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對孩子發脾氣的人那麼多,發脾氣可以解決問題嗎?速讀速記

2020-10-21 速讀速記

發脾氣這個事情好像不用教,每個人天生都會。唯一的區別是發脾氣多少的問題。

在原生家庭裡,父母很少發脾氣,那麼大概率孩子一路成長,也很少發脾氣解決問題;在原生家庭裡,父母發脾氣的機會比較多,那麼大概率孩子是一路發脾氣長大的,而且這個脾氣也會發到父母身上。

如果大家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有些地方發脾氣的人還是挺多的。比如,農村、城中村、老舊小區、低收入低文化區域,父母對孩子發脾氣天經地義,很多年齡80後以上的人小時候,幾乎都小時候都被發脾氣的父母打過,那會兒勸架都這麼勸:行啦,打兩下得啦,孩子還小呢,長大就懂事了。


自己原生家庭這樣,基本很難控制住潛意識的衝動,一旦情緒控制不住,就會發展成發脾氣,打孩子。

發脾氣可以解決問題嗎?

不可以解決問題,只會讓問題複雜化。

在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意識所分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可以從他們之間的聯繫中得到合理的解釋,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自我需要進行調節。


如果個人承受的來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時,自我就會幫助啟動防禦機制。防禦機制有:壓抑、否認、退行、抵消、投射、升華等等。


其實很好理解,簡單來說,本我是人的本能,超我是我們的理想化目標,自我則是二者衝突時的調節者。


發脾氣也許是本能(本我在起作用),也許是防禦機制的體現(自我在起作用),控制住發脾氣壞情緒是潛能(超我在起作用)。

本我是與生俱來的,也是人格結構的基礎,日後自我和超我都是以本我為基礎而發展。本我位於人格結構的最底層,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組成的能量系統,包括各種生理需要。本我具有很強的原始衝動力量,弗洛伊德稱其為力比多。


本我是無意識、非理性、非社會化和混亂無序的。 本我只遵循一個原則——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意為追求個體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飽足與性慾的滿足,以及避免痛苦。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組成部分,是從本我中逐漸分化出來的,位於人格結構的中間層,作用主要是調節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它一方面調節著本我,一方面又受制於超我。它遵循現實原則,以合理的方式來滿足本我的要求。 這裡,現實原則暫時終止了快樂原則。


由此,個體學會區分心靈中的思想與圍繞著個體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環境中進行調節。弗洛伊德認為自我是人格的執行者。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位於人格結構的最高層,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會規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內化而來,其形成是社會化的結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則,它有三個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衝動,二是對自我進行監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


了解了本我、自我、超我,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發脾氣不能解決問題,還有害。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發脾氣的動機1.憤怒。2.習慣。3.無奈。4.無能。5.控制。6.工具。以上沒一個是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的,除了受本我控制,就是自我調節失敗的產物,只有把發脾氣當成一種工具貌似算一種理性分產物,還得看發脾氣的次數和結果質量怎樣。

發脾氣得到的結果。1.更生氣。2.全家情緒不好。3.引發家長間的爭吵。4.傷害了孩子,沒解決問題。5.孩子暫時接受了,自己默默消化負面情緒。以上沒一個是好的解決結果。實際上,發脾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問題更複雜。經常承受負面情緒會讓人變得消極,焦慮,自我認同能力差,自卑,行為偏激,不能管控好自己的情緒,抑鬱,甚至精神出問題。


為什麼結果不好,大家還是願意發脾氣呢?


1.本我太強大,不願意成長,一直活在原生家庭裡,感情沒有在新生家庭被療愈,自我沒有得到有效發展。


2.貧賤夫妻百事哀,需要多賺錢。倉凜實知禮儀,衣食足知榮辱,物質富足了,精神也會跟著改變。


3.生活環境不夠積極進步。橘生江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人是環境的產物,孟母三遷也是為了造就一個更好的孩子。


總之,你所發出的每一顆粒子最後擊中的一定是你自己。不管你是真的為孩子好,還是為自己好,請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去殺機,養喜神!


