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造一艘船,
先不要僱人去收集木頭,
也不要指揮他們做這個做那個,
你只要教他們,
如何渴望大海就夠了!
———————出自《小王子》
今天看到黃金思維圈的概念,忍不住在圖紙上畫了畫,感覺到由內到外模式的潛在力量,接著又聯想到最近學習的內容,正好內核一致,分享給大家。
首先我問幾個問題:
1.為什麼提問,提出一個好問題是最好的學習進步方式?
2.為什麼Q&A筆記法是最好的最方便記錄的筆記法,且易回顧複習?
3.為什麼面試官多採取問答的方式來招聘?
4.為什麼教材總是先提出問題,再去進入主題?(數學啦,歷史啦……等等)
5.為什麼市面上許多書的命名都直接用的問句做書名?例如《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逆商:我們該如何應對壞事件》《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等等
6.為什麼講課的時候會先提出一個問題,再引出來本節課的內容?
7.為什麼孩童時期是進步成長最快的時候?
……
等等等等
答案很簡單,提出問題能夠引發人們的思考,而思考這個事情是我們大腦天生就擅長迴避的,這是人最根本的天性。
所以,究其根本我們思考,是在與自己的天性作鬥爭。
所以我們絕大多數人沒有主動思考的意識,也導致了面試的時候容易緊張慌亂,無論是工作面試,亦或是考研讀博面試皆如此,更形象的例子是,我們上學時候害怕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
而少數人更喜歡找虐,他們天天將問題呈現在腦海中,睡覺也不放過,甚至有些科學難題是夢裡夢到的…
有一個詞叫【苦思冥想】,苦、冥,並列,想的太苦了太艱難了,苦苦地思索。
所以,我們如果也想要成長進步,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不斷地主動思考,自己給自己找虐,哪怕最開始提的問題很簡單,也沒關係,提著提著練著練著就能提出好問題了,這個需要過程,一蹴而就不可能噠~
提出一個好問題,有時候都甚至能夠成為自己人生的轉折點。
譬如我知道的一個人,十點的廖主任,三年時間從內秀自卑的人成長為十點副總裁,他人生極其重要的一個拐點便是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從而引發了連續的兩個問題,想清楚答案後,不間斷執行,就成了。(知行合一)
他提出的核心問題是:
成功的人和普通的人區別在哪裡?
引發的兩個問題是:
1.有錢真好啊,沒錢怎麼辦?
2.如何讓時間變成資源?變成什麼資源?
他找到了答案,並踐行到極致,有了三年後的他。
所以可見,提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分解細化為做什麼並踐行,是很好的一個成長的方法。
那我最後還提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孩童時期往往是我們成長最快的階段呢?
答案還是:提問。
小孩子就仿佛一個十萬個為什麼機器,動作不斷,嘴不停,剛會說話的時候就噗噗噗噗嘴巴動個不停,後面會說話了,簡直是災難。
孩子的好奇心太重了,所以媽媽們煩了後往往會呵斥,慢慢的,他也不說了,自己一個人安安靜靜的。
但其實是讓小孩停止了發問,也停止了思考,進步自然緩慢了。
其實從這個案例中還能看出來一點,想要成為更好的提問者,保持好奇心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是我們需要跟孩子學習的呀。
達文西就是這樣一位充滿好奇心的老頑童,瀕死時筆記本上還有一個問題:
啄木鳥的舌頭是什麼形狀?
他也被稱為好奇寶寶、天縱奇才、外星人 ……哈哈哈哈