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孩子批改家庭作業」已成為越來越多家長的痛。
去年年底,江蘇一位父親因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憤怒地要求退出家長群,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少家長共鳴。
2月23日上午,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1年春季學期學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工作有關情況。會上明確提出,不得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著力強化學生作業管理。
■ 各地各校要完善作業管理辦法,特別是要加強學科組和年級組的統籌,嚴格按照規定來控制作業總量。
■ 要切實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確保作業難度符合學生實際,不得超過課程標準要求;要將作業設計工作納入校本教研工作體系,系統設計一套符合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要求、覆蓋德智體美勞各學科全面育人的一套基礎性作業。
■ 鼓勵分層布置作業,布置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注重設計探究性作業、實踐性作業,探索跨學科作業、綜合性作業,就是要進一步創新適應不同學生學習需要的作業形式。
■ 要堅決克服機械的、無效的作業,杜絕重複性的、懲罰性的作業,任課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向學生的反饋、講解、答疑等工作。特別是要注重面批講解,認真分析學情,對存在問題的、學習困難的學生要做好答疑輔導工作。
■ 這裡特別強調,不得給家長布置或者變相布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和批改作業,這是我們教學工作的一個紀律要求,要傳達到每一個老師。
呂玉剛表示,這段時間以來,關於作業的管理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教育部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正在研究進一步規範作業管理的有關辦法。從作業管理環節上來講,這幾個環節是必須要重視做好的:
這是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的一個基礎。要區別不同學段學生的實際,教育部也曾經提出過關於控制不同年級、學段學生作業時間的有關規定要求。各個地方要認真落實。學校加強作業管理,要加強學科組、年級組關於作業的統籌,不能各留各的,語文留語文的,數學留數學的,最後加在一起就過量了,所以年級組、學科組一定要統籌作業的總量,要在學校建立作業的公示制度,合理調控作業的結構和總量。
要把作業質量的提高作為統籌作業管理的一個核心環節。要科學、有效、合理地設計作業,要納入學校的教研工作體系,作為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特別是提倡各個地方要積極探索組織高水平的學科教師,開發一套體現素質要求、符合教學規律、覆蓋各門學科的基礎性作業,同時也要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和不同學生的需要,積極開發不同類型的作業,供選擇使用。
這是教師履行教育職責使命所在,也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基本要求。要發揮好作業對鞏固學生學習成果、老師科學評價、診斷學情、有效實施因才施教的重要手段,教師必須認真做好作業的批改工作。這個工作要作為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規範來執行。作業批改之後,要認真進行反饋,特別是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存在問題的學生,要及時幫助、解答、輔導,促進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學業。
家長減負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不給家長增加負擔。學校的作業,不能讓家長監督學生去完成,也不能要求家長去批改作業,或者籤核作業。另一方面,家長也不能給學生留過多的額外作業,包括校外培訓的作業。
此前據媒體統計,全國已有超10省份明令禁止「家長批改作業」。
其實,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導室於2013年發布的《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通知》中早已明確要求:教師布置作業必須堅持「精選、批改、講評」原則,不得布置簡單重複性和懲罰性的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學生家長代為評改作業。
2014年,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規範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行為的意見》,其中更是再次強調:教師應當對布置的家庭作業全部認真批改、及時反饋。不得給學生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學生家長代為評改作業。
但是,不給家長布置作業,也並不意味著家長把孩子交給學校就沒有教育的責任了,家長也要在家裡引導培養孩子養成自主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跟學校密切配合,形成育人的合力。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認為:
第一,必須要明確作業是課程教學的一部分,這個性質先要把它確定好,也就是說它是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不是脫離課程教學活動回到家庭教育範疇的事情。
第二,必須要明確作業的功能,有兩個,一是鞏固學習活動,二是診斷。所以這兩條也必須要清楚,它是專業性的教育活動。
第三,家庭和學校在課後作業、家庭作業方面的職責邊界要劃清楚。家庭也好、父母也好,應該給孩子的家庭作業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應該支持孩子能夠自覺地完成作業。布置作業的職責,組織孩子完成作業的職責,批改作業的職責,是學校的事情,必須把這些職責邊界劃清楚。把這些問題理清之後,我們各歸其位,共同創造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作為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家庭作業問題呢?您有哪些好的方法和建議?歡迎留言分享。
為了不讓您最關心的內容被湮沒
防止我們一不小心失散
快把「首都教育」設置為星標吧★
只需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