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偏執型人格,多半是父母經常吵架,冷戰造成,需及時自我調整

2020-10-08 萌娃小包子

我們在學生時代,會經常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同學,他們性格不一,家庭情況也有很大差異。有一種孩子他們的行為特點比較突兀,讓人覺得無法理解。主要表現為敏感多疑、自卑又自傲,自以為是,冷漠不易相處。其實這些行為往往是偏執型人格的表現。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性格呢?很多人不會想到,這很有可能是受家庭關係的影響。

曉明是一名初二學生,正處於叛逆期。但是他在學校沒有什麼朋友,經常是一個人獨來獨往。有時候別的同學開個玩笑,他就會立刻變臉,認為別人是在針對他,與他人爭吵起來。久而久之,同學們都不敢搭理他。曉明時常一個人發呆,悶悶不樂。他的班主任發現了他的異常,找他了解情況,開始他沉默不語,後來在老師的耐心安撫下,才默默的說出了實情。原來她父母近幾個月來一直在吵架,到後來吵累了又陷入漫長的冷戰。家裡一直籠罩著陰冷的氣氛。昨天,他父母決定離婚了。他一時間又痛苦又迷茫,感覺再也沒有人要他了。老師聽聞,一方面極力安撫他,一方面立刻聯繫他的父母,告訴他們孩子的現狀。這時候他的父母才發現,他們的行為給孩子帶來了多大的傷害。

可見,家庭關係對孩子的性格培養產生極大的影響。尤其是父母感情不合,經常冷戰的,不但傷害家庭關係和睦,而且會將孩子拖入痛苦不安的境地,嚴重的會讓孩子形成偏執型人格,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和與他人相處。所以我們從以下3點來給各位家長剖析下冷戰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旨在幫助家長處理個人情緒,完善家庭關係。

夫妻冷戰降低家庭溫度,孩子缺乏安全感

夫妻生活在一起,少不了拌嘴吵架。大到買房買車孩子讀書,小到買菜做飯做家務,都可能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如果雙方脾氣不好,就容易引起家庭爭吵。爭吵過後,大概率會一直冷戰。善於處理家庭關係的人,可能會及時調整,彌補問題。性格較倔強,難以低頭的夫妻,恐怕會使得冷戰時期無限延長。而長期的冷戰,不但折損夫妻情分,更會造成冷漠尷尬又陰冷的家庭氛圍。

孩子生活在父母的冷戰陰影下,一則會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應對父母吵架;二則會擔心害怕,爸爸媽媽感情失和,孩子怕看到父母不開心,怕父母分開,更怕沒人在要他。有研究表明,在幼兒時期,孩子的安全感來自原生家庭,並影響今後人際交往能力。我們可以注意到,經常受到父母冷戰折磨的孩子,很多缺乏安全感,他們經常情緒低落,不善言辭,自卑害怕,依賴性強。這並不是他們膽小,而是他們沒有安全感,害怕失去,才會想抓著不放。更有甚者,他們會偏激,形成偏執型人格。

夫妻冷戰影響孩子性格和為人處事

父母經常冷戰,孩子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從最初的痛苦,慢慢會變得冷漠。父母的爭吵冷漠,實際上是一場雙輸的拉鋸戰,父母的冷漠、固執、不顧全大局,這些負面的情緒在這場家庭戰爭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孩子看多了,自然也就模仿起父母的處事為人。慢慢的,像自己的父母一樣,在與人相處中,自私、冷傲,無視規則,不會為他人著想。經常受折磨的孩子,還會不自覺的想更多的自我保護,對他人防備心重,甚至會反感別人好心的管理和關心,只將自己挾裹在自己孤單的世界裡。

偏執型人格傾向的孩子,難以進行良好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對孩子一生的認知和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家庭教育能產生最佳的效果,取決於家庭關係的融洽。然而,經常冷戰的家庭,是不可能擁有和諧的家庭關係的,遑論很好的進行家庭教育。孩子面對時常冷戰的父母,親子關係疏離,難以修補。孩子對父母沒有信任感,自然也不會相信父母說的話,做的事,對父母的教育更是不會上心認可。家庭教育難以開展並取得好的效果。

