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都北京,有護衛京師的三大名橋:東面有鎖控運河通州糧道的永通橋(八裡橋);北面有扼守去明十三陵要道,而且北控居庸關、兼扼古北口的朝宗橋;西面則有扼守通往西山之路,而且總攬南下中原之路的盧溝橋。
八裡橋,因在通惠河上,距通州城八裡之處而得名。處在北京朝陽之東與通州之西交界之處。建於1446年,總長64米,寬16米。原來稱為永通橋。橋上兩側有雕刻精美的石欄杆和對望柱。每個望柱上都雕刻有石獅子。
北京八裡橋
朝宗橋,在北京城北,沙河鎮的北沙河上,始建於1447年,為七孔石橋,全長130米,寬13.3米,兩側有石蘭柱53對。北端有萬曆四年立的漢白玉橋碑,上書朝宗橋三個大字。
北京朝宗橋
北京的三大名橋之首是盧溝橋,歷史最久、規模最大、景觀最美、知名度最高。它始建於1189年,橋面寬7.5米,共11孔,長212米。全橋共有歷代石雕獅子498個,橋東北側有乾隆御書盧溝曉月。它是打響抗日戰爭第一槍的地方,是北京在國內外最有知名度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