好運氣喜歡樂觀、開朗、幽默、積極的人。


也許還有別的,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相關焦點

  • 家長,請不要對孩子發脾氣
    作者:寶寶知道 親子百科生活節奏的加快,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壓力,也讓很多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不經意的流露出焦躁和不耐煩的情緒,甚至禁不住對孩子發脾氣。殊不知,家長不以為意的一次小情緒也許就會對孩子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
  • 父母經常發脾氣,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但是經常對孩子發脾氣,那麼「發脾氣是正常情況」就成了藉口。孩子在未來遇到心情不好、陷入困境的時候,也會選擇用「發脾氣」的方式來解決。但是我們也清楚,「發脾氣」並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帶來更多的麻煩和困難。
  • 如何解決「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
    至少對我而言,知道這些後,我對孩子的包容力真有提高,生氣吼叫的事沒再發生過。之前有過?羞愧地說,在此之前,我已經對他發過三次大火,忍不住要吼的那種。一歲的小孩能激怒你什麼?誒,這樣的解釋真的沒法多說。帶過小孩的人,都會明白能讓你不爽的點真的超級多,尤其像我這種全職帶娃的。還是將重點放在改變上吧。
  • 孩子愛發脾氣,是天生的急性子嗎?
    孩子發脾氣因為溺愛嗎?遇到孩子發脾氣家長應該怎麼處理呢?如何正確對待發脾氣的孩子,可以說關係到孩子成年後乃至一生的情緒問題,引導孩子合理髮洩自己的情緒,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情商。是不喜歡我嗎?為什麼給我買玩具這麼不開心呢?」但孩子這個時候很難把這種情緒表現出來,在今後的日子裡,會不停的同樣的方式來驗證,周而復始,惡性循環,讓家長頭疼不已。
  • 對孩子發脾氣就是不合格的父母?學會跟孩子發脾氣,日子好過多了
    不會覺得那麼憋屈,也不會常常陷入悔恨的境地。為什麼不能嚴肅一點,明確地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這是規矩。讓孩子看到你堅定平和的態度,看到你嚴肅的表情,明確的立場。這樣的脾氣,可以發。當然,在一些原則問題上,父母雙方要先達成一致。這個紅臉白臉不是說兩個人對著幹。而是在教育溝通的方式上,可以採用兩種方式。
  • 李玫瑾教授推薦:當我不再對孩子發脾氣了…
    導讀:李玫瑾教授推薦:當我不再對孩子發脾氣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李玫瑾教授推薦:當我不再對孩子發脾氣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我總是控制不住對孩子發脾氣怎麼辦?
    吼孩子 內疚 控制不住家長提問雲朵老師,我總是因為一些事情對孩子發脾氣,把孩子大吼一頓,事後又覺得非常內疚後悔,但是也總是控制不住,我該怎麼調整自己控制自己發脾氣呢?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自己能夠心態更好一些,減少生氣,減少負面情緒的產生,這樣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一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在與一些父母接觸的時候,不少的父母都說到自己的脾氣問題。她們說自己也知道發脾氣對孩子不好,然而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內心就像是一個暴躁的野獸,自己完全無法控制自己。她們也想過改,但是就改不了。其實並非是她們改不了,而是因為她們還不夠痛。之前曾看到過一個帖子,講到一個脾氣暴躁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
  • 為什麼我們會控制不住自己,經常對身邊的親人發脾氣?
    我想說的是,父母對孩子的發脾氣,孩子對parents父母的發脾氣和夫妻之間的發脾氣。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經常與親人發脾氣嗎?可以看出,那些無法控制與親人發脾氣的人很可能會傷害「對自己好」的自戀。
  • 恍然大悟,原來孩子愛發脾氣,是這些方面出了問題!(附解決辦法)
    遇到孩子發脾氣的情況,通常家長不是採用哄騙利誘,就是訓斥打罵的方法,其實無論是不是在公共場,想壓制孩子憤怒不安等情緒表達,其實是錯誤的,這些都不利於孩子那麼孩子到底為什麼容易發脾氣呢?其實很多時間不是孩子不懂事,是他們大腦發育先後的問題。
  • 經常對孩子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你了解嗎?
    我們都是從孩子的階段長大的,你會發現由於年齡的不一樣,我們對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和看法也會不一樣,我們一開始都不懂得怎樣為人父母,大多是自己的父母怎麼對待自己,自己就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我們的童年裡多數都伴有父母無理取鬧、發脾氣的時刻,在你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誤的時候,父母就會對你發脾氣,你如果再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你知道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嗎
