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1071萬考生迎來高考。此前刷屏的北鬥三號,出現在了北京高考語文試卷中。
不僅現實性強,而且立意深刻,「北鬥」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
別看如今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鬥系統」)大名鼎鼎、家喻戶曉,甚至在高考試卷「怒刷存在感」,誰能想到,二十年前它還曾是個「小透明」呢?
雖然北鬥系統是1994年正式啟動建設的,但事實上,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就提出設想,積極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
30多年的奮鬥中,幾代北鬥人傾注無盡心血,歷經無數坎坷。如今,中國徹底結束了依賴美國GPS的歷史,擁有了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
星河燦爛,北鬥閃耀,55顆衛星各司其職,分別承擔著不同的任務,滿足國家安全、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等多方面需求。
北鬥三號系統的組網,意味著中國和全球公眾可以享用由北鬥系統提供的種種服務,如導航、定位、國際搜救等。
可以預見,在未來更加廣泛的物聯網場景中,北鬥系統通過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結合,還會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對此,北鬥人自信滿滿:「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應用只受制於想像力!」
作為我國重要空間基礎設施,北鬥系統在國家安全方面的非凡意義不言而喻。古人云:「國之重器,不可示人」。這就意味著北鬥系統的研製中,安全保密工作不能有絲毫閃失。
組網衛星發射期密集、重點型號涉密程度高、涉密業務管理複雜,這是一場保密硬仗,對手是看不見的敵人,我方一旦失守就要面臨不可估量的損失。
2018年,《保密工作》記者曾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五院」),了解「北鬥」背後的保密故事。
為了統籌好保密管理和科研生產任務,實現對北鬥導航衛星等重點型號任務保密工作的全程可控,五院穩紮穩打、精準發力,堅持將保密工作抓早、抓小、抓細、抓實。
通過組織專題保密教育、設立零容忍保密管理目標等,五院切實提升保密隊伍業務能力,強化研製人員保密意識,為保障國家秘密安全打造了一雙堅實的「隱形翅膀」,也為北鬥導航全球組網編織了一張「安全天網」。
「河漢縱且橫,北鬥橫復直」。自古以來,北鬥七星就如天河中的一座燈塔,引領著我們的祖先辨明方向,寄託對太空的無限憧憬。
今天,無論我們中華兒女身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抬頭仰望,浩瀚星空之中,便有北鬥系統55顆衛星環繞地球,織成一張「天網」,與我們遙相呼應。是眼睛,是保障,更是底氣。
我們期待,北鬥系統帶著中國基因為人類走向更遠的星辰大海提供夢想的天梯,共濟祖先那「援北鬥兮酌桂漿」的豪邁。
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成功
也願今年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考驗的高考考生們,都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在乘風破浪中不負韶華,成長為偉大祖國建設事業中的「北鬥衛星」——志存高遠、心繫祖國。你們,就是這個時代最閃耀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