學校教育,也會深受影響。很多偏執型人格傾向的孩子,為人孤冷,對父母尚且都沒有信任感和親近感,更何況是對自己的老師、同學。面對這樣的孩子,老師想要打開他們的心扉,難度非常大。因為就算曾經對老師有一點信任,一回家,又陷入父母製造的不良家庭氛圍中,回到了那個孤單冷漠的狀態。對於這樣的學生,老師的諄諄教誨大概率是不起作用的,孩子不配合,學校教育也無力施展。

冷戰的家庭對孩子而言傷害確實非常大,各位家長切勿為了一時意氣,而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們給各位喜歡冷戰的父母提出一些小的建議,希望能有所改變

1,學習情緒管理,經營好家庭感情

父母要穩定自己的情緒,想得開,心態好,在家庭中要負起當爸爸媽媽的責任,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舒適快樂的家庭氛圍,這樣才能培養出脾氣溫和的孩子。而一個乖巧的孩子,在學校裡,能更好的學習和聽從老師的教誨;在社會上,能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助力自身的事業和生活。

2,維護好親子關係

好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要義。平時要多跟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喜好、快樂和擔憂,增進親子的距離,才能讓孩子易於接受父母的管理和教導。

3,高標準要求自己,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老師,孩子的價值觀、行為方式,很多時候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父母影響。所以父母平時要注重自身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一個正面引導,這樣潤物細無聲,孩子自然會接收到好的訊息,像父母學習,變成更好的人。

