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乾娘」是我國各地過去年代農村地區十分流行的養育兒方式。
「拜乾娘」的人家無論窮富,以世代單傳,曾夭亡過男嬰男童,或者男兒生時臍帶繞頸難產,或者幼童時期多病多災身體虛弱為多。
所選「乾娘」條件:生育過養育過兩個以上男孩。無一夭亡,健康長大。子女眾多。性格開朗,為人豪爽,樂意助人,「乾娘」自己身體健康,各方面符合「好女人」的優選條件。家庭和睦,蒸蒸日上。
至於「乾娘」家庭姓氏以及屬相的選擇,那是細節。姓氏以姓「劉」姓「王」為好,「劉」「留」也,把男孩留住人間,不被死神帶走。「王」者「旺」也,人旺財旺。屬相的講究是「戌」「辰」等公認好屬相最好,再有,不能克孩子屬相,只能生。
「拜乾娘」有個儀式,據奶奶說,是做一條新褲子,讓孩子從「乾娘」的新褲褲襠下經過,以示「乾娘」所生。「乾兒」要在「乾娘」家和它的異宅兄弟姊妹一起連過三個年節。
「乾兒」給「乾娘」的禮物是「鞋」,表示跟隨。「乾娘」給「乾兒」大禮物是「腰帶」,栓系之意。
「乾兒」要在「乾娘」家排行。我奶奶的「乾兒」是我們同村的,我呼之為「四叔」,我父親兄弟三人。
據一些文章載述偉大領袖毛澤東就拜過一個大石頭為「乾娘」,他還有一個民俗名字叫「石三伢子」,大概石頭「乾娘」的孩子太多了吧。據說,毛澤東父母在毛澤東之前生育過一個孩子,夭亡了。
「乾兒」在喜喪等重大民俗活動上等同親生子,「乾娘」去世時要披麻戴孝,持哭喪棒,並且哭喪棒要和親生的一樣插於新墳前。
「拜乾娘」是中華民族利用集體的優勢,在經濟和醫療條件低下的情況下,優化育兒環境的一大創新。它極大提高了男孩的養成率,為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全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做出了貢獻。它的正面影響應該在風水術之上。
「拜乾娘」庸俗化,甚至女孩轉向「拜乾爹」是近現代的事。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其中有不健康的東西腐化社會,這是我們要加以區別的。
當然,舊習俗也有弊端 ,就是在過去年代對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