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民俗中「拜乾娘」的「科學」解讀

2020-12-17 吾手寫吾口

「拜乾娘」是我國各地過去年代農村地區十分流行的養育兒方式。

「拜乾娘」的人家無論窮富,以世代單傳,曾夭亡過男嬰男童,或者男兒生時臍帶繞頸難產,或者幼童時期多病多災身體虛弱為多。

所選「乾娘」條件:生育過養育過兩個以上男孩。無一夭亡,健康長大。子女眾多。性格開朗,為人豪爽,樂意助人,「乾娘」自己身體健康,各方面符合「好女人」的優選條件。家庭和睦,蒸蒸日上。

至於「乾娘」家庭姓氏以及屬相的選擇,那是細節。姓氏以姓「劉」姓「王」為好,「劉」「留」也,把男孩留住人間,不被死神帶走。「王」者「旺」也,人旺財旺。屬相的講究是「戌」「辰」等公認好屬相最好,再有,不能克孩子屬相,只能生。

「拜乾娘」有個儀式,據奶奶說,是做一條新褲子,讓孩子從「乾娘」的新褲褲襠下經過,以示「乾娘」所生。「乾兒」要在「乾娘」家和它的異宅兄弟姊妹一起連過三個年節。

「乾兒」給「乾娘」的禮物是「鞋」,表示跟隨。「乾娘」給「乾兒」大禮物是「腰帶」,栓系之意。

「乾兒」要在「乾娘」家排行。我奶奶的「乾兒」是我們同村的,我呼之為「四叔」,我父親兄弟三人。

據一些文章載述偉大領袖毛澤東就拜過一個大石頭為「乾娘」,他還有一個民俗名字叫「石三伢子」,大概石頭「乾娘」的孩子太多了吧。據說,毛澤東父母在毛澤東之前生育過一個孩子,夭亡了。

「乾兒」在喜喪等重大民俗活動上等同親生子,「乾娘」去世時要披麻戴孝,持哭喪棒,並且哭喪棒要和親生的一樣插於新墳前。

「拜乾娘」是中華民族利用集體的優勢,在經濟和醫療條件低下的情況下,優化育兒環境的一大創新。它極大提高了男孩的養成率,為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全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做出了貢獻。它的正面影響應該在風水術之上。

「拜乾娘」庸俗化,甚至女孩轉向「拜乾爹」是近現代的事。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其中有不健康的東西腐化社會,這是我們要加以區別的。

