特別的儀式感是老母親專屬的!來,看看你中了幾條?01帶娃上廁所,哪個媽媽躲得過?當媽後前兩年,帶個屎娃娃,憋屎憋尿太常見,一不小心就會憋出膀胱炎。不僅如此,上廁所都成了一種奢侈的行為,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時刻。
  • 雲開學、穿校服上網課被批,其實儀式感,才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
    沐浴焚香,淨手煮茶 」的儀式,現代人學習之前雖用不著這麼講究,但也要清理下書桌,收拾下自己,至少要做到不是蓬頭垢面地攤在床上聽課。儀式感會讓孩子深深體會到,自己是被愛的,是被人珍重的。我們總說富養孩子,不一定是要給孩子花多少錢,為孩子傾注多少時間,而是多給孩子一些生活上的儀式感。
  • 六一兒童節,帶孩子體驗媽媽那個時代,獨有的儀式感
    紮上漂亮的辮子,最有儀式感的,要數眉間的一點紅,長大了才知道,那是媽媽人生中的第一支口紅,自己捨不得用,但卻陪伴了我人生中的每一個重要時刻。炸泥鰍二.童年儀式感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 「NLP育兒系列」人只能從成功走向成功
    就是設定「不想要」這樣的目標。比如,我希望自己不那麼難過;我想要不緊張;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那麼叛逆。這些都是所謂「不想要」的目標,可以注意到,裡面都有否定詞「不」,而潛意識是無法讀取否定詞的。NLP認為,「不緊張」這樣的語言進入頭腦後,出現的會是「緊張」的畫面。
  • 「NLP育兒系列」育兒的十二條前提假設
    根據12條前提假設,可以得出育兒的1、沒有兩個孩子是一樣的。這意味著,並不存在一種適用於每個孩子的育兒方法。有些家長喜歡李玫瑾,有些喜歡尹建莉,但其實任何育兒的技巧,都不可能完全貼合你的孩子。所以,放手讓孩子體驗是最聰明的做法。讓孩子體驗成功,也要體驗失敗,體驗歡笑,也要體驗淚水。
  • 「NLP育兒系列」怎樣讓孩子有動力去學習
    動機策略」。來訪者:「我醒了。我正在淸醒。」諮詢師:是什麼讓你知道你可以這樣說?吿訴你「我醒了」的這個聲音並沒有提醒你去注意某事,所以,在這個聲音之前,一定還有其他事物。來訪者:我想,這是一種感覺吧。諮詢師:什麼樣的感覺?溫暖的?還是壓迫感?來訪者:對,是溫暖的。諮詢師:從暖到冷,或是由冷到暖?
  • 充滿「儀式感」的家庭,是孩子最好的童年禮物
    孩子在童年時光裡感受到很多愛,才不會用一生去尋找;擁有過足夠多的愛,才懂得去複製愛、傳遞愛!充滿了「儀式感」的家庭,不僅能夠給孩子充足的愛,更能夠教會孩子如何分享和傳承愛,是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童年禮物!01|儀式感,是一個溫馨家庭不可或缺的什麼是家庭儀式感?
  • 「蒙特梭利」育兒法適合中國家長嗎,為什麼?
    蒙特梭利有一句很重要的話,「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如果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幫他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