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上方藍色字體或者掃描二維碼關注諮詢我,獲取最新信息。
2月22日,濟南市教育局印發通知,對2021年度中小學(幼兒園)春季學期開學有關工作做出部署,要求各中小學按照應開盡開、錯時錯峰、安全有序的原則做好開學準備工作。
中高風險地區降為低風險地區前,師生員工暫不返校;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市的低風險地區師生員工返校,須持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
通知要求,各中小學要結合慶祝建黨100周年,以「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為主題,深入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舉辦好升國旗儀式,上好「開學第一課」,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培訓、歷史教育、勞動教育、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唱響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新時代主旋律。重視加強師生員工健康教育管理,開學第一周組織對師生員工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全面篩查,開展心理疏導和心理健康諮詢服務,做好重點人群的科學幹預。開學一周內,各級各類學校除初中、高中畢業年級外,不得組織開展任何形式的考試、測試。要強化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確保每天校園體育鍛鍊不少於1小時(幼兒園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不少於2小時),組織中小學生視力狀況檢測。
2021年春季學期開啟。你所關心的中小學生作業、手機、課後、校外等問題,教育部有了新要求。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注重差異化教學,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加強個別輔導幫扶。●強化作業管理。嚴格按照規定控制作業總量,確保難度水平符合學生實際。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複性、懲罰性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提高課後服務水平。推動落實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全覆蓋,時間安排要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切實解決家長接學生困難問題。●對家庭困難、身體殘疾、隨遷子女、留守兒童、返鄉兒童等特殊學生群體,加強教育關愛,堅決防止輟學反彈。●按照「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的要求,細化手機管理措施。要準備好必要的手機統一保管裝置。●建立健全學生心理狀況報告制度,及時化解處置突出問題。●高度重視校園安全管理,堅決遏制學生欺凌事件發生。●嚴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進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堅持依法治理、標本兼治,從嚴審批培訓機構,強化培訓內容監管,規範培訓服務行為。高校開學後執行校園封閉式管理中小學不得要求家長檢查作業、批改作業23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1年春季學期學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工作有關情況。會上要求,春季開學後,高校將執行校園封閉式管理,堅持非必要不出校。
科學制定教學預案
教育部要求,各地和高校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工作,科學制定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的教學方案和突發疫情的在線教學應急預案。
分類制定學習方案
針對不同群體的不同情況,各高校堅持常規教學與非常規教學相結合,對正常返校和未能按時返校的學生制定針對性的學習方案,對補考、重修、畢業設計等特殊教學環節進行詳細部署。
探索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教學方式
各高校探索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教學方式,激勵老師參與到線上教學中,鼓勵教師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深度學習創造條件。提供優質的網絡學習資源,支持學生運用多樣化在線平臺培養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充分整合現有在線課程資源,加快提升在線教育步伐。
原則上不組織大規模集中性的校外實習
學生春季返校後,各高校進一步加強校園管控,原則上不組織大規模集中性的校外實習、社會實踐和企業參觀考察等活動。必須赴校外開展的實習、實踐類課程,應根據學校疫情防控要求以及實習實踐地區和單位要求,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進行。
出校需嚴格履行申請審批制度
教育部要求,加強校園日常管理。執行校園封閉式管理,堅持非必要不出校、非必要不出境、非必要不聚集、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有特殊情況確需出校的,嚴格履行申請審批制度。加強師生員工及共同居住家庭成員身體健康、旅居信息、出境入境及接待來自中高風險地區的校外人員情況監測,執行每日晨午檢的工作機制,對缺勤人員及時追訪上報。嚴格學生和教職員工宿舍管理,制定宿舍防控工作方案,對學生宿舍實行專人負責制。注重校內後勤人員的健康防護和監測排查,杜絕安全隱患。
在23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大家關心的中小學生作業、手機、課後、校外等問題,教育部也有了新要求。
教育部要求,新學期中小學教育教學重點抓好這幾項: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注重差異化教學,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加強個別輔導幫扶。
強化作業管理。嚴格按照規定控制作業總量,確保難度水平符合學生實際。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複性、懲罰性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提高課後服務水平。推動落實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全覆蓋,時間安排要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切實解決家長接學生困難問題。
對家庭困難、身體殘疾、隨遷子女、留守兒童、返鄉兒童等特殊學生群體,加強教育關愛,堅決防止輟學反彈。
按照「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的要求,細化手機管理措施。要準備好必要的手機統一保管裝置。
建立健全學生心理狀況報告制度,及時化解處置突出問題。
高度重視校園安全管理,堅決遏制學生欺凌事件發生。
嚴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進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堅持依法治理、標本兼治,從嚴審批培訓機構,強化培訓內容監管,規範培訓服務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