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禮儀制度增強認同感和歸屬感(有的放矢)

2020-12-15 人民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禮儀是宣示價值觀、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要有計劃地建立和規範一些禮儀制度,如升國旗儀式、成人儀式、入黨入團入隊儀式等,利用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等契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典活動,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禮儀關乎人格,關乎國格。中華民族自古就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注重樹立禮儀之邦的良好形象。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對國家重要禮儀的教育與宣傳,特別是注重通過禮儀制度褒獎先進,彰顯禮儀文化的時代價值。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典活動,不斷建立和規範禮儀制度。比如,在201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中,前所未有的規格、格外隆重的儀式,既是崇高禮讚又是莊嚴宣示,號召人們敬仰英雄、學習英雄,用實際行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實踐證明,建立和規範禮儀制度,對於規範人們的言行舉止、激發人們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具有重要意義。新時代,我們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禮儀文化,建立和規範禮儀制度,不斷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構建禮儀文化教育體系。建立和規範禮儀制度,首先應大力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禮儀文化,積極構建家庭、學校、社會、網絡共同發力的禮儀文化教育體系,讓廣大群眾深刻認識禮儀在現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樹立正確的禮儀觀。可以通過家庭、學校教育「齊之以禮」「約之以禮」,讓青少年在學習和生活中感知禮儀、領悟禮儀、踐行禮儀,推動現代文明禮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比如,設計和用好成人儀式,讓人們在跨過人生成年節點時受到莊嚴的禮儀文化教育。加強社會禮儀教育,不斷提高商務禮儀、外事禮儀、服務禮儀、職業禮儀水平。倡導建立網絡禮儀,改善網際網路發展環境,進一步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完善禮儀規範和公約守則。各類社會規範和公約守則,能夠有效調節人們在共同生產生活中的行為和關係。建立和規範禮儀制度,應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善各行各業體現自身特點的道德規範,修訂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行為準則,更好發揮其規範、調節、評價人們言行舉止的作用。講好家風故事,把禮儀傳家、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讓中華傳統美德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發揮各類群眾性組織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功能,推動落實各項社會規範,形成一套體現現代文明精神和要求的禮儀規範。

營造濃厚禮儀文化氛圍。濃厚的禮儀文化氛圍是禮儀制度有效運行的基礎。建立和規範禮儀制度,需要積極營造濃厚的禮儀文化氛圍。加大對國家重要禮儀的教育與宣傳力度,在國家重大紀念慶典活動中體現禮儀制度和禮儀文化,並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進行宣傳,彰顯中華優秀傳統禮儀文化的時代價值,在全社會營造注重禮儀的氛圍。建立健全各類公共場所的禮儀、禮節、禮貌規範,推動形成良好的言行舉止和禮讓寬容的社會風尚。圍繞培育和弘揚現代禮儀文化,廣泛開展禮儀大賽等群眾性活動,加強對禮儀文化的宣介,推動禮儀文化進社區、進家庭。

(作者單位:山西師範大學)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09日 09 版)