當然,舊習俗也有弊端 ,就是在過去年代對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乾娘
石乾娘

相關焦點

  • 傳統民俗是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
    挑水人物雕塑,古代民俗雕塑,鑄銅人物雕塑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多有表現合家團圓,親友間禮尚往來的情感交流活動,這表明了中國人的倫理觀念和心態可以歸納為一個字「和」,「
  • 民間故事:狐仙拜乾娘
    新聊齋:狐仙拜乾娘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萬曆年間,在河南南陽,住有一個瞎婆婆,人稱盲婆。後來,王飛身驕肉貴,過不了流浪生活,更住過不慣深山洞府,阿翠心痛丈夫,便打起了盲婆的主意,認其為乾娘,從此搬到盲婆的府邸中住了下來。本打算,兩夫妻勤勤懇懇,賺夠錢,再另外買幾間瓦房過生活,未料卻被盲婆發現了自己是狐仙的事情。
  • 紅觀|歡樂元宵節,在民俗傳統中激情綻放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在這個詩意濃鬱的節日裡,品讀古人元夜詩詞,領悟傳統文化魅力,幽思飛湘楚,心境連古今。透過湖湘大地上古老而又散發現代氣息的元宵民俗活動,我們可以領略悠久璀璨的民俗文化資源在湖南的貯存、保護、傳承甚至發揚光大,也能讓我們聆聽到新湖南建設的鏗鏘足音。
  • 過年剃頭洗澡,傳統民俗中的吉祥寓意
    但剃頭、洗澡過年,如同大掃除、寫春聯、貼福字、扎燈籠、做年糕、吃餃子等習俗一樣,幾乎是一種共同的辭舊迎新民俗,也是一種最樸實的過年民俗。這一民俗,寄託著人們對新一年的希望和期待。再加上傳統的說法中有「正月裡剃頭不吉利,要剃頭得等到二月二龍抬頭才行」之說,因此,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要選擇在除夕前幾天從「頭」做起理個髮,並美其名曰「有錢沒錢,剃頭過年」。 所以,古時臘月那幾天,剃頭師傅格外忙碌,而一到正月便可休息整整一月。
  • 年度漢字評選:漢字文化新民俗 內核是傳統文化
    我們可藉此來觀察年度漢字評選,挖掘其民俗特徵。  關注度高,參與性強。年度漢字評選有比較固定的舉辦時間,大體在每年11月啟動,12月中下旬揭曉,同時覆蓋漢字文化圈的多個國家、地區、行業,參與人數眾多,是一種全民性文化現象,社會認同度非常高。2019年國內「漢語盤點」共收到網友推薦字詞數千條,總關注量超過3.5億。  傳統深厚,多年傳承。
  • 《十二生肖》創新解讀民俗經典
    該劇雖是以十二生肖為內容,但卻打破常規順序,創新性地對十二生肖這一文化符號進行深層的解讀。為了更好地體現文化的包容性,舞·樂《中國故事·十二生肖》也將多種藝術表現形式進行了融合,並加入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打擊樂器,讓劇目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更添現代感。
  • 品趣味民俗 促科學健身 北京市民體質促進民俗趣味運動會走進社區
    日前,2019年北京市民體質促進民俗趣味運動會分別走進北京市羊坊店街道頤源居社區和回龍觀中學。作為2019年北京市民體質促進民俗趣味運動會進社區的前兩站,本次活動旨在全面貫徹落實《北京市全民健身條例》和《北京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活動中,健身表演團隊統一著裝,精神飽滿。
  • 近百名留學生走進中國新農村 體驗傳統民俗文化
    (央廣網發 華東理工大學 供圖)  據了解,本次「感知中國——科學發展新農村」活動地點選擇了上海市崇明區與上海化工研究院,旨在讓留學生了解中國新農村的發展歷史與建設成果,同時在不同類別的主題文化活動中體驗中國傳統民俗文化,了解當代中國科學與社會經濟發展。  體驗活動伊始,留學生們首先來到崇明規劃展示館參觀。
  • 民俗的符號學詮釋
    符號學作為一門本世紀初才誕生的新興人文學科,正以其獨特的視角,給傳統及新興的各門科學以方法論的啟示。民俗是一種文化符號,從符號學的角度來審視、揭示民俗文化的內涵,不僅為解讀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豐富的人類文化遺產提供了一條重要途徑,而且對促進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東北師範大學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