養兒道路艱難困苦,父母責任重大。教育好孩子,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快樂的成長環境是我們不可推脫的責任夫妻要放下執著和偏執,齊心協力共建美好家庭,不但能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快樂,還能收穫一個天使寶寶,何快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當心,夫妻經常冷戰,易讓孩子形成偏執型人格,3點破解之道
    ,為何容易讓孩子形成偏執型人格?每一次父母吵架都會讓孩子內心非常害怕,害怕父母會離婚,害怕自己失去爸爸,或者媽媽。如果你不信,你去認真觀察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特別容易依賴於媽媽或爸爸,有時睡覺時還會哭泣,或者在夢中驚醒。有時還會出現情緒消極,不愛吃飯,這種發焉現象,往往是夫妻冷戰對孩子造成的後遺症。
  • 偏執型人格障礙
    偏執型人格障礙是人格障礙的一種,在一般人口中的數目不詳,他們很少求助於醫生,如果配偶或同事伴其去治療,他們多持否認或辯解的態度,使治療者難以明辨真相。他們經常難以自拔,陷入難言的痛苦中。缺乏母愛,經常被指責和否定。單親家庭更易出現有偏執型人格的兒童!後天受挫成長中連續地遭受生活打擊,經常遇到挫折和失敗。如經常受侮辱或冤屈。自我苛求自我要求標準極高,並與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之間構成尖銳的矛盾。但是從不公開承認自身的某些缺陷。如個子不高、長相不出眾、才能不突出等,其實,意識深層正為此自卑。
  • 偏執型人格障礙自我測試
    偏執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持這種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與朋友、同事相處融洽,別人只好對他敬而遠之。偏執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偏執行為持否認態度,因此在社會上人數和比例確實不詳。據1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衛生調查資料表明,這種人格障礙的人數佔心理障礙總人數的5.8%,實際情況可能要超過這個比例。
  • 偏執型父母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世界上的父母內心深處無疑都是愛自己的,特別是很多父母在愛的表達上不擅長,對子女的愛也相對來說偏執的更多。總覺得自己是對的,不接受別人的言論。即使表面上接受了,但是在行動的過程中也是照常依舊。控制欲十分強的人可能就是偏執型人格。這種人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給對方的傷害。當對方提出來之後,只會覺得這是對方找的藉口。偏執型人格往往讓人生厭,腦筋死板,一根筋。經常讓人嫌棄甚至排斥。與他人產生矛盾時往往會固執地認為自己就是對的,而且與他爭辯,他是完全聽不進去,你簡直就是浪費口舌。而他自己也不會覺得偏執。
  • 如何改變偏執型人格?
    很多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為缺少專業的心理知識,無法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人格不良問題。其實,若是有一天發現自己經常陷入焦慮,感覺到周圍人都難以信任之時,就應該引起警惕,這很有可能意味著,你已經在往偏執型人格方向發展。
  • 生在這些家庭的孩子,易養成「討好型人格」,多半活的很累
    到底是什麼導致的討好型人格呢?絕大部分和一個人的成長經歷有關,尤其是原生家庭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根深蒂固。這幾種家庭培養出的孩子,多半是討好型人格。幾種家庭容易培養出討好型人格的孩子1、父母過於嚴厲的家庭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很高、管制很多,為了屈服於父母的權威,他們變得懂事、乖巧,事事妥協、禮讓,委屈自己,更不敢向父母提要求,生怕被拒絕和訓斥。
  • 父母經常吵架,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不亞於離婚,父母要及時補救
    如果家長總是通過吵架解決問題,那麼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多的,經常的吵架的家長要注意了,不要因為吵架,而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民警到達之後,這位女士的兒子哭著向民警說到:「警察叔叔,我的爸爸媽媽經常吵架,我真的好傷心,我不知道為什麼他們要一直這樣做,我好想讓他們和好……」夫妻關係與家庭關係是密不可分的,經常吵架的家長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
  • 心理學:你是妄想型人格嗎?該如何自我調整?
    為什麼會產生妄想型人格具有妄想型人格的人,往往不能正確處理好自己的周圍人的關係,包括與同事的關係、與朋友的關係、甚至是與父母的關係。他們往往容易感情用事,也感受不到幸福的感覺。產生妄想型人格的原因,一般認為有以下幾點:1.童年缺愛很多人的童年是在父母的打罵和否定聲中長大的,他們沒有被肯定過,內心充滿了自卑與不自信,因此性格容易變得偏激和極端。
  • 人格障礙模樣:偏執型、分裂型、邊緣型...
    根據美國心理健康協會(Mental Health America)的分類標準,常見人格障礙共有10種,分別可被歸於以下三組: A組(Cluster A): 以奇異或古怪的行為模式為特徵(偏執型、分裂型,以及分裂樣人格障礙) B組(Cluster B): 以戲劇化、情緒化或反覆無常的行為模式為特徵
  • 父母的這個三個行為,導致了孩子的討好型人格