  • 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媽媽怎樣不發火,這樣做才能標本兼治
    在孩子面前發脾氣,可能會起到一時的作用,但是從長遠來看,卻是一種惡性循環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發脾氣只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有效的解決我們面對孩子情緒失控的問題。一、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的根源1. 時代競爭壓力大,很容易和別的孩子進行比較。
  • 孩子發脾氣是故意的嗎?孩子的暴脾氣是如何形成的
    其實孩子發脾氣未必是故意的,很多時候家長問發脾氣的原因,他們也是一問三不知,就是覺得生氣,不知道為什麼。可見,其實孩子生氣並非故意的,他們可能也想要找到問題的答案。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情緒的表達本身不存在好壞分,方式才是父母需要對孩子進行引導的點,如果父母不管不顧就對孩子的情緒發洩進行打壓,阻止他們發脾氣,未來孩子的情緒可能不會外顯,但壓抑在內心久了會引發心理健康問題。家長們可以通過日常來預測孩子習慣於發脾氣的情況,針對性的改變有助於減少孩子發脾氣的次數。
  • 4.父母常常發脾氣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聽到這個話題,大家可以覺察,你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嗎?發完脾氣你會後悔自責嗎?是否想過要怎樣減少對孩子發脾氣呢?有的家長會說,我從來不對孩子大聲說話,也不訓斥責罵。雖然不用激烈的語言,你那眼神、表情、動作,有時也是夠孩子受的。今天我們先放下原因一起去看看,父母常常發脾氣對孩子有哪些影響?一、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 從以下8個問題入手,教你控制情緒,不對孩子發脾氣!
    不要對孩子發脾氣小的時候忘記是犯了什麼錯,被爸爸關在門外思過。那種被拋棄的恐懼,至今回想起來還那麼清晰。當時心裡只有一個想法:讓我進屋,我什麼都聽你們的。後來,很怕聽到「被關在門外」這樣的話,對我來說,那是最嚴厲的懲罰。
  • 孩子愛發脾氣是孩子的錯嗎?
    孩子發脾氣是我們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場景。和孩子講道理吧,他聽不進去。對孩子不理睬吧,他哭的更厲害。對孩子妥協呢,又怕他驕縱……其實,孩子愛發脾氣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是孩子生理和心理逐漸發育的表現。因此孩子為什麼愛發脾氣,其原因就在於孩子的上層大腦正在&34;,不能很好地去控制下層大腦的杏仁核。一般隨著孩子的年齡逐漸增長,孩子愛發脾氣的現象會逐漸好轉。
  • 對孩子發脾氣不是不行,要看到底是什麼事情,發脾氣也是技術活兒
    很多教育理念都倡導父母對孩子要「柔」,不吼不叫、不打不罵。但是,人都是凡人呀,都是有七情六慾的嘛,誰能控制住自己永遠不發脾氣呢?都說父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用考核就能上崗的職業,既然都沒有訓練過,新手爸媽第一次為人父母怎麼可能順心順意呢?煩躁總是會有的嘛,情緒得不到發洩是會憋成內傷的喲!
  • 總對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的家長,無奈又無能,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所以他們很可能會因為這些,對孩子大發雷霆,和孩子發脾氣講道理。而思想家盧梭曾經說過:世界上最沒用的3種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和可以感動。大部分家長的發脾氣講道理,其實是無奈和無能的一種體現。這種教育方法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適得其反。所以,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改變教育方法。
  • 經常發脾氣的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媽媽們不要隨便發脾氣
    沒有一個媽媽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因為孩子的調皮,所以每個媽媽在孩子的面前從來沒有溫柔過,大多數的媽媽,絕對想不到,孩子在第一次面對一個發脾氣的媽媽時,內心的懼怕和無助。也一定絲毫沒有覺察到,來自孩子最信任的人這樣的」語言暴力「帶給孩子的會是什麼樣的後果。
  • 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試試這麼處理情緒
    看了很多的書,都說不能總是對孩子發脾氣,也聽很多的教育專家說,長期以往的話,孩子也會情緒不穩定,易怒,暴躁,會形成孩子的認知,影響孩子的生活,孩子在遇到問題時,也會複製和遺傳父母的處事方式:發脾氣!忍也忍不住,又不能總是對孩子發脾氣,該怎麼辦呢?有沒有別的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