相關焦點

  •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認同感歸屬感 更好凝聚「爭得城市榮光」強大...
    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學習擴大會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認同感歸屬感 更好凝聚「爭得城市榮光」強大合力 … 2020-09-30 23:0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貞豐:支教課堂進社區增強「新市民」子女歸屬感、幸福感、認同感
    近日,為紮實有效地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作,貞豐縣團縣委以金州學子春暉社志願者分別在貞豐縣龍興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心安處社區、北盤江鎮龍井社區組織開展支教課堂進社區活動,進一步增強了新市民(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子女的歸屬感、幸福感、認同感。
  • 金羊網評:善用禮儀文化 涵育文明新風
    禮儀禮節潛移默化地對群眾進行精神洗禮及文化薰陶,在日常禮節及重大儀式中以禮化人、成風化俗,凝聚群眾、引導群眾,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新時代社會文明風尚具有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建立和規範一些禮儀制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典活動,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 【地評線】金羊網評:善用禮儀文化 涵育文明新風
    禮儀禮節潛移默化地對群眾進行精神洗禮及文化薰陶,在日常禮節及重大儀式中以禮化人、成風化俗,凝聚群眾、引導群眾,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新時代社會文明風尚具有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建立和規範一些禮儀制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典活動,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 「地評線」金羊網評:善用禮儀文化 涵育文明新風
    禮儀禮節潛移默化地對群眾進行精神洗禮及文化薰陶,在日常禮節及重大儀式中以禮化人、成風化俗,凝聚群眾、引導群眾,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新時代社會文明風尚具有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建立和規範一些禮儀制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典活動,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 積極推進禮儀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禮儀是宣示價值觀、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禮儀作為一種制度規範和價值載體,具有成風化人的教化功能。努力實現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的目標,需要積極推進禮儀教育,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文明素養,推動全社會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  建立禮儀制度。
  • 【105直通名校】增強文化歸屬感和認同感的教育
    對高考命題進行研究,教會學生處理好「與命題老師的對話」和「與閱卷老師的對話」,精準把握熱點重點。所帶備課組和班級政治高考成績名列前茅。;多次參與昆明市統測命題和審題工作。為了讓枯燥抽象的法律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我們會開展模擬法庭活動、憲法知識競賽、憲法演講比賽等活動,用活動的方式讓法治教育深入人心,懂得依法規範自己的言行,具有較強的規則意識。
  • 增強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通過活動增加了學生們對家鄉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增強了青少年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市實驗雷劇團供圖)    現場>>    「戲曲進校園」學生們踴躍參與    為了讓學生們了解更多的戲曲知識,欣賞到更精彩的戲曲藝術,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教育廳聯合主辦,湛江各級宣傳、文化、教育部門聯合協辦的「2019—2020年度廣東省戲曲進校園演出
  • 積極推進禮儀教育(新知新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禮儀是宣示價值觀、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禮儀作為一種制度規範和價值載體,具有成風化人的教化功能。努力實現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的目標,需要積極推進禮儀教育,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文明素養,推動全社會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建立禮儀制度。
  • 譚正興:電商內容創業者如何利用內容提高客戶的認同感,歸屬感?
    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應該就是情感需求了內容創作中,情感的共鳴和表達已經是網際網路時代的重要載體了,一篇有情感價值的文章往往能夠引起精神上的共鳴和同頻,更能讓客戶和消費者產生認同感,歸屬感和依賴感只有滿足客戶的心理上的需求,和情感上的需求,才能引起客戶精神上的共鳴,從而產生信任,情感的消費
  • 譚正興:電商內容創業者如何利用內容提高客戶的認同感,歸屬感?
    內容創作中,情感的共鳴和表達已經是網際網路時代的重要載體了,一篇有情感價值的文章往往能夠引起精神上的共鳴和同頻,更能讓客戶和消費者產生認同感,歸屬感和依賴感
  • 在「縣管校聘」大背景下,學校如何增強教師歸屬感?
    【在「縣管校聘」大背景下,學校如何增強教師歸屬感?】但是,無論如何,教師的工作和生活都是以學校為載體,無法脫離學校組織而單獨存在的,即便是在「縣管校聘」大背景下,學校在教師歸屬感的體驗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甚至可以說教師是否獲得歸屬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管理。
  • 檢察官職業倫理強化認同感
    檢察官職業倫理,是調整檢察官和與其職業相關主體之間的倫理規範及精神內容。在結構意義上,檢察官職業倫理是檢察官和與其職業相關主體之間的一種客觀交往關係。檢察官職業倫理並不是單個因素的結構,其包括作為職業倫理主體的檢察官、檢察官職業倫理關係、檢察官職業倫理規範,以及檢察官職業倫理秩序四種構成要素。
  • 讓「戰友」找到幸福感、歸屬感、獲得感——安徽滁州市科學教育...
    安徽省滁州市堅持「以退役軍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圍繞待安置退役士官基本情感認同、基本待遇落實、基本知識儲備、基本崗位適應的「四個基本」定位,把科學教育管理貫穿退役士官待安置全過程,多措並舉提升他們的幸福感、歸屬感、獲得感。
  • 中職《學生公約》關鍵是增強學生自我認同
    原標題:中職《學生公約》關鍵是增強學生自我認同教育部9月4日發布《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公約》,要求將公約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新學期開學主題教育內容之一。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通過多種方式宣傳公約,營造學習公約的良好氛圍,做到全體學生知曉了解公約、認同公約。
  • 增強民警職業榮譽感歸屬感自豪感
    □ 法制網記者  張淑秋  為進一步增強公安民警的職業榮譽感、歸屬感和自豪感,激發公安隊伍凝聚力、創造力和戰鬥力,吉林省公安廳制定《吉林省公安機關愛警惠警二十條措施》(以下簡稱二十條措施),近日正式對社會發布。
  • 「讓流動黨員的歸屬感和責任感處處得到增強」
    ——我省學習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座談研討會側記  「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要明確流動黨員才是主體,流出地和流入地的黨支部要主動關心、支持、幫助流動黨員的工作生活,加強和改進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培訓等,進一步增強黨組織對流動黨員的吸引力、凝聚力,加深群眾對黨的認知。
  • 閃電評論丨在傳承保護文化遺產中讓民眾找到文化認同感、歸屬感
    今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主題為「文物賦彩·全面小康」。寶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人類文明的記憶載體,蘊含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根」與「魂」。從文化遺產的傳承,到自然遺產的保護;從加強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到激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有力推動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取得新成就。穿越浩瀚歷史長河,中華大地上,留存至今的各級文化遺產數量可觀。如何傳承好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 英國學校加強"公民價值觀"教育 增強身份認同感
    英國《泰晤士報》報導,英國教育大臣艾倫·詹森近日宣布,將在學校教育中加強「公民價值觀」教育,以弘揚平等、寬容的價值觀,教會學生如何培養良好的社會關係,增強學生作為英國公民的身份認同感。據悉,英國的公民教育從2002年以後屬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國家必修課程,但是大多數學校並沒有對這門課程給予足夠的重視。
  • 普通高校教師職業認同感和工作收入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
    ,調查分析其職業認同感,包括被調查者對家庭環境的滿意程度,對人際交往關係的滿意程度和工作收入對其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高校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工作收入對其主觀幸福感都有較為明顯的影響,並在不同的子維度中呈現不同程度的相關係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