    其實,這種性格的孩子其實討好型人格的孩子,要知道,因為性格的原因,將永遠「低人一等」。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討好型人格並不是很理解,這裡我們來全面解釋一下。這種人格類型的人會毫無原則底線的去討好他人,更加不會拒絕他人,因為他們需要通過幫助別人做事來獲得自我肯定,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幹擾孩子自身的判斷力和控制力。與此同時,他們會過度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害怕自己做的事情會惹被人不高興,而且大多數時候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經常要做出一些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
  • ​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有點狠?也許廢掉一個孩子,從完美父母開始
    你看,就這麼小的事情,就掀起了家庭矛盾,況且父母又想在孩子心目中保留最完美的印象,冷戰也只是彼此不說話,但是你以為冷戰就真的傷害不到孩子嗎?事實證明了我到底錯的有多麼離譜,孩子對於情緒的感知是非常敏銳的,父母的喜怒哀樂,哪怕僅僅只是不高興,孩子都能感覺到,進而孩子會下意識的討好,也有些孩子會下意識的疏離,這是父母想要的結果嗎?自然不是!
  • 和孩子吵架,不要罵孩子或「冷戰」,父母不同的處理方式影響不同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雖然現在很多人都已經不再重男輕女,但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卻是會經常發生。不同的父母處理的方法也不盡相同。而不同的處理方式往往會導致不一樣的後果。1.和孩子大吵一架,逼孩子屈服這樣的父母往往是自尊心極強的父母,甚至在家庭中也要處於領先的地位,通過對孩子作為父母的權威和地位對孩子咄咄相逼,以自身的絕對優勢來逼迫孩子承認錯誤,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對的。首先,他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不是短暫的。孩子在家庭之中是弱勢的一方,吵架往往不是父母的對手。
  • 大眾科普--如何治療偏執型人格障礙
    有精神科專家分析,王某建的行為具有偏執型人格的一些特徵。偏執型人格(PPD)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為特點常常表現為:極度的感覺過敏,對侮辱和傷害耿耿於懷;思想行為固執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狹隘;愛嫉妒,對別人獲得成就或榮譽感到緊張不安,妒火中燒,不是尋釁爭吵,就是在背後說風涼話,或公開抱怨和指責別人,持這種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與朋友、同事相處融洽,別人只好對他敬而遠之。
  • 心理學:解釋型人格、偏執型人格、責怪型人格,三代人的個性循環
    心理學:解釋型人格、偏執型人格、責怪型人格,三代人的個性循環文,王彥輝穩定的個性特點,就是人格特點,往往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當我們揭開個人在家庭中的成長軌跡的時候,就會發現一些很令人感慨的東西。解釋型人格面對責怪型人格如果是偶爾這樣解釋,可以理解;如果經常這樣,就是人格特點了。張同學為何有這樣的人格特點呢?
  • 父母不在孩子面前吵架,為什麼孩子還是擔心爸媽離婚?冷戰的影響
    的確,從不吵架的夫妻很少,只是每對夫妻間吵架的方式不一樣,特別是在有了孩子之後,一些夫妻在鬧矛盾時,擔心對孩子產生影響,所以不會當著孩子的面吵,會選擇冷戰。可是這樣在孩子面前扮演的「完美」真的就不影響孩子了嗎?
  • 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對孩子造成的四個傷害,可能一生都無法治癒
    但是當吵架升級,父母大吵大鬧、彼此冷戰、互不理睬對方時,這種激烈的方式是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影響。經研究表明: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父母吵架、冷戰的家庭裡,這會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而這些影響會長期伴隨著他們,甚至需要一生來治癒。那麼,父母經常吵架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 心理諮詢師:識別偏執型人格障礙 | 知識專欄
    本節是專欄第5節,講解如何識別偏執型人格障礙。所謂偏執型人格障礙,就是對自己的一部分想法非常執著,堅信不疑,會尋找各種各樣的證據來支持它,也會圍繞這種想法做出許多讓人覺得奇怪的舉動。講到這裡,不難發現,偏執型人格障礙,不管是被害妄想型,還是鍾情妄想型,都很難和他們講道理。
  • 闢謠:有一種「為你好」不是真的為你好,而是偏執型人格障礙
    當母親對孩子的控制欲強到一定程度,其實已經步入了一種病態的偏執,恰恰就如一種常見的人格障礙症--偏執型人格障礙。偏執型人格障礙偏執型人格又被稱為妄想型人格,患有偏執型人格障礙的人通常對自己的想法和認知有著近乎極致的堅持。
  • 父母經常吵架,會對孩子造成四個很大的影響,每個都很嚴重
    父母經常吵架,會對孩子造成四種很大的影響,要特別注意1.安全感的缺失不管是小寶寶,還是已經懂事的孩子,父母經常在他們面前吵架,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的恐懼和痛苦,尤其是當父母提及要分開的時候,更是特別害怕,因為他不想失去其中任何一個,更害怕爸爸和媽媽都不要自己
  • 完全被動型的人格是如何造成的?家庭因素佔太多,要學會自我調整
    ,只是在心中為自己找理由罷了,被動型人格的主要特徵就是害怕失敗,主動性人格的特點則是追求成功,這兩點看似一樣實際上有著完全不一樣的代表性,為了成功可以放棄一切,成功的喜悅是主動型人格最高興最喜歡的一種情緒,而被動型人格則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特性,為了自己不失敗可以找到一萬種理由去拖沓下去,因為這樣處理事情的方式容易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更容易出現失敗的情況,那麼這種被動型人格是如何出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