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感受:
每天一下班,就覺得疲憊不堪,什麼都不想做,就想癱著不動
明明坐在辦公室裡,但就是覺得身心俱疲
經常覺得腦子像生鏽了一樣,轉不動,遇到很多問題都不願意去思考
終於捱到周末,常常睡一覺、看會劇,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說到這,也許很多人都會把上述表現,歸咎為生活、工作壓力大。
但是,「壓力大」只是一個現象,並不是根本原因。
我們要思考的是:這種「疲憊感」是如何造成的?以及,如果沒辦法徹底改變生活方式,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這種情況?
如果你也正在面臨這樣的困擾,那麼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給你一些啟發和思考。
01.
「心累」的原因,和大腦有關
為什麼我們每天只是坐在辦公桌前,卻依然會感到疲憊不堪呢?大腦究竟經歷了什麼?
首先,讓我們思考一下:當你感到「心累」的時候,最常見的表現是什麼?
通常就是以下這幾點:
覺得毫無動力。
明明知道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就是一點動力都沒有,只想癱在沙發上
心情非常差。
一丁點小事,都會感覺十分煩躁、壓抑、鬱悶,總是沒來由地容易發脾氣
實際上,這兩種情況,都與大腦中的神經遞質有密切關聯:多巴胺和血清素。
簡單來說,有了多巴胺,你才會「願意」去做一件事情。
而如果這件事情能刺激你分泌大量的多巴胺,你就會非常渴望去做它,不做就會非常難受,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上癮」。
但反過來呢?缺乏多巴胺會怎麼樣?最典型的症狀,就是缺乏動力。
明明知道有很多事情很重要、必須做,但就是提不起動力,一點都不想動 —— 這就是缺乏多巴胺的典型表現。
那麼,如果我們時常心情不好呢?這就跟血清素有關了。
血清素,又名 5-羥色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神經遞質。
它最核心的作用是什麼呢?是保持情緒和心情的穩定性。
如果缺乏血清素,就容易導致我們難以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
同樣,對抑鬱症患者的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大腦中血清素的含量很低,
因此,他們也會更容易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同時也更容易沉溺在負面情緒裡,難以走出來。
也就是說,當我們感到「心累」的時候,大多都是因為缺乏了這兩種神經遞質。
02.
該如何自我調節?
那麼,具體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擺脫疲憊呢?
01
簡化決策
每一天,我們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決策,小到穿什麼衣服出門,吃什麼早餐,大到報告怎麼寫,完成什麼目標……
實際上,無論決策大小,它都是一種權衡的過程。
這就導致了:在一天裡面,你做的決策越多,就越容易讓大腦後臺超負荷,從而陷入疲勞和煩躁之中。
那麼,該如何應對決策疲勞呢?一個思維方式是:簡化自己需要做出的決策。
我會儘可能保護自己寶貴的腦力,對於一些不重要的、細微的決策,儘量讓它們「不過腦子」。
要麼隨便選一個,要麼讓別人決定即可,不要浪費一分一毫的腦力。
你的精力,應該留給那些真正重要的、需要審慎思考和權衡的問題上。
02
化零為整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一個情況:
一整天下來,都在忙著處理各種各樣的瑣碎事務,寫郵件、調數據、改文檔,反反覆覆來回確認需求……
要說什麼都沒做吧,也算不上;但要說做了什麼吧,也實在說不上來。
要牢記一點:我們的產出和成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整塊」的事情所決定的。
很多瑣碎的事情,不是說不重要,但一方面,它們的價值的確不高;
另一方面,它們會造成大量的思維碎片,堆積在大腦裡,加重負擔。
很多時候,這正是使得我們感到精疲力盡的最大因素。
所以,一個管理時間和精力最基本的技巧,就是——
把碎片化的事情,儘可能集中到一個時間段一起做,來騰出整塊的時間,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比如說:
每天專門騰出幾個時間段,用來處理溝通上的事務。
每次溝通前都可以想一想:怎樣才能把信息一次性講清楚,減少確認的次數?
如果一件事情需要5-15分鐘去做,不妨思考一下:它一定要現在做嗎?能不能放到其他時間段,跟別的事情一起做?
當養成了這個習慣後,你會發現:每天的事情還是那麼多,但似乎並沒有那麼令人厭煩了。
03
適度放鬆
最後,我想再簡單聊一聊,如何通過適當的放鬆,提升大腦中的多巴胺和血清素水平,讓自己保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
多曬太陽。日光可以有效地促進血清素分泌,讓自己的情緒變得舒緩、柔和。
尤其是在這個「季節性情緒失調」的高發期,多到戶外的陽光下散步,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療愈方式。
多運動。研究發現,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可以有效提高血清素水平,從而有效地緩解焦慮、壓力,提高幸福感。
飲食規律、健康。少攝入碳水,多攝入一些胺基酸均衡的高蛋白質食物,比如肉蛋奶,可以為身體製造血清素提供原料。
生活確實不容易,也正是因為不容易,我們才更要好好享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