    東北師範大學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位於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世紀廣場南側,毗鄰長春國際會展中心與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佔地面積3.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展廳面積1.3萬平方米,擁有民族民俗類藏品4萬餘件,是旅遊觀光的重要景點之一。
  • 東城舉辦冬至民俗活動 弘揚傳統文化
    12月21日,東城區天壇街道、建國門街道紛紛開展冬至民俗活動,傳統弘揚傳統文化。冬至民俗節 12月21日,東城區天壇街道組織開展「2020壇根·冬至民俗節」活動,在活動啟動儀式現場,由天壇街道logo、同心圓、梅花等元素構成的冬至民俗節標識正式揭曉。
  • 潮汕民俗農曆七月傳統節日多
    中國經濟導報網 記者羅勉 近日,記者從廣東省潮汕民俗專家了解到,時值農曆七月,這是一個在廣東省潮汕地區民俗活動較集中的月份,七夕演繹愛情神話、公婆生祈求小孩平安,成人禮「出花園」、七月半「祭孤」……這些節日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符號,更釋放出濃重情感與意義。潮汕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民俗是其中最具特色的組成部分。
  • 北京昌平天壽陵園:傳統民俗中「冬至」掃墓祭祖有哪些講究?
    那麼,從傳統民俗方面,冬至上墳有哪些講究和禁忌呢?1、選擇掃墓、祭祖的時間最好選在陽氣比較旺的時候。像天未亮或剛亮,或是傍晚時分太陽將下時,都是不可以去掃墓的,傳統民俗認為此時人的抵抗力最弱,此時與逝者和亡靈溝通是不利於掃墓人健康的。東北民間約定俗成的上墳掃墓時間段,通常都是在上午。2、上墳和祭祖,出發和回來的路線最好不重複。通常不走回頭路,上墳完成後離開時也不回頭看。
  • 解釋傳統還是解讀傳統
    解釋與解讀:不同的認知方式社會科學的認識方法有兩個傳統:解釋傳統和解讀傳統。解讀傳統的目的不在於尋求事物內在的一種邏輯關係,而在理解和弄懂一些人類活動在一定文化條件下的內在含義或意義。而解釋傳統的目的則是要試圖尋找一個具體事物或事件中的因果聯繫。
  • 儋州市黃岡實驗學校舉辦首屆傳統民俗文化節
    5月28日,儋州黃岡實驗學校舉辦首屆傳統民俗文化節。 記者 王家隆 攝儋州新聞中心消息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飾,精彩的舞龍舞獅。5月28日,儋州黃岡實驗學校舉辦首屆傳統民俗文化節,校園處處瀰漫著傳統民俗文化氣息。
  • 數字成語俗語中的傳統文化和有趣的民風民俗(之五)
    在眾多的成語和俗語中,有許多是含有數字組成的,而在這些數字成語俗語裡,又有不少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趣的民風民俗,雖然耳熟能詳,知其大概,但是認真品味一下,還真形象生動,寓意深刻。為此,筆者選擇了一些,和大家一起分享。胡說八道。
  • 詔安:考湖村傳統民俗活動「嗨中秋」
    早些年,每逢傳統佳節元宵節來臨之際,考湖村大廟理事會,總會在大廟前埕廣場,舉辦「嗨中秋」這項傳統的民俗活動。元宵節期間,考湖村有掛燈、「嗨中秋」、營神這三大傳統民俗活動。「嗨中秋」應該與先祖三忠王尚武健身的傳統有關,由來久遠,世代相傳。「嗨中秋」是一項大眾化的體育運動,本地話俗稱「嗨中秋」,文字上記為蕩鞦韆,以「嗨出棚門」為準。
  • 合家歡電影《年獸》橫店殺青 創新民俗傳統
    傳統民俗文化與中國神話融合創新,演繹溫情詼諧年獸故事今年沉寂許久的暑期檔電影市場被一部國產動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強勢點亮,電影不僅好評如潮,票房更是一騎絕塵。而電影《年獸》作為首部改編這一古老傳說的電影,在「年味」日益變淡的今天,一反傳說中年獸兇猛的形象,將年獸塑造成一個可愛的萌寵,同時加入由姜彭飾演的舞獅少年羅川和由呂妍飾演的鼠仙阿細這兩個鮮活的人物,全新演繹這個千年的神話故事,守護年獸,更意味著守護傳統「新年」文化。
  • 戲劇、民俗、傳統技藝……靖江這7個項目榜上有名
    市非遺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王金甫介紹,申報進入市級非遺名錄的項目須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並具有鮮明特色,且在一定群體中有世代傳承、活態存在的特點,具有較大影響。此次我市發布的第三批非遺名錄涵蓋傳統戲劇、民俗、傳統技藝三個類別,共有錫劇、靖江民間歌舞、靖江木作技藝、西來蟹黃肉包製作技藝、西來蜆子餛飩、靖江粯子湯、靖江剔蟹技藝七個項目。
  • 經濟民俗學:傳統民俗背後,蘊藏著巨大的經濟能量
    過年發紅包,端午吃粽子,中秋送月餅……每到這些節日,我們就會想起相應的傳統習俗。在現代社會,這些民俗背後都有經濟的影子。「經濟社會學已經有百年歷史,論文和著作也很多。經濟人類學也是一樣。但經濟民俗學之前一直沒有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