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歲的老宋單位體檢時胸部CT檢查發現左肺有個小腫塊,做了纖支鏡活檢,診斷為肺癌,需儘快手術治療。在胸外科住院完善手術前檢查時發現心電圖有部分導聯ST段改變,術前評估時麻醉大夫建議完善冠脈CTA檢查,排除冠心病可能。冠脈CTA檢查示左前降支近、中、遠段管壁可見多發鈣化斑塊,中段重度下載。這就面臨著一大問題,老宋的冠狀動脈病變嚴重,如果全麻下行胸腔鏡下部分肺葉切除術風險極大,極有可能術中心肌梗死。所以請到了心內科會診,針對這樣嚴重的冠脈病變,冠脈支架植入術是最常規治療方法。可如果支架植入後需常規服用雙聯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6-12個月。如果服藥期間做外科手術會加重出血風險。但要是在6個月後再行外科手術,腫瘤可能已擴散。權衡利弊後,最終心內科給他制定了藥物球囊方案。
藥物球囊是一種新的血管介入治療方法,和目前廣泛採用的支架一樣,在球囊的表面塗層有抗細胞增殖的藥物,介入手術時,球囊送到冠脈狹窄部位,充氣膨脹,使狹窄處擴張,同時球囊表面塗層的藥物和血管壁充分貼壁,滯留於血管壁內緩慢釋放,達到抗血管內膜增生的目的,防止血管再狹窄。而且單純使用藥物球囊時,術後雙聯抗血小板治療時間為 1 ~ 3 個月。
藥物球囊目前適應症:
1. 支架內再狹窄
儘管藥物塗層支架的廣泛運用可使大部分患者的狹窄血管得到血運重建,但仍有5%-10%的患者會出現支架內的再狹窄,支架內再狹窄是藥物球囊的優選適應證,也是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SFDA) 批准的臨床適應證。研究證明,藥物球囊治療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的療效至少與藥物塗層支架相當,耐受性良 好,且不需要再次置入支架。是治療支架內再狹窄的更優選擇。
2. 小血管病變
儘管支架技術平臺不斷進步,冠狀動脈小血管(內徑2. 25~2.80 mm)置入支架後的再狹窄發生率依然很高。研究表明,藥物球囊治療高危小血管病變和支架相比有相似甚至更優的臨床結果。
3. 分叉病變
儘管技術策略不斷改進,分叉病變的介入治療仍具挑戰性。雙支架技術操作複雜,ISR 和血栓更易發生,雙聯抗血小板治療的時間或許更長。研究結果顯示,藥物球囊治療分叉病變具有可行性。近期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了單純 藥物球囊治療冠狀動脈原位病變可顯著增加晚期管腔直徑。從而證明在小血管病變以及分叉病變等原發病變的治療中,單純藥物球囊或可作為藥物塗層支架的替代療法。
4. 其他
除了上述人群之外,藥物球囊還可適用於下列人群: 有高出血風險的患者,例如血友病、既往出血史、胃潰瘍、嚴重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正在口服抗凝藥物 或近期進行外科手術的患者,例如心房顫動患者、置換人工心臟瓣膜的患者等; 有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或既往有亞急性支架內血栓史的患者以及拒絕體內植入異物的患者。
最終,老宋在心內科完成了藥物球囊介入治療,回去後服用1個月的雙聯抗血小板藥物,再到胸外科行部分肺葉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